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侍郎,朕想問你一個問題。”
“臣知無不言。”
劉協開心地笑了,他最喜歡楚驛直爽的性子。
此刻的劉協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年紀,一般人不好說或者是不敢說的話,楚驛卻張口就來,他真希望能荀攸能跟楚驛好好學學。
“楚侍郎說要用法治國,然而秦卻因此二世而亡,這又是為何呢?而且朕嚐讀《論語》,孔丘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法真的那麽重要嗎?”
“秦,亡於政,而非亡於製,亡於君,而非亡於法。而且臣也說過,治國之道,當禮法並用……”
楚驛就給劉協講了一天的法家和儒家的區別與作用。華夏自古便是禮儀之邦,要完全舍棄儒家的“禮”與“仁”的思想,是絕對不可能,楚驛也不會允許這麽做。但是要一昧的獨尊儒學,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楚驛也沒有什麽興趣玩百家爭鳴,因為在這個時候搞什麽不倫不類的百家爭鳴就像王莽想強行複古一樣可笑。
無論如何,大一統是華夏族的發展潮流和趨勢。地域的大一統,貨幣的大一統,文字的大一統,文明的大一統,以及……思想的大一統。
首先,這個百家爭鳴看似璀璨無比,然而當時真正有大的影響力的不超過十家,除去人們常知的儒、墨、道、法、兵,也就隻有陰陽、縱橫、雜家、名家……哦,還有一個楊朱學派盛極一時。但總之,最後能在後人中留下映象的唯有這寥寥幾家罷了。所以百家爭鳴隻是一個大體的概念,畢竟一群麻雀和鴻鵠齊飛,你會關注不起眼的麻雀還是優雅的鴻鵠?
而且所謂的百家爭鳴,更是思想的碰撞與交流,諸子百家在互相攻擊與指責中尋找自身的問題。能在完善自家思想之後,經受了眾人的攻訐還能挺過去,才能一飛衝天。
這看似美妙,有利於思想哲學的發展,但是這一切都有個大前提,就是亂世。絕對的亂世與相對的和平並存,這才能換來百家爭鳴的繁榮。
而且一旦大一統之後,百家爭鳴自然就會慢慢走入下坡路。因為一個統一國家需要一個統一的思想,秦選擇了法,漢前期選擇了道,中期開始選擇儒。
所以其他思想的漸漸退出是必然的結果,除非再來一次春秋戰國那樣的紛亂與和平,否則百家爭鳴的景觀永遠無法再現。
這就好像戰爭時期的科技高度的發展,無數高科技被研究出來投入戰場。比如計算機,原子彈。
但是戰爭之後沒有了那樣急切的需求,發展總會開始慢慢冷卻。而百家爭鳴的產生則是強國爭霸,弱國爭雄的結果,為的是服務各國的君主。
沒有這樣的目標又何來的百家爭鳴?盡管那一次先秦時期上古先賢們思想之間的碰撞讓整個華夏受益了幾千年,但是曆史上也隻有那麽一次。
難不成讓楚驛徹底恢複成春秋戰國時期那樣?那純屬扯淡,無論誰來都做不到。更別說在有草原這個強大外敵的情況下。
總之百家爭鳴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思想最終也會走向融合的道路。楚驛能做的最多就在這個統一的思想下,搞出無數個小山頭。
楚驛夾帶個人私貨給劉協講了整整一天,口水都講幹了,怒噴孔子的某些話純屬放屁,又罵《莊子》裏詆毀孔子的話著實小人。
劉協此刻就像一張白紙,聽得津津有味。而且劉協生性聰穎,也會舉一反三的再次發問。
直到下午,楚驛才把百家之間的問題大致說完。當然了,劉協並不能完全聽懂,有很多東西隻是記住但還不能理解。
但隻要能記住就足夠了,楚驛小學時一樣不能理課文裏的話,長大再迴想起來時,自然便懂了。
“聽了楚愛卿一番話,朕真是茅塞頓開。”劉協對於楚驛所講的不少東西並不能理解,隻是覺得好厲害。但是劉協自覺的確受益匪淺,楚驛的很多話都讓他感到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楚驛舔了舔有些幹燥的嘴唇:“能讓陛下有所收獲便是臣的榮幸。”
“對了,你此番去了那關東聯軍大營,有收獲嗎?”
見天色不早了,劉協知道快到楚驛下班時間了,又問了自己早就在期待的問題。楚驛隨軍出征,給劉協的理由便是想暗中聯絡一下心向漢室的英傑。
“迴陛下,臣發現關東聯軍之中,有數人可用。比如平原相劉玄德、東郡太守曹操、北海相孔融、征東將軍公孫瓚。大概也就這幾個又用的了,至於其餘人陛下就不必為此煩憂了。”
劉協心情有些複雜的點點頭:“哦,有這麽多人也不錯了。”
“陛下不擔心嗎?”
“擔心什麽?”
“不會擔心臣會結黨營私嗎?”
“額?你會嗎?”
“現在還不會,但是陛下作為天子,永遠不要太過信任任何一個人。人心是最經受不住考驗的,也是最善變的。天下熙熙為利來,天下攘攘為利往。人活著總是要追求功名富貴,所以還請陛下日後能兼聽則明。縱使是我,縱使是至親。”
……
迴家的路上,楚驛也在思考為什麽要說這句明顯對自己不利的話,讓小皇帝多多信任自己其不是更好嗎。
或許是不敢確信自己日後能一直保持住自己的本心,也或許隻是單純地不想要一個愚蠢的君主。
“對了,貂蟬今天應該到了吧。”
楚驛說著迴到家,家中的氣氛卻詭異的很。張青兒難得的沒有躲避郭嘉反而坐在一起。
張青兒麵寒如冰,郭嘉神情中帶有挑釁。
“臣知無不言。”
劉協開心地笑了,他最喜歡楚驛直爽的性子。
此刻的劉協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年紀,一般人不好說或者是不敢說的話,楚驛卻張口就來,他真希望能荀攸能跟楚驛好好學學。
“楚侍郎說要用法治國,然而秦卻因此二世而亡,這又是為何呢?而且朕嚐讀《論語》,孔丘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法真的那麽重要嗎?”
“秦,亡於政,而非亡於製,亡於君,而非亡於法。而且臣也說過,治國之道,當禮法並用……”
楚驛就給劉協講了一天的法家和儒家的區別與作用。華夏自古便是禮儀之邦,要完全舍棄儒家的“禮”與“仁”的思想,是絕對不可能,楚驛也不會允許這麽做。但是要一昧的獨尊儒學,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楚驛也沒有什麽興趣玩百家爭鳴,因為在這個時候搞什麽不倫不類的百家爭鳴就像王莽想強行複古一樣可笑。
無論如何,大一統是華夏族的發展潮流和趨勢。地域的大一統,貨幣的大一統,文字的大一統,文明的大一統,以及……思想的大一統。
首先,這個百家爭鳴看似璀璨無比,然而當時真正有大的影響力的不超過十家,除去人們常知的儒、墨、道、法、兵,也就隻有陰陽、縱橫、雜家、名家……哦,還有一個楊朱學派盛極一時。但總之,最後能在後人中留下映象的唯有這寥寥幾家罷了。所以百家爭鳴隻是一個大體的概念,畢竟一群麻雀和鴻鵠齊飛,你會關注不起眼的麻雀還是優雅的鴻鵠?
而且所謂的百家爭鳴,更是思想的碰撞與交流,諸子百家在互相攻擊與指責中尋找自身的問題。能在完善自家思想之後,經受了眾人的攻訐還能挺過去,才能一飛衝天。
這看似美妙,有利於思想哲學的發展,但是這一切都有個大前提,就是亂世。絕對的亂世與相對的和平並存,這才能換來百家爭鳴的繁榮。
而且一旦大一統之後,百家爭鳴自然就會慢慢走入下坡路。因為一個統一國家需要一個統一的思想,秦選擇了法,漢前期選擇了道,中期開始選擇儒。
所以其他思想的漸漸退出是必然的結果,除非再來一次春秋戰國那樣的紛亂與和平,否則百家爭鳴的景觀永遠無法再現。
這就好像戰爭時期的科技高度的發展,無數高科技被研究出來投入戰場。比如計算機,原子彈。
但是戰爭之後沒有了那樣急切的需求,發展總會開始慢慢冷卻。而百家爭鳴的產生則是強國爭霸,弱國爭雄的結果,為的是服務各國的君主。
沒有這樣的目標又何來的百家爭鳴?盡管那一次先秦時期上古先賢們思想之間的碰撞讓整個華夏受益了幾千年,但是曆史上也隻有那麽一次。
難不成讓楚驛徹底恢複成春秋戰國時期那樣?那純屬扯淡,無論誰來都做不到。更別說在有草原這個強大外敵的情況下。
總之百家爭鳴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思想最終也會走向融合的道路。楚驛能做的最多就在這個統一的思想下,搞出無數個小山頭。
楚驛夾帶個人私貨給劉協講了整整一天,口水都講幹了,怒噴孔子的某些話純屬放屁,又罵《莊子》裏詆毀孔子的話著實小人。
劉協此刻就像一張白紙,聽得津津有味。而且劉協生性聰穎,也會舉一反三的再次發問。
直到下午,楚驛才把百家之間的問題大致說完。當然了,劉協並不能完全聽懂,有很多東西隻是記住但還不能理解。
但隻要能記住就足夠了,楚驛小學時一樣不能理課文裏的話,長大再迴想起來時,自然便懂了。
“聽了楚愛卿一番話,朕真是茅塞頓開。”劉協對於楚驛所講的不少東西並不能理解,隻是覺得好厲害。但是劉協自覺的確受益匪淺,楚驛的很多話都讓他感到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楚驛舔了舔有些幹燥的嘴唇:“能讓陛下有所收獲便是臣的榮幸。”
“對了,你此番去了那關東聯軍大營,有收獲嗎?”
見天色不早了,劉協知道快到楚驛下班時間了,又問了自己早就在期待的問題。楚驛隨軍出征,給劉協的理由便是想暗中聯絡一下心向漢室的英傑。
“迴陛下,臣發現關東聯軍之中,有數人可用。比如平原相劉玄德、東郡太守曹操、北海相孔融、征東將軍公孫瓚。大概也就這幾個又用的了,至於其餘人陛下就不必為此煩憂了。”
劉協心情有些複雜的點點頭:“哦,有這麽多人也不錯了。”
“陛下不擔心嗎?”
“擔心什麽?”
“不會擔心臣會結黨營私嗎?”
“額?你會嗎?”
“現在還不會,但是陛下作為天子,永遠不要太過信任任何一個人。人心是最經受不住考驗的,也是最善變的。天下熙熙為利來,天下攘攘為利往。人活著總是要追求功名富貴,所以還請陛下日後能兼聽則明。縱使是我,縱使是至親。”
……
迴家的路上,楚驛也在思考為什麽要說這句明顯對自己不利的話,讓小皇帝多多信任自己其不是更好嗎。
或許是不敢確信自己日後能一直保持住自己的本心,也或許隻是單純地不想要一個愚蠢的君主。
“對了,貂蟬今天應該到了吧。”
楚驛說著迴到家,家中的氣氛卻詭異的很。張青兒難得的沒有躲避郭嘉反而坐在一起。
張青兒麵寒如冰,郭嘉神情中帶有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