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樣的情況季明也沒有什麽辦法。他隻有在一邊通過言論對抗俄國人的同時。一邊也在加緊的調集部隊。擺在季明的麵前最首要的問題就是重新的整編部隊。為了不讓那些已經陷入泥潭中的部隊遭到被殲滅的命運。季明隻能將這些部隊全部撤出原來的戰線到後麵沒有泥沼的地方重新組織新的防線。在季明他的親自幹預之下,原先一線的已經陷入泥沼之中的6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的部隊開始直接的從泥沼裏麵退了出來,然後向後方轉移。當然,這些部隊的機械化裝備和支援武器都或多或少的損失了一些。當然,季明也並不擔心,因為這些裝備雖然丟失自己很難迴收。但是同時,對麵的俄國人也無法迴收這些裝備,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人沒有事情。因為在他看來隻要人沒事。那麽戰鬥力就沒喲受到多大的損害。而到時候隻要裝備一到。那些經過戰火洗禮的暫時赤手空拳的部隊很快就能夠恢復戰鬥力。當然,季明的想法稍微的理想化了一點。雖然那些人員沒有多大的損失,但是要完全的將那些損失掉的裝備補全也是一件非常麻煩而且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是。新的裝備畢竟沒有老的裝備那樣用的順手(特別是坦克和裝甲車,新的坦克一般都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磨合期)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季明隻能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這個方法。將那些受損的師級部隊的裝備進行了調換移交。先將主力部隊的裝備補齊。剩餘的部隊返迴德國本土進行休整。就算是這樣。原來的6個裝甲師也隻湊出了3個。
除了湊齊一線部隊的裝備之外,擺在季明麵前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已經受潮的後勤補給。在5月19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補給出現了一個很危險的數字。特別是彈藥的缺口十分的嚴重。很多德軍的火炮隻有半個基數的彈藥。為了挽救這個局勢,季明不得已先向南方和北方集團軍群調運了一批彈藥。來滿足一線部隊的需要。同時命令在後方的德軍工程兵部隊盡快的恢復中央的幾條鐵路線。特別是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這條線最重要的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緩解德國鐵路部門的運輸壓力。因為從本土到達東線戰局中的很長的一段距離都是通過萬噸輪來完成的)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的鐵路一定要在5月25日徹底的恢復。在季明的嚴令直下,德軍工程部隊的效率很高。很快他們就搞定了從斯摩棱斯克通往莫斯科的鐵路。在暫時的穩定住了前方的局勢之後。季明開始將目光轉向自己的後方。
第六部 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解的遊擊戰
更新時間:2010-7-10 13:11:17 本章字數:3520
除了前線部隊和裝備的損失之外。在這個期間季明還要擔負另外的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這發生在德軍後方。按照蘇聯方麵的統計,截至1942年4月,德占區遊擊隊總人數已經增加到8萬人,主要編為509個遊擊支隊,隸屬於93個遊擊兵團中。遊擊隊的戰鬥編成,通常為連、排、班。為了統一指揮這些遊擊隊,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此前設立了遊擊運動總司令部以及各地區遊擊運動司令部。通過無線電,這些司令部得以和80%的遊擊隊保持經常聯繫,並不斷以空投等方式向遊擊隊提供武器和指揮以及技術人員。
這些接受統一指揮的遊擊隊,被視為蘇聯正規軍的輔助力量,其主要任務:諸如破壞德軍的後方交通運輸,偵查德軍的兵力和部署等等,都是以配合正規軍作戰為核心的。此外,蘇聯遊擊隊也經常刺殺德國行政人員和職員,阻止德軍在占領區掠奪人員和物資,甚至有時也會襲擊德軍小股守備隊,攻取一些中小城鎮。遊擊隊的活躍程度,受到地域民族屬性的影響:在被占領的俄羅斯和親俄的白俄羅斯地區(主要是中央集團軍群後方),遊擊隊活動尤其頻繁;其他地區,尤其是西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則要遜色一些。在烏克蘭地區,甚至有反蘇和親蘇的兩種遊擊隊存在。
其實為了對付蘇聯遊擊隊,魯道夫赫斯就意識到了遊擊隊的嚴重性,這些屬於牆頭草性質的部隊總是在德軍最薄弱的時候來上一下子。於是他本人早在1942年2月18日就簽署了國防軍統帥部第46號訓令,要求在東方占領區加強和遊擊隊的鬥爭,“集中從國防軍各軍種、黨衛軍和警察中抽調的合適兵力,迅速嚴厲、主動地打擊遊擊隊”。
而為了執行這個命令。德國人投入了相當龐大的力量。其中包括正規野戰軍地後方警衛警察部隊;正規軍後備部隊;各種內務警察部隊,和所謂的“當地部隊”。以及德占蘇聯地區的所有其他德國人。
正規野戰軍後方警衛部隊,包括陸軍警衛師,大大小小的警衛和軍事警察憲兵分隊,以及匈牙利軍隊的幾個師。他們主要負責警戒陸軍後方的交通線、基地倉庫、指揮所等等。另外,德軍在後方的後勤和輔助人員,有時甚至還包括空軍機場人員,也經常被用於反遊擊戰。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負責統一指揮正規軍戰區的反遊擊行動。截至1942年4月,陸軍作戰地區已經為反遊擊戰投入了8萬人。
野戰軍之外,根據魯道夫赫斯的指示。從1942年4月開始,5個後備師(1942年5月前,東線實際部署了4個)和約5萬人地後備陸軍人員,也被送往德占東部地區。這些後備部隊。一方麵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為前線野戰軍提供補充。而在平時,則負責對付遊擊隊。
</br>
除了湊齊一線部隊的裝備之外,擺在季明麵前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已經受潮的後勤補給。在5月19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補給出現了一個很危險的數字。特別是彈藥的缺口十分的嚴重。很多德軍的火炮隻有半個基數的彈藥。為了挽救這個局勢,季明不得已先向南方和北方集團軍群調運了一批彈藥。來滿足一線部隊的需要。同時命令在後方的德軍工程兵部隊盡快的恢復中央的幾條鐵路線。特別是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這條線最重要的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緩解德國鐵路部門的運輸壓力。因為從本土到達東線戰局中的很長的一段距離都是通過萬噸輪來完成的)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的鐵路一定要在5月25日徹底的恢復。在季明的嚴令直下,德軍工程部隊的效率很高。很快他們就搞定了從斯摩棱斯克通往莫斯科的鐵路。在暫時的穩定住了前方的局勢之後。季明開始將目光轉向自己的後方。
第六部 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解的遊擊戰
更新時間:2010-7-10 13:11:17 本章字數:3520
除了前線部隊和裝備的損失之外。在這個期間季明還要擔負另外的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這發生在德軍後方。按照蘇聯方麵的統計,截至1942年4月,德占區遊擊隊總人數已經增加到8萬人,主要編為509個遊擊支隊,隸屬於93個遊擊兵團中。遊擊隊的戰鬥編成,通常為連、排、班。為了統一指揮這些遊擊隊,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此前設立了遊擊運動總司令部以及各地區遊擊運動司令部。通過無線電,這些司令部得以和80%的遊擊隊保持經常聯繫,並不斷以空投等方式向遊擊隊提供武器和指揮以及技術人員。
這些接受統一指揮的遊擊隊,被視為蘇聯正規軍的輔助力量,其主要任務:諸如破壞德軍的後方交通運輸,偵查德軍的兵力和部署等等,都是以配合正規軍作戰為核心的。此外,蘇聯遊擊隊也經常刺殺德國行政人員和職員,阻止德軍在占領區掠奪人員和物資,甚至有時也會襲擊德軍小股守備隊,攻取一些中小城鎮。遊擊隊的活躍程度,受到地域民族屬性的影響:在被占領的俄羅斯和親俄的白俄羅斯地區(主要是中央集團軍群後方),遊擊隊活動尤其頻繁;其他地區,尤其是西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則要遜色一些。在烏克蘭地區,甚至有反蘇和親蘇的兩種遊擊隊存在。
其實為了對付蘇聯遊擊隊,魯道夫赫斯就意識到了遊擊隊的嚴重性,這些屬於牆頭草性質的部隊總是在德軍最薄弱的時候來上一下子。於是他本人早在1942年2月18日就簽署了國防軍統帥部第46號訓令,要求在東方占領區加強和遊擊隊的鬥爭,“集中從國防軍各軍種、黨衛軍和警察中抽調的合適兵力,迅速嚴厲、主動地打擊遊擊隊”。
而為了執行這個命令。德國人投入了相當龐大的力量。其中包括正規野戰軍地後方警衛警察部隊;正規軍後備部隊;各種內務警察部隊,和所謂的“當地部隊”。以及德占蘇聯地區的所有其他德國人。
正規野戰軍後方警衛部隊,包括陸軍警衛師,大大小小的警衛和軍事警察憲兵分隊,以及匈牙利軍隊的幾個師。他們主要負責警戒陸軍後方的交通線、基地倉庫、指揮所等等。另外,德軍在後方的後勤和輔助人員,有時甚至還包括空軍機場人員,也經常被用於反遊擊戰。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負責統一指揮正規軍戰區的反遊擊行動。截至1942年4月,陸軍作戰地區已經為反遊擊戰投入了8萬人。
野戰軍之外,根據魯道夫赫斯的指示。從1942年4月開始,5個後備師(1942年5月前,東線實際部署了4個)和約5萬人地後備陸軍人員,也被送往德占東部地區。這些後備部隊。一方麵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為前線野戰軍提供補充。而在平時,則負責對付遊擊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