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麽?”聽了隆美爾的話,季明略微的一愣。然後他繼續開口道:“除了激勵那些義大利士兵的作戰意誌之外。你還需要什麽。記住,作為你的上司和你的朋友,我有義務也有責任對你的軍團負責。隻要你有什麽需要。我會想方設法的完成的。”
“有。閣下。“季明的話還沒完全的說完。隆美爾就立刻開口道:“我需要士兵。足夠的士兵。還有坦克。充足的坦克。義大利人的坦克實在太差。他們迷你型的m11/39坦克在戰鬥中的缺陷十分的明顯,簡直不能用坦克來形容。而他們的二代坦克:m11/40坦克(這種戰車是以m11/39坦克為藍本。在繼承了前一種米迷你坦克的發動機、變速箱、行走裝置等主要的部件以外。該坦克最大的飛越就是他的火力裝備了47mm火炮和四挺機槍。但是,這種重量隻有14。4毫米。而且還是接裝甲。其車重和正麵裝甲差不多隻相當於德軍四號坦克的一半左右)也隻能適合擔任警戒和偵察等輔助任務。而如果用它來進行正規的作戰,其結局無疑是非常的愚蠢的。因為,英國人隻
他們的機槍上撞上鎢芯穿甲彈就能夠將那些豆子大小成篩子。”說到這裏,隆美爾無奈的攤開了自己的雙手。“我知道。帝國正在調遣部隊。不過,我想我們的部隊應該調動的再快一點。至少先給我調動一個裝甲團。哪怕一個裝甲營也好。說句老實話,閣下,我現在可是真正的‘光杆司令’啊!”一邊說,隆美爾一邊擺出了一副苦臉。
季明一邊抬頭看著這位‘沙漠之狐’賣力的表演。一邊無奈的搖了搖頭。他揉了揉自己發漲的腦門,然後慢慢的開口道:“埃爾溫。這個,非洲軍目前的情況我是知道的。你是不是光杆司令這個不是你自己說得。而是要看數字。我好像記得。我們每天都在往這裏運送大批的部隊和裝備。而且我們正在加大運輸量,除了原來的十個中型運輸機大隊之外,我們還投入了裝備大型運輸機的第27運輸機聯隊,在的黎波裏的兵力就已經超過了3000人.於的坦克的問題我也非常的清楚。我也十分明白,義大利人的坦克靠不住,不過。目前來說,我們還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裝甲部隊。因為我們的後勤補給實在是太脆弱了。那些笨重的大傢夥又不能通過運輸機運輸。(德國的he-333型重型運輸機一次可以運輸大約24的物資。大型的運輸機可以運送兩門fh18彈炮和一門wepen自行榴彈炮。但是由於四號坦克過於沉重,所以他們無法運輸。)而船隊的編組問題也十分的複雜。而且,我們還必需進行其他方麵的攻勢。比如巴爾幹攻勢等等,這些都需要物資。所以,北非的裝甲部隊數量不好上來。”
“這個,閣下,我認為我們可以暫時中止對馬爾他地區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畢竟那裏正在被我們的空軍壓製。如果攻擊得當的話,馬爾他就會變成一個廢墟,對於我們而言。攻占一個廢棄的島嶼並沒有任何的軍事意義。我認為,我們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北非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攻擊。隻要我們在這次攻擊中獲得絕對的勝利。那麽後勤補給的問題就能夠得以解決。到時候,馬爾他這個區域就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我認為。馬爾他可以放棄!”說完他用滿臉期待的眼神看著季明。
對方的解釋讓季明徹底的無語了。因為他仿佛迴到了自己的那個時代。在那個時代,隆美爾也是忽悠希特勒的。而當時那個倒黴的元首也是相信了他最為寵信的將軍的這番話。所以連續兩次放過馬爾他。但是事實證明,他錯了。北非失敗隆美爾自己要付絕大部分責任,完全無視北非的環境和德國自身的能力。隆美爾達到最頂峰的時候,前線距離後方港口1000多公裏。其中近1000裏的沙漠,德國的機動車輛倒了大黴了,正常情況下其摩托行程由1400-1600=].00時,平均故障率達到35%。為了正常維持在阿拉曼的非洲軍團就需要月平均1萬輛卡車在路上不停的跑,隆美爾迴到德國1開口就是卡車8000輛,這個數字當時就讓當時okh總參暴跳如雷。4個裝甲軍合計才14000輛卡車,整個okh戰略後勤運輸隊才6600卡車,希特勒強行壓製okh總參的意見,讓隆美爾的卡車數達到了7000輛0死。隆美爾還很生氣沒滿足他的最低要求,然後就該他自己吃苦頭了,汽車同樣要燒油,運到北非汽油的3-5被這些運輸車吃掉了,在後方港口運到12萬噸,隻能運到前線6萬噸,各部隊的儲備隻能達到正常儲備的1/3。而這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沒有控製馬麽義大利人就不會繞那麽遠的路程來運送補給了。所以可以這麽說,隆美爾的提出的建議是完全行不通的。
想到這裏,季明忽然間想通了。於是他立刻擺了擺手道:“你的建議我不同意。馬爾他必需拿下。而且是立刻。不過,你要裝甲部隊的建議我也會盡量的滿足。我把一個重裝營給你。估計三天之後就到。在三天之內你給我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記住是詳細的作戰計劃。”說到這裏季明忽然又想到了什麽。“對了。你準備怎麽恢復義大利人的信心?”
“嘿嘿!這個麽。到時候再說!”隆美爾沖對方微微一笑。然後賣起了一個關子。
第五部 第五十五章 “強大”的非洲軍
更新時間:2010-7-10 13:06:35 本章字數:3568
的黎波裏(tripoli)是(現在利比亞的首都)義大利非洲帝國最耀眼閃亮的明珠和北非第二大港口(第一大是亞歷山大),位於意屬利比亞的西北部、地中海南岸,人口75萬人(1945。易中心和戰略要地。公元前7紀,腓尼基人在這一帶建立了三個市鎮,統稱“的黎波裏斯”,為“三市”之意,後來其中兩市在公元365年毀於大地震,居中的奧耶市獨存,歷經淪桑,發展成為今天的的黎波裏。
</br>
“有。閣下。“季明的話還沒完全的說完。隆美爾就立刻開口道:“我需要士兵。足夠的士兵。還有坦克。充足的坦克。義大利人的坦克實在太差。他們迷你型的m11/39坦克在戰鬥中的缺陷十分的明顯,簡直不能用坦克來形容。而他們的二代坦克:m11/40坦克(這種戰車是以m11/39坦克為藍本。在繼承了前一種米迷你坦克的發動機、變速箱、行走裝置等主要的部件以外。該坦克最大的飛越就是他的火力裝備了47mm火炮和四挺機槍。但是,這種重量隻有14。4毫米。而且還是接裝甲。其車重和正麵裝甲差不多隻相當於德軍四號坦克的一半左右)也隻能適合擔任警戒和偵察等輔助任務。而如果用它來進行正規的作戰,其結局無疑是非常的愚蠢的。因為,英國人隻
他們的機槍上撞上鎢芯穿甲彈就能夠將那些豆子大小成篩子。”說到這裏,隆美爾無奈的攤開了自己的雙手。“我知道。帝國正在調遣部隊。不過,我想我們的部隊應該調動的再快一點。至少先給我調動一個裝甲團。哪怕一個裝甲營也好。說句老實話,閣下,我現在可是真正的‘光杆司令’啊!”一邊說,隆美爾一邊擺出了一副苦臉。
季明一邊抬頭看著這位‘沙漠之狐’賣力的表演。一邊無奈的搖了搖頭。他揉了揉自己發漲的腦門,然後慢慢的開口道:“埃爾溫。這個,非洲軍目前的情況我是知道的。你是不是光杆司令這個不是你自己說得。而是要看數字。我好像記得。我們每天都在往這裏運送大批的部隊和裝備。而且我們正在加大運輸量,除了原來的十個中型運輸機大隊之外,我們還投入了裝備大型運輸機的第27運輸機聯隊,在的黎波裏的兵力就已經超過了3000人.於的坦克的問題我也非常的清楚。我也十分明白,義大利人的坦克靠不住,不過。目前來說,我們還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裝甲部隊。因為我們的後勤補給實在是太脆弱了。那些笨重的大傢夥又不能通過運輸機運輸。(德國的he-333型重型運輸機一次可以運輸大約24的物資。大型的運輸機可以運送兩門fh18彈炮和一門wepen自行榴彈炮。但是由於四號坦克過於沉重,所以他們無法運輸。)而船隊的編組問題也十分的複雜。而且,我們還必需進行其他方麵的攻勢。比如巴爾幹攻勢等等,這些都需要物資。所以,北非的裝甲部隊數量不好上來。”
“這個,閣下,我認為我們可以暫時中止對馬爾他地區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畢竟那裏正在被我們的空軍壓製。如果攻擊得當的話,馬爾他就會變成一個廢墟,對於我們而言。攻占一個廢棄的島嶼並沒有任何的軍事意義。我認為,我們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北非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攻擊。隻要我們在這次攻擊中獲得絕對的勝利。那麽後勤補給的問題就能夠得以解決。到時候,馬爾他這個區域就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我認為。馬爾他可以放棄!”說完他用滿臉期待的眼神看著季明。
對方的解釋讓季明徹底的無語了。因為他仿佛迴到了自己的那個時代。在那個時代,隆美爾也是忽悠希特勒的。而當時那個倒黴的元首也是相信了他最為寵信的將軍的這番話。所以連續兩次放過馬爾他。但是事實證明,他錯了。北非失敗隆美爾自己要付絕大部分責任,完全無視北非的環境和德國自身的能力。隆美爾達到最頂峰的時候,前線距離後方港口1000多公裏。其中近1000裏的沙漠,德國的機動車輛倒了大黴了,正常情況下其摩托行程由1400-1600=].00時,平均故障率達到35%。為了正常維持在阿拉曼的非洲軍團就需要月平均1萬輛卡車在路上不停的跑,隆美爾迴到德國1開口就是卡車8000輛,這個數字當時就讓當時okh總參暴跳如雷。4個裝甲軍合計才14000輛卡車,整個okh戰略後勤運輸隊才6600卡車,希特勒強行壓製okh總參的意見,讓隆美爾的卡車數達到了7000輛0死。隆美爾還很生氣沒滿足他的最低要求,然後就該他自己吃苦頭了,汽車同樣要燒油,運到北非汽油的3-5被這些運輸車吃掉了,在後方港口運到12萬噸,隻能運到前線6萬噸,各部隊的儲備隻能達到正常儲備的1/3。而這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沒有控製馬麽義大利人就不會繞那麽遠的路程來運送補給了。所以可以這麽說,隆美爾的提出的建議是完全行不通的。
想到這裏,季明忽然間想通了。於是他立刻擺了擺手道:“你的建議我不同意。馬爾他必需拿下。而且是立刻。不過,你要裝甲部隊的建議我也會盡量的滿足。我把一個重裝營給你。估計三天之後就到。在三天之內你給我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記住是詳細的作戰計劃。”說到這裏季明忽然又想到了什麽。“對了。你準備怎麽恢復義大利人的信心?”
“嘿嘿!這個麽。到時候再說!”隆美爾沖對方微微一笑。然後賣起了一個關子。
第五部 第五十五章 “強大”的非洲軍
更新時間:2010-7-10 13:06:35 本章字數:3568
的黎波裏(tripoli)是(現在利比亞的首都)義大利非洲帝國最耀眼閃亮的明珠和北非第二大港口(第一大是亞歷山大),位於意屬利比亞的西北部、地中海南岸,人口75萬人(1945。易中心和戰略要地。公元前7紀,腓尼基人在這一帶建立了三個市鎮,統稱“的黎波裏斯”,為“三市”之意,後來其中兩市在公元365年毀於大地震,居中的奧耶市獨存,歷經淪桑,發展成為今天的的黎波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