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季明的計算下,所有的大件物資、包括坦克。彈藥和油料。甚至還算有部分人員都是要通過海上運輸到達北非,可是季明深知這個計劃並不能夠十分的長久,因為地中海並不是北海,義大利人也沒有成為地中海的主宰者,而馬爾他和亞歷山大地區的英軍潛艇部隊是很樂意襲擊沒有任何艦船護航的運輸艦,所以如果當運輸船隻不斷損失後.人員運輸則必需通過空運。為此,季明決定成立空中運輸指揮部,這個指揮部隸屬於德國空軍,從屬於非洲運輸局。各種大型的運輸機在非洲卸下的物資(其實主要是兵源)由非洲軍團的後勤管理部門負責輸送到一線。而再製定計劃的時候,季明就知道,要維繫如此漫長的補給線(尤其是地中海海運線)是極u....然的崩潰了。所以,季明認定自己的計劃不能失敗。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某個地方的取捨。
第五部 第四十三章 艱難的抉擇
更新時間:2010-7-10 13:06:29 本章字數:3436
對於季明而說,整個戰場最難以取捨的地方終於到來了。那就是地中海的兩個重要的島嶼。馬爾他和克裏特。
馬爾他位於西西裏島以南約93公裏,離非洲最近距離(300裏,由馬爾他島(284方公裏),戈佐島(gozo)和三個無人居住的小島組成,總麵積316平方公裏,二戰開始時人口約28萬,首府為馬島東海岸的瓦萊塔,瓦萊塔大港也是島上英軍的主要海軍基地,全島地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253,主要為丘陵和平原,無森林和永久性湖泊河流,缺淡水。
其實在沒有戰爭的和平時期。馬爾他是一個根本不起眼的小群島。因為這裏雖然處於地中海的要衝,但是很多航線卻並不走這裏行走。世界各國的輪船也大多停靠在義大利的西西裏島和法國的科西嘉島。但是,在現在,這座默默無聞的群島卻成了扼製了地中海東西交通及義大利和非洲的補給生命線的咽喉,根據帝國保安總局的在19405-9月份的統計,以馬爾他為主要基地的英國海空軍使義大利駛往北非的船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1940年5馬爾他軍力薄弱時義大利船隻的損失率隻有2.2%,而19407月這個損失開始慢慢上升。達到了16.7%到了9月這個數字則竄到了21.2與此同時,季明的心裏也有一個損失記錄。按照他的記憶。當非洲軍團加入北非的時候,馬爾他由於被德國空軍壓製,所以艦隊的損失不大,隻有5.6%但是,到了1941年9月,盟軍發動十字軍攻擊的時候,由於第十航空軍移往蘇聯。馬爾他島上的英國潛艇又重新開始活躍起來。1941年9月,軸心國艦船的損失重新達到了16%,19421月1日至1943年1月23則為恐怖的15.7%,194211月11日到1943年513日竟達29.5%。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北非戰役是在馬爾他周圍的一小片海域打贏的。所以,對於季明而言,馬爾他能否奪取關係到北非的戰鬥能否順利進行。(實際上,在歷史上實際情況是,當時隆美爾和墨索裏尼及希特勒對北非戰場的戰略計劃是:在進攻托布魯克前非洲軍團先停下來,等待補充,同時使用凱薩琳元帥的第10航空軍和義大利[u.他進行空降作戰,占領馬爾他既解決後勤運輸問題後再向托布魯克進攻。可並不懂得戰略的隆美爾在看到英軍瘋狂大潰敗的時候腦子一熱,認為馬爾他有空軍壓製就行了,不如趕快趁著英軍潰敗的有利條件繼續進攻而忘乎所以。接著他說服了墨索裏尼,先拿下了托布魯克,進而繼續向埃及進軍,攻占馬爾他的計劃也就不了了之。而這個計劃也最終導致了德軍的失敗。)
所以,作為先知先覺的人,季明沒有理由讓自己重蹈隆美爾的覆轍。所以在還沒有來這裏之前,他就開始盤算如何攻擊馬爾他。按照他的計劃,攻擊馬爾他的計劃應該由德軍來完成。而且必需在德軍非洲軍團進入北非之前就開始準備。而那些‘可愛的義大利人’的作用應該排在從屬的位置上。不過,雖然大綱提出來了。後續的計劃季明卻並沒有想到。
困擾季明的主要有兩個問題。首先。義大利人的態度。墨索裏尼並不一定會同意德國人單獨的行動。雖然,他手下的軍隊一再的讓這個胖子獨裁者感到失望,而且,墨索裏尼也確實知道自己要獲得勝利,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德國,不過,所謂的大國的自尊使得他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絕對不會依靠德國人的。而就算依靠德國人,墨索裏尼也不會放權。特別是,馬爾他這個地方,雖然現在還在英國人手上。但是在墨索裏尼的眼睛裏,這裏早就屬於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了。所以,墨索裏尼絕對不會讓一個外來的德國人來管。更何況這個德國人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毛孩子。
其次,兵力不足。這裏不單單指步兵,因為如果要解決馬爾他則必須從兩個方麵去考慮。首先,奪取格馬爾他地區的製空權和製海權,對於這一點來說,前者很容易辦到。因為馬爾他地區的空軍實力並不算很強,德軍在英國咄咄逼人的攻擊,使得地中海的英國空軍部隊的實力十分的衰弱。同時,由於英國人在弩炮計劃中被德國人打了一個伏擊
艦隊的損失也比較大。而相對而言。軸心國方麵卻f義大利人的空軍部隊加上正在法國休整的第四航空軍(該航空軍主要是斯圖卡轟炸機)的實力要比在地中海的英國皇家空軍部隊強大很多。同時,裝備有八艘戰列艦的義大利海軍(由於光輝號現在還躺在亞歷山大港的幹船塢裏麵,所以1940年8的偷襲塔蘭托戰鬥就沒有辦法出現了。義大利海軍仍然保有強大的戰列艦隊)和十幾艘德國的驅逐艦(這些艦隊是德國人按照協議接收法國人的)可以好不費力的暫時的控製住地中海大部分的地區。不過,雖然製空權和局部製海權都能夠保證。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後勤。
</br>
第五部 第四十三章 艱難的抉擇
更新時間:2010-7-10 13:06:29 本章字數:3436
對於季明而說,整個戰場最難以取捨的地方終於到來了。那就是地中海的兩個重要的島嶼。馬爾他和克裏特。
馬爾他位於西西裏島以南約93公裏,離非洲最近距離(300裏,由馬爾他島(284方公裏),戈佐島(gozo)和三個無人居住的小島組成,總麵積316平方公裏,二戰開始時人口約28萬,首府為馬島東海岸的瓦萊塔,瓦萊塔大港也是島上英軍的主要海軍基地,全島地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253,主要為丘陵和平原,無森林和永久性湖泊河流,缺淡水。
其實在沒有戰爭的和平時期。馬爾他是一個根本不起眼的小群島。因為這裏雖然處於地中海的要衝,但是很多航線卻並不走這裏行走。世界各國的輪船也大多停靠在義大利的西西裏島和法國的科西嘉島。但是,在現在,這座默默無聞的群島卻成了扼製了地中海東西交通及義大利和非洲的補給生命線的咽喉,根據帝國保安總局的在19405-9月份的統計,以馬爾他為主要基地的英國海空軍使義大利駛往北非的船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1940年5馬爾他軍力薄弱時義大利船隻的損失率隻有2.2%,而19407月這個損失開始慢慢上升。達到了16.7%到了9月這個數字則竄到了21.2與此同時,季明的心裏也有一個損失記錄。按照他的記憶。當非洲軍團加入北非的時候,馬爾他由於被德國空軍壓製,所以艦隊的損失不大,隻有5.6%但是,到了1941年9月,盟軍發動十字軍攻擊的時候,由於第十航空軍移往蘇聯。馬爾他島上的英國潛艇又重新開始活躍起來。1941年9月,軸心國艦船的損失重新達到了16%,19421月1日至1943年1月23則為恐怖的15.7%,194211月11日到1943年513日竟達29.5%。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北非戰役是在馬爾他周圍的一小片海域打贏的。所以,對於季明而言,馬爾他能否奪取關係到北非的戰鬥能否順利進行。(實際上,在歷史上實際情況是,當時隆美爾和墨索裏尼及希特勒對北非戰場的戰略計劃是:在進攻托布魯克前非洲軍團先停下來,等待補充,同時使用凱薩琳元帥的第10航空軍和義大利[u.他進行空降作戰,占領馬爾他既解決後勤運輸問題後再向托布魯克進攻。可並不懂得戰略的隆美爾在看到英軍瘋狂大潰敗的時候腦子一熱,認為馬爾他有空軍壓製就行了,不如趕快趁著英軍潰敗的有利條件繼續進攻而忘乎所以。接著他說服了墨索裏尼,先拿下了托布魯克,進而繼續向埃及進軍,攻占馬爾他的計劃也就不了了之。而這個計劃也最終導致了德軍的失敗。)
所以,作為先知先覺的人,季明沒有理由讓自己重蹈隆美爾的覆轍。所以在還沒有來這裏之前,他就開始盤算如何攻擊馬爾他。按照他的計劃,攻擊馬爾他的計劃應該由德軍來完成。而且必需在德軍非洲軍團進入北非之前就開始準備。而那些‘可愛的義大利人’的作用應該排在從屬的位置上。不過,雖然大綱提出來了。後續的計劃季明卻並沒有想到。
困擾季明的主要有兩個問題。首先。義大利人的態度。墨索裏尼並不一定會同意德國人單獨的行動。雖然,他手下的軍隊一再的讓這個胖子獨裁者感到失望,而且,墨索裏尼也確實知道自己要獲得勝利,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德國,不過,所謂的大國的自尊使得他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絕對不會依靠德國人的。而就算依靠德國人,墨索裏尼也不會放權。特別是,馬爾他這個地方,雖然現在還在英國人手上。但是在墨索裏尼的眼睛裏,這裏早就屬於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了。所以,墨索裏尼絕對不會讓一個外來的德國人來管。更何況這個德國人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毛孩子。
其次,兵力不足。這裏不單單指步兵,因為如果要解決馬爾他則必須從兩個方麵去考慮。首先,奪取格馬爾他地區的製空權和製海權,對於這一點來說,前者很容易辦到。因為馬爾他地區的空軍實力並不算很強,德軍在英國咄咄逼人的攻擊,使得地中海的英國空軍部隊的實力十分的衰弱。同時,由於英國人在弩炮計劃中被德國人打了一個伏擊
艦隊的損失也比較大。而相對而言。軸心國方麵卻f義大利人的空軍部隊加上正在法國休整的第四航空軍(該航空軍主要是斯圖卡轟炸機)的實力要比在地中海的英國皇家空軍部隊強大很多。同時,裝備有八艘戰列艦的義大利海軍(由於光輝號現在還躺在亞歷山大港的幹船塢裏麵,所以1940年8的偷襲塔蘭托戰鬥就沒有辦法出現了。義大利海軍仍然保有強大的戰列艦隊)和十幾艘德國的驅逐艦(這些艦隊是德國人按照協議接收法國人的)可以好不費力的暫時的控製住地中海大部分的地區。不過,雖然製空權和局部製海權都能夠保證。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後勤。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