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赫斯加入納粹黨,曾寫過《誰將是拯救我國的人》一文。1921年,當他第一次聽到希特勒演說時,他發現這就是他文章中的人物,他認為拯救德國非希特勒莫屬。他說:“希特勒就是德國,德國就是希特勒。”1923年,在希特勒發動的慕尼黑啤酒館暴動中,他親自拿著衝鋒鎗守著大門。政變未遂,他與希特勒一起入獄。獄中,希特勒口述《我的奮鬥》,赫斯作為希特勒的私人秘書及副官記錄了有關內容。1933年,希特勒上台,不久任命赫斯為納粹黨的副領袖,授予他在“處理與黨務有關的一切問題上,可以以我的名義做出決定”的權力。這時候他還有兩個發明。一個就是發明了元首這個詞,還有一個就是發明了讓後人永遠記住的口號:heil—hitler(嗨!希特勒)意思為希特勒萬歲。
開戰之初赫斯積極協助希特勒並親自參與了德國對奧地利、捷克和波蘭等國進行侵略的決策。但是在二戰開始以後,隨著德國軍事上的節節勝利,赫斯的地位有所下降。而這時候他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他於在1941年5月10日莫名其妙的開著一架me-110飛機跑到了英國的蘇格蘭。製造了著名的“赫斯跳傘事件”。然後此公被英國政府羈押一直到了戰後,最後被判處無期徒刑。不過這傢夥倒是比較長命1987年8月17日他在坐落在柏林威廉街23號的斯本道監獄自殺身亡,活了93個年頭。
看到了眼前的這個人,這個他現在所謂的父親,季明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接著他把目光轉向了抱住他的那個貴婦,現在所謂的母親——海倫·赫斯。海倫·赫斯1896年生,出生在美國的波特蘭。其祖籍是德國的不萊梅,父親有猶太血統,是美國商人聯合會成員。而她的母親則出生在德國的一個貴族家庭。1912年她在北非度假時遇到了當時年僅18歲的赫斯,兩人很快墜入愛河,接著於同年他們兩個在亞歷山大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接著第二年也就是1913年他們的長子沃爾夫·赫斯出生了,1914年長女麗莎出身,1915年我們的主人公(現在的)威廉在德國出生,1918年德國戰敗,他們全部移民到了美國。最後一個是他們最小的女兒格蘿特,於1920年3月出生在美國。而赫斯一家也於同年從美國搬遷到了德國的柏林。在那裏海倫再次遇見了希特勒,1926年她成為希特勒的新聞秘書和形象顧問。
說完了季明現在的父母,那再說說我們的現任主人公(現在的)威廉·魯道夫·赫斯的真實情況吧。這個威廉(我們暫且就這麽稱唿他吧)現在已經17歲了,人也不笨,長得也很帥氣,本來家裏排行老三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突然他的妹妹格蘿特因為猩紅熱於1924年死了,而平時沒人疼,也沒人愛的他,一下子就變了最小的孩子。立刻成了家裏的重點保護對象,各種突如其來而來的關懷和溫暖把他炫得暈暈糊糊的。還好,這孩子並沒有被寵壞,反而非常的聽話,而且對人也非常的有禮貌。
除了對人彬彬有禮之外。我們的威廉對音樂也非常的有造詣。四歲的時候他就喜歡聽樂師和母親彈奏的鋼琴聲,6歲的時候他最常去的地方是教堂。不是因為他信仰基督教,而是因為那裏美妙的管風琴和優美的唱詩班的吸引,到了他10歲的時候,威廉就能彈出幾首非常美妙的鋼琴曲,而14歲時,他就能夠在自己家舉辦的沙龍酒會中,為前來參加的來賓們彈上幾曲助興了。而如同威廉自己所想和表現出來的音樂天賦來看,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可愛的孩子對音樂的感性和悟性非常的強,隻要適當的做些打磨,再加上請個明師稍為的指點幾下,假以時日他們相信威廉一定能夠成為像貝多芬和德沃夏克那樣著名的音樂家。
但是呢,他的父親赫斯可不是那麽想的。季明14歲的時候也是赫斯本人在政治上取得了極大成功的時候,1929年赫斯所在的國社黨已經在全國擁有了將近300萬黨員。離登上政治最高峰隻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不過現在,他的最大的希望也是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能控製軍隊。不過現在德國的武裝力量卻隻掌握在兩個人的手中,一個便是以德國總統興登堡為首的軍官團,這些由容克貴族為其後盾的軍人他們掌握著德國的十萬國防軍的絕大多數;還有一個便是由納粹黨三號人物羅姆,這個有點鬍子,長得胖胖的傢夥控製著在全國的大約由二十萬人組成的武裝衝鋒隊。這對於他,一個即將執政的黨的副首領而言,是十分的被動的。於是這個在政治上高瞻遠矚的赫斯先生在1929年把自己的小兒子年僅14歲的小威廉送到了德國最好的軍校——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高級軍官學校,去讀少年班。而我們主人公的故事也從此開始了。
第一篇 第六章 格羅茲裏步兵學院的“敗類”
更新時間:2010-7-10 13:01:34 本章字數:2941
第六章 格羅茲裏步兵學院的“敗類”
赫斯把自己的寶貝兒子送到軍校去讀書的時候雖然算的非常的好。但是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自己的兒子究竟喜不喜歡軍隊,愛不愛戰爭。
事實證明赫斯的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可愛的小威廉非常不喜歡戰爭。在他看來一切的什麽戰爭都是多餘的。與其一幫人在那裏為了一寸土地或者半個錢袋打來打去,你殺我,我殺你的,還不如大家都坐在那裏倒一杯酒,然後彈一曲鋼琴,相互交流一下音樂心得呢。
</br>
開戰之初赫斯積極協助希特勒並親自參與了德國對奧地利、捷克和波蘭等國進行侵略的決策。但是在二戰開始以後,隨著德國軍事上的節節勝利,赫斯的地位有所下降。而這時候他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他於在1941年5月10日莫名其妙的開著一架me-110飛機跑到了英國的蘇格蘭。製造了著名的“赫斯跳傘事件”。然後此公被英國政府羈押一直到了戰後,最後被判處無期徒刑。不過這傢夥倒是比較長命1987年8月17日他在坐落在柏林威廉街23號的斯本道監獄自殺身亡,活了93個年頭。
看到了眼前的這個人,這個他現在所謂的父親,季明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接著他把目光轉向了抱住他的那個貴婦,現在所謂的母親——海倫·赫斯。海倫·赫斯1896年生,出生在美國的波特蘭。其祖籍是德國的不萊梅,父親有猶太血統,是美國商人聯合會成員。而她的母親則出生在德國的一個貴族家庭。1912年她在北非度假時遇到了當時年僅18歲的赫斯,兩人很快墜入愛河,接著於同年他們兩個在亞歷山大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接著第二年也就是1913年他們的長子沃爾夫·赫斯出生了,1914年長女麗莎出身,1915年我們的主人公(現在的)威廉在德國出生,1918年德國戰敗,他們全部移民到了美國。最後一個是他們最小的女兒格蘿特,於1920年3月出生在美國。而赫斯一家也於同年從美國搬遷到了德國的柏林。在那裏海倫再次遇見了希特勒,1926年她成為希特勒的新聞秘書和形象顧問。
說完了季明現在的父母,那再說說我們的現任主人公(現在的)威廉·魯道夫·赫斯的真實情況吧。這個威廉(我們暫且就這麽稱唿他吧)現在已經17歲了,人也不笨,長得也很帥氣,本來家裏排行老三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突然他的妹妹格蘿特因為猩紅熱於1924年死了,而平時沒人疼,也沒人愛的他,一下子就變了最小的孩子。立刻成了家裏的重點保護對象,各種突如其來而來的關懷和溫暖把他炫得暈暈糊糊的。還好,這孩子並沒有被寵壞,反而非常的聽話,而且對人也非常的有禮貌。
除了對人彬彬有禮之外。我們的威廉對音樂也非常的有造詣。四歲的時候他就喜歡聽樂師和母親彈奏的鋼琴聲,6歲的時候他最常去的地方是教堂。不是因為他信仰基督教,而是因為那裏美妙的管風琴和優美的唱詩班的吸引,到了他10歲的時候,威廉就能彈出幾首非常美妙的鋼琴曲,而14歲時,他就能夠在自己家舉辦的沙龍酒會中,為前來參加的來賓們彈上幾曲助興了。而如同威廉自己所想和表現出來的音樂天賦來看,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可愛的孩子對音樂的感性和悟性非常的強,隻要適當的做些打磨,再加上請個明師稍為的指點幾下,假以時日他們相信威廉一定能夠成為像貝多芬和德沃夏克那樣著名的音樂家。
但是呢,他的父親赫斯可不是那麽想的。季明14歲的時候也是赫斯本人在政治上取得了極大成功的時候,1929年赫斯所在的國社黨已經在全國擁有了將近300萬黨員。離登上政治最高峰隻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不過現在,他的最大的希望也是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能控製軍隊。不過現在德國的武裝力量卻隻掌握在兩個人的手中,一個便是以德國總統興登堡為首的軍官團,這些由容克貴族為其後盾的軍人他們掌握著德國的十萬國防軍的絕大多數;還有一個便是由納粹黨三號人物羅姆,這個有點鬍子,長得胖胖的傢夥控製著在全國的大約由二十萬人組成的武裝衝鋒隊。這對於他,一個即將執政的黨的副首領而言,是十分的被動的。於是這個在政治上高瞻遠矚的赫斯先生在1929年把自己的小兒子年僅14歲的小威廉送到了德國最好的軍校——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高級軍官學校,去讀少年班。而我們主人公的故事也從此開始了。
第一篇 第六章 格羅茲裏步兵學院的“敗類”
更新時間:2010-7-10 13:01:34 本章字數:2941
第六章 格羅茲裏步兵學院的“敗類”
赫斯把自己的寶貝兒子送到軍校去讀書的時候雖然算的非常的好。但是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自己的兒子究竟喜不喜歡軍隊,愛不愛戰爭。
事實證明赫斯的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可愛的小威廉非常不喜歡戰爭。在他看來一切的什麽戰爭都是多餘的。與其一幫人在那裏為了一寸土地或者半個錢袋打來打去,你殺我,我殺你的,還不如大家都坐在那裏倒一杯酒,然後彈一曲鋼琴,相互交流一下音樂心得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