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李墨白入神,雖然學過初中曆史的人都知道《永樂大典》,但是那一點點內容幾乎連皮毛都沒有說清楚,當然要說清楚這部巨作,也不是三兩句可以說清楚。
《永樂大典》由明太祖朱棣命令解縉和姚廣孝二人主持編撰,初名《文獻大成》,前後曆時六年,共有2169名大儒及學士共同完成,計有22,87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字數約3億7千萬字,所有字體都是采用統一的館閣體手工抄寫,現存嘉靖副本書法較為瘦長,類似於歐體。
一冊完整的《永樂大典》,高50.3厘米,寬30厘米,用明代營造尺來量,應該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寬九寸三分。開本宏大,很有皇家的威儀和氣魄。每冊《大典》約有50葉(頁)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冊的,也有一卷一冊或三卷一冊的。書葉采用雪白、厚實的樹皮紙,翻開書發出淡淡書香,十分講究和美觀。
《永樂大典》的書衣用多層宣紙硬裱,所謂書衣也就是現代所說的封麵,最外麵有一層黃(皇)絹連腦包過,格外莊重。這種方式很像現代書籍的裝幀形式叫做“包背裝”,是元朝和明朝前期書籍裝幀普遍采用的方式。包背裝書籍應該是立著插在書架上,不像後來的線裝書是躺在架子上的。書衣正麵的左上方黏有一個長方形的書簽,框內題“永樂大典”四字,字下方還有雙行小字,說明這冊書的卷數。書衣正麵的右上方還黏有一個框,裏麵用墨筆題寫這一冊所屬的韻目,又低一字注明這一冊是該韻目的第幾冊,檢索起來非常方便。
翻開《永樂大典》書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葉(頁)。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筆寫成的。朱筆主要用來繪製邊欄界行,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墨筆用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書籍正文並繪製圖畫;圈點則是用內空外圓的蘆、竹、骨或玉製筆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體看起來端莊美觀,朱墨燦然。
《大典》的邊欄四周都繪成雙邊,“朱絲欄”把每半葉隔成八行,版心間上、下各有一條粗粗的“象鼻”,中間還有一個“魚尾”,“魚尾”上方記載書名和卷數,下方記載葉數。行格的筆畫粗細均勻,畫得一絲不苟。
整部書所有的邊欄界行都是手工繪製,圖畫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繪的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態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書籍插圖中的精品,全世界都難得一見。
永樂正本大概被李自成燒毀了,目前在全世界都已知嘉靖副本的隻剩下800卷400冊,其他的基本都被韃子給敗掉了,或偷或賣,還有的被八國聯軍給燒掉了,也有不少毀於60年代的大浩劫中,當然現在肯定還有一定數量的藏於民間。
這部類書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比《大英百科全書》早了370年,內容更是比後世幾百年乾隆小兒編撰的閹割版《四庫全書》豐富無數倍。
不得不說,朱棣是一個胸懷大誌的皇帝,不僅是天子戍邊,而且大力發展了中國文化,不愧是一代明君,絕非被後世所汙蔑的那樣。
說到這部書,還不得不說解縉和姚廣孝二人,解縉乃是民初第一才子,而姚廣孝更是了不得的一個和尚,朱棣反對無能而懦弱的朱允炆,正是因為此人當軍師鼓動起來,並且在征討朱允炆時起了關鍵作用,隻是他無意於仕途,始終以和尚自居,不得不說是一個奇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書,到頭來卻隻剩下了400冊,而李墨白看到這5冊嘉靖副本又如何能不吃驚,不吃驚就不是李墨白了。
就在李墨白看著5冊孤本發呆的時候,張群來走了過來,拍了拍李墨白肩膀道,“墨白,貴賓室還有幾幅畫,有沒有興趣去看看?”
“哦,算了,給我把這幾冊書拿出來看看吧。”李墨白想也沒有想地說道,西洋油畫在珍貴,又如何能比得上這幾冊書在李墨白心中的地位。
再說就算是達芬奇、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又如何,他們雖說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但是從油畫的發展而言,他們的方法早過時了,也就是說不流行了,而這幾冊書卻是無價的,完全就是國寶。
“成,待會兒你又是時間去看看,是當代藝術的精品,不是老古董。”張群知道李墨白已經被這幾冊孤本給吸引了,便笑著說道,一邊叫來工作人員給李墨白取出這幾冊書。
李墨白看到書取出來了,也沒有搭理張群,兀自看了起來,首先自是鑒定真偽,整體保存的不算太壞,沒有汙漬,不過李墨白知道這是修繕過,手法倒也算合格。
再看內容的時候,發現第一冊是老子的《道德經》,采用自西漢河上公的注本,李墨白不由有些意外,卻是有些和常見的曹魏王弼注本有些不同;再看另外幾冊發現是西漢京房所注《周易》注本,李墨白不由有些喜上眉梢了,《道德經》和《周易》算是中國哲學最著名的典籍,而這兩個注本更是相當具有學術價值,尤其是600對年前的編撰的版本,就更具有研究價值了。
李墨白樂的都有些合不攏嘴了,心道這一趟還真是值了,太有價值了,至於其他的物件還真是沒有了興趣,依依不舍地將書冊還給工作人員,李墨白有些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這一場拍賣開始。
但是現在時間還早,便踱著小方步看起其他的物件,還沒有走幾步,便聽到旁邊的斯科特說道,“李先生,張先生說你如果有興趣去看畫,就讓我帶你去貴賓室。”
李墨白想了想,左右無事兒,便示意斯科特帶路,又踱著步子來到了貴賓室,但是心思卻還在那幾冊書上。
“墨白,感覺如何?”看到李墨白走了進來,張群便下著招唿道。
“很好,品相非常不錯。”李墨白迴到道,“以後有類似的孤本,有多少我要多少。”
“今天船上又上來了一批客人,有不少都是來自於亞洲的藏家哦。”張群笑著說道,提示李墨白有強力競爭對手。
“天上來的也無所謂,神擋殺神,佛阻滅佛。”李墨白不以為意地說道,這時候讓張群知道自己的目標也沒什麽關係,起拍價都是已經訂好了的。
張群聞言哈哈一笑,“墨白,來看看這幾幅畫,說不定你也有興趣。”
李墨白知道這幾幅畫能擺到這裏,肯定是今天最珍貴的拍品,當然價格也會創出天價,一億英鎊也沒有什麽稀罕,私人拍賣的拍品和價格都不會公布,普通大眾自是不會清楚。
走了幾步後,李墨白抬眼一看,赫然發現是一幅宋代宋徽宗趙佶的畫《斫琴圖》,李墨白不由皺了皺眉,這畫不用看就知道是禦提畫,不過這個真實的畫家倒是要好好考究考究,或許還是比宋徽宗趙佶在畫壇地位還要高的人。
宋徽宗雖然是個無能的皇帝,但是他的書法的確是值得稱道,其畫作也是具有相當深厚的功底,在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可以說僅次於南梁的蕭繹,不過市場價值卻是比蕭繹高了不知道幾倍。
其人雖然可憎,但是對於中國的書畫大發展卻是起了極大地推動作用,在他當政期間,大大改善並提升了書畫家的地位,更是讓院體畫成為國畫的一個流派,在他的組織下編撰的《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著名美術史書籍,對研究中國美術史更是有相當大的貢獻。
“活脫脫一個翻版李煜!”李墨白看著這幅畫不由在心中感慨了一句,文人能救國更能誤國,原本領先世界經濟數倍的大宋汴京,終於被韃子的鐵蹄踩在腳下,自此北方的百姓在韃子的淩辱之下哭泣,大漢民族何時才能恢複秦漢唐時代的血氣。
李墨白知道自己想遠了,又將注意力集中到這幅畫上,這幅畫顯然是臨摹顧愷之的《斫琴圖》,但的確功力深厚,筆力深得顧氏畫風精髓,如春蠶吐絲般的線條既能傳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也能恰到好處地把握人物的內在姓情,顯然不是擅長於花鳥的趙佶所能達到。
《斫琴圖》描繪的是古代文人學士正在製作音色優美、頗具魅力的古琴的場景。畫中有14人,或斷板、或製弦、或試琴、或旁觀指揮,還有幾位侍者執扇或捧場。畫中表現的多是文人,個個都是長眉修目、麵容方整、表情肅穆、氣宇軒昂、風度文雅,最令人叫絕的是每個人的神態都非常傳神,或做調琴的傾聽狀,或做賣力狀,惟妙惟肖令人叫絕。
“墨白,這幅宋徽宗的畫不錯吧?”張群見李墨白收迴了眼神,便在旁邊笑著說道。
李墨白聞言笑了笑,“這是徽宗趙佶的禦題畫。”
(未完待續)
《永樂大典》由明太祖朱棣命令解縉和姚廣孝二人主持編撰,初名《文獻大成》,前後曆時六年,共有2169名大儒及學士共同完成,計有22,87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字數約3億7千萬字,所有字體都是采用統一的館閣體手工抄寫,現存嘉靖副本書法較為瘦長,類似於歐體。
一冊完整的《永樂大典》,高50.3厘米,寬30厘米,用明代營造尺來量,應該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寬九寸三分。開本宏大,很有皇家的威儀和氣魄。每冊《大典》約有50葉(頁)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冊的,也有一卷一冊或三卷一冊的。書葉采用雪白、厚實的樹皮紙,翻開書發出淡淡書香,十分講究和美觀。
《永樂大典》的書衣用多層宣紙硬裱,所謂書衣也就是現代所說的封麵,最外麵有一層黃(皇)絹連腦包過,格外莊重。這種方式很像現代書籍的裝幀形式叫做“包背裝”,是元朝和明朝前期書籍裝幀普遍采用的方式。包背裝書籍應該是立著插在書架上,不像後來的線裝書是躺在架子上的。書衣正麵的左上方黏有一個長方形的書簽,框內題“永樂大典”四字,字下方還有雙行小字,說明這冊書的卷數。書衣正麵的右上方還黏有一個框,裏麵用墨筆題寫這一冊所屬的韻目,又低一字注明這一冊是該韻目的第幾冊,檢索起來非常方便。
翻開《永樂大典》書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葉(頁)。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筆寫成的。朱筆主要用來繪製邊欄界行,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墨筆用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書籍正文並繪製圖畫;圈點則是用內空外圓的蘆、竹、骨或玉製筆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體看起來端莊美觀,朱墨燦然。
《大典》的邊欄四周都繪成雙邊,“朱絲欄”把每半葉隔成八行,版心間上、下各有一條粗粗的“象鼻”,中間還有一個“魚尾”,“魚尾”上方記載書名和卷數,下方記載葉數。行格的筆畫粗細均勻,畫得一絲不苟。
整部書所有的邊欄界行都是手工繪製,圖畫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繪的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態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書籍插圖中的精品,全世界都難得一見。
永樂正本大概被李自成燒毀了,目前在全世界都已知嘉靖副本的隻剩下800卷400冊,其他的基本都被韃子給敗掉了,或偷或賣,還有的被八國聯軍給燒掉了,也有不少毀於60年代的大浩劫中,當然現在肯定還有一定數量的藏於民間。
這部類書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比《大英百科全書》早了370年,內容更是比後世幾百年乾隆小兒編撰的閹割版《四庫全書》豐富無數倍。
不得不說,朱棣是一個胸懷大誌的皇帝,不僅是天子戍邊,而且大力發展了中國文化,不愧是一代明君,絕非被後世所汙蔑的那樣。
說到這部書,還不得不說解縉和姚廣孝二人,解縉乃是民初第一才子,而姚廣孝更是了不得的一個和尚,朱棣反對無能而懦弱的朱允炆,正是因為此人當軍師鼓動起來,並且在征討朱允炆時起了關鍵作用,隻是他無意於仕途,始終以和尚自居,不得不說是一個奇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書,到頭來卻隻剩下了400冊,而李墨白看到這5冊嘉靖副本又如何能不吃驚,不吃驚就不是李墨白了。
就在李墨白看著5冊孤本發呆的時候,張群來走了過來,拍了拍李墨白肩膀道,“墨白,貴賓室還有幾幅畫,有沒有興趣去看看?”
“哦,算了,給我把這幾冊書拿出來看看吧。”李墨白想也沒有想地說道,西洋油畫在珍貴,又如何能比得上這幾冊書在李墨白心中的地位。
再說就算是達芬奇、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又如何,他們雖說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但是從油畫的發展而言,他們的方法早過時了,也就是說不流行了,而這幾冊書卻是無價的,完全就是國寶。
“成,待會兒你又是時間去看看,是當代藝術的精品,不是老古董。”張群知道李墨白已經被這幾冊孤本給吸引了,便笑著說道,一邊叫來工作人員給李墨白取出這幾冊書。
李墨白看到書取出來了,也沒有搭理張群,兀自看了起來,首先自是鑒定真偽,整體保存的不算太壞,沒有汙漬,不過李墨白知道這是修繕過,手法倒也算合格。
再看內容的時候,發現第一冊是老子的《道德經》,采用自西漢河上公的注本,李墨白不由有些意外,卻是有些和常見的曹魏王弼注本有些不同;再看另外幾冊發現是西漢京房所注《周易》注本,李墨白不由有些喜上眉梢了,《道德經》和《周易》算是中國哲學最著名的典籍,而這兩個注本更是相當具有學術價值,尤其是600對年前的編撰的版本,就更具有研究價值了。
李墨白樂的都有些合不攏嘴了,心道這一趟還真是值了,太有價值了,至於其他的物件還真是沒有了興趣,依依不舍地將書冊還給工作人員,李墨白有些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這一場拍賣開始。
但是現在時間還早,便踱著小方步看起其他的物件,還沒有走幾步,便聽到旁邊的斯科特說道,“李先生,張先生說你如果有興趣去看畫,就讓我帶你去貴賓室。”
李墨白想了想,左右無事兒,便示意斯科特帶路,又踱著步子來到了貴賓室,但是心思卻還在那幾冊書上。
“墨白,感覺如何?”看到李墨白走了進來,張群便下著招唿道。
“很好,品相非常不錯。”李墨白迴到道,“以後有類似的孤本,有多少我要多少。”
“今天船上又上來了一批客人,有不少都是來自於亞洲的藏家哦。”張群笑著說道,提示李墨白有強力競爭對手。
“天上來的也無所謂,神擋殺神,佛阻滅佛。”李墨白不以為意地說道,這時候讓張群知道自己的目標也沒什麽關係,起拍價都是已經訂好了的。
張群聞言哈哈一笑,“墨白,來看看這幾幅畫,說不定你也有興趣。”
李墨白知道這幾幅畫能擺到這裏,肯定是今天最珍貴的拍品,當然價格也會創出天價,一億英鎊也沒有什麽稀罕,私人拍賣的拍品和價格都不會公布,普通大眾自是不會清楚。
走了幾步後,李墨白抬眼一看,赫然發現是一幅宋代宋徽宗趙佶的畫《斫琴圖》,李墨白不由皺了皺眉,這畫不用看就知道是禦提畫,不過這個真實的畫家倒是要好好考究考究,或許還是比宋徽宗趙佶在畫壇地位還要高的人。
宋徽宗雖然是個無能的皇帝,但是他的書法的確是值得稱道,其畫作也是具有相當深厚的功底,在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可以說僅次於南梁的蕭繹,不過市場價值卻是比蕭繹高了不知道幾倍。
其人雖然可憎,但是對於中國的書畫大發展卻是起了極大地推動作用,在他當政期間,大大改善並提升了書畫家的地位,更是讓院體畫成為國畫的一個流派,在他的組織下編撰的《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著名美術史書籍,對研究中國美術史更是有相當大的貢獻。
“活脫脫一個翻版李煜!”李墨白看著這幅畫不由在心中感慨了一句,文人能救國更能誤國,原本領先世界經濟數倍的大宋汴京,終於被韃子的鐵蹄踩在腳下,自此北方的百姓在韃子的淩辱之下哭泣,大漢民族何時才能恢複秦漢唐時代的血氣。
李墨白知道自己想遠了,又將注意力集中到這幅畫上,這幅畫顯然是臨摹顧愷之的《斫琴圖》,但的確功力深厚,筆力深得顧氏畫風精髓,如春蠶吐絲般的線條既能傳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也能恰到好處地把握人物的內在姓情,顯然不是擅長於花鳥的趙佶所能達到。
《斫琴圖》描繪的是古代文人學士正在製作音色優美、頗具魅力的古琴的場景。畫中有14人,或斷板、或製弦、或試琴、或旁觀指揮,還有幾位侍者執扇或捧場。畫中表現的多是文人,個個都是長眉修目、麵容方整、表情肅穆、氣宇軒昂、風度文雅,最令人叫絕的是每個人的神態都非常傳神,或做調琴的傾聽狀,或做賣力狀,惟妙惟肖令人叫絕。
“墨白,這幅宋徽宗的畫不錯吧?”張群見李墨白收迴了眼神,便在旁邊笑著說道。
李墨白聞言笑了笑,“這是徽宗趙佶的禦題畫。”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