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蘇聯平時加強的所謂政治教育這個時候逐漸的露出了他的好處。其結果往往可以從部隊在戰場上的奇特表現中顯示出來。蘇軍戰士大都是首次參加戰鬥,他們心裏往往是恐懼的,但他們能呆在崗位上,單等敵人靠近。政治教育,再加上內在的責任感,能使他們當第一個德國兵一出現就把他擊斃。但在這以後,他們便失去了勇氣,站起來投降。還有一種人,他們一槍沒打便嚇破了膽,當場投降。隻有當他們復又懊悔自己沒盡到責任,或擔心家庭受牽連,才又重新拿起武器,從背後擊斃法西斯分子。有時他們藏在樹叢裏,打死一個向他們接近的德國兵,然後後退一百碼,再打死一個德國兵。不管先開槍還是後開槍,這種戰術使德軍的傷亡不斷增加,行動大受阻礙。特別是在茂密的森林地帶,情況尤其嚴重。敵人的狡猾與奸詐惹怒了平時舉止比較文雅的德國兵。看到周圍的同伴紛紛倒地時,他們就可能怒不可遏地用刺刀刺死投降的敵人,而不願讓自己的後背吃子彈。這種情況不管在哪裏發生,都進一步增強了蘇聯士兵戰鬥到底的決心。而德軍則被這種騷擾搞的暈頭轉向。
第六部 第九十三章 敷衍了事的芬蘭人(上)
更新時間:2010-7-10 13:08:05 本章字數:3262
除了天氣的原因,總部的幹預指揮和散兵遊勇對補給線的破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德國的盟友芬蘭的態度。
蘇德戰爭開始之前,德軍就將一個主力的山地集群的司令部(自1940年12月15日起)設在芬蘭中部的羅瓦涅米。而在開戰的兩周前,四個德國師(原本在挪威駐防的兩個山地師和一個裝甲師)即已經進入了預先的陣地。而在開戰後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3,蘇聯軍隊無視芬蘭的中立宣言,從空襲了赫爾辛基、土耳庫等南方城市。(其實蘇聯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希特勒在6月22的宣戰電報中單方麵的宣布芬蘭也加入到軸心國的同盟中和萬惡的布爾什維克作戰的這個訊息,所以蘇聯認為費蘭的確宣戰了便開始派出飛機轟炸)於是,芬蘭政府向蘇聯宣戰。
戰鬥同時在蘇芬邊境的北方、南方和科漢半島展開。在北方,由山地之王迪特爾大將率領的北方山地集群(6個師)突然占領了佩薩莫地區,並向六十英裏以外的摩爾曼斯克發起攻勢。保衛該城的隻有蘇軍弗羅洛夫的第14集團軍的兩個步兵師。迪特爾的攻勢並未奏效。蘇北方艦隊十分活躍,把蘇軍部隊運到了德軍後方。而德軍照相偵察不能滿足需要,德軍地圖則是一張廢紙,上麵標示的主要運動、補給路線在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原野極難通行,即使最有經驗的山地部隊一小時也前進不了半英裏,火炮、彈藥隻得由騾馬馱載。部隊得不到空中支援。經過幾次交戰,迪特爾的部隊清醒了,因為蘇軍擁有一切有利條件:他們有強大的炮兵、充足的彈藥供應、優勢的空中力量、很好的公路和海上交通線。對於在堅固設防的陣地上打防禦戰,蘇軍部隊受過這方麵的訓練,而且在當時他們也最適合於這種打法。由於缺少火力,迪特爾無法將蘇軍趕出陣地。很快地,出現了一個由水兵和當地居民拚湊起來的蘇軍第三個師,他們使隻前進了十五英裏的迪特爾部隊終於停頓下來。
71日,菲格的德軍第36軍以一個有少量坦克,從薩拉附近經坎坷不平的森林地向坎達拉克沙發起攻勢。森林燃起了漫天大火,部隊無法前進,而新組建的黨衛軍北方師缺乏經驗,所以他們的軍心動搖不定。而芬軍第6師盡管隻有極少的炮兵,但對蘇軍42步兵軍兩個師的頑強抵抗並不畏懼。7月2日,迪特爾從來第36軍司令部,了解德軍進展緩慢的原因。負責匯報的參謀解釋說,比起不習慣森林作戰的德軍來,芬蘭部隊與蘇聯部隊處於優勢地位。據說聽了這話,迪特爾則反問是否要他向元首報告:第36軍由於無法出擊。兩天後,布申哈根視察了第36軍以南的西拉斯沃指揮的芬蘭第3地段,對他們的迅速進展表示驚訝。芬蘭軍隊以團為單位,突破到蘇軍後方,接著前進了四十英裏,並在他們的後方築起了一條公路。芬蘭軍隊盡管打得十分頑強,但仍然無法抵達摩爾曼斯克鐵路,主要因為弗洛羅夫的第14集團軍充分利用了橫向鐵路和海上交通線隊運到了坎達拉克沙。725,西拉斯沃告訴福肯霍斯特,他無法達到他的目標,他要求增援,特別說明要一個習慣於森林作戰的芬蘭新銳師。最後,黨衛軍北方旅被全部調給西拉斯沃。西拉斯沃不想把它做為一支完整的部隊使用,而是把它分成若幹小部隊,受芬蘭上校團長們的指揮;西拉斯沃認為,黨衛軍部隊沒有受過充分訓練,不能獨立作戰。於是,他與福肯霍斯特發生了第一次分歧,因為福肯霍斯特堅持認為,不應拆散德國部隊。西拉斯沃發現,當時,離開了芬蘭部隊的支援,黨衛軍抵擋不住蘇聯的進攻。德軍盡管遇到這些困難,但到7月27日,他們在凱拉拉附近仍然擊潰了兩個蘇聯師。
整個夏天,迪特爾與曼納海姆、西拉斯沃之間的關係一直沒有得到改善。迪特爾再三要求芬蘭部隊承擔德軍難以承擔的任務。他7份提出的要求被斷然拒絕了。在芬蘭人看來,德國人的要求太多,貢獻太少,特別是德國空軍不能始終如一地履行他們
。8月初,芬蘭軍隊5軍地段上取得了進一步的i[蘭第3在凱斯提基附近執行德軍籌劃的進攻任務時,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軍官。在這之後,西拉斯沃便拒絕採取進一步行動。整個戰爭期間,在芬蘭的作戰正是採取了這種形式,芬蘭軍隊隻承擔他們認為適合他們的作戰任務。
</br>
第六部 第九十三章 敷衍了事的芬蘭人(上)
更新時間:2010-7-10 13:08:05 本章字數:3262
除了天氣的原因,總部的幹預指揮和散兵遊勇對補給線的破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德國的盟友芬蘭的態度。
蘇德戰爭開始之前,德軍就將一個主力的山地集群的司令部(自1940年12月15日起)設在芬蘭中部的羅瓦涅米。而在開戰的兩周前,四個德國師(原本在挪威駐防的兩個山地師和一個裝甲師)即已經進入了預先的陣地。而在開戰後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3,蘇聯軍隊無視芬蘭的中立宣言,從空襲了赫爾辛基、土耳庫等南方城市。(其實蘇聯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希特勒在6月22的宣戰電報中單方麵的宣布芬蘭也加入到軸心國的同盟中和萬惡的布爾什維克作戰的這個訊息,所以蘇聯認為費蘭的確宣戰了便開始派出飛機轟炸)於是,芬蘭政府向蘇聯宣戰。
戰鬥同時在蘇芬邊境的北方、南方和科漢半島展開。在北方,由山地之王迪特爾大將率領的北方山地集群(6個師)突然占領了佩薩莫地區,並向六十英裏以外的摩爾曼斯克發起攻勢。保衛該城的隻有蘇軍弗羅洛夫的第14集團軍的兩個步兵師。迪特爾的攻勢並未奏效。蘇北方艦隊十分活躍,把蘇軍部隊運到了德軍後方。而德軍照相偵察不能滿足需要,德軍地圖則是一張廢紙,上麵標示的主要運動、補給路線在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原野極難通行,即使最有經驗的山地部隊一小時也前進不了半英裏,火炮、彈藥隻得由騾馬馱載。部隊得不到空中支援。經過幾次交戰,迪特爾的部隊清醒了,因為蘇軍擁有一切有利條件:他們有強大的炮兵、充足的彈藥供應、優勢的空中力量、很好的公路和海上交通線。對於在堅固設防的陣地上打防禦戰,蘇軍部隊受過這方麵的訓練,而且在當時他們也最適合於這種打法。由於缺少火力,迪特爾無法將蘇軍趕出陣地。很快地,出現了一個由水兵和當地居民拚湊起來的蘇軍第三個師,他們使隻前進了十五英裏的迪特爾部隊終於停頓下來。
71日,菲格的德軍第36軍以一個有少量坦克,從薩拉附近經坎坷不平的森林地向坎達拉克沙發起攻勢。森林燃起了漫天大火,部隊無法前進,而新組建的黨衛軍北方師缺乏經驗,所以他們的軍心動搖不定。而芬軍第6師盡管隻有極少的炮兵,但對蘇軍42步兵軍兩個師的頑強抵抗並不畏懼。7月2日,迪特爾從來第36軍司令部,了解德軍進展緩慢的原因。負責匯報的參謀解釋說,比起不習慣森林作戰的德軍來,芬蘭部隊與蘇聯部隊處於優勢地位。據說聽了這話,迪特爾則反問是否要他向元首報告:第36軍由於無法出擊。兩天後,布申哈根視察了第36軍以南的西拉斯沃指揮的芬蘭第3地段,對他們的迅速進展表示驚訝。芬蘭軍隊以團為單位,突破到蘇軍後方,接著前進了四十英裏,並在他們的後方築起了一條公路。芬蘭軍隊盡管打得十分頑強,但仍然無法抵達摩爾曼斯克鐵路,主要因為弗洛羅夫的第14集團軍充分利用了橫向鐵路和海上交通線隊運到了坎達拉克沙。725,西拉斯沃告訴福肯霍斯特,他無法達到他的目標,他要求增援,特別說明要一個習慣於森林作戰的芬蘭新銳師。最後,黨衛軍北方旅被全部調給西拉斯沃。西拉斯沃不想把它做為一支完整的部隊使用,而是把它分成若幹小部隊,受芬蘭上校團長們的指揮;西拉斯沃認為,黨衛軍部隊沒有受過充分訓練,不能獨立作戰。於是,他與福肯霍斯特發生了第一次分歧,因為福肯霍斯特堅持認為,不應拆散德國部隊。西拉斯沃發現,當時,離開了芬蘭部隊的支援,黨衛軍抵擋不住蘇聯的進攻。德軍盡管遇到這些困難,但到7月27日,他們在凱拉拉附近仍然擊潰了兩個蘇聯師。
整個夏天,迪特爾與曼納海姆、西拉斯沃之間的關係一直沒有得到改善。迪特爾再三要求芬蘭部隊承擔德軍難以承擔的任務。他7份提出的要求被斷然拒絕了。在芬蘭人看來,德國人的要求太多,貢獻太少,特別是德國空軍不能始終如一地履行他們
。8月初,芬蘭軍隊5軍地段上取得了進一步的i[蘭第3在凱斯提基附近執行德軍籌劃的進攻任務時,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軍官。在這之後,西拉斯沃便拒絕採取進一步行動。整個戰爭期間,在芬蘭的作戰正是採取了這種形式,芬蘭軍隊隻承擔他們認為適合他們的作戰任務。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