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化在開封暫短的休息了二十多天,處理一些重要的公務,過問了一下江西圍剿左良玉的軍務,就準備新的巡視行程了。對於他的行程,內閣又一次的幹預了,不允許督軍大人進入福建和廣東,理由當然是安全。最後協商妥協的辦法是在沿海港口接見當地官員,並且督軍大人不得下船,接見就在船上的會議室進行。
紀元2191年,崇禎十三年八月下旬,朱萬化啟程巡視南方幾省。這一次沒有車隊了,隻有督軍大人的防彈馬車裝在船上隨行。由於人員裝備不多,船隻也就少了。出巡的船隊有朱萬化的專用客輪金華號,朱萬化及其隨員、護衛都能容納,外加一艘交通船、一艘通信快船。護航任務由黃海艦隊負責,他們很重視,出動了艦隊的旗艦:濟南號巡洋艦、一艘護衛艦、一艘武裝商船充當輜重運輸船。整個船隊大型船隻隻有四艘,比較精幹。
由於70毫米艦炮的逐年改進,已經極大的輕量化了,原來隻有巡洋艦配備兩門,現在護衛艦級別的軍艦也開始配置了,跟隨朱萬化船隊的護衛艦,其前主炮就換成了單管的70毫米艦炮,射程6000米(12裏)。
這一次出行朱萬化還帶上了王後章氏,其目的還是帶著她到外麵的世界開開眼,看一看海外的風光。這一次主要的行程都是乘船,也具備舒適的條件。這也反映出他們夫妻一往情深,家庭和睦,這也是對外界的一種宣傳,表示王府內部的和諧,也就隱含著國家穩定的意思。
章王後出行執意要帶著二子朱釗,都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到了王後這裏也不例外,朱釗今年八歲,王後生了兩個兒子,朱釗就是她的小兒子了,現在正在上學,長時間出行,帶上老師就可以了,也不耽擱學業。
朱萬化一行人馬,乘坐火車專列,到達青島上船。船隊都是機器動力的船隻,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達了台北。
五弟朱萬雄,台灣巡撫倪汝學,布政使朱明秋等台灣軍政各界的大員到碼頭迎接。場麵隆重熱鬧這都沒有什麽新鮮的,但是有一樣是新鮮東西——照相機!立在歡迎的現場上,它是一個三腳支架,用黑布蒙著,看樣子個頭不小。除了攝影師,旁邊還有兩個人,一個雙手舉著一個小型反光鍋,另一個手拿引火物,他們二人操作的是個閃光燈。
閃光燈燃燒的是一小段藥撚,就是煙花用的火藥,裏邊應該有鎂粉成分,點燃後白光刺眼,這是朱萬化告訴他們增強光線的辦法。現代用的鎂光燈是電打火,他們用的是用火繩點火。一個燈就要兩個人操作。一小段藥撚放到反光鍋上,用火繩點燃。以配合照相機。
用閃光燈不是奢侈,而是必須的,那是感光材料的技術落後的原因,沒有好的照明,拍出的照片就模糊,何況太陽的光線也不能保證總是晴天日照充分呢?
照相機是兩尺大的木箱,個頭太大了。前邊是可調整的鏡頭,箱子的後背是可以裝卸的。裝上毛玻璃,就可以看到影像,用來對準聚焦,調整相機。卸下毛玻璃裝上底片盒子,按動快門就可以拍照。
底片是塗上感光藥劑的玻璃。每一片玻璃底片都裝在密封的盒子裏,照一片裝一片,照完的底片要密封收藏。所以照相操作就要用黑布蒙上相機,避免走光。可不是女性露點的走光哦,不要想歪了。
照相機為歡迎儀式增加了不少噱頭和熱鬧。朱萬化還特意的把章王後拉過來,兩人拍了一張合影,弄得章王後扭扭捏捏的不自在,因為女人們是很少在人前拋頭露麵的。
等到第二天照片洗出來時,朱萬化看得直搖頭。照片倒是蠻大的,能有半尺,就是太粗糙了,用現代的術語說,就是像素太少,清晰度不夠。不管怎麽說,有照相機就比沒有強,起碼朱萬化的光輝形象留在了世上,照片總比畫像更準確、真實。在中國,照相機的出現,提前了兩百年。不過作為背景的港口、軍艦、建築能夠看得很清楚。
章氏王後卻是喜不自勝,看著自己的像印到了硬紙板上當然興奮,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在鏡子以外看到了自己的形象。豈止是她,恐怕在世界上這也是第一批照片。
可隨後她又擔心起來,她不安的問朱萬化:“老爺,這照人影不會把魂兒鉤跑了把?”
沒有外人的時候她還是習慣叫“老爺”,而不是王爺。她的問題很可笑,不過在這個時代可是人之常情,人們就是這個思維模式:人的魂兒不進箱子裏去,哪裏來的人影?
對於這種問題,朱萬化隻能安慰,沒有別的辦法,因為解釋不通,光反射、折射、成像原理她聽不懂。
朱萬化靈機一動,有辦法了!千解釋萬解釋不如做實驗。
朱萬化拿來兩張紙,一張用錐子紮了一個小米粒大的孔,拉上窗簾,點上蠟燭,讓燭光通過小孔,照到另一張紙上。於是一個燭光的倒影就在紙上成像了,這就叫小孔成像。
朱萬化告訴她這就是照相的道理,相片不過是個影子,魂兒跑不了的。
章王後這才長出了一口氣,放心了。要不然她晚上恐怕要睡不著覺了。
有了照片,報紙上的新聞就可以配上圖片了。中華日報上本來就有圖片,那是畫匠雕刻的木板板畫。如何製作照片的印刷版,朱萬化早就告訴他們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帶照片的新聞就會在報紙上出現。
不用說了,第一批攝影師就要跟隨聖憲王爺左右了,這一次的巡視,用於存檔的文案將增加不少圖片,這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在台灣,朱萬化當然要巡視內燃機、照相機等新工廠,他也會現場指導,幫助解決一些技術難題。台灣的鐵路已經是四通八達,形成了鐵路網,管理上的經驗也是日趨完善。這些技術性的內容我們就略過了。
重要的是通過環島的鐵路,岸防炮可以隨處機動,增強了防衛能力。
......
按照內閣的約定,朱萬化對於福建、廣東的巡視都沒有入境,在福州碼頭約見了福建巡撫鄒維璉,在澳門碼頭約見了熊文燦。
這兩個人原本與開封方麵的關係就不錯,這也是朱萬化選擇這兩個省進行視察的原因。談話的內容不少,重點是要他們協助移民的工作。
這兩個省曆來就有海外移民的習俗,所以人們的心裏障礙少。但是要地方官員們配合就要動點心思,畢竟督軍不能直接領導指揮他們,他們還是聽命於南京的。
辦法是什麽呢?那就是利益,說白了,就是銀子!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意思。銀子的數量要仔細的算一算,要讓各級辦事經手的大小官吏都有所收獲,這就是花銀子買人口。然後還要安排好雙方辦事機構的銜接,確定幾個碼頭。
這也是沒有辦法,幾個邊遠的省份對移民的需求太迫切了。明王國的屬地都是人口密集之地,總要找幾個突破口,作為輸出移民的通道。同樣的工作,在長江沿岸等航運線路上也在做。
朱萬化之所以要去瓊州,為的是橡膠園,瓊州已經有了不小的橡膠樹,並且已經割膠生產多年,但是他們的產量不足。目前中國所需要的橡膠,大部分來源於南美洲,是依賴於西班牙人的貿易。為了增強自給的能力,避免受製於人,朱萬化有一個在三金省、新加坡、安島等地發展橡膠園的計劃。朱萬化知道,原本的曆史上,這一地區就是盛產橡膠的,隻是現在還沒有引進來。很多華人都靠橡膠園發了財,最著名的有陳嘉庚,他就是新加坡人,不過陳嘉庚的時代還沒有新加坡這個國家,他應該算作馬來西亞人。前不久常說的“馬航”,就是馬來西亞。
我們以前提到過“辛亥革命”“四川保路運動”,其誘發的原因有一條,那就是在上海炒作瘋狂的“橡膠股票”。那個橡膠股票就與南洋的橡膠園有關,中國的民族資本大敗虧輸,四川修鐵路的錢就這麽蒸發了,這個事件成為了辛亥革命的*。
20世紀初的上海橡膠股票為什麽那麽瘋狂?又為什麽吸引了那麽多的傻帽參與進去?這是有原因的,我們不妨試著分析一下。
在中國的辛亥革命的那個時代,橡膠園可是比後來的石油是更重要,更風光的戰略物資,並且是關鍵性的,也是世界稀缺的物資,是世界資本爭奪的對象,否則,也就不會有上海的“橡膠股票”事件了。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階段,也是曆史的必然。
橡膠園在那個時期簡直就是無價之寶,這個道理是明顯的:世界的橡膠隻有那麽多,大家都需要,並且需求越來越多。這就是“物以稀為貴”。
橡膠樹種植有地域限製,必須是熱帶雨林地區,其他的地方不能生長。它是農產品,不是礦物,全年的生產總量是有一個限度的,不是投資大、錢多就可以多產出的產品。新種植的橡膠樹苗至少要七八年之後才可以割膠,急不得。
可是,戰爭對於橡膠的需求是無限的,飛機、大炮、坦克、汽車、裝甲車、戰艦等等越來越多。可不光是汽車輪子需要橡膠,液壓係統、燃料管道、傳動機械、儀器儀表等等都離不開橡膠。幾乎所有的機械產品,工業品都離不開橡膠。
士兵穿的鞋子、雨衣、帳篷,就連寫字的鋼筆都需要橡膠,弱弱的說一句,美國大兵的標準裝備中的“套套”,那個更是橡膠製品。
資源是有限的,市場是無限的大。平時還好,隻要一開戰,橡膠資源的擁有量就變成了國力和軍力,沒有橡膠你就隻能打敗仗,這個結果使得橡膠園定然瘋狂。
陳嘉庚是橡膠園農場主,擁有大批的橡膠園,時間恰恰是在一戰、二戰期間,你說他能不發財嗎?可以說他比國王都牛x。
資金市場裏的橡膠股票能不瘋狂上漲嗎?股票可以成倍的放大瘋狂趨勢,因此,股票比橡膠園更瘋狂。橡膠的價值是全世界公認的,世界的局勢動蕩不安,沒有什麽比橡膠更有價值了。這個瘋狂就有了“事實”“理性”的支撐,投資的傻帽門,在買股票時,都是“很理性”“很穩重”的專家,他們沒覺得是在冒險。
瘋狂的橡膠園的曆史終於畫上了句號,它終結於石油冶煉技術的進步。首先突破的是德國,因為他們沒有海外殖民地,因而奇缺橡膠。需求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在石油冶煉廠的那根日夜不停燃燒的“大蠟”裏,德國人找到了人造橡膠的原料!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進步,石油冶煉又有了新產品,那就是人造橡膠。當然初期的產品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完全的取代天然橡膠,但是技術進步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新產品不斷的湧現。
從此,隻要有石油就會有橡膠。而石油是礦物,油井的閥門一開,要多少有多少,產量沒有封頂極限。於是橡膠園的地位一落千丈,從全世界的香餑餑,變成了無足輕重的普通農產品了。
人造橡膠,也叫合成橡膠,其技術的進步也非一日,也是有幾十年的漫長進步過程。但是玩過股票的都知道,股票炒作的就是“預期”,也可以叫做莊家操縱。也可能操縱的莊家早就得到人造橡膠的科技情報,而中國人消息遲鈍,給了他們炒作的機會。當人造橡膠的消息出現的時候,橡膠園的美好預期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炒作到峰巔的橡膠股票,一日間就成了廢紙,那時候的股票市場可沒有跌停板,從一萬美元跌到零隻要一瞬間就夠了。
必須說明:橡膠股票的破滅不等於橡膠園的價值破滅,橡膠園的風光維持了幾十年,直到二戰結束後,天然橡膠才不那麽受人追捧了。
陳嘉庚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就是個辛苦勞作的農場主,絕對沒有那麽輝煌,這就是“時勢造英雄”。
朱萬化知道有合成橡膠,但是這個曆史過程免不了的,總是要有的,朱萬化也沒有本事研製出合成橡膠,他不是化學專家。因此,他現在不能不重視橡膠園,他要避免被別人卡脖子。
---第569章完---
紀元2191年,崇禎十三年八月下旬,朱萬化啟程巡視南方幾省。這一次沒有車隊了,隻有督軍大人的防彈馬車裝在船上隨行。由於人員裝備不多,船隻也就少了。出巡的船隊有朱萬化的專用客輪金華號,朱萬化及其隨員、護衛都能容納,外加一艘交通船、一艘通信快船。護航任務由黃海艦隊負責,他們很重視,出動了艦隊的旗艦:濟南號巡洋艦、一艘護衛艦、一艘武裝商船充當輜重運輸船。整個船隊大型船隻隻有四艘,比較精幹。
由於70毫米艦炮的逐年改進,已經極大的輕量化了,原來隻有巡洋艦配備兩門,現在護衛艦級別的軍艦也開始配置了,跟隨朱萬化船隊的護衛艦,其前主炮就換成了單管的70毫米艦炮,射程6000米(12裏)。
這一次出行朱萬化還帶上了王後章氏,其目的還是帶著她到外麵的世界開開眼,看一看海外的風光。這一次主要的行程都是乘船,也具備舒適的條件。這也反映出他們夫妻一往情深,家庭和睦,這也是對外界的一種宣傳,表示王府內部的和諧,也就隱含著國家穩定的意思。
章王後出行執意要帶著二子朱釗,都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到了王後這裏也不例外,朱釗今年八歲,王後生了兩個兒子,朱釗就是她的小兒子了,現在正在上學,長時間出行,帶上老師就可以了,也不耽擱學業。
朱萬化一行人馬,乘坐火車專列,到達青島上船。船隊都是機器動力的船隻,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達了台北。
五弟朱萬雄,台灣巡撫倪汝學,布政使朱明秋等台灣軍政各界的大員到碼頭迎接。場麵隆重熱鬧這都沒有什麽新鮮的,但是有一樣是新鮮東西——照相機!立在歡迎的現場上,它是一個三腳支架,用黑布蒙著,看樣子個頭不小。除了攝影師,旁邊還有兩個人,一個雙手舉著一個小型反光鍋,另一個手拿引火物,他們二人操作的是個閃光燈。
閃光燈燃燒的是一小段藥撚,就是煙花用的火藥,裏邊應該有鎂粉成分,點燃後白光刺眼,這是朱萬化告訴他們增強光線的辦法。現代用的鎂光燈是電打火,他們用的是用火繩點火。一個燈就要兩個人操作。一小段藥撚放到反光鍋上,用火繩點燃。以配合照相機。
用閃光燈不是奢侈,而是必須的,那是感光材料的技術落後的原因,沒有好的照明,拍出的照片就模糊,何況太陽的光線也不能保證總是晴天日照充分呢?
照相機是兩尺大的木箱,個頭太大了。前邊是可調整的鏡頭,箱子的後背是可以裝卸的。裝上毛玻璃,就可以看到影像,用來對準聚焦,調整相機。卸下毛玻璃裝上底片盒子,按動快門就可以拍照。
底片是塗上感光藥劑的玻璃。每一片玻璃底片都裝在密封的盒子裏,照一片裝一片,照完的底片要密封收藏。所以照相操作就要用黑布蒙上相機,避免走光。可不是女性露點的走光哦,不要想歪了。
照相機為歡迎儀式增加了不少噱頭和熱鬧。朱萬化還特意的把章王後拉過來,兩人拍了一張合影,弄得章王後扭扭捏捏的不自在,因為女人們是很少在人前拋頭露麵的。
等到第二天照片洗出來時,朱萬化看得直搖頭。照片倒是蠻大的,能有半尺,就是太粗糙了,用現代的術語說,就是像素太少,清晰度不夠。不管怎麽說,有照相機就比沒有強,起碼朱萬化的光輝形象留在了世上,照片總比畫像更準確、真實。在中國,照相機的出現,提前了兩百年。不過作為背景的港口、軍艦、建築能夠看得很清楚。
章氏王後卻是喜不自勝,看著自己的像印到了硬紙板上當然興奮,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在鏡子以外看到了自己的形象。豈止是她,恐怕在世界上這也是第一批照片。
可隨後她又擔心起來,她不安的問朱萬化:“老爺,這照人影不會把魂兒鉤跑了把?”
沒有外人的時候她還是習慣叫“老爺”,而不是王爺。她的問題很可笑,不過在這個時代可是人之常情,人們就是這個思維模式:人的魂兒不進箱子裏去,哪裏來的人影?
對於這種問題,朱萬化隻能安慰,沒有別的辦法,因為解釋不通,光反射、折射、成像原理她聽不懂。
朱萬化靈機一動,有辦法了!千解釋萬解釋不如做實驗。
朱萬化拿來兩張紙,一張用錐子紮了一個小米粒大的孔,拉上窗簾,點上蠟燭,讓燭光通過小孔,照到另一張紙上。於是一個燭光的倒影就在紙上成像了,這就叫小孔成像。
朱萬化告訴她這就是照相的道理,相片不過是個影子,魂兒跑不了的。
章王後這才長出了一口氣,放心了。要不然她晚上恐怕要睡不著覺了。
有了照片,報紙上的新聞就可以配上圖片了。中華日報上本來就有圖片,那是畫匠雕刻的木板板畫。如何製作照片的印刷版,朱萬化早就告訴他們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帶照片的新聞就會在報紙上出現。
不用說了,第一批攝影師就要跟隨聖憲王爺左右了,這一次的巡視,用於存檔的文案將增加不少圖片,這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在台灣,朱萬化當然要巡視內燃機、照相機等新工廠,他也會現場指導,幫助解決一些技術難題。台灣的鐵路已經是四通八達,形成了鐵路網,管理上的經驗也是日趨完善。這些技術性的內容我們就略過了。
重要的是通過環島的鐵路,岸防炮可以隨處機動,增強了防衛能力。
......
按照內閣的約定,朱萬化對於福建、廣東的巡視都沒有入境,在福州碼頭約見了福建巡撫鄒維璉,在澳門碼頭約見了熊文燦。
這兩個人原本與開封方麵的關係就不錯,這也是朱萬化選擇這兩個省進行視察的原因。談話的內容不少,重點是要他們協助移民的工作。
這兩個省曆來就有海外移民的習俗,所以人們的心裏障礙少。但是要地方官員們配合就要動點心思,畢竟督軍不能直接領導指揮他們,他們還是聽命於南京的。
辦法是什麽呢?那就是利益,說白了,就是銀子!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意思。銀子的數量要仔細的算一算,要讓各級辦事經手的大小官吏都有所收獲,這就是花銀子買人口。然後還要安排好雙方辦事機構的銜接,確定幾個碼頭。
這也是沒有辦法,幾個邊遠的省份對移民的需求太迫切了。明王國的屬地都是人口密集之地,總要找幾個突破口,作為輸出移民的通道。同樣的工作,在長江沿岸等航運線路上也在做。
朱萬化之所以要去瓊州,為的是橡膠園,瓊州已經有了不小的橡膠樹,並且已經割膠生產多年,但是他們的產量不足。目前中國所需要的橡膠,大部分來源於南美洲,是依賴於西班牙人的貿易。為了增強自給的能力,避免受製於人,朱萬化有一個在三金省、新加坡、安島等地發展橡膠園的計劃。朱萬化知道,原本的曆史上,這一地區就是盛產橡膠的,隻是現在還沒有引進來。很多華人都靠橡膠園發了財,最著名的有陳嘉庚,他就是新加坡人,不過陳嘉庚的時代還沒有新加坡這個國家,他應該算作馬來西亞人。前不久常說的“馬航”,就是馬來西亞。
我們以前提到過“辛亥革命”“四川保路運動”,其誘發的原因有一條,那就是在上海炒作瘋狂的“橡膠股票”。那個橡膠股票就與南洋的橡膠園有關,中國的民族資本大敗虧輸,四川修鐵路的錢就這麽蒸發了,這個事件成為了辛亥革命的*。
20世紀初的上海橡膠股票為什麽那麽瘋狂?又為什麽吸引了那麽多的傻帽參與進去?這是有原因的,我們不妨試著分析一下。
在中國的辛亥革命的那個時代,橡膠園可是比後來的石油是更重要,更風光的戰略物資,並且是關鍵性的,也是世界稀缺的物資,是世界資本爭奪的對象,否則,也就不會有上海的“橡膠股票”事件了。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階段,也是曆史的必然。
橡膠園在那個時期簡直就是無價之寶,這個道理是明顯的:世界的橡膠隻有那麽多,大家都需要,並且需求越來越多。這就是“物以稀為貴”。
橡膠樹種植有地域限製,必須是熱帶雨林地區,其他的地方不能生長。它是農產品,不是礦物,全年的生產總量是有一個限度的,不是投資大、錢多就可以多產出的產品。新種植的橡膠樹苗至少要七八年之後才可以割膠,急不得。
可是,戰爭對於橡膠的需求是無限的,飛機、大炮、坦克、汽車、裝甲車、戰艦等等越來越多。可不光是汽車輪子需要橡膠,液壓係統、燃料管道、傳動機械、儀器儀表等等都離不開橡膠。幾乎所有的機械產品,工業品都離不開橡膠。
士兵穿的鞋子、雨衣、帳篷,就連寫字的鋼筆都需要橡膠,弱弱的說一句,美國大兵的標準裝備中的“套套”,那個更是橡膠製品。
資源是有限的,市場是無限的大。平時還好,隻要一開戰,橡膠資源的擁有量就變成了國力和軍力,沒有橡膠你就隻能打敗仗,這個結果使得橡膠園定然瘋狂。
陳嘉庚是橡膠園農場主,擁有大批的橡膠園,時間恰恰是在一戰、二戰期間,你說他能不發財嗎?可以說他比國王都牛x。
資金市場裏的橡膠股票能不瘋狂上漲嗎?股票可以成倍的放大瘋狂趨勢,因此,股票比橡膠園更瘋狂。橡膠的價值是全世界公認的,世界的局勢動蕩不安,沒有什麽比橡膠更有價值了。這個瘋狂就有了“事實”“理性”的支撐,投資的傻帽門,在買股票時,都是“很理性”“很穩重”的專家,他們沒覺得是在冒險。
瘋狂的橡膠園的曆史終於畫上了句號,它終結於石油冶煉技術的進步。首先突破的是德國,因為他們沒有海外殖民地,因而奇缺橡膠。需求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在石油冶煉廠的那根日夜不停燃燒的“大蠟”裏,德國人找到了人造橡膠的原料!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進步,石油冶煉又有了新產品,那就是人造橡膠。當然初期的產品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完全的取代天然橡膠,但是技術進步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新產品不斷的湧現。
從此,隻要有石油就會有橡膠。而石油是礦物,油井的閥門一開,要多少有多少,產量沒有封頂極限。於是橡膠園的地位一落千丈,從全世界的香餑餑,變成了無足輕重的普通農產品了。
人造橡膠,也叫合成橡膠,其技術的進步也非一日,也是有幾十年的漫長進步過程。但是玩過股票的都知道,股票炒作的就是“預期”,也可以叫做莊家操縱。也可能操縱的莊家早就得到人造橡膠的科技情報,而中國人消息遲鈍,給了他們炒作的機會。當人造橡膠的消息出現的時候,橡膠園的美好預期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炒作到峰巔的橡膠股票,一日間就成了廢紙,那時候的股票市場可沒有跌停板,從一萬美元跌到零隻要一瞬間就夠了。
必須說明:橡膠股票的破滅不等於橡膠園的價值破滅,橡膠園的風光維持了幾十年,直到二戰結束後,天然橡膠才不那麽受人追捧了。
陳嘉庚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就是個辛苦勞作的農場主,絕對沒有那麽輝煌,這就是“時勢造英雄”。
朱萬化知道有合成橡膠,但是這個曆史過程免不了的,總是要有的,朱萬化也沒有本事研製出合成橡膠,他不是化學專家。因此,他現在不能不重視橡膠園,他要避免被別人卡脖子。
---第569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