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收效甚微的空襲行動中,出現了一個當時並未引起太大注意的插曲:在6月27日的博布魯伊斯克上空,3蘇軍新型的伊爾-2式攻擊機第1次出現在戰場。不足6000克重的飛機上,裝甲就占了700千克,而且由於這些裝甲屬於飛機受力骨架的一部分,因此伊爾量倒也不是太大,其飛行速度達到420裏,並可安裝223米機炮,掛載400-600斤炸彈。由於安裝了厚重的裝甲,即使是裝有20米機關炮的德國bf-109戰鬥機都非常難以將其擊落。
但是因為當時蘇聯軍方以這種飛機速度、航程、防護不夠為理由,堅持要把飛機的後座機槍手取消,使其成為了一種幾乎沒有自衛手段的單座飛機,駕駛員非常容易被從後部來襲的敵機打死。在這款飛機參加的最初3的戰鬥中,德國人在空戰中擊落了3架伊爾>了另外8。不大,可是由於從6月才開始訓練使用這種飛機的蘇聯飛行員操縱失誤而損失的伊爾-2,大地上,當蘇德兩軍陸上大兵團的數百萬大軍拚死搏殺的時刻,無論是蘇聯人還是德國人似乎都沒有充分意識到這種新型飛機在未來戰鬥中將要扮演的重要角色。
而和西北、西方方麵軍相比,基爾波諾斯上將領導的西南方麵軍實力要雄厚的多。他指揮下的8機械化軍擁有5525坦克,其中包括665輛kv重型坦克和893輛/中型坦克,可以有效使用的坦克也有3124。
而這一方向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統共有2252坦克,加上強擊火炮和僕從軍的裝備,坦克、強擊火炮也不過3500左右,在可以有效使用的坦克數量上與蘇軍相當。而且在總兵力上,德軍的人數也大大的劣於其正麵的蘇軍部隊。正因為如此,指揮德國第3甲集群的霍特才會認為:“南方集團軍群當時的形勢最為困難”。
盡管掌握著紅軍最強大的作戰部隊,西
軍司令部的高官們在接到命令其發動反攻的總軍事委後,卻沒有什麽信心。雖然他們的部隊情況要比其他方麵軍好得多,但也同樣麵臨著敵情不明,指揮部不便的困境。由於有線通信多處被切斷,無線電聯絡又不甚穩定,方麵軍司令部隻能派出一些軍官,乘著摩托車、汽車和飛機下到部隊去了解情況、傳達命令。
在部署上,方麵軍的全部8機械化軍中.機械化第16軍屬於遠在蘇捷、蘇羅邊境的第12集團軍編成;機械化422、15軍從戰爭第一天起,就已經在倉促間投入了戰鬥;而機械化第89、19軍要通過200餘公裏的行軍才能從縱深地帶到達預定戰場;部隊力量十分分散。
按第3命令的要求:“西南方麵軍應以若幹機械化軍和全部空軍,以及第56集團軍
其他部隊的集中而強大的突擊包圍並殲滅在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及布羅德方向上進攻的敵軍集團。到624黃昏時占領盧布林地區。”
根據這一指示,西南方麵軍計劃對正從蘇軍第56集團50公裏的缺口處湧進來的德軍第1裝甲集群實施側翼突擊,將其徹底殲滅。在這一地區,有兩個主要戰役方向:南部的利沃夫方向,和北部的盧茨克方向。在蘇聯人看來,利沃夫方向有著發達的公路、土路網,還有一條聯結波蘭和利沃夫的鐵路,顯然是德國坦克部隊發動進攻的首選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因為上述的原因,蘇軍在戰前也將這一地區作為將來對德國發動攻擊的進攻出發陣地,而把最強大的機械化部隊部署了在這裏。
正因為如此,蘇軍在製訂反擊計劃時,將利沃諾方向作為重點攻擊地區,準備在布羅德和利沃夫之間投入機械化48、15,一共2483坦克(,包括716輛t-34、kv型坦克,實施強有力的進攻。而在北部僅僅使用一共隻有1212輛坦克的3機械化軍,其中機械化第22軍受命繼續在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地域作戰,而另外一方機械化第夫諾攻擊。用來掩護主攻部隊的兩個側翼。
西南方麵軍司令部對德軍主攻方向的判斷非常合乎邏輯,因為德國軍隊目前的所有的表現都印證了這一點,在蘇聯西南方麵軍正視的利沃諾地區,德國第1裝甲集群卻投了2個摩托化軍,即由馬肯森~揮的摩托化第3和肯普夫裝甲兵上將的摩托化第48。在2個軍編成一共4裝甲師,4個摩化師,坦克1439輛。戰爭爆發以來,2個摩托化軍向利沃諾方向發動了強大的攻勢。在6月23,由克呂維爾少將指揮、號稱“幽靈師”的德軍摩托化48軍所屬第11裝甲師在利沃諾的拉傑霍夫附近,與蘇軍第8械化軍第81摩托化師發生了坦克遭遇戰。在德國空軍第74高炮團協助下,經驗豐富的德軍以1輛坦克的代價摧毀了蘇聯46輛坦克,其中10輛被德國空軍的20米高射炮擊毀。當日,第11裝甲師占領了維托亞諾夫。另外,在第1裝甲集群的上述2個機動集團之間,還部署有德國第6集團軍所屬的第5544、29軍,其任務是為裝甲部隊提供側翼掩護。德軍的裝甲部隊主力部隊正在絲毫不停的攻擊利沃諾。看上去仿佛想在一瞬間將這個城市攻占而在杜布諾在這個方向,他僅投入了所屬的3摩托化軍中的一個,即由維特爾斯海姆將軍指揮的摩托化第14軍。該軍編有1個裝甲師和2個摩托化師,共有坦481輛。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麽?
當然,雖然蘇聯人在當時的情況下攻擊重點還是令人感到十分的吃驚的。說句公道話,以當時蘇軍的混亂情形,方麵軍司令部依靠了他們所掌握的並不多的的情報製定了這個並不算壞的戰術,足以體現這些蘇聯高級指揮官和參謀的素質,雖然,他們在兩個方向同時投入部隊有一些兵力分散的問題。可是他們在這兩個方向計劃投入的坦克部隊,數量上都對當麵的德國軍隊形成了巨大的優勢。因此,隻要能夠將這些兵力順利的投入交戰,蘇軍仍然可能取得勝利。
</br>
但是因為當時蘇聯軍方以這種飛機速度、航程、防護不夠為理由,堅持要把飛機的後座機槍手取消,使其成為了一種幾乎沒有自衛手段的單座飛機,駕駛員非常容易被從後部來襲的敵機打死。在這款飛機參加的最初3的戰鬥中,德國人在空戰中擊落了3架伊爾>了另外8。不大,可是由於從6月才開始訓練使用這種飛機的蘇聯飛行員操縱失誤而損失的伊爾-2,大地上,當蘇德兩軍陸上大兵團的數百萬大軍拚死搏殺的時刻,無論是蘇聯人還是德國人似乎都沒有充分意識到這種新型飛機在未來戰鬥中將要扮演的重要角色。
而和西北、西方方麵軍相比,基爾波諾斯上將領導的西南方麵軍實力要雄厚的多。他指揮下的8機械化軍擁有5525坦克,其中包括665輛kv重型坦克和893輛/中型坦克,可以有效使用的坦克也有3124。
而這一方向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統共有2252坦克,加上強擊火炮和僕從軍的裝備,坦克、強擊火炮也不過3500左右,在可以有效使用的坦克數量上與蘇軍相當。而且在總兵力上,德軍的人數也大大的劣於其正麵的蘇軍部隊。正因為如此,指揮德國第3甲集群的霍特才會認為:“南方集團軍群當時的形勢最為困難”。
盡管掌握著紅軍最強大的作戰部隊,西
軍司令部的高官們在接到命令其發動反攻的總軍事委後,卻沒有什麽信心。雖然他們的部隊情況要比其他方麵軍好得多,但也同樣麵臨著敵情不明,指揮部不便的困境。由於有線通信多處被切斷,無線電聯絡又不甚穩定,方麵軍司令部隻能派出一些軍官,乘著摩托車、汽車和飛機下到部隊去了解情況、傳達命令。
在部署上,方麵軍的全部8機械化軍中.機械化第16軍屬於遠在蘇捷、蘇羅邊境的第12集團軍編成;機械化422、15軍從戰爭第一天起,就已經在倉促間投入了戰鬥;而機械化第89、19軍要通過200餘公裏的行軍才能從縱深地帶到達預定戰場;部隊力量十分分散。
按第3命令的要求:“西南方麵軍應以若幹機械化軍和全部空軍,以及第56集團軍
其他部隊的集中而強大的突擊包圍並殲滅在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及布羅德方向上進攻的敵軍集團。到624黃昏時占領盧布林地區。”
根據這一指示,西南方麵軍計劃對正從蘇軍第56集團50公裏的缺口處湧進來的德軍第1裝甲集群實施側翼突擊,將其徹底殲滅。在這一地區,有兩個主要戰役方向:南部的利沃夫方向,和北部的盧茨克方向。在蘇聯人看來,利沃夫方向有著發達的公路、土路網,還有一條聯結波蘭和利沃夫的鐵路,顯然是德國坦克部隊發動進攻的首選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因為上述的原因,蘇軍在戰前也將這一地區作為將來對德國發動攻擊的進攻出發陣地,而把最強大的機械化部隊部署了在這裏。
正因為如此,蘇軍在製訂反擊計劃時,將利沃諾方向作為重點攻擊地區,準備在布羅德和利沃夫之間投入機械化48、15,一共2483坦克(,包括716輛t-34、kv型坦克,實施強有力的進攻。而在北部僅僅使用一共隻有1212輛坦克的3機械化軍,其中機械化第22軍受命繼續在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地域作戰,而另外一方機械化第夫諾攻擊。用來掩護主攻部隊的兩個側翼。
西南方麵軍司令部對德軍主攻方向的判斷非常合乎邏輯,因為德國軍隊目前的所有的表現都印證了這一點,在蘇聯西南方麵軍正視的利沃諾地區,德國第1裝甲集群卻投了2個摩托化軍,即由馬肯森~揮的摩托化第3和肯普夫裝甲兵上將的摩托化第48。在2個軍編成一共4裝甲師,4個摩化師,坦克1439輛。戰爭爆發以來,2個摩托化軍向利沃諾方向發動了強大的攻勢。在6月23,由克呂維爾少將指揮、號稱“幽靈師”的德軍摩托化48軍所屬第11裝甲師在利沃諾的拉傑霍夫附近,與蘇軍第8械化軍第81摩托化師發生了坦克遭遇戰。在德國空軍第74高炮團協助下,經驗豐富的德軍以1輛坦克的代價摧毀了蘇聯46輛坦克,其中10輛被德國空軍的20米高射炮擊毀。當日,第11裝甲師占領了維托亞諾夫。另外,在第1裝甲集群的上述2個機動集團之間,還部署有德國第6集團軍所屬的第5544、29軍,其任務是為裝甲部隊提供側翼掩護。德軍的裝甲部隊主力部隊正在絲毫不停的攻擊利沃諾。看上去仿佛想在一瞬間將這個城市攻占而在杜布諾在這個方向,他僅投入了所屬的3摩托化軍中的一個,即由維特爾斯海姆將軍指揮的摩托化第14軍。該軍編有1個裝甲師和2個摩托化師,共有坦481輛。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麽?
當然,雖然蘇聯人在當時的情況下攻擊重點還是令人感到十分的吃驚的。說句公道話,以當時蘇軍的混亂情形,方麵軍司令部依靠了他們所掌握的並不多的的情報製定了這個並不算壞的戰術,足以體現這些蘇聯高級指揮官和參謀的素質,雖然,他們在兩個方向同時投入部隊有一些兵力分散的問題。可是他們在這兩個方向計劃投入的坦克部隊,數量上都對當麵的德國軍隊形成了巨大的優勢。因此,隻要能夠將這些兵力順利的投入交戰,蘇軍仍然可能取得勝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