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陳明浩在縣委自己的辦公室再次見到了潘華。
“陳書記,上次向你匯報後,我所帶領的兩個紀檢人員再次暗中進行了調查,現在已經初步掌握到大王莊村兩個村幹部的一些違紀證據。”
潘華坐下之後,直接對陳明浩說道。
“證據紮實嗎?夠不夠立案的標準?”陳明浩關切的問道。
“現有的證據肯定夠立案,最後查下來,可能還得移交司法。”潘華有些嚴肅的說道。
“這麽厲害嗎,牽涉到鎮幹部了嗎?”陳明浩也嚴肅的問道。
“牽涉到了,可能還不止一兩位鎮幹部,其中就有他們的紀檢書記邵華平。”潘華說著,就要打開筆記本,向陳明浩做詳細的匯報。
“給劉昭書記匯報了嗎?”陳明浩看著他的動作,就問道。
“還沒有,因為是你指示辦的,劉書記說了,有什麽事情先向你請示匯報。”潘華如實說道。
“行,你簡單給我說一下吧。”陳明浩聽見他說的話,隻好對他說道。
潘華聽見陳明浩的話,就打開了筆記本,向陳明浩匯報道:
“前次向你匯報的時候,就說過大王莊村村幹部以手續費為名截留村民的征地款的10%,他們村目前被征用的土地大概在150畝左右,這樣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同時,青苗補償款也截留了10%,這也就是為什麽那些村民看到麥子熟了,寧願收麥子也不要補償款的原因,村集體提留我們根據村民提供的數據,也到其他村莊了解過,他們確實比其他村莊要略高一些,數額大概也在5%到10%左右,征地補償款和青苗補償款被截留的村民都跟我們出具了書麵材料,僅這兩項就完全夠立案的了。”
陳明浩聽到潘華的話,沒想到這兩個村幹部膽子這麽大,如果把這些數字加起來,應該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難道他們真的不怕上級查嗎?不過想到剛才潘華說的他們的紀檢書記有可能也牽扯進來,也就明白了他們為何膽子這麽大,因為上麵有人罩著,就是被舉報了,縣紀委都要轉到鎮裏麵去的,到時候查不查還不是鎮領導一句話嗎?
“這個村的村幹部性質確實惡劣,他們敢明目張膽這麽做,肯定是給他們罩著,結合你剛才講的,我也知道這個罩著他們的人是誰,不過有一點我不明白,縣紀委轉下去的案子按理說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你們縣紀委迴複他們查的結果,他們迴複了嗎?”
“他們也都按照程序給縣紀委迴複了,我也調看了縣紀委轉下去的幾封舉報信,他們的迴複就是查無實據,或者就是在工作中得罪了人,村民的惡意報複。” 潘華說道。
陳明浩聽了之後,認為他說的在理,縣紀委肯定會相信他們鄉鎮紀檢部門的意見,是不會越級去查辦案子的,這也就給鄉鎮紀檢部門保護不法村幹部提供了便利。
陳明浩想到這裏,對潘華說道:“潘書記辛苦了,你剛才給我匯報的,麻煩你再向劉昭書記匯報一下,具體該采取什麽措施,該怎麽去查,還是要聽他的意見。”
“好的,陳書記,我會抓緊向劉書記匯報的。”潘華說完之後就告辭出去了。
陳明浩看著潘華匆匆離去的背影,知道他是急著迴去向劉昭匯報的,心想,以劉昭平時的做法,估計用不了幾天,台源縣就會再次掀起一股反腐的風暴,至於這股風暴有多大,就得看城關鎮的幹部涉入有多深了。
陳明浩判斷的沒有錯,到下午的時候,劉昭就來到了他的辦公室,和他說起了這件案子。
“陳書記,潘華上午給我匯報了,沒想到事情比想象的要嚴重的多,我過來就是想和你討論一下,下一步該如何辦?畢竟這件事情是你交代辦的。”劉昭坐下之後開門見山的對陳明浩說道。
“我想問問劉書記,咱們縣紀委打算如何去處理這件事情?”陳明浩問道。
“從紀檢部門的職能來說,我建議對違紀人員進行立案審查,查這兩個村幹部好說,但是我擔心拉出蘿卜帶出泥,到時候可能又會涉及到鎮領導,如果是那樣的話,可能會讓包括你在內的縣裏主要領導為難的。”劉昭對陳明浩道。
陳明浩從劉昭的話中聽出了別的意思,他心裏有些不解,難道這裏麵還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嗎,為什麽上午的潘華沒和自己說?
“劉書記此話怎講?”
“陳書記難道不知道嗎?”劉昭反問道。
“我知道什麽?潘華上午跟我說的時候,隻說了可能會涉及到個別鎮領導,其他的一概沒說。”陳明浩納悶的說道。
“潘華也隻是和我說了他們掌握的情況,其他的是我自己聽說的。”劉昭說道。
陳明浩聽了劉昭的話,第一次感覺這個嫉惡如仇的縣紀委書記也有顧慮的一麵,就好奇的問道:
“能把你聽到的和我說說嗎?”
“這有什麽不能說的,如果涉及到鎮幹部的話,就有可能涉及到鎮長付金海,而涉及到付金海,縣裏的某一位主要領導可能就會出來說情。”劉昭神秘的說道。
聽到劉昭的話,陳明浩就知道他所指的是誰了,縣裏的主要領導其實就是兩位,縣長和縣委書記,自己和邱耀明談過城關鎮的事情,聽他的口氣和城關鎮沒有任何的瓜葛,那麽剩下的就隻有縣長楊傑了,可付金海是走的常振軍的門路,怎麽又會和楊傑扯上關係?難道自己以前聽到的真的是小道消息?
劉昭說完之後,看見陳明浩皺著眉頭的樣子,就知道他已經猜到了,也就不再說什麽了。
他今天之所以猶豫,就是因為看見陳明浩和楊傑的關係不錯,如果真的要查辦起來,楊傑向邱耀明和陳明浩說說好話,說不準就半途而廢,到時候收拾幾個不重要的村幹部或者鎮上的其他副職幹部,而主要責任人仍然逃脫黨紀國法的製裁。
“劉書記,你就別再打啞謎了,能幫我解解惑嗎?”陳明浩思索了一下,說道。
劉昭看見陳明浩一臉迷惑的樣子,就知道他是真不知情,心想這個事早晚要說出來,與其以後說不如現在告訴他,免得讓他猜來猜去的。
打定了主意,他就對陳明浩說道:“陳書記應該還記得到一個人,就是杜慶安書記當市長之前的那一任市長胡宏偉,這個付金海就是胡宏偉妻子的親戚,好像是他妻子的妹妹的小叔子。”
劉昭說的這裏,陳明浩心裏就知道個大概,看來說有人找常振軍給付金海說情的傳聞是真的了,而這個人就應該是當時的市長胡宏偉了,他當時還沒有離開臨河市,常振軍也是剛當上台源縣的縣委書記,而且還沒有明確為臨河市委常委,對於胡宏偉的話他應該是要聽的,麵子也是要給的,讓一個排名靠後的副鎮長在那種環境下當上鎮長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當時整個台源縣都是人心惶惶的,又缺乏幹部,有人推薦,沒有不用之理,這樣也就能解釋得通,為什麽常振軍之後沒有重用他了。
可這跟楊傑又有什麽關係呢?難道僅僅因為楊傑和胡宏偉的關係,付金海就被打上了是楊傑的人的烙印?
楊傑跟胡宏偉的關係,陳明浩是知道的,對於胡宏偉最後參加的一場臨河市委常委會議,陳明浩作為記錄人員,他是有記憶的,楊傑能夠到台源縣來當縣委副書記,胡宏偉應該是和孫維平做了交換的,當時兩人在會場上交頭接耳的情形陳明浩至今仍然記得。
陳明浩想到這裏就問道:“劉書記這一說,我也就明白了我所聽到的傳聞是怎麽一迴事了,應該是胡宏偉市長找的現在的常部長,是他拍的板,可這和楊縣長有關係嗎?”
“陳書記的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我分析應該是胡市長走之後委托楊縣長、當時的楊副書記照顧付金海吧,有了這個原因,讓外界以為當時的常書記和楊副書記都是付金海的靠山,才讓他在城關鎮混的風生水起,連鎮黨委書記都給架空了。”劉昭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陳明浩聽了他的分析,就有了初步的判斷,他覺得在這裏麵楊傑和常振軍都是被利用的角色,付金海則是利用了人們固有的認知模式,以為常振軍在會上拍板讓他當鎮長,他就是付金海的靠山,又以為胡宏偉交代過楊傑要他照顧付金海,而楊傑也成為了付金海的靠山,這樣,他們鎮上就沒有人去和他唱反調,加上又有一個懦弱的、不敢堅持鬥爭的鎮黨委書記,才讓他敢在鎮上胡作非為。
陳明浩這麽分析著,也就對劉昭說了出來,之後他對劉昭說道:“劉書記,不管怎麽講,既然我們發現了問題,就必須要解決問題,我們不能因為聽說他和誰關係好,查了他會讓誰不高興而放棄我們的原則,我想劉書記應該是不在意這個的吧。”
“陳書記,上次向你匯報後,我所帶領的兩個紀檢人員再次暗中進行了調查,現在已經初步掌握到大王莊村兩個村幹部的一些違紀證據。”
潘華坐下之後,直接對陳明浩說道。
“證據紮實嗎?夠不夠立案的標準?”陳明浩關切的問道。
“現有的證據肯定夠立案,最後查下來,可能還得移交司法。”潘華有些嚴肅的說道。
“這麽厲害嗎,牽涉到鎮幹部了嗎?”陳明浩也嚴肅的問道。
“牽涉到了,可能還不止一兩位鎮幹部,其中就有他們的紀檢書記邵華平。”潘華說著,就要打開筆記本,向陳明浩做詳細的匯報。
“給劉昭書記匯報了嗎?”陳明浩看著他的動作,就問道。
“還沒有,因為是你指示辦的,劉書記說了,有什麽事情先向你請示匯報。”潘華如實說道。
“行,你簡單給我說一下吧。”陳明浩聽見他說的話,隻好對他說道。
潘華聽見陳明浩的話,就打開了筆記本,向陳明浩匯報道:
“前次向你匯報的時候,就說過大王莊村村幹部以手續費為名截留村民的征地款的10%,他們村目前被征用的土地大概在150畝左右,這樣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同時,青苗補償款也截留了10%,這也就是為什麽那些村民看到麥子熟了,寧願收麥子也不要補償款的原因,村集體提留我們根據村民提供的數據,也到其他村莊了解過,他們確實比其他村莊要略高一些,數額大概也在5%到10%左右,征地補償款和青苗補償款被截留的村民都跟我們出具了書麵材料,僅這兩項就完全夠立案的了。”
陳明浩聽到潘華的話,沒想到這兩個村幹部膽子這麽大,如果把這些數字加起來,應該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難道他們真的不怕上級查嗎?不過想到剛才潘華說的他們的紀檢書記有可能也牽扯進來,也就明白了他們為何膽子這麽大,因為上麵有人罩著,就是被舉報了,縣紀委都要轉到鎮裏麵去的,到時候查不查還不是鎮領導一句話嗎?
“這個村的村幹部性質確實惡劣,他們敢明目張膽這麽做,肯定是給他們罩著,結合你剛才講的,我也知道這個罩著他們的人是誰,不過有一點我不明白,縣紀委轉下去的案子按理說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你們縣紀委迴複他們查的結果,他們迴複了嗎?”
“他們也都按照程序給縣紀委迴複了,我也調看了縣紀委轉下去的幾封舉報信,他們的迴複就是查無實據,或者就是在工作中得罪了人,村民的惡意報複。” 潘華說道。
陳明浩聽了之後,認為他說的在理,縣紀委肯定會相信他們鄉鎮紀檢部門的意見,是不會越級去查辦案子的,這也就給鄉鎮紀檢部門保護不法村幹部提供了便利。
陳明浩想到這裏,對潘華說道:“潘書記辛苦了,你剛才給我匯報的,麻煩你再向劉昭書記匯報一下,具體該采取什麽措施,該怎麽去查,還是要聽他的意見。”
“好的,陳書記,我會抓緊向劉書記匯報的。”潘華說完之後就告辭出去了。
陳明浩看著潘華匆匆離去的背影,知道他是急著迴去向劉昭匯報的,心想,以劉昭平時的做法,估計用不了幾天,台源縣就會再次掀起一股反腐的風暴,至於這股風暴有多大,就得看城關鎮的幹部涉入有多深了。
陳明浩判斷的沒有錯,到下午的時候,劉昭就來到了他的辦公室,和他說起了這件案子。
“陳書記,潘華上午給我匯報了,沒想到事情比想象的要嚴重的多,我過來就是想和你討論一下,下一步該如何辦?畢竟這件事情是你交代辦的。”劉昭坐下之後開門見山的對陳明浩說道。
“我想問問劉書記,咱們縣紀委打算如何去處理這件事情?”陳明浩問道。
“從紀檢部門的職能來說,我建議對違紀人員進行立案審查,查這兩個村幹部好說,但是我擔心拉出蘿卜帶出泥,到時候可能又會涉及到鎮領導,如果是那樣的話,可能會讓包括你在內的縣裏主要領導為難的。”劉昭對陳明浩道。
陳明浩從劉昭的話中聽出了別的意思,他心裏有些不解,難道這裏麵還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嗎,為什麽上午的潘華沒和自己說?
“劉書記此話怎講?”
“陳書記難道不知道嗎?”劉昭反問道。
“我知道什麽?潘華上午跟我說的時候,隻說了可能會涉及到個別鎮領導,其他的一概沒說。”陳明浩納悶的說道。
“潘華也隻是和我說了他們掌握的情況,其他的是我自己聽說的。”劉昭說道。
陳明浩聽了劉昭的話,第一次感覺這個嫉惡如仇的縣紀委書記也有顧慮的一麵,就好奇的問道:
“能把你聽到的和我說說嗎?”
“這有什麽不能說的,如果涉及到鎮幹部的話,就有可能涉及到鎮長付金海,而涉及到付金海,縣裏的某一位主要領導可能就會出來說情。”劉昭神秘的說道。
聽到劉昭的話,陳明浩就知道他所指的是誰了,縣裏的主要領導其實就是兩位,縣長和縣委書記,自己和邱耀明談過城關鎮的事情,聽他的口氣和城關鎮沒有任何的瓜葛,那麽剩下的就隻有縣長楊傑了,可付金海是走的常振軍的門路,怎麽又會和楊傑扯上關係?難道自己以前聽到的真的是小道消息?
劉昭說完之後,看見陳明浩皺著眉頭的樣子,就知道他已經猜到了,也就不再說什麽了。
他今天之所以猶豫,就是因為看見陳明浩和楊傑的關係不錯,如果真的要查辦起來,楊傑向邱耀明和陳明浩說說好話,說不準就半途而廢,到時候收拾幾個不重要的村幹部或者鎮上的其他副職幹部,而主要責任人仍然逃脫黨紀國法的製裁。
“劉書記,你就別再打啞謎了,能幫我解解惑嗎?”陳明浩思索了一下,說道。
劉昭看見陳明浩一臉迷惑的樣子,就知道他是真不知情,心想這個事早晚要說出來,與其以後說不如現在告訴他,免得讓他猜來猜去的。
打定了主意,他就對陳明浩說道:“陳書記應該還記得到一個人,就是杜慶安書記當市長之前的那一任市長胡宏偉,這個付金海就是胡宏偉妻子的親戚,好像是他妻子的妹妹的小叔子。”
劉昭說的這裏,陳明浩心裏就知道個大概,看來說有人找常振軍給付金海說情的傳聞是真的了,而這個人就應該是當時的市長胡宏偉了,他當時還沒有離開臨河市,常振軍也是剛當上台源縣的縣委書記,而且還沒有明確為臨河市委常委,對於胡宏偉的話他應該是要聽的,麵子也是要給的,讓一個排名靠後的副鎮長在那種環境下當上鎮長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當時整個台源縣都是人心惶惶的,又缺乏幹部,有人推薦,沒有不用之理,這樣也就能解釋得通,為什麽常振軍之後沒有重用他了。
可這跟楊傑又有什麽關係呢?難道僅僅因為楊傑和胡宏偉的關係,付金海就被打上了是楊傑的人的烙印?
楊傑跟胡宏偉的關係,陳明浩是知道的,對於胡宏偉最後參加的一場臨河市委常委會議,陳明浩作為記錄人員,他是有記憶的,楊傑能夠到台源縣來當縣委副書記,胡宏偉應該是和孫維平做了交換的,當時兩人在會場上交頭接耳的情形陳明浩至今仍然記得。
陳明浩想到這裏就問道:“劉書記這一說,我也就明白了我所聽到的傳聞是怎麽一迴事了,應該是胡宏偉市長找的現在的常部長,是他拍的板,可這和楊縣長有關係嗎?”
“陳書記的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我分析應該是胡市長走之後委托楊縣長、當時的楊副書記照顧付金海吧,有了這個原因,讓外界以為當時的常書記和楊副書記都是付金海的靠山,才讓他在城關鎮混的風生水起,連鎮黨委書記都給架空了。”劉昭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陳明浩聽了他的分析,就有了初步的判斷,他覺得在這裏麵楊傑和常振軍都是被利用的角色,付金海則是利用了人們固有的認知模式,以為常振軍在會上拍板讓他當鎮長,他就是付金海的靠山,又以為胡宏偉交代過楊傑要他照顧付金海,而楊傑也成為了付金海的靠山,這樣,他們鎮上就沒有人去和他唱反調,加上又有一個懦弱的、不敢堅持鬥爭的鎮黨委書記,才讓他敢在鎮上胡作非為。
陳明浩這麽分析著,也就對劉昭說了出來,之後他對劉昭說道:“劉書記,不管怎麽講,既然我們發現了問題,就必須要解決問題,我們不能因為聽說他和誰關係好,查了他會讓誰不高興而放棄我們的原則,我想劉書記應該是不在意這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