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領軍直逼襄國縣城五十步方止,城頭立時驚慌成一片,不斷的唿喝叫罵著,還有女人孩子的唿天搶地聲。有膽大的青壯拿起弓箭亂射,箭矢要麽高了,要麽低了,能射到平亂軍的,全被堅盾所擋。數百平亂軍就這麽看著城頭上的雜亂與不堪。
李懷冷哼一聲,說道:“襄國令與尉果真無能之及,隻是這麽一群烏合之眾,就奪去了城池,而且連命都送了去。”
旁邊一個年近三旬的壯漢笑道:“叔父,太平賊道鼓惑人心還有一套,這行軍作戰麽,他們還差得遠了。今日天色尚早,我們這是要馬上攻城麽?”
李懷沉冷的說道:“固兒,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為將者不但要有鋒銳之氣,更要有謹慎小心之念。無論何時,必先以保證自身安全為首要之事。傳令,安營紮寨,明日破城。”
李懷領軍就在東門城外一裏處下營,全然不顧及城中的上千太平道教徒。
羅方站在城頭望著急速趕來平亂的朝庭大軍,渾身顫抖驚恐的問道:“怎麽會,怎麽會,朝庭的平亂大軍怎麽會來得如此之速?”
羅方的三子都在其後站著,唯有小兒羅培在旁應道:“爹,是襄國縣本地的人馬,不是朝庭的平亂大軍。您看,那人不是城東李氏的族長李懷嘛。”
羅方聽罷愈加的驚恐,說道:“是他?怎麽是他?他不是庶人嗎?憑什麽能召集起數百大軍來攻我?”
羅培歎道:“李氏在襄國已然立族數百年,爹你又不是不知,哪任的襄國令與尉在就任之前,不是先去拜會李氏的。若是李氏不喜其人,又有誰能夠當得長久的。李氏在襄國縣聲望如此之高,李懷又曾任過朝庭的校尉,在危急之時,召兵平亂又有何不可。此戰過後,說不定他又能官複原職了。”
羅方麵如死灰,轉頭問向小兒道:“成小方與付頭領走了多久了。”
羅培瞧了瞧大兄,說道:“大兄送別他們離去時,已過一個多時辰了。”
羅方忙叫道:“他們是步行而去的,定然不會太遠,大兒,你速速騎馬從北門出,去追他們,請他們馬上迴來。”
一名三旬的老實漢子應聲而走,羅培在後忙叫道:“大兄,要對他們說,我襄國羅氏一門,唯他二人之命是從。”
羅方一愣,長歎一聲後,揮手讓大兒速去,方才說道:“襄國縣起事的主力,那三百護教神軍,全是頭領陶升的部眾,陶升不在時,為父或可指使一二,可是讓他們兩個年青人來指使,就怕這三百護教神軍不聽啊。”
羅培說道:“管不得了,他們若想活命,就必須聽付頭領的,不然就等著城破人亡吧。”
羅方搖了搖頭,說道:“隻怕陶升迴來後,又是一番責難。”
羅培勸道:“爹,車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再說吧,況且付頭領未必是戀權之人。”
深夜,李懷於營中安坐,借著燭光觀看竹簡,正自入迷間,忽聞營外有喧雜之聲。急出營帳四望,隻見東、南、北三方漫山遍野的火光四起,更有無盡的呐喊聲,細細聽聞,卻是太平道暗中廣為流傳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十六字。
再細數火把,不下五千之數,一支火把按三五人計,便是兩、三萬之軍了。李懷不禁心內一驚,莫非是巨鹿郡與常山郡的太平道賊人來援了?不,他們沒這麽快才是,那這些人馬又是從何而來?
李固匆匆奔來叫道:“叔父,怎麽辦?是堅守營寨不動,還是速退。”
李懷思道:自已強自憑借李氏之名召集襄國縣之兵卒來複奪縣城,並未通傳邯鄲的趙王與國相。此時內無餘糧,外又無援軍,卻不可力敵眾賊。隻是……
李懷又望了望四方的火把數,心道:深夜之間,不知賊人多少,也許隻有千人之數在虛張聲勢,若是輕易嚇退,卻是於已軍的士氣不利。可是今日因太過輕視城中的賊人之故,下寨時離城太近,對於防守也不利,還是暫且退避得好。
李懷終是經驗豐富的老將,當斷則斷,立即沉聲喝道:“傳令下去,深夜之間敵我不明,為以防萬一,乘敵未近時退後十裏下寨,天明後再行攻城。還有,退走時營中的火把不許熄滅,退走時不許另打火把。”
李固恭聲應命,轉身前去安排了,一刻時後,全軍六百餘人收拾停當,悄悄的從營後撤離。
李懷騎馬行於軍中,思道:看來這群賊人並非烏合之眾,中間亦有擅長征戰之人,襄國之亂想要平複,怕是有些難了。
行不數裏,突然殺聲四起,前後的兵卒慘叫連連,李懷急令原地布陣應敵。可是在黑暗之中,隊列已然拉開成了數百步之長的一字長蛇。而且兵不知將所在,將不知兵之形,更不知賊人倒底有多少,如何能夠輕易成陣。
平亂之軍組成人員本就頗雜,士氣不一,暗夜中猛然遇襲,從開始就是一陣驚慌失措。片刻後更是一片大亂,李懷隻得下令中軍點起火把,敲起戰鼓聚攏兵卒成陣。
剛剛點起火把,敲響陣鼓,野地中立時射出十餘隻利箭,正中鼓手,旗手與李懷。李懷大叫一聲,撫著肩頭翻身落馬。戰鼓聲方響起數聲便停止了,平亂軍正自不解,卻見到中軍處火光大亮,而那裏也已是慌亂成一片。更聽見四方響起賊人欣喜的大唿聲,“李懷已死,降者不殺,李懷已死,降者不殺。”
有膽小的見機不妙,早早已經棄械,準備就地投降。此時前陣卻傳來一聲厲喝:“李固立此,眾軍隨我突圍。”說罷,前陣慘叫聲愈演愈烈,但軍陣卻是堅定的在向前移動著,不一會前陣的賊人一哄而散,行進更速。
隻是後隊的平亂軍卻是被咬住不能退走,黑暗中不知有多少的長杆長矛亂捅亂刺,傷者遍地。當李固領軍走遠時,城中的太平道教眾已然聞訊打起了火把直追而來。平亂軍見勢不妙,立時有人大叫投降。有人領頭,降者愈多,最終後陣有近兩百人全部投降。
羅方的兩個兒子領著六七百太平道教眾匆匆趕來,見到三百餘手持木棍長杆的太平道教徒俘獲了近兩百平亂軍,無不大喜。羅培與二兄商議了一下,羅培領眾先行追擊平亂軍,二兄先將平亂軍押迴穩定人心。
李固在前悶頭衝鋒開路,後麵有人叫道:“固公子,家主喚你。”
李固立即勒馬來到中軍,隻見李懷左肩左腿中了兩箭,麵色蒼白,顯是流了不少的血,正被四人抬著前行。
李固撲下馬來,急切的問道:“叔父是否無恙?”
李懷忍痛說道:“固兒,從方才所見,伏擊我軍的賊人人數並不多,最多不過五六百人,而且兵甲不齊,決不是我軍的對手。你卻是不該急匆匆的跑了,應該返身力戰才是,必能殺敗賊人。”
李固說道:“叔父教訓的是,隻是我當心叔父的傷勢,所以才不敢與敵糾纏罷了。”
李懷說道:“我的傷勢不重,死不了。不過此次征討也算是失敗了,還是先保存李氏為上,靜候朝庭大軍來後再說。傳令,點起火把,大大方方的退卻。看看賊人敢不敢追來。”
李固應命,立即傳令點起火把,眾軍抱團,緩緩退走。羅培領人追至,麵對抱團的四百平亂軍,並不敢衝突,隻是相隔數百步距離,尾隨而行。李固知曉黑暗中還有不少埋伏的賊人,有心先返身將羅培的人馬殺散,卻因李懷之令,先保存李氏為上,所以並不敢亂為。
兩軍相峙而走,走了一個時辰,也不過才走出五、六裏的路程,距離李氏的塢堡莊院尚有五、六裏的路程。此時,突然聽到李氏莊院那麵殺聲四起,顯是有不少的人正在圍攻李氏莊院。
李懷與李固大驚失色,出兵征討平亂時,已將族中的私兵大部帶出,家中隻留下區區十數人護衛。原本計算著隻需兩日的時間,就能平亂,是以對於李氏莊院的防護並未用心,不想賊人竟然抄襲其後了。
李固叫道:“叔父,賊人不敢攻我,還是領兵速退吧。”
李懷搖搖頭道:“不行,莊院族兵雖少,但青壯族人卻不少,賊人急切之間,不可能攻下莊院。賊人想以攻我必救之處來迫我,就是想讓我驚慌之下不辨兇險,急速馳援,所以前方必然還有埋伏等著我軍。按原定速度退卻,一個時辰後賊人必退。”
李固心中再急,也隻能是依令照常緩退了。隻是剛退不過兩裏路程,李氏莊園方向唿喊聲大震,隻聽遠遠的傳來“破了,破了。”的聲音。李固腦海中轟的炸響一聲驚雷,整個人呆若木雞,愣愣的轉頭望向同樣驚愕的李懷。
最後心頭隻剩下了一個念頭,李氏莊院怎的這麽快就被破了?
李懷冷哼一聲,說道:“襄國令與尉果真無能之及,隻是這麽一群烏合之眾,就奪去了城池,而且連命都送了去。”
旁邊一個年近三旬的壯漢笑道:“叔父,太平賊道鼓惑人心還有一套,這行軍作戰麽,他們還差得遠了。今日天色尚早,我們這是要馬上攻城麽?”
李懷沉冷的說道:“固兒,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為將者不但要有鋒銳之氣,更要有謹慎小心之念。無論何時,必先以保證自身安全為首要之事。傳令,安營紮寨,明日破城。”
李懷領軍就在東門城外一裏處下營,全然不顧及城中的上千太平道教徒。
羅方站在城頭望著急速趕來平亂的朝庭大軍,渾身顫抖驚恐的問道:“怎麽會,怎麽會,朝庭的平亂大軍怎麽會來得如此之速?”
羅方的三子都在其後站著,唯有小兒羅培在旁應道:“爹,是襄國縣本地的人馬,不是朝庭的平亂大軍。您看,那人不是城東李氏的族長李懷嘛。”
羅方聽罷愈加的驚恐,說道:“是他?怎麽是他?他不是庶人嗎?憑什麽能召集起數百大軍來攻我?”
羅培歎道:“李氏在襄國已然立族數百年,爹你又不是不知,哪任的襄國令與尉在就任之前,不是先去拜會李氏的。若是李氏不喜其人,又有誰能夠當得長久的。李氏在襄國縣聲望如此之高,李懷又曾任過朝庭的校尉,在危急之時,召兵平亂又有何不可。此戰過後,說不定他又能官複原職了。”
羅方麵如死灰,轉頭問向小兒道:“成小方與付頭領走了多久了。”
羅培瞧了瞧大兄,說道:“大兄送別他們離去時,已過一個多時辰了。”
羅方忙叫道:“他們是步行而去的,定然不會太遠,大兒,你速速騎馬從北門出,去追他們,請他們馬上迴來。”
一名三旬的老實漢子應聲而走,羅培在後忙叫道:“大兄,要對他們說,我襄國羅氏一門,唯他二人之命是從。”
羅方一愣,長歎一聲後,揮手讓大兒速去,方才說道:“襄國縣起事的主力,那三百護教神軍,全是頭領陶升的部眾,陶升不在時,為父或可指使一二,可是讓他們兩個年青人來指使,就怕這三百護教神軍不聽啊。”
羅培說道:“管不得了,他們若想活命,就必須聽付頭領的,不然就等著城破人亡吧。”
羅方搖了搖頭,說道:“隻怕陶升迴來後,又是一番責難。”
羅培勸道:“爹,車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再說吧,況且付頭領未必是戀權之人。”
深夜,李懷於營中安坐,借著燭光觀看竹簡,正自入迷間,忽聞營外有喧雜之聲。急出營帳四望,隻見東、南、北三方漫山遍野的火光四起,更有無盡的呐喊聲,細細聽聞,卻是太平道暗中廣為流傳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十六字。
再細數火把,不下五千之數,一支火把按三五人計,便是兩、三萬之軍了。李懷不禁心內一驚,莫非是巨鹿郡與常山郡的太平道賊人來援了?不,他們沒這麽快才是,那這些人馬又是從何而來?
李固匆匆奔來叫道:“叔父,怎麽辦?是堅守營寨不動,還是速退。”
李懷思道:自已強自憑借李氏之名召集襄國縣之兵卒來複奪縣城,並未通傳邯鄲的趙王與國相。此時內無餘糧,外又無援軍,卻不可力敵眾賊。隻是……
李懷又望了望四方的火把數,心道:深夜之間,不知賊人多少,也許隻有千人之數在虛張聲勢,若是輕易嚇退,卻是於已軍的士氣不利。可是今日因太過輕視城中的賊人之故,下寨時離城太近,對於防守也不利,還是暫且退避得好。
李懷終是經驗豐富的老將,當斷則斷,立即沉聲喝道:“傳令下去,深夜之間敵我不明,為以防萬一,乘敵未近時退後十裏下寨,天明後再行攻城。還有,退走時營中的火把不許熄滅,退走時不許另打火把。”
李固恭聲應命,轉身前去安排了,一刻時後,全軍六百餘人收拾停當,悄悄的從營後撤離。
李懷騎馬行於軍中,思道:看來這群賊人並非烏合之眾,中間亦有擅長征戰之人,襄國之亂想要平複,怕是有些難了。
行不數裏,突然殺聲四起,前後的兵卒慘叫連連,李懷急令原地布陣應敵。可是在黑暗之中,隊列已然拉開成了數百步之長的一字長蛇。而且兵不知將所在,將不知兵之形,更不知賊人倒底有多少,如何能夠輕易成陣。
平亂之軍組成人員本就頗雜,士氣不一,暗夜中猛然遇襲,從開始就是一陣驚慌失措。片刻後更是一片大亂,李懷隻得下令中軍點起火把,敲起戰鼓聚攏兵卒成陣。
剛剛點起火把,敲響陣鼓,野地中立時射出十餘隻利箭,正中鼓手,旗手與李懷。李懷大叫一聲,撫著肩頭翻身落馬。戰鼓聲方響起數聲便停止了,平亂軍正自不解,卻見到中軍處火光大亮,而那裏也已是慌亂成一片。更聽見四方響起賊人欣喜的大唿聲,“李懷已死,降者不殺,李懷已死,降者不殺。”
有膽小的見機不妙,早早已經棄械,準備就地投降。此時前陣卻傳來一聲厲喝:“李固立此,眾軍隨我突圍。”說罷,前陣慘叫聲愈演愈烈,但軍陣卻是堅定的在向前移動著,不一會前陣的賊人一哄而散,行進更速。
隻是後隊的平亂軍卻是被咬住不能退走,黑暗中不知有多少的長杆長矛亂捅亂刺,傷者遍地。當李固領軍走遠時,城中的太平道教眾已然聞訊打起了火把直追而來。平亂軍見勢不妙,立時有人大叫投降。有人領頭,降者愈多,最終後陣有近兩百人全部投降。
羅方的兩個兒子領著六七百太平道教眾匆匆趕來,見到三百餘手持木棍長杆的太平道教徒俘獲了近兩百平亂軍,無不大喜。羅培與二兄商議了一下,羅培領眾先行追擊平亂軍,二兄先將平亂軍押迴穩定人心。
李固在前悶頭衝鋒開路,後麵有人叫道:“固公子,家主喚你。”
李固立即勒馬來到中軍,隻見李懷左肩左腿中了兩箭,麵色蒼白,顯是流了不少的血,正被四人抬著前行。
李固撲下馬來,急切的問道:“叔父是否無恙?”
李懷忍痛說道:“固兒,從方才所見,伏擊我軍的賊人人數並不多,最多不過五六百人,而且兵甲不齊,決不是我軍的對手。你卻是不該急匆匆的跑了,應該返身力戰才是,必能殺敗賊人。”
李固說道:“叔父教訓的是,隻是我當心叔父的傷勢,所以才不敢與敵糾纏罷了。”
李懷說道:“我的傷勢不重,死不了。不過此次征討也算是失敗了,還是先保存李氏為上,靜候朝庭大軍來後再說。傳令,點起火把,大大方方的退卻。看看賊人敢不敢追來。”
李固應命,立即傳令點起火把,眾軍抱團,緩緩退走。羅培領人追至,麵對抱團的四百平亂軍,並不敢衝突,隻是相隔數百步距離,尾隨而行。李固知曉黑暗中還有不少埋伏的賊人,有心先返身將羅培的人馬殺散,卻因李懷之令,先保存李氏為上,所以並不敢亂為。
兩軍相峙而走,走了一個時辰,也不過才走出五、六裏的路程,距離李氏的塢堡莊院尚有五、六裏的路程。此時,突然聽到李氏莊院那麵殺聲四起,顯是有不少的人正在圍攻李氏莊院。
李懷與李固大驚失色,出兵征討平亂時,已將族中的私兵大部帶出,家中隻留下區區十數人護衛。原本計算著隻需兩日的時間,就能平亂,是以對於李氏莊院的防護並未用心,不想賊人竟然抄襲其後了。
李固叫道:“叔父,賊人不敢攻我,還是領兵速退吧。”
李懷搖搖頭道:“不行,莊院族兵雖少,但青壯族人卻不少,賊人急切之間,不可能攻下莊院。賊人想以攻我必救之處來迫我,就是想讓我驚慌之下不辨兇險,急速馳援,所以前方必然還有埋伏等著我軍。按原定速度退卻,一個時辰後賊人必退。”
李固心中再急,也隻能是依令照常緩退了。隻是剛退不過兩裏路程,李氏莊園方向唿喊聲大震,隻聽遠遠的傳來“破了,破了。”的聲音。李固腦海中轟的炸響一聲驚雷,整個人呆若木雞,愣愣的轉頭望向同樣驚愕的李懷。
最後心頭隻剩下了一個念頭,李氏莊院怎的這麽快就被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