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聽了對方提出的反問之後,季明隻是笑了笑。“克萊布斯將軍,也許你說的有你自己的道理。這兩個方向上的蘇軍的確很猛。但是,俄國人不可能獲得成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俄國人並沒有看清楚整個防線最大的要害。那就是維亞茲瑪。卡盧加——熱科夫——維亞茲瑪防區呈倒三角形。卡盧加和熱科夫在前麵,而維亞茲瑪在後麵。三個點都有公路和鐵路相聯繫。前麵的兩個城市就像兩個伸出的鉗子一樣,將維亞茲瑪牢牢的護助。而維亞茲瑪的後方則是斯摩棱斯克。隻要斯摩棱斯克——維亞茲瑪的補給線仍然保持通暢。那麽熱科夫就能夠源源不斷的得到兵源和補給,如果再給他配備一個好的指揮官的指揮官的話,那麽這場戰鬥幾乎不會輸。而卡盧加,現在就算丟了又怎麽樣?隻要補給線在我們的手中,我們還能夠通過反擊拿迴來。所以這裏不足為慮。”在解釋完了克萊布斯提出的疑問之後,季明接著把教鞭指了指整個地圖的兩翼。原來最讓我頭疼的是中央的兩翼方向,我不是因為蘇聯人攻擊楔入的太深。因為他們攻的越深。這些俄國人的死路就逼近一步。雖然他們是在內線作戰,但是今年的冬天讓他們無法得到充足的補給。所以他們一定會滅亡。我現在擔心的是我們無法順利的引導他們。讓這些失去了目標的部隊在我們的防線裏麵瞎轉悠。搞的以後很難圍殲。”說道這裏他的話鋒突然一轉“不過後來看到了那些海堤卻讓我豁然開朗,因為在距離大堤前麵不遠的地方都要立上幾根立柱,這些交錯的立柱實際上是為了減緩大浪的衝擊波而設計的。這種放浪柱的方式讓我大受啟發。我認為,在蘇軍突破或者即將突破的側翼的幾個區域設置一些不大不小的要塞。這些要塞要設置在某些關鍵的區域,比如蘇軍的後勤補給線或者戰術要點上。每個要塞中放置一定數量的守軍,個人認為數量最多不能超過一個師。當蘇軍攻擊的時候,他們為了保持自己補給線的通暢一定會攻擊這些要塞。就算他們的先頭部隊選擇繞過的話,後續的部隊還必須攻擊,原因很簡單,為了能夠保持補給線的通暢,或者戰術要點的拿下。他們必須攻下這些要塞。而這些要塞就成為了分化蘇軍兵力最有效的手法。通過這些要塞的不斷剝離。蘇軍攻擊的勢頭一定會受到嚴重的遏製,這種時候那些俄國人會發現,他們展開的全麵攻擊的戰鬥方式已經無法收尾了。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阻止他。而對於我們而言,我們的戰術方針也就實現了。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部隊選擇出擊,斬斷對方伸出來的觸角。然後……”說道這裏他聳了聳肩膀:“剩下的事情顯而易見了。”
第六部 第二百三十三章 正例和反例
更新時間:2010-7-10 13:09:57 本章字數:3232
季明的話說完了。他的臉上仍然保持著微笑。但是眼睛卻冷冷的看著在場的所有人。他的這個戰術其實說白了十分的簡單,那就是在某些地方和中間區域,採取密集防守的方法堅決的阻擋住敵人,而在兩翼部隊後撤放開。讓對方長驅直入。而主力部隊則在側翼待命準備進行側擊。而為了保證蘇軍的進攻部隊能夠按照他預定設計的路線走下去,除了防禦的部隊要讓出一定的預留的空間,並且在這些空間的周圍設立一些蘇軍不得不麵對的戰術要點,而蘇軍則通過和德軍爭奪這些要點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一步接著一步的走進季明精心設計好的陷阱。可以說整個計劃十分的周圍。幾乎無懈可擊。
事實上,季明也對自己的這個計劃十分滿意,在他看來。這個計劃是最容易實現的。至少他在他的思維中還是有一個很經典的戰例借鑑的。這個戰例就是著名的還沒有發生的卡爾可夫反擊戰。
在歷史上的1942年43初。勢對蘇聯有利。格勒會戰和1942年的冬天以德軍第6集團軍被殲和德軍成功撤離高加索而告終,然而南部戰場卻沒有平靜下來。史達林決定乘大勝之勢追擊德軍,光復南部重鎮哈爾科夫。為此兩個蘇聯方麵軍將協同作戰,蘇軍名將瓦杜丁的西南方麵軍將攻擊德南方集團軍群南翼地頓涅次盆地以吸引德軍主力。而戈利科夫將軍的弗羅茲尼方麵軍則直指德軍北翼哈爾科夫。兩個方麵軍共約60人,而麵對的德軍隻有23萬,優勢巨大。而這個時候季明的老丈人曼施泰因元帥出場了。他發現自己的兵力對比懸殊,因此決定布置一個陷阱,以土地作為誘餌,不斷的撤退誘引蘇軍深入。這樣作的好處有二,一是收縮防線可以釋放出一批部隊用於反擊;二是不斷的撤退可以拉長蘇軍地補給線。前線地德軍於是開始慢慢地後撤,並以漂亮的逐次抵抗拖延蘇軍的進攻速度。這一手顯然迷惑了蘇軍。他們無不認為德軍在經歷大敗後。已經元氣大傷了。於是愈加大膽的往前沖。然而這時德軍反擊兵力的集結已經完成。220,德軍的反擊開始了,攻擊異常順利,蘇軍萬萬沒有想到德國人還能發動反擊。截止至3月2,西南方麵軍所有前方部隊均遭重創,其中波波夫坦克兵團被全殲。由於蘇軍沒有預備隊,統帥部隻好把弗羅茲尼方麵軍編成內的69集團軍劃歸西南方麵軍。以防禦德軍可能地進攻。這就近一步削弱了曼施泰因的下一個目標--弗羅茲尼方麵軍。西南方麵軍後,德軍主力迅速北旋。把北部的弗羅茲尼方麵軍攔腰斬斷,其攻擊矛頭第3克集團軍遭到沉重打擊,至3月5,除第6騎兵軍外,基本被全殲。到3月14,調預備隊往南線,以防禦德軍的進攻。曼施泰因見好就收。在3下旬停止了攻勢。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反攻使蘇軍喪失了它在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好不容易獲得的主動權。蘇軍此役損失約24萬人。其中陣亡和失蹤10萬餘,傷約14萬,坦克大炮損失.被譽為是曼施泰因的巔峰之戰。以如此懸殊的兵力,獲得了如此大地戰果,名將風範盡顯。通過此役,曼施泰因聲望大升。而第三帝國也因為曼施泰因元帥地才華得以芶延殘喘多兩年。
</br>
第六部 第二百三十三章 正例和反例
更新時間:2010-7-10 13:09:57 本章字數:3232
季明的話說完了。他的臉上仍然保持著微笑。但是眼睛卻冷冷的看著在場的所有人。他的這個戰術其實說白了十分的簡單,那就是在某些地方和中間區域,採取密集防守的方法堅決的阻擋住敵人,而在兩翼部隊後撤放開。讓對方長驅直入。而主力部隊則在側翼待命準備進行側擊。而為了保證蘇軍的進攻部隊能夠按照他預定設計的路線走下去,除了防禦的部隊要讓出一定的預留的空間,並且在這些空間的周圍設立一些蘇軍不得不麵對的戰術要點,而蘇軍則通過和德軍爭奪這些要點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一步接著一步的走進季明精心設計好的陷阱。可以說整個計劃十分的周圍。幾乎無懈可擊。
事實上,季明也對自己的這個計劃十分滿意,在他看來。這個計劃是最容易實現的。至少他在他的思維中還是有一個很經典的戰例借鑑的。這個戰例就是著名的還沒有發生的卡爾可夫反擊戰。
在歷史上的1942年43初。勢對蘇聯有利。格勒會戰和1942年的冬天以德軍第6集團軍被殲和德軍成功撤離高加索而告終,然而南部戰場卻沒有平靜下來。史達林決定乘大勝之勢追擊德軍,光復南部重鎮哈爾科夫。為此兩個蘇聯方麵軍將協同作戰,蘇軍名將瓦杜丁的西南方麵軍將攻擊德南方集團軍群南翼地頓涅次盆地以吸引德軍主力。而戈利科夫將軍的弗羅茲尼方麵軍則直指德軍北翼哈爾科夫。兩個方麵軍共約60人,而麵對的德軍隻有23萬,優勢巨大。而這個時候季明的老丈人曼施泰因元帥出場了。他發現自己的兵力對比懸殊,因此決定布置一個陷阱,以土地作為誘餌,不斷的撤退誘引蘇軍深入。這樣作的好處有二,一是收縮防線可以釋放出一批部隊用於反擊;二是不斷的撤退可以拉長蘇軍地補給線。前線地德軍於是開始慢慢地後撤,並以漂亮的逐次抵抗拖延蘇軍的進攻速度。這一手顯然迷惑了蘇軍。他們無不認為德軍在經歷大敗後。已經元氣大傷了。於是愈加大膽的往前沖。然而這時德軍反擊兵力的集結已經完成。220,德軍的反擊開始了,攻擊異常順利,蘇軍萬萬沒有想到德國人還能發動反擊。截止至3月2,西南方麵軍所有前方部隊均遭重創,其中波波夫坦克兵團被全殲。由於蘇軍沒有預備隊,統帥部隻好把弗羅茲尼方麵軍編成內的69集團軍劃歸西南方麵軍。以防禦德軍可能地進攻。這就近一步削弱了曼施泰因的下一個目標--弗羅茲尼方麵軍。西南方麵軍後,德軍主力迅速北旋。把北部的弗羅茲尼方麵軍攔腰斬斷,其攻擊矛頭第3克集團軍遭到沉重打擊,至3月5,除第6騎兵軍外,基本被全殲。到3月14,調預備隊往南線,以防禦德軍的進攻。曼施泰因見好就收。在3下旬停止了攻勢。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反攻使蘇軍喪失了它在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好不容易獲得的主動權。蘇軍此役損失約24萬人。其中陣亡和失蹤10萬餘,傷約14萬,坦克大炮損失.被譽為是曼施泰因的巔峰之戰。以如此懸殊的兵力,獲得了如此大地戰果,名將風範盡顯。通過此役,曼施泰因聲望大升。而第三帝國也因為曼施泰因元帥地才華得以芶延殘喘多兩年。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