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艱難!您的每一個推薦、每一個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極為珍貴的!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嘿嘿!再次重申,新書不會影響老書!老書會正常更新。ps:這推薦是為新書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錯了!)


    既然你們願意跪,那麽你們就跪下去吧!


    有那麽一瞬間,唐浩然甚至想坐到椅子上,讓人上一杯茶,然後點根雪茄,翹著二郎腿坐在那裏欣賞他們這麽跪下去。


    要是在過去,或許,唐浩然會出言提醒他們,提醒他們一切都有典儀、都有法律,而現在,他卻不會去提醒這些人。


    百姓在麵對皇權時可以下跪,但他們不能!


    唐浩然非常清楚,這個下跪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對皇權的馴服!看起來,官員們對皇權的馴服,有利於統治,可在官員們對皇權的馴服的同時,他們就會千方百計的去馴服百姓,最終,整個國家都會變得極為“馴服”。


    或許,這隻是一種惡意的揣測,但唐浩然卻不介決用這種惡意去揣測他人,從而避免自己的帝國國民在未來成為一群“馴服的”、“麻木不仁”的……嗯,人。


    所以,他就這麽站在那裏,靜靜的站著,甚至都沒有拿正眼去看他們,或許他不會用茶、雪茄去羞辱他們,但卻並不妨礙他無視這群人。


    沉默!


    在這種無聲的“博弈”之中,車廂裏越來越靜,跪在地上的官員們無不是麵麵相覷,長時間跪拜讓他們的額頭冒著虛汗。


    這是怎麽了?


    幾乎每一個人都這麽想著,他們壓根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更不知道為什麽會演變成這個樣子。


    在他們的意識中,作臣子的跪拜皇帝,那是天經地意的,從始皇帝開始,就是臣子們的本份,是理所當然的。過去,他們可以不跪總督,不跪大帥,但是現在,他們卻需要跪陛下,因為那是他們的皇帝陛下!


    可是,現在,在跪了這麽長時間之後,他們似乎意識到,自己幹了一件蠢事。


    男兒膝下有黃金,隻跪蒼天與雙親!


    終於,他們又一想起來了大帥曾經的言語,大帥之所以廢除跪禮,不正因為這句話嗎?隻跪蒼天與雙親!


    縱是皇帝老兒也不跪!


    過去是這樣,現在亦是如此,既便是大帥成為皇帝,同樣也是如此!


    終於,在長時間的沉默“博弈”之後,注意到陛下並沒有言道“平身”,跪在車廂毛毯上的汪大燮,這位總督辦公室的執筆官總算是想明白了原因,不是大帥,不,不是陛下在難為他們,而是他們忘記了自己的本份。


    身為人的本份,他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臣!


    也許就是這樣吧!


    低著頭,輕咬下牙齒,然後深吸口氣,然後汪大燮像是作出多很重大的決定似的,站起身來。


    在他站起身來的時候,人們才微微抬起頭看著他,目光中滿是詫異,但幾乎所有人都在的等待著,等著接下來的一幕會如何演變。


    站起來之後,汪大燮從一旁的桌上取過一疊電報,這些都是剛剛收到的電報,按照專列的規定,在其進站的第一時間,就會連上電報網,盡管無線電報是東北的發明,且早已普及,但是基於保密等原因,機要電報往往仍以有線電報拍發為主。


    然後汪大燮走了過去,先按照標準的典儀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然後雙手向陛下呈上一疊電文。


    “陛下,這是剛剛收到的電報,……”


    “除了前線幾位司令官的通電之外,還有前線的軍團參謀長、副長以及師旅主官的通電……”


    電文很長,且滿篇的文言文,唐浩然眼睛很累,自然更懶得看,不用看,他都知道內容。


    “都說的什麽。”


    這聲問隻是例行公事。


    “要求滿清皇帝退位,並推戴您為帝國皇帝。”


    “知道了。”


    唐浩然點了下頭。這種從龍勸進的好事,沒有任何人會錯過,至少在東北沒有任何官員會錯過,尤其是對於軍隊的主官來說,現在自己成為皇帝,他們一個個的也就是開國元勳了,將來封妻蔭子還不是指日可待,花花轎子人人抬,更何況這還是與他們息息相關的轎子,這個時候,這樣的通電,自然沒有人會落後。


    不過,對於所謂的“從龍之功”的論功行賞,現在自己還沒有往那方麵考慮,即便是將來的封王封候,那也是按照過去的功勞,而不論誰的“勸進之功”,甚至在某些方麵,唐浩然更好知道,是誰策劃了這一切。


    盡管這一切看似都是民眾自發的,可是唐浩然卻依然嗅到了“陰謀”的氣息,如果說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麽,就是他在政治上更成熟了,他可不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民眾“自發”,這去哄哄普通老百姓還可以,想哄自己……


    甚至唐浩然還感覺到有些恐懼——因為策劃這一切的人,連他都瞞住了,他們成功的在南京、在京城、天津以及沈陽策劃了這一係列的活動,可以說動用了方方麵麵的力量,但是自己卻一無所知,這怎麽可能不讓人恐懼。


    今天,他們可以給自己來個黃袍加身,那麽將來呢?


    現在,就在這一瞬間,唐浩然似乎明白了,明白了為什麽會謠傳朱元璋要“火燒慶功樓”,明白了劉邦為何要那麽對他的那些“老兄弟”,明白了趙匡胤為何要“杯酒釋兵權”,原因無它,隻是因為權力,為了鞏固權力,所以那些犧牲,也都是值得的!


    因為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害怕,有一天,那些人會給其它人來個黃袍加身!


    看來,情報局那邊要換血了……


    心知現在並非過去的唐浩然自然知道,自己即不可能“火燒慶功樓”更不可能“二桃殺三士”,至於“杯酒釋兵權”更是沒有必要,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掌握兵權,但是,情報局在這件事上的立場卻是讓人懷疑的,在這一事件上,情報局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未曾獲得情報,而另一種則是其主動參與其中。前者幾乎沒有可能,那麽顯然就是後者——情報局背叛了自己的信任!


    無論他是出自什麽立場,從他隱瞞這一情報的那天起,實際上就已經背叛了自己!當然同樣也背叛了他們的職責。


    幕臣啊!


    於心底長歎一口氣,有些事情可以視若無睹,但有些事情卻不能那麽做,情報局可以成為自己手中和利劍與盾牌,但是前提是,它絕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更不能自作主張,他隻是一個工具,但是現在,他顯然忘記了這一點。


    “其它的還有嗎?”


    收斂起心神,唐浩然並沒有立即去追究情報局的責任,現在還不用,現在還有需要情報局的地方,要看他們怎麽把這場戲唱下去。當然,更重要的是,自己需要當麵問他,看看他是如何迴答自己。


    “還,還有一份來自天津的電報……”


    在提及天津發來的電報時,汪大燮的眼眶不由的微微一熱,作為安徽人,對於李鴻章他是發自骨子裏的尊敬,盡管他並沒有投入北洋幕府,可是並不妨礙他對共的敬重,但現在,這封電報卻傳來了一個令人心痛的消息。


    “哦!”


    一聽是天津來的電報,唐浩然身份立即輕輕向前一探,相比於東北體係內的態度,他更在意關內的態度,尤其是北洋的態度,現在李鴻章知道自己登基為帝之後,他又會是什麽態度呢?


    是戰爭,亦或是和平,可以說都在李鴻章的一念之間,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關內,能夠讓唐浩然忌憚的力量隻有北洋,至於張之洞的所謂的幾督間的聯合,在他眼裏根本就不是什麽威脅,之所以忌憚北洋,倒不是因為北洋的力量最強,而是因為北洋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最大。


    最為重要的一點,在自己登基之後,如果北洋決定抵抗,那麽對於東北軍而言,就隻有一個選擇,就是武力統一中國,就必須重拳打垮所有的地方力量,隻有如此,才能完成統一。


    可如果北洋選擇了放棄!


    那麽和平統一就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李鴻章會怎麽選呢?


    思緒紛雜的唐浩然並沒有注意到汪大燮神情的變化,而沉浸於莫名傷感中的汪大燮,此時已經流出了淚來,所有人都注意到了汪大燮的異樣,有幾人的心底更是暗自咯噔一聲,聯係到李鴻章之前的身體,頓時大叫不好起來。


    “電……嗯……”


    抬起頭,看到汪大燮滿麵的淚痕,唐浩然頓時一愣,神情立即為之一變。


    “電報給我……”


    一把拿過電報,唐浩然立即看一下電報的內容,下一瞬間,他整個人便愣愣的站在那裏,瞠目結舌的站在那,電報從他的手中飄落下來,


    那薄薄的電報紙在空中飄蕩著的,慢慢的落在地毯上,這個時候,所有人似乎都明白了,無論他們是否與李鴻章有過交往,但是對於這位曾苦苦支撐起那個腐朽帝國老人,卻是充滿了敬意,盡管他隻是一個不稱職的裱糊匠,盡管他實在太過於迂腐,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對他的尊敬。


    “陛下……”


    “老大人……去了……”


    在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唐浩然同樣隻覺得眼眶一熱,他甚至不願意再說其它,對於李鴻章這個人,他一直懷揣著極為複雜的情感。


    他們像是師徒多過敵人,像是長幼而多過同僚,多年來,兩人之間的接觸雖不多,但唐浩然卻知道,如果沒有李鴻章對自己的“縱容”,自己又豈會一路走到現在。而現在,他死了!


    盡管他相比另一個時空多活了兩年,但是現在,他卻隨著他一手維護的帝國一同死去了,難道這就是他的宿命嗎?


    在另一個時空中,李鴻章用自己的生命與尊嚴,一次次的去維護著那個腐朽的滿清帝國,落下了無數的罵名,卻維係了滿清帝國的存在。


    終其一生,他“隻是一個裱糊匠,麵對一個破屋隻知修葺卻不能改造。”所以,在另一個時空中梁啟超才會認為李鴻章“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曆而無血性”,所以,他才會說“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這看似公允的評價,實際上同樣是建立在對李鴻章的不了解之上。隻有身處這個時代,身處這個位置,才會知道李鴻章身處的困境。事實上,誰又有理解呢?即便是自己,又幾豈曾理解過這個在近代國家變革的陣痛中,一身痛感苦惱之人。他波折萬丈的人生,猶如近代中國的動蕩起伏。在晚清李鴻章保持了長達27年最高實力的地位,是他支撐了大清帝國苟延殘喘。以至於外國對李鴻章的信賴遠遠超過紫禁城的皇帝,如果沒有這樣的有能之士,所謂的“我大清”恐怕早已被列強蠶食殆盡。


    即便是現在,西方人對於李鴻章的推崇也遠高於自己,他們為什麽會那般的推崇他?閉上眼睛,唐浩然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另一個時空中,當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傳出之後,美國《華盛頓郵報》用標題為《中國的巨大損失》進行的那個報道。


    “李鴻章對於中國的意義,就如同格拉斯頓之於英國、俾斯麥之於德國、迪亞斯之於墨西哥、麥金利之於美國。從孔夫子的年代直到如今,這是一場漫長的哭泣,而在世紀之交的當下,人們依然充滿疑惑:中國及其4億人民,果然誕生了如此一個偉大的人物了嗎?……對李鴻章公務生涯的迴顧,將得出一個令人悲傷的結論:他無數次地將中國人從無知而導致的麻煩中拯救出來,卻每次都被指責受賄及不忠。”


    現在,李鴻章去世了,隨著他貢獻了全部忠誠的滿清一起去世了,也許,這恰恰詮釋了他的一生。


    “陛下……”


    “去天津吧!去送一送老相國吧!”


    在道出這句話之後,唐浩然一頭鑽進了自己的專用車廂裏,關門之前交代跟過來的汪大燮說道。


    “到達天津之前誰也別來叫我。”


    “陛下,還有一份電報,是,是從京城發來的。”


    又是一封電報,這是從京城發來的電報,電報的內容同樣是文言文隻有一個核心,就是請自己進京登基,主持國政,電報中透露出了一個消息——慈喜與光緒都死了……看到這個消息之後,唐浩然心情才略微輕鬆一些,看著電報,他知道,他的帝國在自己的手中誕生了,現在,再也沒有任何可以阻擋他的力量了,即便是曾經試圖阻擋他的力量,現在也在他的麵前選擇了臣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朝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帝國的朝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