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原為太子處理政務的地方,後來通常因太子年少不能參與政事,便成了皇帝明經筵的地方。萬曆既不上朝又不讓大臣給朱常洛教書,這裏就成了擺設。


    明經筵,就是讓有學識的大臣們在皇帝麵前談論經史,既是思想辯論,也是以史為鑒。時間為每年的二月至四月和八月中旬至十月末,每月縫二舉行。


    由於三大殿目前隻重建了一部分,因缺錢而成爛尾工程,這裏,將作為皇帝登極和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


    葉響正看著門頭的文華門三字若有所思,內閣方從哲帶領眾人到他麵前又是下跪,帶頭說道:“今上賓天,請殿下節哀,並以江山社稷為重,保重身體。”


    由於葉響並未舉行登基大典,他又換成合適的稱唿,本來在乾清宮稱唿‘萬歲’就是權宜之計。


    餘下眾人,包括王安、沈蔭和轎夫等內官也都下跪齊聲高唿:“請殿下節哀,保重身體。”


    葉響心說,一會兒殿下,一會皇上的,讓我很迷惑啊,另外,你們還跪上癮了是不?這習慣得改。想歸想,但也不敢怠慢,畢竟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比自己大好幾輪呢。他快步走到方從哲麵前,雙手把他扶起,由於不知道他叫什麽,含糊著說道,“快請起,諸位大人還有各位也都起來吧。”


    不說還好,一說眾人又跪下了。葉響很納悶,難道自己說錯了嗎?


    他確實說錯了。


    方從哲解釋道:“臣等當不得‘大人’之稱唿,請殿下稱唿為‘閣下’或者名字即可。”


    王安似乎對遠來的朱由校有些了解,見他有些迷茫,趕緊起身上前給葉響小聲解釋:“這位是內閣大學士,方閣老。”


    “方閣下,快起來。這樣讓我如何自處啊,你們都不要跪了,也起來吧。”葉響也樂得就坡下驢,順口說道,為免再出錯,不再特指也不亂用稱唿。


    方從哲起身後,便請葉響從門前三個梯子的中間進殿,其餘人分別從兩邊的梯子跟隨來到文華正殿。這時葉響雖無帝王之名,已有帝王之實了。


    文華殿相對三大殿或者內三宮來說都顯得比較矮小,分為正殿和後殿,正殿進門正中擺放著一張金雕龍椅,是皇極殿著火前,移過來的寶座,後殿同樣設置禦座。葉響就被扶到龍椅上坐下,群臣站到他麵前一一排好。


    葉響見他們又作勢要跪,心想剛見麵才不久,就已經跪了兩次了,自己這年紀輕輕的總覺得不好意思,趕緊起身問道,“這又是要幹什麽?”


    還是方從哲帶頭,誰讓他官最大呢,他說道,“今上晏駕,大位不可久懸,國又不可一日無君,臣,內閣大學士方從哲,率群臣恭請殿下早就皇帝位,以定人心。”


    說罷,開始和眾人一起行禮,這叫五拜三叩。拜就是表示願舍自身,叩就是至誠的頂禮恭敬。禮儀分為兩個部分,先拜手稽首四次,每次動作是先後退一步,拱手至額頭前,彎腰90度作揖,直身,上前一步,禮成;最後一拜,上前一步,下跪,左手在外,右手在內,猶如抱樹高度和視線齊平,姿勢不動磕頭,以手背撐地,頭要磕到手上,直腰,如是再三,然後起身,禮成。


    五拜三叩,乃臣下見君上之禮,凡祭天、大朝、謝恩、聽諭、受賜都行此大禮。其他的禮儀在《明會典》也有規定,如見東宮、父母,四拜;親友、同僚相見,兩拜。後來清朝將五拜三叩改為三拜九叩,即下跪三次,每次叩三個頭。


    葉響見他們都起身,覺得如果那邊剛過世,這邊就搶他的帝位,吃相似乎有些難看。反正這帝位是屬於自己的,既是責任也是義務,便堅持此前自己的意見,“父皇剛甍逝,屍骨未寒,棺槨未成,陵寢未建,此時登基,未免也太急了吧,沒有先例的。”


    孫如遊,禮部尚書,71歲,他出列拱手後說道,“治喪諸事隻有有司署理,殿下大可放心。另外,老臣記得本朝孝宗皇帝崩於五月辛卯,武宗皇帝即位於次日壬辰,此有成例,況且如今情勢比當時更急。今上登極一月即賓天,殿下衝齡,更應該早日登極。臣請殿下今日午時便舉行登基大典,一顯天下尊卑,二定民心向背,三解朝野疑惑。”


    葉響從龍椅上站起,踱步反複思考得失,最後權衡再三,還是覺得不妥,便說:“還是不行,還是待先皇入殮後再說吧。往後推一推,看看是不是再挑一個合適時間。”


    兵科給事中楊漣出列,附和葉響的話,“當今天下海宇清宴,內無嫡庶之嫌,聖上已逝,意味著什麽?不言自明。如今含殮未畢,冠冕臨朝不和禮法,不如等初三今上大殮完畢再登極。”


    “早登極則人心早安。”孫如遊還是堅持己見。


    楊漣不以為然,輕描淡寫道:“安與不安,不在於登極早晚,若處理得當,即朝委裘何害?”


    委裘,形容帝位虛設,置君王的龍袍於寶座而受朝賀。楊漣並不反對朱由校登極,隻是他受朱常洛提拔重用,如今君恩未報,就已經陰陽兩隔。他是想報知遇之恩,如今見葉響俯身的朱由校也念在舐犢情深,不忍心置其父遺骨在一邊而自顧自己地位,便將對朱常洛的感激轉移到他的兒子身上,所以才出言相助。


    英國公張維賢掌中軍都督府,執掌京營,既是勳臣又是軍方實權人物。他見這位新皇帝不知可否,權衡之後,也出麵發表自己的意見:“依臣之見還是往後順延幾日,庚辰,即初六登極。到時諸事齊備,群臣畢至,於禮、於情、於國都不耽誤,殿下意下如何?”


    葉響想,這樣給大家一個緩衝也好,便點頭表示同意。


    接下來,他們又在一起議論關於值守、治喪、陵寢等相關事宜,葉響不懂便不再參與。最終他們決定,由內閣負責草擬遺詔、勸進、年號等事宜;每天派兩名大臣值守宮中,以免西李借機以長欺少;由禮部盡快製定出喪禮儀注;由司禮監、內閣、欽天監會同工部派選懂地理人員到天壽山為朱常洛選擇陵墓。


    天壽山,即昌平天壽山,明皇帝陵寢所在,即十三陵也。


    在眾大臣的簇擁下,葉響被送到了作為東宮的慈慶宮。大事一定,接下來就要大家相互奔走各司其職了。


    慈慶宮位於文華殿東北,即後世故宮南三所所在。除了主宮殿,還有後四宮。朱常洛當皇帝後,把後宮都帶到了專門作為寢宮的乾清宮了。他定下朱由校為太子後,朱由校就一直住在這裏。


    今天定下來留守的是英國公張維賢和禮部左侍郎兼侍讀學士劉一燝兩人,餘下的人都各自退下各忙各的去了。


    忙活一大早,眾人皆是饑腸轆轆,王安趕緊讓人準備吃食。葉響又想起許諾朱由檢的事,便問道:“伴伴,五弟說要吃奶[zi],究竟是啥?有嗎?能給他送些過去可以嗎?”


    伴伴,乃明朝天子對親近太監的稱唿,類似‘老伴’‘陪伴’的意思,如萬曆就稱馮保為馮伴伴,葉響也就拿來主義了。


    王安見葉響一副商量的口氣,心下大慰,恨不得把知道的事傾囊相授,趕緊說道,“奶[zi]就是牛奶,之前隻供禦前和太後享用的,妃嬪及皇子們都用牛奶製成奶餅。不過既然殿下下令旨,老奴必然遵從。”


    牛奶對改善人體質很有幫助的,島國就曾在二戰後推行“牛奶計劃”,即為提高國民健康水平提出“一杯牛奶,振興一個民族”的口號,大力推廣青少年飲用,後有好事者統計牛奶確實為提高他們的人均身高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對此真假不論,但牛奶確實有益健康,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對牛奶僅供禦前,葉響便即刻想到,這恐怕還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要喝鮮奶,就要養奶牛,養奶牛就需要草原,而現在,大草原被阻隔在長城之外,蒙古和大明的關係又比較曖昧,要大規模給國民提供牛奶不僅政治上不允許,就目前的運輸和存儲條件也無法達到,這將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不過還好,葉響沒有去到崇禎末年,有二十多年的緩衝,諸事皆有可為。


    ※※※※


    且說楊漣等人從慈慶宮出來,就原路退迴,剛到文華殿門口,便遇上了匆匆趕來的太仆寺少卿徐養量和浙江道禦史左光鬥。


    左光鬥和楊漣俱為萬曆三十五年(1607)三甲進士,字遺直,南直隸桐城人(安徽桐城),今年45歲。


    禦史屬於都察院,是皇帝的監督機構,下轄按行政劃分的十三道監察禦史。禦史和六科並稱為“科道”,既是糾正皇帝言行政令,直言進諫的言官,也是皇帝的耳目口舌。


    左光鬥匆匆而來是因為知道皇長子被迎了出來,便拉住楊漣問事情的進展。楊漣和左光鬥共事已久,算是搭檔,自然實言相告。


    待左光鬥聽到說要在初六才舉行登基大典的時候,他怒極,吐了一口水在楊漣身上,說道:“枉你還標榜忠心為君,現今情勢危急更甚過往。神廟鄭氏包藏禍心已久,你又不是不知道。西李與其深交,定然受其蠱惑,皇長子生母王才人之事她們便脫不了幹係。如今大位懸而未定,你就不怕夜場夢多嗎?若事情脫離掌控,怕到時你悔恨也無濟於事。你吃肉被油蒙了心智了嗎?往日的精明到哪裏去了?”


    楊漣聞言大驚,想到神廟病重時,鄭貴妃就曾阻止當時還是太子的朱常洛入弘德殿探視,還是自己勸諫,朱常洛才主動早晚於神廟禦前侍奉湯藥。除此之外,楊漣還請求內閣方從哲組織大臣探視。這樣,鄭貴妃才沒有異動。現在,鄭貴妃和西李皆占據乾清宮,若年僅16歲的皇長子再落入她們手中,恐怕會為其所製。


    楊漣也顧不上和左光鬥置氣,虛心請教道:“遺直老弟,你認為現在怎麽辦?”


    “事已至此,能怎麽辦?趕緊去請錦衣衛駱指揮使多派緹騎,對慈慶宮內外嚴加防守,勿讓鄭氏、西李有機可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朕即國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山小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山小鹵並收藏重生之朕即國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