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察看圖片連結:
第二篇 第五十九章 政壇風暴
更新時間:2010-7-10 13:01:57 本章字數:3160
第五十九章 政壇風暴
1932年10月7日,德國的容克貴族和大亨們忽然在同一時間一起上書給德國的總統興登堡,他們在信中公開要求國社黨領袖希特勒上台執政。在信中如是說:“現在我們認為,隻有讓民族運動的最大集團參與政府,並在其中占居主導地位,才能促使德國人民在麵對這場危機的時候能夠甘心情願地去做出犧牲。所以我們都願意閣下,委託民族運動的最大集團的領袖,負責領導一個由具備實際能力和個人才幹的人士組成的總統製內閣,因為隻有那樣我能才可能消除任何群眾運動所必然帶有的渣滓和弊病,並且還可能把今天仍然袖手旁觀的千百萬人吸引進來,變成積極的力量。”
在這封信上簽名的有德國鋼鐵工業的沙赫特、施略德爾、斯羅曼、烏爾曼、伏格勒、蒂森、漢尼爾、克虜伯 、西門子、斯普林格魯姆、博施、馮?奧彭以及馮?科伊德爾。這些名字代表著德國最大的鋼鐵、煤炭、化學及電力工業,以及輪船公司老闆、大銀行家和大地主。而這些人的大部分是看了季明導演大的那場精彩的軍事表演,而對國社黨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非常的欽佩,再加上,表演後阿道夫 希特勒不失時機的借用這個機會親切的接見了他們,順帶用華麗而誇張的詞彙描繪了德國美好的未來,並且,希特勒再次的向這些掌握德國經濟的大資本家許諾,德國的強大將會給他們帶來無比的好處。於是,這場演習的最後也逐漸演變成希特勒的一場大型的新聞發布會。而這無形中給希特勒拉了不少選票,這倒是季明沒有想到的。
這封信並沒有直接交給在收到這封興登堡總統,而是輾轉的遞給了當時的總理裏茲 馮巴本。而接到這封信後,德國的總理馮?巴本立刻意識到自己將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雖然此人隻會玩玩馬球,但是理智告訴他,現在千萬不能和希特勒和他的國社黨硬碰硬。於是,他連忙撇開他自稱的對希特勒的個人厭憎,在10月14日這位總理寫了一封信給希特勒,在信中他邀請希特勒前來討論局勢。但是,希特勒在隨後的覆信中則提出了許多條件,但是條件實在是太苛刻了點,終於使巴本終於放棄了要想同他達成諒解的一切希望。‘這位國社黨領袖頑固不化的詞語並沒有使其態度隨和’這使得庸碌無能的巴本總理感到非常意外,不過使他感更加到意外的是他的朋友和軍師得施萊徹爾,這位現任的國防部長現在在其的耳邊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在建議中他要求巴本辭職,以便於他能夠立刻解散國會,然後利用興登堡總統的名望和自己在軍官團的影響力幫助巴本重新控製局勢。於是不知是計的巴本和他的內閣就在10月17日全體辭職了。但是他不知道一係列陰謀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著。
1932年10月20日當辭職的總理馮?巴本晉見總統要求總統重新舉行大選的時候,他驚訝地得知,自己的好友,現任國防部長施萊切爾將軍則跳了出來。他要親自出麵組閣。施萊切爾這位篡權者信誓旦旦的向總統表示,他相信,如果由他來領導,那是有可能組成一個在國會中爭取到多數支持的政府。而他有把握能夠使希特勒以前的副手施特拉塞說服至少另外大約六十名納粹黨議員脫離希特勒。當然除了這批納粹黨人以外,他估計自己還能夠取得中產階級政黨和社會民主黨的支持。他甚至天真的認為工會也會支持他。原來這個詭計多端的幕後操縱者已經得出這樣的結論:巴本像前任勃魯寧一樣,現在已經不再有什麽用處了。他的計謀無窮的頭腦中現在醞釀著新的計劃。自己的好朋友巴本必須下台,而他則必須不受任何限製,可以自由地同各政黨,特別是同最大的政黨打交道。但是天真地巴本一直不知道施萊徹爾在他背後玩弄什麽把戲。
10月28日,施萊徹爾將軍終於如願以償的擔任了總理,這是1890年蒙特古哥利將軍接替俾斯麥以來第一個將軍擔任這個職務。施萊徹爾的陰謀詭計終於得逞了,在經濟蕭條到了頂點的時候,在他竭力破壞的魏瑪共和國已經瀕臨崩潰的時候,在幾乎沒有人再信任他的時候,他終於達到了他心中的最高職位。不過,這位將軍並沒有停止自己的陰謀,他找來了被希特勒驅逐出黨的斯特拉塞。他希望斯特拉塞能夠出任副總理,當然自從備希特勒驅逐出黨的後者立刻非常爽快的答應了施萊切爾的要求。接著他開始四處奔走,開始物色對希特勒不滿的國社黨員。
不過施萊切爾的陰謀和斯特拉塞的一些小動作都沒有瞞過季明精心布下的監控網。在海德裏希的領導下,這道無形的大網正越來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當海德裏希把收集的情報做成分析報告遞交到季明的手中時,後者一邊默默的看著一邊不停的苦笑著搖頭。
“閣下?難道我對收集的情報分析不準確?還是這份情報根本是錯誤的?”海德裏希看見季明奇怪的表情擔憂的問道。
</br>
第二篇 第五十九章 政壇風暴
更新時間:2010-7-10 13:01:57 本章字數:3160
第五十九章 政壇風暴
1932年10月7日,德國的容克貴族和大亨們忽然在同一時間一起上書給德國的總統興登堡,他們在信中公開要求國社黨領袖希特勒上台執政。在信中如是說:“現在我們認為,隻有讓民族運動的最大集團參與政府,並在其中占居主導地位,才能促使德國人民在麵對這場危機的時候能夠甘心情願地去做出犧牲。所以我們都願意閣下,委託民族運動的最大集團的領袖,負責領導一個由具備實際能力和個人才幹的人士組成的總統製內閣,因為隻有那樣我能才可能消除任何群眾運動所必然帶有的渣滓和弊病,並且還可能把今天仍然袖手旁觀的千百萬人吸引進來,變成積極的力量。”
在這封信上簽名的有德國鋼鐵工業的沙赫特、施略德爾、斯羅曼、烏爾曼、伏格勒、蒂森、漢尼爾、克虜伯 、西門子、斯普林格魯姆、博施、馮?奧彭以及馮?科伊德爾。這些名字代表著德國最大的鋼鐵、煤炭、化學及電力工業,以及輪船公司老闆、大銀行家和大地主。而這些人的大部分是看了季明導演大的那場精彩的軍事表演,而對國社黨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非常的欽佩,再加上,表演後阿道夫 希特勒不失時機的借用這個機會親切的接見了他們,順帶用華麗而誇張的詞彙描繪了德國美好的未來,並且,希特勒再次的向這些掌握德國經濟的大資本家許諾,德國的強大將會給他們帶來無比的好處。於是,這場演習的最後也逐漸演變成希特勒的一場大型的新聞發布會。而這無形中給希特勒拉了不少選票,這倒是季明沒有想到的。
這封信並沒有直接交給在收到這封興登堡總統,而是輾轉的遞給了當時的總理裏茲 馮巴本。而接到這封信後,德國的總理馮?巴本立刻意識到自己將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雖然此人隻會玩玩馬球,但是理智告訴他,現在千萬不能和希特勒和他的國社黨硬碰硬。於是,他連忙撇開他自稱的對希特勒的個人厭憎,在10月14日這位總理寫了一封信給希特勒,在信中他邀請希特勒前來討論局勢。但是,希特勒在隨後的覆信中則提出了許多條件,但是條件實在是太苛刻了點,終於使巴本終於放棄了要想同他達成諒解的一切希望。‘這位國社黨領袖頑固不化的詞語並沒有使其態度隨和’這使得庸碌無能的巴本總理感到非常意外,不過使他感更加到意外的是他的朋友和軍師得施萊徹爾,這位現任的國防部長現在在其的耳邊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在建議中他要求巴本辭職,以便於他能夠立刻解散國會,然後利用興登堡總統的名望和自己在軍官團的影響力幫助巴本重新控製局勢。於是不知是計的巴本和他的內閣就在10月17日全體辭職了。但是他不知道一係列陰謀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著。
1932年10月20日當辭職的總理馮?巴本晉見總統要求總統重新舉行大選的時候,他驚訝地得知,自己的好友,現任國防部長施萊切爾將軍則跳了出來。他要親自出麵組閣。施萊切爾這位篡權者信誓旦旦的向總統表示,他相信,如果由他來領導,那是有可能組成一個在國會中爭取到多數支持的政府。而他有把握能夠使希特勒以前的副手施特拉塞說服至少另外大約六十名納粹黨議員脫離希特勒。當然除了這批納粹黨人以外,他估計自己還能夠取得中產階級政黨和社會民主黨的支持。他甚至天真的認為工會也會支持他。原來這個詭計多端的幕後操縱者已經得出這樣的結論:巴本像前任勃魯寧一樣,現在已經不再有什麽用處了。他的計謀無窮的頭腦中現在醞釀著新的計劃。自己的好朋友巴本必須下台,而他則必須不受任何限製,可以自由地同各政黨,特別是同最大的政黨打交道。但是天真地巴本一直不知道施萊徹爾在他背後玩弄什麽把戲。
10月28日,施萊徹爾將軍終於如願以償的擔任了總理,這是1890年蒙特古哥利將軍接替俾斯麥以來第一個將軍擔任這個職務。施萊徹爾的陰謀詭計終於得逞了,在經濟蕭條到了頂點的時候,在他竭力破壞的魏瑪共和國已經瀕臨崩潰的時候,在幾乎沒有人再信任他的時候,他終於達到了他心中的最高職位。不過,這位將軍並沒有停止自己的陰謀,他找來了被希特勒驅逐出黨的斯特拉塞。他希望斯特拉塞能夠出任副總理,當然自從備希特勒驅逐出黨的後者立刻非常爽快的答應了施萊切爾的要求。接著他開始四處奔走,開始物色對希特勒不滿的國社黨員。
不過施萊切爾的陰謀和斯特拉塞的一些小動作都沒有瞞過季明精心布下的監控網。在海德裏希的領導下,這道無形的大網正越來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當海德裏希把收集的情報做成分析報告遞交到季明的手中時,後者一邊默默的看著一邊不停的苦笑著搖頭。
“閣下?難道我對收集的情報分析不準確?還是這份情報根本是錯誤的?”海德裏希看見季明奇怪的表情擔憂的問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