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黃泥岡上
水滸:開局迎娶扈三娘 作者:癡客而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名府城始建於唐僖宗中和年間,宋仁宗慶曆二年,仁宗皇帝采納呂夷簡的意見,建大名府為陪都,設置北京留守,稱北京大名府,以控扼河朔,防備契丹南下。
曆經七十餘年發展壯大,大名府如今乃是汴梁以外,大宋朝最繁華之地。
紅日初升,大名府南門旁的一處茶樓上,兩名壯漢正喝著早茶,聊著天,其中為首年紀稍長一點的漢子生得一雙丹鳳眼,臥蠶眉,虎頭燕額,猿臂狼腰,身高八尺,如雷神降世,乃是大名府兵馬都監,喚作大刀——聞達。
另一員大漢身材七尺以上長短,麵圓耳大,唇闊口方,腮邊一部落腮胡須,威風凜凜,相貌堂堂,乃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喚作急先鋒——索超。
這急先鋒索超是個憋不住事的人,想著昨日那梁中書來軍營一事,便朝著聞達說道:“都監哥哥,那青麵獸真接了送生辰綱的差事?”
聞達點了點頭,沉聲道:“這廝卻是功名心太重,為了去那蔡相麵前露臉,竟自不量力的接了差事,那生辰綱豈是那般好送的,日前梁相公也不是沒問過某與李都監,隻便是我倆也不敢應承。”
索超聞言,亦是附和道:“那生辰綱去歲便失過一趟,至今未獲,大名府至東京都是旱路,今歲天下盜賊林立,此去要經過的紫金山,二龍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鬆林,都是強人出沒的去處,這一路上不知有多少賊人惦記著,卻莫送了他那天波楊府後人的性命。”
“哎~他要去送死,我們卻又有甚辦法,隻那廝終究辜負了三公子的期待罷了。”聞達重重的歎了口氣道。
索超卻是不以為然,直啐了一口說道:“都監哥哥,不是某索超背後嚼舌根,隻某真不知三公子看中那廝什麽,你瞧他平日裏處處賠小心的樣兒,哪像個楊門後裔,直丟那楊老令公的臉。”
聞達端起茶盞,飲了一口,隻道:“卻也不說這些了,自年前那楊誌來到大名府,聞某也算是盡心盡力看顧於他,沒教他受過半點刁難,便是日後真論起來,祝三公子那兒也說得過去。”
索超聞言,也不多說,提起茶壺猛灌了幾口,將身子往聞達處靠了靠,指了指城門處貼著的三張懸賞通緝告示,低聲道。
“都監哥哥,某麾下的心腹兄弟昨晚當值,瞧著一人酷似那威勝的田彪,便一路尾隨,見那人從後門進了李成的府內,那兄弟又在李成府外貓了一宿,便瞧著那人今日天方亮就出了城。”
聞達麵色一沉,沉吟片刻後,道:“如此看來,真叫三公子言中了,李成那廝果有不臣之心。”
“如今我們該如何做?要把此事稟報給相公大人麽?”索超問道。
聞達沉默半晌,搖了搖頭,道:“此事你我心知肚明即可,隻派人盯著,莫要驚了那廝,且看他下一步動作。”
索超聞言,麵露鬱鬱之色,直甕聲道:“如今這河北一帶的山賊土匪,大都匯聚到了威勝,直叫某平時要剿匪都找不到去處,某倒是盼著那田虎快點造反,也讓某的金蘸斧早發利市。”
聞達微微一笑,道:“三公子上次不是說了嗎,這天下大亂不遠了,你這一身本事,早晚有用武之地。”
索超聽得此言,卻是眼珠滴溜溜的轉了一圈,朝著聞達笑道:“都監哥哥如此說,那小弟權且先忍著,隻這身筋骨屬實僵硬,莫不如都監哥哥與小弟去那校場耍耍。”
聞達爽朗一笑,道:“既如此便依了你,稍後去軍營點了卯,咱便耍耍。”
二人說話之間,便瞧著有一行十五人,挑著重擔從茶樓下路過,徑直朝著城門而去。
為首那人七尺五六身材,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頭戴涼笠兒,穿著青紗衫子,係了纏帶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條樸刀;另有一老兩壯年三人,皆是頭戴寬簷大帽,穿一身黑灰色素衣,老者打扮作客人模樣,兩名壯牛男子假裝做跟的伴當。再有十一員壯碩漢子,各挑著一副重擔,頭纏裹巾、身穿短卦,腳踩麻鞋,做腳夫打扮。
此一行十五人,便是要去東京送生辰綱之人,楊誌並梁中書府中的老都管與兩名虞侯,另十一個壯健的廂禁軍。
出了大名府的城門,楊誌一臉的擔憂,他心中卻又豈會不知走這一趟生辰綱千難萬險,隻摸著胸口處那一封梁中書寫給蔡京的保舉信,終是邁開了那沉重的腳步。
暑月炎天,前五七日還好,一行人起五更趁早涼便行,日中熱時便歇,無論是那老都管還是虞侯軍健,都挑不出話來。
五七日後,人家漸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險路兇地,楊誌便專挑著那酷暑難耐之際趕路,那十一個廂禁軍,擔子沉重,稍有怠步,又挨楊誌藤條抽打,早就怨聲載道;那老都管上了年紀,烈日之下亦是步履艱難,對楊誌也是頗有不滿。
隻這般行了半月之後,楊誌與眾人的矛盾已是越發尖銳,不可調和。
六月初四日時節,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雲彩,熱氣蒸人,囂塵撲麵,一行人正是酷熱難耐之際,便遠遠的瞧見一處綠樹成蔭的岡子,那挑著擔子的軍健便一臉喜色的爭先恐後的朝那岡子奔去。
那一眾軍健歇下擔仗,便躺倒在樹蔭之下,雙腿如灌了鉛一般,再也走不動道;楊誌站在岡下,仔細的端詳了一番,但見這岡子:頂上萬株綠樹,根頭一派黃沙。嵯峨渾似老龍形,險峻但聞風雨響。山邊茅草,亂絲絲攢遍地刀槍;滿地石頭,磣可可睡兩行虎豹。
楊誌心頭猛的“咯噔”一聲,暗道一聲:苦也,便慌忙衝上岡去,拿起手中的藤條便朝著一眾軍健劈頭蓋臉的抽去,嗷嗷叫道:“隻這般險峻之地,哪是你等歇腳的地方,起來,快走。”
眾軍健卻是任由藤條打在身上,也不動彈,打得這個起來,那個又睡倒,直無論如何都不走了。
那老都管此時正坐在一處鬆樹蔭下喘著粗氣,見此情景,朝著楊誌道:“楊提轄,端的熱了走不動道了,且讓他們歇一歇,略過日中再行如何?”
楊誌聞言一臉苦澀,朝著那老都管拱了拱手,道:“都管你有所不知,此處喚作黃泥岡,乃是強人出沒之地,你卻看著岡子周圍方圓數裏,沒一戶人家,誰敢在這裏停腳!”
那老都管聞言不耐煩道:“這幾日你卻說處處是險地,這一路行來,除了路途難走,又哪來的半點兇險。”
楊誌瞅著這廝仗著身份擺譜,也不願與他多做分說,便又揚起藤條,要去驅趕那些軍健,方走兩步卻瞧見對麵鬆林裏閃過一條人影,此時岡下亦是傳來一道聲音。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樓上王孫把扇搖。”
......
wap.
/131/131295/30661274.html
曆經七十餘年發展壯大,大名府如今乃是汴梁以外,大宋朝最繁華之地。
紅日初升,大名府南門旁的一處茶樓上,兩名壯漢正喝著早茶,聊著天,其中為首年紀稍長一點的漢子生得一雙丹鳳眼,臥蠶眉,虎頭燕額,猿臂狼腰,身高八尺,如雷神降世,乃是大名府兵馬都監,喚作大刀——聞達。
另一員大漢身材七尺以上長短,麵圓耳大,唇闊口方,腮邊一部落腮胡須,威風凜凜,相貌堂堂,乃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喚作急先鋒——索超。
這急先鋒索超是個憋不住事的人,想著昨日那梁中書來軍營一事,便朝著聞達說道:“都監哥哥,那青麵獸真接了送生辰綱的差事?”
聞達點了點頭,沉聲道:“這廝卻是功名心太重,為了去那蔡相麵前露臉,竟自不量力的接了差事,那生辰綱豈是那般好送的,日前梁相公也不是沒問過某與李都監,隻便是我倆也不敢應承。”
索超聞言,亦是附和道:“那生辰綱去歲便失過一趟,至今未獲,大名府至東京都是旱路,今歲天下盜賊林立,此去要經過的紫金山,二龍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鬆林,都是強人出沒的去處,這一路上不知有多少賊人惦記著,卻莫送了他那天波楊府後人的性命。”
“哎~他要去送死,我們卻又有甚辦法,隻那廝終究辜負了三公子的期待罷了。”聞達重重的歎了口氣道。
索超卻是不以為然,直啐了一口說道:“都監哥哥,不是某索超背後嚼舌根,隻某真不知三公子看中那廝什麽,你瞧他平日裏處處賠小心的樣兒,哪像個楊門後裔,直丟那楊老令公的臉。”
聞達端起茶盞,飲了一口,隻道:“卻也不說這些了,自年前那楊誌來到大名府,聞某也算是盡心盡力看顧於他,沒教他受過半點刁難,便是日後真論起來,祝三公子那兒也說得過去。”
索超聞言,也不多說,提起茶壺猛灌了幾口,將身子往聞達處靠了靠,指了指城門處貼著的三張懸賞通緝告示,低聲道。
“都監哥哥,某麾下的心腹兄弟昨晚當值,瞧著一人酷似那威勝的田彪,便一路尾隨,見那人從後門進了李成的府內,那兄弟又在李成府外貓了一宿,便瞧著那人今日天方亮就出了城。”
聞達麵色一沉,沉吟片刻後,道:“如此看來,真叫三公子言中了,李成那廝果有不臣之心。”
“如今我們該如何做?要把此事稟報給相公大人麽?”索超問道。
聞達沉默半晌,搖了搖頭,道:“此事你我心知肚明即可,隻派人盯著,莫要驚了那廝,且看他下一步動作。”
索超聞言,麵露鬱鬱之色,直甕聲道:“如今這河北一帶的山賊土匪,大都匯聚到了威勝,直叫某平時要剿匪都找不到去處,某倒是盼著那田虎快點造反,也讓某的金蘸斧早發利市。”
聞達微微一笑,道:“三公子上次不是說了嗎,這天下大亂不遠了,你這一身本事,早晚有用武之地。”
索超聽得此言,卻是眼珠滴溜溜的轉了一圈,朝著聞達笑道:“都監哥哥如此說,那小弟權且先忍著,隻這身筋骨屬實僵硬,莫不如都監哥哥與小弟去那校場耍耍。”
聞達爽朗一笑,道:“既如此便依了你,稍後去軍營點了卯,咱便耍耍。”
二人說話之間,便瞧著有一行十五人,挑著重擔從茶樓下路過,徑直朝著城門而去。
為首那人七尺五六身材,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頭戴涼笠兒,穿著青紗衫子,係了纏帶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條樸刀;另有一老兩壯年三人,皆是頭戴寬簷大帽,穿一身黑灰色素衣,老者打扮作客人模樣,兩名壯牛男子假裝做跟的伴當。再有十一員壯碩漢子,各挑著一副重擔,頭纏裹巾、身穿短卦,腳踩麻鞋,做腳夫打扮。
此一行十五人,便是要去東京送生辰綱之人,楊誌並梁中書府中的老都管與兩名虞侯,另十一個壯健的廂禁軍。
出了大名府的城門,楊誌一臉的擔憂,他心中卻又豈會不知走這一趟生辰綱千難萬險,隻摸著胸口處那一封梁中書寫給蔡京的保舉信,終是邁開了那沉重的腳步。
暑月炎天,前五七日還好,一行人起五更趁早涼便行,日中熱時便歇,無論是那老都管還是虞侯軍健,都挑不出話來。
五七日後,人家漸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險路兇地,楊誌便專挑著那酷暑難耐之際趕路,那十一個廂禁軍,擔子沉重,稍有怠步,又挨楊誌藤條抽打,早就怨聲載道;那老都管上了年紀,烈日之下亦是步履艱難,對楊誌也是頗有不滿。
隻這般行了半月之後,楊誌與眾人的矛盾已是越發尖銳,不可調和。
六月初四日時節,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雲彩,熱氣蒸人,囂塵撲麵,一行人正是酷熱難耐之際,便遠遠的瞧見一處綠樹成蔭的岡子,那挑著擔子的軍健便一臉喜色的爭先恐後的朝那岡子奔去。
那一眾軍健歇下擔仗,便躺倒在樹蔭之下,雙腿如灌了鉛一般,再也走不動道;楊誌站在岡下,仔細的端詳了一番,但見這岡子:頂上萬株綠樹,根頭一派黃沙。嵯峨渾似老龍形,險峻但聞風雨響。山邊茅草,亂絲絲攢遍地刀槍;滿地石頭,磣可可睡兩行虎豹。
楊誌心頭猛的“咯噔”一聲,暗道一聲:苦也,便慌忙衝上岡去,拿起手中的藤條便朝著一眾軍健劈頭蓋臉的抽去,嗷嗷叫道:“隻這般險峻之地,哪是你等歇腳的地方,起來,快走。”
眾軍健卻是任由藤條打在身上,也不動彈,打得這個起來,那個又睡倒,直無論如何都不走了。
那老都管此時正坐在一處鬆樹蔭下喘著粗氣,見此情景,朝著楊誌道:“楊提轄,端的熱了走不動道了,且讓他們歇一歇,略過日中再行如何?”
楊誌聞言一臉苦澀,朝著那老都管拱了拱手,道:“都管你有所不知,此處喚作黃泥岡,乃是強人出沒之地,你卻看著岡子周圍方圓數裏,沒一戶人家,誰敢在這裏停腳!”
那老都管聞言不耐煩道:“這幾日你卻說處處是險地,這一路行來,除了路途難走,又哪來的半點兇險。”
楊誌瞅著這廝仗著身份擺譜,也不願與他多做分說,便又揚起藤條,要去驅趕那些軍健,方走兩步卻瞧見對麵鬆林裏閃過一條人影,此時岡下亦是傳來一道聲音。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樓上王孫把扇搖。”
......
wap.
/131/131295/3066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