第417章 上梁祭梁、穩梁拋梁
重生1976,我在小村當知青 作者:曉妝初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檀給外頭的小八小九端出去了一盆土豆,一盆洋蔥頭,“來,把這些都收拾收拾,土豆切滾刀塊。”
見他們兩個麵麵相覷。
葉檀拿過來一個土豆,做個樣子給他們看,小八趕緊搶過來刀,“葉哥,我會了,我來我來!”
小九被擱淺,有些傻眼,葉檀吩咐,“小九你切蔥頭,依然是滾刀塊,注意別辣眼!”
小郝一見小八小九都忙起來,趕緊來了句,“要不葉哥,我繼續去燒火吧。”
葉檀一笑,“也好!那我去切肉。小郝繼續燒火,正好我一會兒就要焯肉了。”
葉檀開始燜米飯。
小郝跟著燒火。
燜飯一大鍋,還需要技術,開始一定要緩火,然後水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總之,需要掌握火候和水量。
葉檀把五花肉切成牛眼大小,然後放大鍋裏,開水焯一下,然後都撈在了大盆裏控水,最後倒油,熬糖色後,一大盆翻炒著。
都裹上了顏色,又是各種調料來一通。
大概肉入好味後,蓋上鍋蓋,大鍋燉肉……這一個屋子還不夠,他又去了西廂房。
那邊也是兩個屋子,外屋兩個簡易灶台。
也是新盤的炕。
葉檀把鍋刷好,同樣蒸了一鍋米飯,那一鍋又是燉肉……最後,還拿出來了早晨和的麵,他又跑進了正房的灶膛那裏燒火,做了兩鍋他們最愛吃的花糕。
畢竟又來了十個婦女,葉檀打算讓所有人都嚐嚐花糕的美味,每個人都很賣力幹活了,必須吃上這份褒獎。
在院裏,看到小八和小九,已經切好了蔥頭和土豆。
葉檀也把白薯粉泡好了,轉眼東廂房這一鍋肉,就可以放土豆了。
葉檀端著半盆土豆,先倒進去,和香噴噴的肉攪拌一起,又過了五分鍾,等開鍋了一次,才放進去不耐火的蔥頭塊,最後又用鏟子撬動,等菜去了生性後,才放入提早泡好的粉條,粉條也很快有了顏色,放在了湯水最多的地方小火咕嘟著。
總之,凡是放粉條,都要看看鍋,是否給足量的水,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嘎巴鍋。
都攪拌好了,水也足了,葉檀一蓋鍋蓋,“小郝,小點火,然後再燒一灶柴火,就別燒了。”
“好嘞葉哥!”
“小八,你去西廂房兩個灶膛裏燒火,也是兩灶柴火後,也別添柴了。”
“好的葉哥!”
小八、小九神氣極了,能夠得到葉哥的重用,怎麽不驕傲?
“小九,你去正房的灶膛看看火,那裏麵蒸的是花糕。”
一提花糕,小九咽了口唾沫。
葉檀見他們都去忙了,然後,也收拾了一下院子,免得一會兒大夥來了坐不開。
20分鍾後。
小八和小九還有小郝,便跟著葉檀,一起來到了新房子處。
遠看,正門門框上,大幅的對聯已經貼好。
那紅色的紙張上,大個毛筆字遒勁有力,一看就是鬥筆寫的,顯得格外有氣勢——“人居福地人添壽,福降人間福進門。”
房柁上,除了中間掛了紅布,兩側還栓了幾個大個銅錢,表示發財的意思。
在房柁兩端,還貼著幾張紅紙。
上頭寫著——“上梁大吉”!“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薑公在此,諸神退位”!
有這幾句話豁然,更顯得儀式感神聖無比!
在上頭那些拉繩子的小夥子,此刻,都在房頂上等待吉時,而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
不過上梁人,選擇誰可都是大有講究。
管上梁拉繩子的,都是挑不光身體棒的小夥子,還要是吉利人。
就像做喜被挑人一個道理——什麽父母不雙全,兩口子老打仗,家運不好,人品不好的,統統都不可以選。
上梁之前,第一步就是“祭梁”。
崔師傅請葉檀,提前點燃香燭。
接下來,就見崔師傅給請來的祭拜師傅,他對著主家點燃的香燭,還有桌上擺著三盤供果,鮮花,木工的墨鬥、曲尺……嘴裏念念有詞。
“今日‘祭梁’,天地開張,財源廣進,人強馬壯。金童玉女,助力向上,圓滿封頂,齊聚華堂。”
在祭梁師傅反複念叨之下,祭梁結束,大家在準備上梁——見那房柁早就被五花大綁,捆了好多繩子,距離正午12點,還差1分鍾。
隻聽崔師傅高喊一聲。
“上梁,起!”
12點整,鞭炮齊鳴,紅碎蹦起,驅邪散魔……剛祭拜的師傅,嘴裏繼續念念有詞:“下有金雞叫,上有鳳凰來,大家加把勁,華堂蓋起來!”
“手拿主家大紅布,一丈三尺還有零,左栓三下增富貴,右拴三下點翰林。主家人財兩興旺,榮華富貴滿門庭。”
祭拜的師傅又拿起酒瓶,倒滿小酒杯,一邊朝著空中各個方向敬酒,嘴裏依然不停,“手端主家一杯酒,讚個天長與地久。手端主家兩杯酒,榮華富貴天天有;手端主家三杯酒,子子孫孫封王侯。”
隨著念念有詞,一共十杯酒,便被祭拜的師傅瀟灑潑在了地上,周圍散發著酒香。
鞭炮已經放完了,就聽祭拜師傅依然眯著眼,還在反複重複這些吉祥話。
12點過了2分,房柁就已經拉上去了,上梁結束。
房梁要調整,俗稱“穩梁”,不然怎麽會有“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這句話呢,所以,更是彰顯“穩梁”的關鍵。
第三步“穩梁”時,還要考慮左邊梁頭要墊高一點兒,右邊略低,俗稱左青龍右白虎。
此刻,祭拜的師傅又來到了梁頂。
準備第四步——“拋梁”。
他站在高處,仙衣飄飄,拎起崔師傅遞過來的一個大筐,這筐裏混有花生、瓜子、糖塊、高粱米、大紅棗,還有剪碎的紅紙……隻見祭拜師傅囫圇抓起一大把,從空中往下使勁兒拋。
一邊拋撒,一邊依然念念有詞。
“主家今日屋上梁,喜逢黃道降吉祥……福星高照生光彩,金玉滿堂百世昌……手拿粑粑拋向東,主家砌屋當富翁……老人撿吃得長壽,後生撿吃做英雄。”
看熱鬧的社員,就是在盯著這關鍵一步,隨著第一把拋出去,三五成群婦女、孩子便撲奔過來,嬉鬧著拾撿著拋灑的糖塊、花生、瓜子、紅棗!
凡是拾到的,都捂住兜,笑嘻嘻大聲說著吉利話。
祭梁——上梁——穩梁——拋梁,四步結束,大夥嘻嘻哈哈跟著葉檀,朝著老楊家一擁而去。
見他們兩個麵麵相覷。
葉檀拿過來一個土豆,做個樣子給他們看,小八趕緊搶過來刀,“葉哥,我會了,我來我來!”
小九被擱淺,有些傻眼,葉檀吩咐,“小九你切蔥頭,依然是滾刀塊,注意別辣眼!”
小郝一見小八小九都忙起來,趕緊來了句,“要不葉哥,我繼續去燒火吧。”
葉檀一笑,“也好!那我去切肉。小郝繼續燒火,正好我一會兒就要焯肉了。”
葉檀開始燜米飯。
小郝跟著燒火。
燜飯一大鍋,還需要技術,開始一定要緩火,然後水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總之,需要掌握火候和水量。
葉檀把五花肉切成牛眼大小,然後放大鍋裏,開水焯一下,然後都撈在了大盆裏控水,最後倒油,熬糖色後,一大盆翻炒著。
都裹上了顏色,又是各種調料來一通。
大概肉入好味後,蓋上鍋蓋,大鍋燉肉……這一個屋子還不夠,他又去了西廂房。
那邊也是兩個屋子,外屋兩個簡易灶台。
也是新盤的炕。
葉檀把鍋刷好,同樣蒸了一鍋米飯,那一鍋又是燉肉……最後,還拿出來了早晨和的麵,他又跑進了正房的灶膛那裏燒火,做了兩鍋他們最愛吃的花糕。
畢竟又來了十個婦女,葉檀打算讓所有人都嚐嚐花糕的美味,每個人都很賣力幹活了,必須吃上這份褒獎。
在院裏,看到小八和小九,已經切好了蔥頭和土豆。
葉檀也把白薯粉泡好了,轉眼東廂房這一鍋肉,就可以放土豆了。
葉檀端著半盆土豆,先倒進去,和香噴噴的肉攪拌一起,又過了五分鍾,等開鍋了一次,才放進去不耐火的蔥頭塊,最後又用鏟子撬動,等菜去了生性後,才放入提早泡好的粉條,粉條也很快有了顏色,放在了湯水最多的地方小火咕嘟著。
總之,凡是放粉條,都要看看鍋,是否給足量的水,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嘎巴鍋。
都攪拌好了,水也足了,葉檀一蓋鍋蓋,“小郝,小點火,然後再燒一灶柴火,就別燒了。”
“好嘞葉哥!”
“小八,你去西廂房兩個灶膛裏燒火,也是兩灶柴火後,也別添柴了。”
“好的葉哥!”
小八、小九神氣極了,能夠得到葉哥的重用,怎麽不驕傲?
“小九,你去正房的灶膛看看火,那裏麵蒸的是花糕。”
一提花糕,小九咽了口唾沫。
葉檀見他們都去忙了,然後,也收拾了一下院子,免得一會兒大夥來了坐不開。
20分鍾後。
小八和小九還有小郝,便跟著葉檀,一起來到了新房子處。
遠看,正門門框上,大幅的對聯已經貼好。
那紅色的紙張上,大個毛筆字遒勁有力,一看就是鬥筆寫的,顯得格外有氣勢——“人居福地人添壽,福降人間福進門。”
房柁上,除了中間掛了紅布,兩側還栓了幾個大個銅錢,表示發財的意思。
在房柁兩端,還貼著幾張紅紙。
上頭寫著——“上梁大吉”!“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薑公在此,諸神退位”!
有這幾句話豁然,更顯得儀式感神聖無比!
在上頭那些拉繩子的小夥子,此刻,都在房頂上等待吉時,而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
不過上梁人,選擇誰可都是大有講究。
管上梁拉繩子的,都是挑不光身體棒的小夥子,還要是吉利人。
就像做喜被挑人一個道理——什麽父母不雙全,兩口子老打仗,家運不好,人品不好的,統統都不可以選。
上梁之前,第一步就是“祭梁”。
崔師傅請葉檀,提前點燃香燭。
接下來,就見崔師傅給請來的祭拜師傅,他對著主家點燃的香燭,還有桌上擺著三盤供果,鮮花,木工的墨鬥、曲尺……嘴裏念念有詞。
“今日‘祭梁’,天地開張,財源廣進,人強馬壯。金童玉女,助力向上,圓滿封頂,齊聚華堂。”
在祭梁師傅反複念叨之下,祭梁結束,大家在準備上梁——見那房柁早就被五花大綁,捆了好多繩子,距離正午12點,還差1分鍾。
隻聽崔師傅高喊一聲。
“上梁,起!”
12點整,鞭炮齊鳴,紅碎蹦起,驅邪散魔……剛祭拜的師傅,嘴裏繼續念念有詞:“下有金雞叫,上有鳳凰來,大家加把勁,華堂蓋起來!”
“手拿主家大紅布,一丈三尺還有零,左栓三下增富貴,右拴三下點翰林。主家人財兩興旺,榮華富貴滿門庭。”
祭拜的師傅又拿起酒瓶,倒滿小酒杯,一邊朝著空中各個方向敬酒,嘴裏依然不停,“手端主家一杯酒,讚個天長與地久。手端主家兩杯酒,榮華富貴天天有;手端主家三杯酒,子子孫孫封王侯。”
隨著念念有詞,一共十杯酒,便被祭拜的師傅瀟灑潑在了地上,周圍散發著酒香。
鞭炮已經放完了,就聽祭拜師傅依然眯著眼,還在反複重複這些吉祥話。
12點過了2分,房柁就已經拉上去了,上梁結束。
房梁要調整,俗稱“穩梁”,不然怎麽會有“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這句話呢,所以,更是彰顯“穩梁”的關鍵。
第三步“穩梁”時,還要考慮左邊梁頭要墊高一點兒,右邊略低,俗稱左青龍右白虎。
此刻,祭拜的師傅又來到了梁頂。
準備第四步——“拋梁”。
他站在高處,仙衣飄飄,拎起崔師傅遞過來的一個大筐,這筐裏混有花生、瓜子、糖塊、高粱米、大紅棗,還有剪碎的紅紙……隻見祭拜師傅囫圇抓起一大把,從空中往下使勁兒拋。
一邊拋撒,一邊依然念念有詞。
“主家今日屋上梁,喜逢黃道降吉祥……福星高照生光彩,金玉滿堂百世昌……手拿粑粑拋向東,主家砌屋當富翁……老人撿吃得長壽,後生撿吃做英雄。”
看熱鬧的社員,就是在盯著這關鍵一步,隨著第一把拋出去,三五成群婦女、孩子便撲奔過來,嬉鬧著拾撿著拋灑的糖塊、花生、瓜子、紅棗!
凡是拾到的,都捂住兜,笑嘻嘻大聲說著吉利話。
祭梁——上梁——穩梁——拋梁,四步結束,大夥嘻嘻哈哈跟著葉檀,朝著老楊家一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