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什麽俄國人決定在庫爾斯克地域實施總攻呢?因為。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戰役布勢。突向德軍地主要進攻防線。而德軍在這裏集中大量地機動兵力也表明這裏的位置十分地重要。所以,這使得蘇軍當局產生了很大的希望。在這裏可以一舉合圍兩個大的德軍戰略集群,從而打開一個重要的缺口,使自己能夠在南方和東北方向同時進行大規模戰役。使得自己最後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所以蘇軍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和方麵軍首長在判斷情況和敵人可能採取的方案時,正是從後來得到這個大前提下出發的。
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所有蘇軍的戰役和戰略領導人在對敵人當前行動的判斷上,意見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據對各種條件的深刻分析而達到的看法上的一致性、最好地表現了我戰役戰略一級司令部和首長指揮能力的提高。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中央和沃羅涅日方麵軍各部隊,在兵力和兵器方麵都超過敵人一些。具體情況是:兵力自己超過德國人40。火炮和迫擊炮超過10,坦克超過10,飛機超過5。(後三者是蘇軍在當地戰區和德軍的兵力對比。並不包括整個東線地區,在其他方向。蘇軍除了在人數上占有優勢。其他都大大的低於德軍)但是,他們同樣也知道。德軍統帥部主要依靠坦克和摩托化部隊。把它們集中使用在狹窄的地段上。因而在會戰的最初幾天內對占領戰術防禦地幅的蘇軍造成了很大的優勢。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都認為,當蘇軍配置在戰役縱深內的部隊進入交戰後。優勢就轉入蘇軍手中。
同時朱可夫人還認為,德軍最高統帥部在這次會戰中又一次過高地估計了自己部隊的戰鬥力,過低地估計了蘇軍的力量。敵人特別信賴其“虎式”、“豹式”坦克及“犀角”式強擊火炮。顯然德軍認為,這些武器會嚇住蘇軍,同時蘇軍也經受不住這些武器的撞擊。但是,情況並非如此。雖然德國仍然可以依靠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經濟,但是在東方戰場上經過如此激烈的交戰後,現在已經不能與日益增長的蘇聯經濟和軍事威力相匹敵了。
總之,朱可夫認為。希特勒(其實現在叫赫斯)匪徒打輸了這樣一場大會戰,他們曾竭盡全力予以準備,以便給1941年在莫斯科、1942年春在莫斯科和卡爾可夫附近與在列德軍報仇。
而和以往蘇軍倉促製定作戰計劃不同的是。蘇軍的這份發起反攻的基本計劃早在5月份就已製定完畢並經最高統帥批準,在防禦交戰過程中又經過調整並在最高統帥部討論過多次。這是在奧廖爾、別爾哥羅德和哈爾科夫地域粉碎德軍的第二階段計劃,也是1942年整個春季戰局計劃的一部分。
會戰的第一階段(防禦交戰),蘇軍的中央方麵軍部隊是在6月12日結束的,而沃羅涅日方麵軍部隊則是在6月23日結束的。而兩個方麵軍結束防禦行動的時間不同,是由於戰役的規模和遭受損失的程度不同。此外朱可夫還指出,由於布良斯克方麵軍和西方方麵軍6月12日對敵奧廖爾集團轉入進攻並迫使德國人迅速從與蘇軍中央方麵軍對峙的部隊中撤走2個師,從而給了中央方麵軍很大的幫助。
而朱可夫還認為,在別爾哥羅德地域,反攻應該要在7月3日發起的,比中央、布良斯克和西方方麵軍的反攻遲了20天。這三個方麵軍的部隊完成反攻準備需要的時間較少,因為反攻計劃和反攻的全麵保障,應該在防禦交戰過程中即基本就緒。
在別爾哥羅德地域,完成反攻準備需要的時間較多,因為參加反攻的預備役集團方麵軍部隊,事前尚未完全搞好計劃。這些部隊當時還是最高統帥部預備隊,因而還不可能了解具體任務、反攻出發地域及將要與之作戰的敵軍情況。
在準備和實施反攻過程中,朱可夫本人不得不主要在沃羅涅日和預備役集團方麵軍部隊中工作,6月30--31日,奉最高統帥命令飛往西方方麵軍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地段上進行工作。
根據代號為“魯勉采夫”的沃羅涅日和預備役集團方麵軍的戰役計劃規定,從別爾哥羅德實施的主要突擊,應以這兩個方麵軍相鄰的翼側部隊,以博戈杜霍夫、瓦爾基、新沃多拉加為總方向,從西麵迂迴哈爾科夫。在我軍抵近哈爾科夫地域的同時,西南方麵軍應轉入進攻。由..加根將軍指揮的該方麵軍第57集團軍,應從西南迂迴哈爾科夫。
沃羅涅日方麵軍部隊轉入反攻時的條件,要比奧廖爾地域更複雜些。該方麵軍部隊在防禦交戰階段,人員、技術兵器和物資器材都受到很大損失。退往預先構築好的防禦地區的敵人,及時占領了防禦並做好了抗擊我軍進攻的準備。偵察查明,德國人為了加強其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已由其他方向倉促調來坦克和摩托化師。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這裏的交戰將是艱苦的,尤其對於必須進攻別爾哥羅德堅固築壘地域的預備役集團方麵軍部隊更是這樣。
最高統帥部正確地使用了預備役集團方麵軍。如果在防禦交戰過程中不從該方麵軍抽調兵力加強沃羅涅日方麵軍,那後者會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事態的這種發展,因為不難想像出其結果將是什麽。
至於預備役集團方麵軍用全部兵力同時在別爾哥羅德方向上實施反攻的問題,朱可夫認為,這個時候並不應該多談這方麵的事情。而當抽調預備役集團方麵軍部分兵力加強沃羅涅日方麵軍時,預備役集團方麵軍用全部兵力舉行反攻的條件還沒有完全成熟。在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上轉入反攻,而這個戰術是到6月20日德軍的第二波進攻失敗之後才明確的,但實際上轉入反攻必須等兩個方麵軍都完成了充分的準備後才有可能進行,而這是需要很多時間的。
</br>
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所有蘇軍的戰役和戰略領導人在對敵人當前行動的判斷上,意見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據對各種條件的深刻分析而達到的看法上的一致性、最好地表現了我戰役戰略一級司令部和首長指揮能力的提高。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中央和沃羅涅日方麵軍各部隊,在兵力和兵器方麵都超過敵人一些。具體情況是:兵力自己超過德國人40。火炮和迫擊炮超過10,坦克超過10,飛機超過5。(後三者是蘇軍在當地戰區和德軍的兵力對比。並不包括整個東線地區,在其他方向。蘇軍除了在人數上占有優勢。其他都大大的低於德軍)但是,他們同樣也知道。德軍統帥部主要依靠坦克和摩托化部隊。把它們集中使用在狹窄的地段上。因而在會戰的最初幾天內對占領戰術防禦地幅的蘇軍造成了很大的優勢。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都認為,當蘇軍配置在戰役縱深內的部隊進入交戰後。優勢就轉入蘇軍手中。
同時朱可夫人還認為,德軍最高統帥部在這次會戰中又一次過高地估計了自己部隊的戰鬥力,過低地估計了蘇軍的力量。敵人特別信賴其“虎式”、“豹式”坦克及“犀角”式強擊火炮。顯然德軍認為,這些武器會嚇住蘇軍,同時蘇軍也經受不住這些武器的撞擊。但是,情況並非如此。雖然德國仍然可以依靠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經濟,但是在東方戰場上經過如此激烈的交戰後,現在已經不能與日益增長的蘇聯經濟和軍事威力相匹敵了。
總之,朱可夫認為。希特勒(其實現在叫赫斯)匪徒打輸了這樣一場大會戰,他們曾竭盡全力予以準備,以便給1941年在莫斯科、1942年春在莫斯科和卡爾可夫附近與在列德軍報仇。
而和以往蘇軍倉促製定作戰計劃不同的是。蘇軍的這份發起反攻的基本計劃早在5月份就已製定完畢並經最高統帥批準,在防禦交戰過程中又經過調整並在最高統帥部討論過多次。這是在奧廖爾、別爾哥羅德和哈爾科夫地域粉碎德軍的第二階段計劃,也是1942年整個春季戰局計劃的一部分。
會戰的第一階段(防禦交戰),蘇軍的中央方麵軍部隊是在6月12日結束的,而沃羅涅日方麵軍部隊則是在6月23日結束的。而兩個方麵軍結束防禦行動的時間不同,是由於戰役的規模和遭受損失的程度不同。此外朱可夫還指出,由於布良斯克方麵軍和西方方麵軍6月12日對敵奧廖爾集團轉入進攻並迫使德國人迅速從與蘇軍中央方麵軍對峙的部隊中撤走2個師,從而給了中央方麵軍很大的幫助。
而朱可夫還認為,在別爾哥羅德地域,反攻應該要在7月3日發起的,比中央、布良斯克和西方方麵軍的反攻遲了20天。這三個方麵軍的部隊完成反攻準備需要的時間較少,因為反攻計劃和反攻的全麵保障,應該在防禦交戰過程中即基本就緒。
在別爾哥羅德地域,完成反攻準備需要的時間較多,因為參加反攻的預備役集團方麵軍部隊,事前尚未完全搞好計劃。這些部隊當時還是最高統帥部預備隊,因而還不可能了解具體任務、反攻出發地域及將要與之作戰的敵軍情況。
在準備和實施反攻過程中,朱可夫本人不得不主要在沃羅涅日和預備役集團方麵軍部隊中工作,6月30--31日,奉最高統帥命令飛往西方方麵軍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地段上進行工作。
根據代號為“魯勉采夫”的沃羅涅日和預備役集團方麵軍的戰役計劃規定,從別爾哥羅德實施的主要突擊,應以這兩個方麵軍相鄰的翼側部隊,以博戈杜霍夫、瓦爾基、新沃多拉加為總方向,從西麵迂迴哈爾科夫。在我軍抵近哈爾科夫地域的同時,西南方麵軍應轉入進攻。由..加根將軍指揮的該方麵軍第57集團軍,應從西南迂迴哈爾科夫。
沃羅涅日方麵軍部隊轉入反攻時的條件,要比奧廖爾地域更複雜些。該方麵軍部隊在防禦交戰階段,人員、技術兵器和物資器材都受到很大損失。退往預先構築好的防禦地區的敵人,及時占領了防禦並做好了抗擊我軍進攻的準備。偵察查明,德國人為了加強其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已由其他方向倉促調來坦克和摩托化師。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這裏的交戰將是艱苦的,尤其對於必須進攻別爾哥羅德堅固築壘地域的預備役集團方麵軍部隊更是這樣。
最高統帥部正確地使用了預備役集團方麵軍。如果在防禦交戰過程中不從該方麵軍抽調兵力加強沃羅涅日方麵軍,那後者會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事態的這種發展,因為不難想像出其結果將是什麽。
至於預備役集團方麵軍用全部兵力同時在別爾哥羅德方向上實施反攻的問題,朱可夫認為,這個時候並不應該多談這方麵的事情。而當抽調預備役集團方麵軍部分兵力加強沃羅涅日方麵軍時,預備役集團方麵軍用全部兵力舉行反攻的條件還沒有完全成熟。在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上轉入反攻,而這個戰術是到6月20日德軍的第二波進攻失敗之後才明確的,但實際上轉入反攻必須等兩個方麵軍都完成了充分的準備後才有可能進行,而這是需要很多時間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