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的爆發在全世界也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和反響。這一事件的發生,對英美而言倒並不突然。他們在事前已經獲得了這方麵的情報。英國人對這場戰爭持歡迎的態度,因為從此戰爭的主要壓力將由俄國人來承受,這無疑是給日暮途窮的英帝國送來了救命稻草。正因為如此,才有了英國首相邱吉爾當晚9時那場話語間滴得下蜜糖的演講,而倫敦的妓女在拉客時也開始把嫖客稱為“塔瓦利希”(俄語“同誌”的音譯)。


    但話雖好聽,卻並不代表行動,對英國人來說,俄國歸根到底也是敵人。戰爭最好的結局,自然是蘇德雙方兩敗俱傷。更何況按當時英國軍事專家們的意見,俄國這塊“奶)..輕而易舉的切開。美國人的看法和英國人大致相同,按美國陸軍部估計.德國擊敗蘇聯最少需要1個月.最多也不過3月。的對日戰爭中已經和蘇聯結成實際同盟關係的中國,對蘇聯遭受侵略,卻並不像許多人所認為地那樣表現的過於幸災樂禍。當時的中國政府領袖蔣中正在蘇德戰爭第二天,倒是向蘇聯駐華軍事顧問崔可夫大大表示了一番慰問。而他給中國駐蘇大使邵力子的指示也是“可對蘇聯奉命表示積極同情也”。


    在發動這場戰爭的德國,情況要平靜的多。希特勒在中午睡了一個好覺,他的副官們大都去遊泳了。向蘇


    戰的任務則由外交部長裏賓特洛普來執行。他負責i蘇聯駐德大使,宣布戰爭爆發。在等待蘇聯大使時,希特勒譯員施密特發現這位“第三帝國”外交部長一直在辦公室裏像“囚在籠子裏的困獸”那樣走裏走去,嘴裏嘀咕著:“元首決定現在進攻蘇聯是絕對正確的”,似乎是想以此來說服自己。但當蘇聯大使獲得了宣戰通知後離開時,他卻跟了上來說:“告訴莫斯科,我反對進攻”。


    不一會兒,宣傳部長戈培爾在5半發表講話,宣布德國對布爾什維克“聖戰”的開始。此前他已經讓人偷偷印了80萬份宣戰號外。可當有俄國血統的女演員巴羅瓦提醒他注意拿破崙在俄國覆滅的歷史時,這位內心同樣忐忑不安的納粹首領竟然莫名其妙的迴答了一句:“是這樣”。


    德國的盟友對這場戰爭持普遍支持的立場,包括義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雖然這種支持並非發自真心。畢竟在戰前,希特勒沒有將他的侵蘇決心告知這位法西斯前輩。盡管如此,墨索裏尼還是在當天便向蘇聯宣戰。緊接著,一支由義大利陸軍步兵第9、52,摩托化第3師構成擁有69百人、60輛坦克、c火炮迫擊炮,由2個大隊70作戰飛機支援的遠征軍也開始組建。他們將被派往蘇聯為德軍效勞。


    羅馬尼亞也在戰爭第一天對蘇聯宣戰,其軍隊當天就參加了戰鬥。芬蘭雖然還未宣戰,但其軍隊已按戰前和德國人達成的協議進行了戰爭準備(羅馬尼亞及芬蘭的參戰情況參見“次要戰線”一節)。甚至連並未對蘇宣戰的西班牙也準備向德軍的東部戰線派出所謂“藍色師團”(即第250)。


    但德國的另一個盟友匈牙利此時卻還在猶豫不決。雖然匈牙利獨裁者霍爾蒂曾經力勸希特勒發動對蘇戰爭,而德國外交部早在6月15日就在給他的密電中指出希特勒可能在7月初取消德俄關係,並要求匈牙利採取步驟,確保她的邊界。但在開戰日,霍爾蒂在向德國大使表示進攻蘇聯是他二十多年的夢想,人類將為此感謝希特勒之後,卻溜去玩水球,以此來搪塞德國要求其對蘇聯宣戰的要求。但野心勃勃的匈牙利軍隊參謀總長維爾特卻在給政府的備忘錄中宣稱:對蘇開戰是進一步擴大領土的唯一方法,如果我們延誤了參戰時間,我們甚至會有喪失目前所獲得的一切的危險。因此匈牙利軍隊也作了相應的戰爭準備,準備投入對蘇作戰的部隊主要是所謂喀爾巴集群。該集群編有1個快速軍和第1山地步兵旅、第8防獵兵旅,總兵力達4萬多人。快速軍由匈牙利第1、2摩化旅和騎兵第1旅組成,曾經參加過德國入侵巴爾幹的行動。


    623,在德國公使的壓力下,匈牙利總理巴爾多希宣布與蘇聯斷交,但仍然沒有參戰。直到626日正午,3架羅馬尼亞p.37轟炸機偽裝成蘇聯飛機轟炸了匈牙利的拉霍(在盧~~卡薩(即科希策),炸死32人,炸傷280。由於總參謀長維爾特的堅持,在匈牙利執政霍爾蒂這個老滑頭沒有最後認可的情況下,匈牙利於6月27日對蘇宣戰,同時派出“喀爾巴”快速集群參與對蘇作戰。


    幾乎與此同時,蘇聯總軍事委員會的第三號令也已經發到了西部紅軍各方麵軍的司令部。如前文所述,這道根據“德軍在國境線大部分地段的進攻已被擊退,並蒙受損失”的錯誤情報發出的命令充滿了樂觀情緒,竟然要求各方麵軍“使用一切力量及手段進攻敵軍並將其殲滅在邊境地區”。


    但是各部隊實際上不僅沒有打退德軍猛烈的攻勢,反而已經陷入極大的混亂並損失慘重。即使不考慮這些因素,要求裝備有大量技術兵器的龐大機械化兵團在沒有彈藥、沒有油料、沒有敵情資料.有的隻是1堆需要修理的坦克的情況下,用1個晚上做好進攻準備,並且從遠近不同的地點開到進攻出發地域,然後在完全不進行偵察的條件下發動進攻,這樣的命令隻有軍事外行才能做得出來。但史達林的命令是不可違抗的:反突擊必須進行。況且正如當時擔任西南方麵軍作戰部長的巴格拉米揚上校所承認的那樣:“總部文件在判斷上的樂觀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們發去的充滿豪情的文件引起的”。既然如此,前線部隊也隻好將那無奈的“豪情”進行到底。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意誌的榮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蓋世太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蓋世太保並收藏德意誌的榮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