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後,我決定在圈套拉緊前將圈繩砍斷。”
對義大利在希臘和非洲的災難性的冒險,希特勒未予批評,也未暗示有什麽別的怨氣。整封信的調子是尊敬的,甚至接近懇求,在信的結尾,他幾乎是在懺悔。“盡管我們十分真誠地作出努力,以求得最後的和解,但是,與蘇聯的夥伴關係常常使我討厭。這是因為,我覺得,它這樣或那樣與我的出身,我的概念,和我先前的義務格格不入。現在,我高興了,因為這些思想痛苦業已解除。”
在莫斯科,莫洛托夫剛剛會見完馮.德.舒倫堡大使。這位外交委員想給蘇聯駐柏林大使還未向裏賓特洛甫轉達的口頭照會增加份量。“有許多跡象表明”,他對舒倫堡說,“德國政府對蘇聯政府不滿,更有謠言說,德蘇戰爭一觸即發。”這是很令人尷尬的,舒倫堡隻能說我將會把你的問題轉給柏林。他迴到辦公室後,與莫洛托夫一樣,仍然不知德國將在幾小時後進攻蘇聯。
在柏林,當晚出現了期望的氣氛。各國記者集中在“外國記者俱樂部”,希望能從一群外交部官員中得到一點消息。午夜快到了,由於還沒有外交部官員前來,記者們便開始迴家安歇了。在總理府,由於活動異乎尋常,連像希特勒的新聞發布官狄特裏希(他對“巴巴羅沙”一無所知)那樣的人也覺得,“這種反對俄國的巨大行動正在發展。”希特勒是人格化的信心。“最遲在個月內”,他對一名副官說,“俄國將會崩潰,其規模是前所未見的。”但這不過是欺騙而已,與入侵西方的前夕一樣,希特勒當晚無法閉眼成眠。
6月22日淩晨3時半——剛好是法國貢比涅投降後一年——德軍步兵開始向前移動。1分鍾後,硝煙便瀰漫了整條東線。炮彈的閃光把魚肚白的夜空變得如同白晝。長期以來隻是一種夢想的“巴巴羅沙”,現在成了現實。但是,“巴巴羅沙”的創始人已經開始憂心忡忡。在南斯拉夫的冒險,將巴巴羅沙推遲了5個星期。這一推遲所帶來的後果,現在慢慢變得不祥了。希特勒是愛好歷史的。他也許會想到,129年前的6月的同一天,在向莫斯科進軍的途中,拿破崙跨過了涅曼河。
進攻前30分鍾,馮.俾斯麥大使向齊亞諾遞交了希特勒的那封長信。齊亞諾立刻給墨索裏尼總理掛了個電話。由於消息不靈,再加上深更半夜來電話,墨索裏尼氣得七孔生煙。“我深夜都不去打擾僕人”,他對女婿抱怨。“不過,德國人卻能令我翻身下床,不管在什麽時刻,而且不加任何考慮。”
在莫斯科,舒倫堡正在趕赴克裏姆林宮的途中。德國指責說,由於蘇聯正準備“從德國背後撲來”,元首已令德國陸軍“盡一切力量和辦法,反對這一威脅”。舒倫堡大使莊嚴地宣讀著這一聲明。莫洛托夫默默地聽著,然後痛苦地說:“這是戰爭。你們的飛機剛才轟炸了近10個不設防的村莊。你認為我們該得到這樣的對待嗎?”
在威廉大街,裏賓特洛甫傳下話來,說他將於淩晨4時接見俄國大使。施密特從未見到他的主子這樣緊張過。像一頭關在籠子裏的野獸,他在室內來迴踱步,口中不斷重複說著:“現在進攻俄國,元首是絕對正確的。”施密特想,裏賓特洛甫好像是在給自己打氣。“現在如不進攻他們,俄國人肯定會進攻我們。”
淩晨4時整,俄國大使傑卡諾索夫進來了,還天真地伸出了右手。大使試圖轉達蘇聯的抱怨,裏賓特洛甫卻打斷了他的話。“現在這已不是問題了。”說完,他便宣布,蘇聯政府的敵意迫使帝國採取軍事上的反措施。“很抱歉,我不能再往下說了”,他說,“特別是我自己已得出結論,盡管我嚴肅認真地作出了種種努力,還是未能在兩國間建立起合理的關係。”
傑卡諾索夫很快恢復了平靜。他對事態的發展表示遺憾,把責任全部歸咎德國的不合作態度。他起身,例行公事地鞠了一躬,未與裏賓特洛甫握手,便離開了房間。
柏林的所有記者都被叫醒,參加早晨6時在外交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幾名記者在前往威廉大街的途中便從戶外的大喇叭廣播中聽到了消息。電台廣播的元首的諮文說:“德國人民!國社黨黨員們!這個時刻到了!由於憂慮和關切的壓抑,幾個月來,我不得不沉默。現在,我終於能開誠布公地講話了。”他說在美國物資的援助下,蘇聯和英國陰謀粉碎軸心國。“所以,我今天便決定將日耳曼帝國的命運和前途交給我們的士兵。在這場戰爭中,讓上帝保佑我們吧!”
第六部 第三十三章 最長的一天
更新時間:2010-7-10 13:07:36 本章字數:3611
1941年6月22(星期天)淩晨。一年中最長的一天的開始,了擴的俄羅斯大帝還籠罩在一片黑夜之中,210,德軍的第一線突擊部隊進入了出發陣地。德軍的將軍們也開始進入野戰指揮所。他們看見了最後一趟駛往德國的柏林-莫斯科快車帶著最後的和平飛馳而去。
而在莫斯科,蘇聯總參謀部和國防人民委員部全體工作人員奉命留在工作崗位上。因為,他們必須盡快給各軍區下達使邊境部隊進入戰鬥準備的命令。這時朱可夫和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斷同各軍區司令員和參謀長通話,他們報告說國境外麵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大。這些消息是他們從邊防部隊和掩護部隊的先頭部隊得來的。
</br>
對義大利在希臘和非洲的災難性的冒險,希特勒未予批評,也未暗示有什麽別的怨氣。整封信的調子是尊敬的,甚至接近懇求,在信的結尾,他幾乎是在懺悔。“盡管我們十分真誠地作出努力,以求得最後的和解,但是,與蘇聯的夥伴關係常常使我討厭。這是因為,我覺得,它這樣或那樣與我的出身,我的概念,和我先前的義務格格不入。現在,我高興了,因為這些思想痛苦業已解除。”
在莫斯科,莫洛托夫剛剛會見完馮.德.舒倫堡大使。這位外交委員想給蘇聯駐柏林大使還未向裏賓特洛甫轉達的口頭照會增加份量。“有許多跡象表明”,他對舒倫堡說,“德國政府對蘇聯政府不滿,更有謠言說,德蘇戰爭一觸即發。”這是很令人尷尬的,舒倫堡隻能說我將會把你的問題轉給柏林。他迴到辦公室後,與莫洛托夫一樣,仍然不知德國將在幾小時後進攻蘇聯。
在柏林,當晚出現了期望的氣氛。各國記者集中在“外國記者俱樂部”,希望能從一群外交部官員中得到一點消息。午夜快到了,由於還沒有外交部官員前來,記者們便開始迴家安歇了。在總理府,由於活動異乎尋常,連像希特勒的新聞發布官狄特裏希(他對“巴巴羅沙”一無所知)那樣的人也覺得,“這種反對俄國的巨大行動正在發展。”希特勒是人格化的信心。“最遲在個月內”,他對一名副官說,“俄國將會崩潰,其規模是前所未見的。”但這不過是欺騙而已,與入侵西方的前夕一樣,希特勒當晚無法閉眼成眠。
6月22日淩晨3時半——剛好是法國貢比涅投降後一年——德軍步兵開始向前移動。1分鍾後,硝煙便瀰漫了整條東線。炮彈的閃光把魚肚白的夜空變得如同白晝。長期以來隻是一種夢想的“巴巴羅沙”,現在成了現實。但是,“巴巴羅沙”的創始人已經開始憂心忡忡。在南斯拉夫的冒險,將巴巴羅沙推遲了5個星期。這一推遲所帶來的後果,現在慢慢變得不祥了。希特勒是愛好歷史的。他也許會想到,129年前的6月的同一天,在向莫斯科進軍的途中,拿破崙跨過了涅曼河。
進攻前30分鍾,馮.俾斯麥大使向齊亞諾遞交了希特勒的那封長信。齊亞諾立刻給墨索裏尼總理掛了個電話。由於消息不靈,再加上深更半夜來電話,墨索裏尼氣得七孔生煙。“我深夜都不去打擾僕人”,他對女婿抱怨。“不過,德國人卻能令我翻身下床,不管在什麽時刻,而且不加任何考慮。”
在莫斯科,舒倫堡正在趕赴克裏姆林宮的途中。德國指責說,由於蘇聯正準備“從德國背後撲來”,元首已令德國陸軍“盡一切力量和辦法,反對這一威脅”。舒倫堡大使莊嚴地宣讀著這一聲明。莫洛托夫默默地聽著,然後痛苦地說:“這是戰爭。你們的飛機剛才轟炸了近10個不設防的村莊。你認為我們該得到這樣的對待嗎?”
在威廉大街,裏賓特洛甫傳下話來,說他將於淩晨4時接見俄國大使。施密特從未見到他的主子這樣緊張過。像一頭關在籠子裏的野獸,他在室內來迴踱步,口中不斷重複說著:“現在進攻俄國,元首是絕對正確的。”施密特想,裏賓特洛甫好像是在給自己打氣。“現在如不進攻他們,俄國人肯定會進攻我們。”
淩晨4時整,俄國大使傑卡諾索夫進來了,還天真地伸出了右手。大使試圖轉達蘇聯的抱怨,裏賓特洛甫卻打斷了他的話。“現在這已不是問題了。”說完,他便宣布,蘇聯政府的敵意迫使帝國採取軍事上的反措施。“很抱歉,我不能再往下說了”,他說,“特別是我自己已得出結論,盡管我嚴肅認真地作出了種種努力,還是未能在兩國間建立起合理的關係。”
傑卡諾索夫很快恢復了平靜。他對事態的發展表示遺憾,把責任全部歸咎德國的不合作態度。他起身,例行公事地鞠了一躬,未與裏賓特洛甫握手,便離開了房間。
柏林的所有記者都被叫醒,參加早晨6時在外交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幾名記者在前往威廉大街的途中便從戶外的大喇叭廣播中聽到了消息。電台廣播的元首的諮文說:“德國人民!國社黨黨員們!這個時刻到了!由於憂慮和關切的壓抑,幾個月來,我不得不沉默。現在,我終於能開誠布公地講話了。”他說在美國物資的援助下,蘇聯和英國陰謀粉碎軸心國。“所以,我今天便決定將日耳曼帝國的命運和前途交給我們的士兵。在這場戰爭中,讓上帝保佑我們吧!”
第六部 第三十三章 最長的一天
更新時間:2010-7-10 13:07:36 本章字數:3611
1941年6月22(星期天)淩晨。一年中最長的一天的開始,了擴的俄羅斯大帝還籠罩在一片黑夜之中,210,德軍的第一線突擊部隊進入了出發陣地。德軍的將軍們也開始進入野戰指揮所。他們看見了最後一趟駛往德國的柏林-莫斯科快車帶著最後的和平飛馳而去。
而在莫斯科,蘇聯總參謀部和國防人民委員部全體工作人員奉命留在工作崗位上。因為,他們必須盡快給各軍區下達使邊境部隊進入戰鬥準備的命令。這時朱可夫和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斷同各軍區司令員和參謀長通話,他們報告說國境外麵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大。這些消息是他們從邊防部隊和掩護部隊的先頭部隊得來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