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易大喜,說道:“那部鮮卑人大人是誰,日後我有能力時,必要好好的報答他們。”


    成齊點頭稱是,說道:“那部鮮卑大人名叫軻比克。我在離開之時,他曾希望我漢人能有商隊,多多的輸送些鐵器給他們。因為自蠻度部與宇文部大戰以來,東部鮮卑漸有大亂之勢。加上主人在鮮卑山中,殺盡了八部鮮卑人,其他各部為奪取他們遺留下來的草場,不再和平共處,東部鮮卑的亂世之像更明。軻比克也頗有打製兵器的自保之心。”


    韓易歡喜的說道:“東部鮮卑人大亂了?好事啊,此時我漢境幽州大亂,河北其他三州也遭賊人劫掠,趟若鮮卑人再來漢地插上一足,我大漢必定首尾難顧。大亂就好,大亂就好,也不枉我到東部鮮卑殺了一場。是了,你們不是與一支馬商一同歸來的?又為何與那隊匈奴賊騎拚殺了起來?”


    “那隊匈奴賊騎不是匈奴人,而是河西鮮卑人。”


    見韓易有些不解,成齊解釋道:“那隊馬商的主人正是曾經通傳過主人,東部鮮卑人意欲入侵漢地的馬商馬儀。馬老爺的妻子於去年病沒,家中隻留下一獨女,因無人照料,於是一同帶去了東部鮮卑地販馬。在迴返時,經雲中郡,被一支鮮卑人看見馬儀之女的美貌,有意劫去獻予鮮卑單於和連。”


    “因有我們十數人的保護,所以一路上並未得手。本以為迴到定襄郡後,那支鮮卑人就會退去,不想卻又假扮成匈奴人追了過來。馬老爺與其女及仆從被困於一處山穀中堅守,我等十餘人則突圍出來尋求官軍的幫助。不想在此地正好遇見了主人。”


    韓易驚道:“既是馬儀,當速速救援。”


    說著,讓人迴去召集渡河的大軍,轉到北上,尋至剛剛擊破鮮卑賊騎的高覽,一道救人。等韓易領兵來到馬儀等人的藏身之處時,鮮卑人早已經聞訊逃竄了。


    馬儀望見是韓易領兵前來,忙上前拜謝道:“多謝韓縣君發兵前來相助。”


    韓易笑道:“隻是順手之勞罷了,沒什麽大不了。倒是馬老爺,你將我的部下從鮮卑地中領迴,易卻要好好的謝你才是。”


    馬儀笑眯眯的道:“豈敢,豈敢,馬某也隻是順路罷了。自韓縣君於去年在鮮卑地打得鮮卑人不敢南顧一眼,整個東部鮮卑人全亂了。在東部鮮卑地上,多虧了韓縣君的威名,馬某才能夠行之如坦途,無人敢犯。在中部鮮卑地的路上,馬某也多依靠成、韓、呂等諸位壯士之助,才能夠順利的安全迴返。說來,倒是馬某歉韓縣君多矣。女兒,過來替為父謝謝韓縣君。”


    “來了。”一個嬌憨的女聲響起,隻見一位十、六七歲左右的紅衣少女,匆匆的奔來,頓似一陣香風迎麵而來。少女身高七尺,雙腿修長,著粉紅長衫,衣袂飄飄,以黃綾束腰。生得貌若天仙,美目含笑,秋水為神,顧盼生姿。笑語盈盈的一路輕快跑來。


    韓易不由暗歎一聲,“果真是個美麗嬌豔的俏佳人,鮮卑人為她從雲中一路追至定襄,的確有幾分眼光。馬儀倒是生得一個好女兒。”


    少女跑至韓易身旁,打量了韓易一眼,抱著父親的胳膊笑問道:“爹爹,這位就是您一路上常說的韓縣君。”


    馬儀一臉溺愛的笑道:“正是,正是,這就是去年威震整個鮮卑地的韓縣君。”


    少女歪著小腦袋疑惑道:“呀,韓縣君也沒有三頭六臂,腰粗十圍,怎麽會斬殺了近十萬鮮卑人,駭得鮮卑人不敢南顧漢地一眼呢?”


    韓易哈哈大笑道:“三頭六臂那是怪物,腰粗十圍,那是南蠻地的巨獸。我隻是一介常人罷了。”


    馬儀拉了拉女兒的小手,笑道:“女兒,此番你能逃脫大難,全靠韓縣君及其部曲相助之故,還不快謝謝人家。”


    少女盈盈的一笑,梨渦隱現,有如初開的百合花,在韓易眼中更添幾分美麗,韓易不覺心中一動。少女拜道:“雪兒多謝韓縣君的救命之恩。”


    韓易慌忙拱拱手道:“無妨,無妨。”說罷又連忙轉頭朝向馬儀,笑道:“馬老爺,此番你前往鮮卑地,又購得多少良馬歸來啊?”


    馬儀苦笑道:“東部鮮卑各部大亂,好的良馬都不予出售了。馬某無奈,隻得轉道中部鮮卑,從不熟識的鮮卑部落手中,求購了百餘匹良馬,算來此行,還有些虧損……”


    韓易笑道:“不想馬老爺此番的虧損,倒是韓某給你帶來的。這樣吧,韓某從鮮卑地搶來三萬餘匹良馬,正無處使用。陰館縣地狹,草場稀少,四處牧養也頗有不便之處。馬老爺就為我帶走其中的兩百匹,給我減輕一點負擔吧。”


    馬儀又驚又喜的說道:“這如何使得,這如何使得。”


    韓易說道:“這有何使不得的。隻是韓某此番尚有軍令在身,不便陪同馬老爺返迴陰館縣中。煩請馬老爺拿我的手令,前往陰館縣中,尋樂彭索要吧。”


    馬儀聽後,頓時連連拜謝。韓易又寫下一封手令送予馬儀,雙方再三的拜別,這才一東一西的分離而去。


    不說韓易向九原而行,隻說馬儀一路向東,來到陰館縣中,尋了舊識樂彭,取了韓易所送的兩百匹良馬,正準備離去。卻有聞訊而來的公孫瓔,請馬儀父女在陰館縣中多留數日,以盡地主之誼。


    公孫瓔在宴請了馬儀父女後,又問了一些韓易的近況,對馬儀之女馬雪兒頗為喜愛,不兩日,就互以姐妹相稱。又留了馬儀父女數日,這才放走了馬儀一行。


    馬儀一行出了陰館縣,一路向南,經太原、上黨二郡,來到了河內郡,接著又馬不停蹄的直奔武猛都尉駐軍大營而去。一見武猛都尉丁原,馬儀就大喜的拜道:“恭喜大兄,賀喜大兄啊。”


    年約五十,神情鬱鬱的武猛都尉丁原,望見是馬儀前來,立時拉出了幾許微笑,說道:“原來是馬賢弟啊,你從鮮卑地歸來了?雪兒那丫頭呢?在何處?愚兄又有何喜,值得賢弟恭喜的?”


    馬儀笑道:“他事休理,大兄不是一直因自已的官位多年不得提升而苦惱麽?此時機會來了。”


    丁原渾身一震,急欲出言問之,卻又強行壓住了急切。武猛都尉,銀印。朝服,武冠。其以此官為千人司馬虎賁以上、及司馬史者,皆假青綬。此官名義上是高級官吏,可實際上隻是一個準高級的千石守關都尉而已。


    丁原出身貧寒卑微,年少時被任用為官吏。後為南縣吏,當有賊寇來犯時,都會身先士卒,衝出追寇。因為不識經書,家境又卑微,是以為官多年,升職極慢,僅以忠誠、勇武而讓他人知名。


    在黃巾之亂時,丁原被任命為雒陽八關守將之一,鎮守孟津港的南北兩處渡口,丁原本部大營則駐於河內郡內。可是黃巾之亂結束後,多位平亂之將,皆因立功高升而他往,然隻有丁原一人原地不動,依舊還是孟津港守將。


    身為雒陽八關之一的守將,故然是朝庭深信的忠勇之將,但是職務枯糙無味,終生也難有立功升職之機。丁原如今年愈五十,再無升職之機,就要在孟津港終老了。身為心有大誌之人,又如何能夠甘心?


    丁原淡然的笑問道:“哦?機會何來?”


    馬儀忙說道:“小弟二十餘日前,在雁門關陰館縣曾聽聞一事,南匈奴東進幽、冀二州的六千大軍在陰館縣過境劫掠時,被陰館縣民擊潰,此事大兄知否?”


    丁原點點頭,孟津港就在雒陽一側,南北來往客商頗繁,雒陽城中有任何消息,孟津港守將皆比他處知曉得早。馬儀又說道:“不知朝庭對於此事,是如何判定的?”


    丁原沉思了一會,說道:“雁門太守控告陰館縣令縱容縣民偷襲南匈奴軍,意圖坐視幽、冀賊勢大盛。而並州刺史則說南匈奴殘暴,借糧不成就行劫掠之事,被迫不得已的陰館縣民所破。車騎將軍也與並州刺史之論略同。不等雙方判個明白,南匈奴左賢王上書控告雁門太守無事生非,故意挑起南匈奴與陰館縣的矛盾,意欲從中取利。並州刺史與車將將軍也隨之改口,朝庭聞之,頓時大怒,認定此事當是雁門太守之過,特命人將之鎖拿迴京問罪。怎麽,此事不對?”


    馬儀笑道:“儀在陰館縣得知,此事確實是南匈奴殘暴,借糧不成就行劫掠之事,被迫不得已的陰館縣民所破。”


    丁原皺眉說道:“如此說來,此事過在南匈奴?可此時朝庭正需南匈奴用命之時,就算得知,隻怕也不會拿南匈奴如何吧。”


    馬儀笑道:“正是,此事雙方皆有罪責,然雙方正欲熄事寧人之時,卻被雁門太守一意說破,因此雙方皆告雁門太守不法。雁門太守平白的當了惡人,被罷官問罪。”


    丁原遲疑的問道:“此事有什麽機會麽?”


    馬儀說道:“那南匈奴所害怕,急欲熄事寧人之事,正是大兄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沉浮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子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子易並收藏漢末沉浮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