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的東北門打開了,吊橋也放下了,集結的部隊順序出城。他們隻要一出城門,就會麵臨著一場苦戰,東北方向這一麵圍城的官軍也不少,國防軍要殺開一條血路才能突圍而走。這一仗是硬碰硬的,純屬於正麵交鋒,並且國防軍是進攻的一方。國防軍對官軍從來都是取守勢,很少主動進攻,今天就要破例了。偷襲取巧的可能還有那麽一點,那就是官軍還在營地中睡覺,這就是選擇淩晨突圍的原因。
陸地上的這一隊國防軍部隊總人數三百零幾人,這三百多人,也是可以勉強登上船隻從水路撤退的,每一艘船擁擠一點也可以裝進去,但是,兩岸陸地上的官軍都有火炮,還有今天已經見識到的大群船隻的火攻。擁擠在船上的士兵,除了戰艦上的幾門火炮,就隻有他們手中的槍械了(迫擊炮不能在船上用,見附注。),抵抗的能力極大的減弱,隻能被動挨打,一旦船隻被擊沉,傷亡就很大。所以水路並進是最佳的選擇。
在出城的部隊擺好攻擊隊形時,已經行駛過來的炮艦就開炮了,它的炮擊是為了掩護步兵出城列陣,做好攻擊的準備。陸地上六門迫擊炮裝在六輛戰車之上,他們首先前出,尋找合適的地點建立炮兵陣地,卸下火炮,就開始炮擊敵陣。然後是十輛戰車出擊,這就是56營一連的全部了,跟在後麵的是營直屬連,他們隻有三輛戰車,其餘的是普通馬車,每一輛戰車上的主要火力是輕機槍和擲彈筒。
參將王少哲指揮的圍城官軍有三萬之眾,三麵圍城,平均每一麵就有一萬人,今日是官軍預定的攻城日期,但是淩晨四五點鍾正是睡覺的時間,圍城的部隊也不能不睡覺啊?再者說,他們也想不到包圍圈裏一百多人的國防軍會放棄堅城不守而主動出擊,因此,圍城的官軍隻是在營寨中睡覺,有一些值班站崗的哨兵。慣於冷兵器作戰的部隊沒有戰壕防禦的概念,因此,官軍的防地並沒有一條明確的防線,阻擋在那裏。
冷兵器作戰都是到了作戰時,官軍會集合部隊排列出軍陣阻擋在前麵,但是,此時他們在睡覺,士兵都在營地裏。就算是剛才有激烈的炮聲,驚醒了不少的人,軍官們也不會集合部隊到城下去列陣。如果覺也不睡了,平白無故的去站幾個時辰,哪裏還有精神打仗呢?這就是東北側圍城官軍當前的狀態。
炮艦搶先炮擊臨江的官軍營寨,使得那些營寨裏此起彼伏的一片爆炸之聲,營地中帳篷密集,能夠直接命中帳篷的情況當然會有,但是不會很多,炮擊的目的還是製造混亂,破壞敵軍有組織的反抗。官軍都從帳篷裏跑出來了,像沒頭蒼蠅一樣的亂跑亂撞,軍官唿喊著企圖集合隊伍,但是,在不斷的爆炸聲中,指揮失去了作用。
當他們的混亂還沒有結束之時,出擊的國防軍迫擊炮已經到位了。路基的炮火準確度更高,80毫米的迫擊炮炮彈威力遠遠的大於艦炮的40毫米炮彈,六門迫擊炮集中攻擊一個營地則會強於艦炮的攻擊,所差的就是月光之下畢竟不是白天,能見度差一些。兩三分鍾的炮擊就能打出數百發的炮彈。這一波炮擊才真正造成了更大的傷亡,因為混亂的兵營裏到處是混亂的人群,人多、密集。殘肢斷臂四處飛舞,夾雜著被炸爛的帳篷旗幟。當炮擊停止時,乘著混亂,十輛戰車突入敵營,機槍、步槍、*、擲彈筒一同發威,密集的子彈掃向混亂的人群。
國防軍的進攻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沒有絲毫的憐憫,這是你死我活的戰鬥,是三百人對一萬,並且其他方向的官軍還隨時可能出動支援,浦口這一地的官軍總數是三萬,正好是國防軍的一百倍。兵力人數差距懸殊。
戰場上也沒有“投降不殺”的喊聲,隻有“殺!”
國防軍隻有徹底的擊潰這一路官軍,才能奪一條血路,因此,不能給混亂的官軍任何的機會。此時的國防軍是不能擊穿敵營就突圍而去的,得以喘息的官軍,整頓隊伍就可以隨後掩殺,畢竟官軍的數量太大,並且同樣擁有火炮、火銃、*。幾萬人尾追上來是難於逃脫的。
這十輛馬拉戰車,四處出擊,左衝右突,拚命的追趕著成團成夥的官軍,整個營地成了修羅道場。
被打懵了的官軍,絕大部分都分散逃亡了,大難臨頭各自飛,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因此,在廣闊的平原上到處是跌跌撞撞拚命逃亡的兵丁,其中還有很多的患有夜盲症的兵丁,他們更是沒頭蒼蠅一樣的到處亂撞。
一萬官軍的營地也是綿延數裏,好大的一片。按照不同的統屬也是劃分成若幹小塊。因此,戰車的出擊也需要炮火隨時的支持,他們自己帶的擲彈筒也發揮了最大的效能。每一塊軍營都要經過炮擊,炮火可以殺傷部分官軍,但主要的作用還是造成混亂,戰車乘亂進入才能取得更好的戰果。
官軍的反抗總會有的,但都是小規模的,他們沒有機會組織成建製的部隊。即便是如此,放冷槍,偶爾的甩出一兩枚*也是有的,因此也不時的有國防軍的士兵負傷倒下。國防軍的戰車也盡量的保持距離,避免近身的混戰,一旦造成拚刺刀的近戰,國防軍絕對的人數劣勢肯定要吃虧。
戰鬥中還不斷的有巨大的爆炸聲,這是國防軍發現了官軍的火炮陣地,在破壞他們的火炮。
這一路官軍的火炮數量也很可觀,戰後粗略的統計有四十門之多。炸毀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的炮彈與火炮堆積在一起,然後引爆,其爆炸聲也是驚天動地的。他們的炮彈國防軍不能通用(口徑相同,製作太粗糙,怕炸膛),否則就會被帶走了。
假如他們單獨的走水路,這四十門炮將會造成船隊的極大損失。長江對岸的官軍也是有火炮的,隻是他們的炮打不到北岸,射程不夠。
隨後跟進的營部直屬連也是一路的戰鬥,但是他們不能分散,因為炮兵、輜重、工兵、通信等兵種還有指揮部全在這裏,還有幾輛馬車的裝備,這些裝備主要是戰場上隨時需要補充的彈藥。殘酷的戰鬥彈藥消耗量很大,需要隨時補充。
戰場是混亂的,但是依靠軍號、旗語、燈光、信號彈等多種通信手段的國防軍的指揮係統還是暢通的。用有組織的部隊,打擊烏合之眾的敵軍,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否則,結果能難預料。
國防軍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官軍中患夜盲症的兵丁眾多。南方的士兵基本不缺糧,因此會好於北方的官軍,但是肉食、蔬菜的嚴重缺乏,這同樣會造成夜盲症。患有夜盲症的人,隻要太陽一落山,就是兩眼一碼黑,月光對於他們是無效的,除非用明亮的燈火、火把,否則什麽都看不到。這樣的兵丁隻要有一兩成就更會加劇混亂。
殘酷的戰鬥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官軍的火炮始終沒能打出一發炮彈,這是國防軍突然而至,火力又猛,一下子就衝進了兵營,官軍完全沒有開炮的機會。但是官軍手中有火銃,也有*,混戰中總有人能夠反擊,國防軍一方傷亡也不小。重新集結時統計,主攻的一連陣亡二十八人,輕重傷共四十多人,折損了三成,基本被打殘了。此外,戰車損失一輛,是*炸飛了車輪。
王誌從直屬連的輜重、工兵等兵種中給一連補充了五十人,也補充了一輛戰車,從保安鏢師中抽出二十人補充到輜重排,受傷、死亡的士兵都裝到船上。部隊補充彈藥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彈藥不是特別的充足。其原因還是部隊在和平的環境中時間長了,武備不足。平時覺得很充實的彈藥,遇到今天這樣的惡戰,彈藥消耗量很大,再打一次這樣的戰鬥就未必能支撐下來。
部隊又繼續前進了,他們突出了包圍,沿江向東北方向急速前進。
前景依然不能樂觀,他們的身後,沒有遭到打擊的依然有兩萬人,隨時可能尾隨而來。前麵的情況稍微的好一些,因為,56營的另外兩個連就在鎮江。據他們的情報,鎮江出動的官軍在長江的南岸。因為官軍預計:浦口的花皮被殲滅幾乎是必然的,他們沿江布置兵力的目的是截斷長江,阻擊增援。即便是浦口花皮突圍,也會走水路,他們使用火炮和戰船攔截江麵,位於南岸或北岸效果是一樣的,他們沒有料到56營會水路並進,沿江而走。但是,江北還是隨時可能出現攔截的官軍,這裏畢竟是朝廷的京畿地區,兵力還是不少的。
國防軍順風順水的仗打習慣了,對於如此重大的戰鬥損失心理上難於承受。王誌這才知道自己太輕敵了,今天的戰鬥太危險,稍有差池就會全軍覆沒。到這時他才想到上級命令鎮江的二連、三連,向浦口靠攏接應他們的命令是多麽的正確,現在他真的期盼著早一點會師,但是二連、三連沒有無線電報,現在是聯係不上了,也不知道他們到了那裏?
他還不知道,二三連的接應行動是陸軍總監部的命令。
他心裏暗暗的自責,如果沒有上級的接應命令,這就是重大的失誤啊!
浦口撤退的隊伍距離目的地——鎮江,還有三百裏的行程,他們能夠順利到達嗎?且聽下迴分解。
......
附注:
有的讀者不能理解為什麽迫擊炮不能在船上用?他們發信息告訴我說:迫擊炮之所以應用廣泛,就是因為它的後坐力小!?還特意的以解放軍渡長江,渡海作戰中使用迫擊炮為例質疑我的說法。
我們就論證一番,看看木船上能不能發射迫擊炮?
從炮架上說,有兩種炮最簡單,那就是迫擊炮和無後坐力炮,他們都可以簡單到隻用炮筒子無需任何支撐架就能發射炮彈。60毫米左右的無後坐力炮,士兵在肩上扛著炮筒子就可以發射,其振動相當於步槍,這是因為它沒有後坐力。無後坐力炮發射時前後噴火,類似於火箭彈的原理,所以才沒有後坐力。請注意,無後坐力炮同樣不能在木船上使用,因為它一開炮,它的後方10米寬,40多米長的範圍,將會被大火一掃而光!船隻上有這麽幹淨利索的位置嗎?無後坐力炮我們就不說了,我們單說迫擊炮。
從炮筒子上說,沒有哪一種炮比迫擊炮更簡單。它就是個封了底的直筒子,底部有一個固定不動的撞針(複雜一點的也有可以擊發的活撞針)。迫擊炮的炮彈簡單,不那麽規範,所以非木柄的*(甜瓜*)也可以當炮彈用,這就是60毫米迫擊炮又叫做擲彈筒的來由。鑄造的鐵疙瘩稍加打磨也可以做炮彈用。因為炮彈與炮筒的間隙太大,漏氣,所以它射程不夠遠,同樣的原因它的炮膛壓力小,對於炮筒材料和製造要求都不高。
製造簡單,輕便,便於攜帶,是迫擊炮廣泛應用的原因,是低水平裝備部隊的首選。
步槍的後坐力與口徑、射程有關,但是有一條,後坐力要小於100斤(50公斤),否則,人的肩膀扛不住,可能造成骨折。大於15、20毫米口徑的槍(反器材槍),一般人是不能抵肩射擊的,因為它的後坐力超過了150斤,要特別訓練的,牲口級身材的才可以,否則打一槍人就廢了。
與槍比較,炮的口徑麵積是槍的多少倍?是直徑的平方倍數!其後坐力就不是同一個數量級了。火炮為什麽那麽複雜,那麽大?這些複雜的機構和體積其主要作用就是要解決炮的後坐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如瞄準運輸等等。
迫擊炮之所以簡單,就是它絲毫沒有考慮後坐力,忽略了後坐力,炮架就簡單了,甚至簡單到沒有炮架!
忽略了不等於沒有後坐力,迫擊炮把炮坐在地上(有個底盤),後坐力全部傳遞給大地了,這也是迫擊炮必須大角度射擊,不能平射的原因。如果迫擊炮平射,炮彈飛出去的同時,炮筒子也就向後飛去了!因為它沒有克服後坐力的裝置。
由此可以想象,就算是一門擲彈筒,炮彈直徑也有60毫米了,其後坐力是步槍的八十倍!那就是幾千斤!如果是80迫擊炮,120迫擊炮呢?其後坐力有多大?按口徑算是步槍的幾百倍!後坐力恐怕要上萬斤了!就算船板一尺厚,就算是木頭樁子墊在下邊,也會被震得粉碎!那個年代的木船用一兩寸厚的木板就不錯了,木船的哪個部位能承受的了?即便是鋼板製造的船隻,支撐火炮的部位,也不是為了開炮而特意製造的。迫擊炮一發射,鋼板必然變形,船的某些部位就要損壞開裂,所以說,普通的鐵船也經不住迫擊炮的後坐力的。
說嚴重點,一般的軍艦上也絕對不允許迫擊炮開炮!有誰聽說過軍艦上安裝迫擊炮的?這個保票我敢打——任何軍艦上都沒有迫擊炮!用超厚的甲板就不如裝個炮架,好好的解決後坐力,哪一個劃算,算一算就知道了。
如果說解放軍渡江作戰,或者解放海南島時,船上運輸迫擊炮那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哪一份曆史資料中明確的說:解放軍“在船上”發射迫擊炮,那絕對不是事實,要麽是有人說謊,要麽就是外行胡說八道。
我相信科學,不會隨便相信傳言,就算是寫在曆史書上我也不信!我會告訴那個編書之人,自己拿一門迫擊炮,到木船上打一發炮彈,迴來再接著編。
解放軍渡江、渡海作戰還有一個躲不開的問題:船隻每一次裝載的人不多,每一條船都要反複的擺渡,多次往返。如果哪一位指揮員頭腦發熱,下令在船上打迫擊炮,即便炮擊生效了,消滅了敵軍重要的火力點,這艘船可是廢了(撞毀了船板,炮彈就該跑偏了,鬼知道能打到哪兒去)!毀掉了運輸工具,後麵的部隊怎麽過去?
讀者有這種誤解也不奇怪,筆者就不止一次的看到網絡小說中把迫擊炮搬上了船,當做艦炮使用的,原因是迫擊炮容易製造。這是不負責任的作者誤導了讀者。
也有胡亂的使用無後坐力炮的,把火箭炮、無後坐力炮都裝到木船上了。火箭炮初速低,發射時的後部噴火比無後坐力炮小的太多,所以火箭炮可以在船上用。無後坐力炮在木船使用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解決其炮尾部的強烈火焰,否則與自殺區別不大。
---第533章完---
陸地上的這一隊國防軍部隊總人數三百零幾人,這三百多人,也是可以勉強登上船隻從水路撤退的,每一艘船擁擠一點也可以裝進去,但是,兩岸陸地上的官軍都有火炮,還有今天已經見識到的大群船隻的火攻。擁擠在船上的士兵,除了戰艦上的幾門火炮,就隻有他們手中的槍械了(迫擊炮不能在船上用,見附注。),抵抗的能力極大的減弱,隻能被動挨打,一旦船隻被擊沉,傷亡就很大。所以水路並進是最佳的選擇。
在出城的部隊擺好攻擊隊形時,已經行駛過來的炮艦就開炮了,它的炮擊是為了掩護步兵出城列陣,做好攻擊的準備。陸地上六門迫擊炮裝在六輛戰車之上,他們首先前出,尋找合適的地點建立炮兵陣地,卸下火炮,就開始炮擊敵陣。然後是十輛戰車出擊,這就是56營一連的全部了,跟在後麵的是營直屬連,他們隻有三輛戰車,其餘的是普通馬車,每一輛戰車上的主要火力是輕機槍和擲彈筒。
參將王少哲指揮的圍城官軍有三萬之眾,三麵圍城,平均每一麵就有一萬人,今日是官軍預定的攻城日期,但是淩晨四五點鍾正是睡覺的時間,圍城的部隊也不能不睡覺啊?再者說,他們也想不到包圍圈裏一百多人的國防軍會放棄堅城不守而主動出擊,因此,圍城的官軍隻是在營寨中睡覺,有一些值班站崗的哨兵。慣於冷兵器作戰的部隊沒有戰壕防禦的概念,因此,官軍的防地並沒有一條明確的防線,阻擋在那裏。
冷兵器作戰都是到了作戰時,官軍會集合部隊排列出軍陣阻擋在前麵,但是,此時他們在睡覺,士兵都在營地裏。就算是剛才有激烈的炮聲,驚醒了不少的人,軍官們也不會集合部隊到城下去列陣。如果覺也不睡了,平白無故的去站幾個時辰,哪裏還有精神打仗呢?這就是東北側圍城官軍當前的狀態。
炮艦搶先炮擊臨江的官軍營寨,使得那些營寨裏此起彼伏的一片爆炸之聲,營地中帳篷密集,能夠直接命中帳篷的情況當然會有,但是不會很多,炮擊的目的還是製造混亂,破壞敵軍有組織的反抗。官軍都從帳篷裏跑出來了,像沒頭蒼蠅一樣的亂跑亂撞,軍官唿喊著企圖集合隊伍,但是,在不斷的爆炸聲中,指揮失去了作用。
當他們的混亂還沒有結束之時,出擊的國防軍迫擊炮已經到位了。路基的炮火準確度更高,80毫米的迫擊炮炮彈威力遠遠的大於艦炮的40毫米炮彈,六門迫擊炮集中攻擊一個營地則會強於艦炮的攻擊,所差的就是月光之下畢竟不是白天,能見度差一些。兩三分鍾的炮擊就能打出數百發的炮彈。這一波炮擊才真正造成了更大的傷亡,因為混亂的兵營裏到處是混亂的人群,人多、密集。殘肢斷臂四處飛舞,夾雜著被炸爛的帳篷旗幟。當炮擊停止時,乘著混亂,十輛戰車突入敵營,機槍、步槍、*、擲彈筒一同發威,密集的子彈掃向混亂的人群。
國防軍的進攻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沒有絲毫的憐憫,這是你死我活的戰鬥,是三百人對一萬,並且其他方向的官軍還隨時可能出動支援,浦口這一地的官軍總數是三萬,正好是國防軍的一百倍。兵力人數差距懸殊。
戰場上也沒有“投降不殺”的喊聲,隻有“殺!”
國防軍隻有徹底的擊潰這一路官軍,才能奪一條血路,因此,不能給混亂的官軍任何的機會。此時的國防軍是不能擊穿敵營就突圍而去的,得以喘息的官軍,整頓隊伍就可以隨後掩殺,畢竟官軍的數量太大,並且同樣擁有火炮、火銃、*。幾萬人尾追上來是難於逃脫的。
這十輛馬拉戰車,四處出擊,左衝右突,拚命的追趕著成團成夥的官軍,整個營地成了修羅道場。
被打懵了的官軍,絕大部分都分散逃亡了,大難臨頭各自飛,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因此,在廣闊的平原上到處是跌跌撞撞拚命逃亡的兵丁,其中還有很多的患有夜盲症的兵丁,他們更是沒頭蒼蠅一樣的到處亂撞。
一萬官軍的營地也是綿延數裏,好大的一片。按照不同的統屬也是劃分成若幹小塊。因此,戰車的出擊也需要炮火隨時的支持,他們自己帶的擲彈筒也發揮了最大的效能。每一塊軍營都要經過炮擊,炮火可以殺傷部分官軍,但主要的作用還是造成混亂,戰車乘亂進入才能取得更好的戰果。
官軍的反抗總會有的,但都是小規模的,他們沒有機會組織成建製的部隊。即便是如此,放冷槍,偶爾的甩出一兩枚*也是有的,因此也不時的有國防軍的士兵負傷倒下。國防軍的戰車也盡量的保持距離,避免近身的混戰,一旦造成拚刺刀的近戰,國防軍絕對的人數劣勢肯定要吃虧。
戰鬥中還不斷的有巨大的爆炸聲,這是國防軍發現了官軍的火炮陣地,在破壞他們的火炮。
這一路官軍的火炮數量也很可觀,戰後粗略的統計有四十門之多。炸毀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的炮彈與火炮堆積在一起,然後引爆,其爆炸聲也是驚天動地的。他們的炮彈國防軍不能通用(口徑相同,製作太粗糙,怕炸膛),否則就會被帶走了。
假如他們單獨的走水路,這四十門炮將會造成船隊的極大損失。長江對岸的官軍也是有火炮的,隻是他們的炮打不到北岸,射程不夠。
隨後跟進的營部直屬連也是一路的戰鬥,但是他們不能分散,因為炮兵、輜重、工兵、通信等兵種還有指揮部全在這裏,還有幾輛馬車的裝備,這些裝備主要是戰場上隨時需要補充的彈藥。殘酷的戰鬥彈藥消耗量很大,需要隨時補充。
戰場是混亂的,但是依靠軍號、旗語、燈光、信號彈等多種通信手段的國防軍的指揮係統還是暢通的。用有組織的部隊,打擊烏合之眾的敵軍,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否則,結果能難預料。
國防軍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官軍中患夜盲症的兵丁眾多。南方的士兵基本不缺糧,因此會好於北方的官軍,但是肉食、蔬菜的嚴重缺乏,這同樣會造成夜盲症。患有夜盲症的人,隻要太陽一落山,就是兩眼一碼黑,月光對於他們是無效的,除非用明亮的燈火、火把,否則什麽都看不到。這樣的兵丁隻要有一兩成就更會加劇混亂。
殘酷的戰鬥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官軍的火炮始終沒能打出一發炮彈,這是國防軍突然而至,火力又猛,一下子就衝進了兵營,官軍完全沒有開炮的機會。但是官軍手中有火銃,也有*,混戰中總有人能夠反擊,國防軍一方傷亡也不小。重新集結時統計,主攻的一連陣亡二十八人,輕重傷共四十多人,折損了三成,基本被打殘了。此外,戰車損失一輛,是*炸飛了車輪。
王誌從直屬連的輜重、工兵等兵種中給一連補充了五十人,也補充了一輛戰車,從保安鏢師中抽出二十人補充到輜重排,受傷、死亡的士兵都裝到船上。部隊補充彈藥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彈藥不是特別的充足。其原因還是部隊在和平的環境中時間長了,武備不足。平時覺得很充實的彈藥,遇到今天這樣的惡戰,彈藥消耗量很大,再打一次這樣的戰鬥就未必能支撐下來。
部隊又繼續前進了,他們突出了包圍,沿江向東北方向急速前進。
前景依然不能樂觀,他們的身後,沒有遭到打擊的依然有兩萬人,隨時可能尾隨而來。前麵的情況稍微的好一些,因為,56營的另外兩個連就在鎮江。據他們的情報,鎮江出動的官軍在長江的南岸。因為官軍預計:浦口的花皮被殲滅幾乎是必然的,他們沿江布置兵力的目的是截斷長江,阻擊增援。即便是浦口花皮突圍,也會走水路,他們使用火炮和戰船攔截江麵,位於南岸或北岸效果是一樣的,他們沒有料到56營會水路並進,沿江而走。但是,江北還是隨時可能出現攔截的官軍,這裏畢竟是朝廷的京畿地區,兵力還是不少的。
國防軍順風順水的仗打習慣了,對於如此重大的戰鬥損失心理上難於承受。王誌這才知道自己太輕敵了,今天的戰鬥太危險,稍有差池就會全軍覆沒。到這時他才想到上級命令鎮江的二連、三連,向浦口靠攏接應他們的命令是多麽的正確,現在他真的期盼著早一點會師,但是二連、三連沒有無線電報,現在是聯係不上了,也不知道他們到了那裏?
他還不知道,二三連的接應行動是陸軍總監部的命令。
他心裏暗暗的自責,如果沒有上級的接應命令,這就是重大的失誤啊!
浦口撤退的隊伍距離目的地——鎮江,還有三百裏的行程,他們能夠順利到達嗎?且聽下迴分解。
......
附注:
有的讀者不能理解為什麽迫擊炮不能在船上用?他們發信息告訴我說:迫擊炮之所以應用廣泛,就是因為它的後坐力小!?還特意的以解放軍渡長江,渡海作戰中使用迫擊炮為例質疑我的說法。
我們就論證一番,看看木船上能不能發射迫擊炮?
從炮架上說,有兩種炮最簡單,那就是迫擊炮和無後坐力炮,他們都可以簡單到隻用炮筒子無需任何支撐架就能發射炮彈。60毫米左右的無後坐力炮,士兵在肩上扛著炮筒子就可以發射,其振動相當於步槍,這是因為它沒有後坐力。無後坐力炮發射時前後噴火,類似於火箭彈的原理,所以才沒有後坐力。請注意,無後坐力炮同樣不能在木船上使用,因為它一開炮,它的後方10米寬,40多米長的範圍,將會被大火一掃而光!船隻上有這麽幹淨利索的位置嗎?無後坐力炮我們就不說了,我們單說迫擊炮。
從炮筒子上說,沒有哪一種炮比迫擊炮更簡單。它就是個封了底的直筒子,底部有一個固定不動的撞針(複雜一點的也有可以擊發的活撞針)。迫擊炮的炮彈簡單,不那麽規範,所以非木柄的*(甜瓜*)也可以當炮彈用,這就是60毫米迫擊炮又叫做擲彈筒的來由。鑄造的鐵疙瘩稍加打磨也可以做炮彈用。因為炮彈與炮筒的間隙太大,漏氣,所以它射程不夠遠,同樣的原因它的炮膛壓力小,對於炮筒材料和製造要求都不高。
製造簡單,輕便,便於攜帶,是迫擊炮廣泛應用的原因,是低水平裝備部隊的首選。
步槍的後坐力與口徑、射程有關,但是有一條,後坐力要小於100斤(50公斤),否則,人的肩膀扛不住,可能造成骨折。大於15、20毫米口徑的槍(反器材槍),一般人是不能抵肩射擊的,因為它的後坐力超過了150斤,要特別訓練的,牲口級身材的才可以,否則打一槍人就廢了。
與槍比較,炮的口徑麵積是槍的多少倍?是直徑的平方倍數!其後坐力就不是同一個數量級了。火炮為什麽那麽複雜,那麽大?這些複雜的機構和體積其主要作用就是要解決炮的後坐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如瞄準運輸等等。
迫擊炮之所以簡單,就是它絲毫沒有考慮後坐力,忽略了後坐力,炮架就簡單了,甚至簡單到沒有炮架!
忽略了不等於沒有後坐力,迫擊炮把炮坐在地上(有個底盤),後坐力全部傳遞給大地了,這也是迫擊炮必須大角度射擊,不能平射的原因。如果迫擊炮平射,炮彈飛出去的同時,炮筒子也就向後飛去了!因為它沒有克服後坐力的裝置。
由此可以想象,就算是一門擲彈筒,炮彈直徑也有60毫米了,其後坐力是步槍的八十倍!那就是幾千斤!如果是80迫擊炮,120迫擊炮呢?其後坐力有多大?按口徑算是步槍的幾百倍!後坐力恐怕要上萬斤了!就算船板一尺厚,就算是木頭樁子墊在下邊,也會被震得粉碎!那個年代的木船用一兩寸厚的木板就不錯了,木船的哪個部位能承受的了?即便是鋼板製造的船隻,支撐火炮的部位,也不是為了開炮而特意製造的。迫擊炮一發射,鋼板必然變形,船的某些部位就要損壞開裂,所以說,普通的鐵船也經不住迫擊炮的後坐力的。
說嚴重點,一般的軍艦上也絕對不允許迫擊炮開炮!有誰聽說過軍艦上安裝迫擊炮的?這個保票我敢打——任何軍艦上都沒有迫擊炮!用超厚的甲板就不如裝個炮架,好好的解決後坐力,哪一個劃算,算一算就知道了。
如果說解放軍渡江作戰,或者解放海南島時,船上運輸迫擊炮那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哪一份曆史資料中明確的說:解放軍“在船上”發射迫擊炮,那絕對不是事實,要麽是有人說謊,要麽就是外行胡說八道。
我相信科學,不會隨便相信傳言,就算是寫在曆史書上我也不信!我會告訴那個編書之人,自己拿一門迫擊炮,到木船上打一發炮彈,迴來再接著編。
解放軍渡江、渡海作戰還有一個躲不開的問題:船隻每一次裝載的人不多,每一條船都要反複的擺渡,多次往返。如果哪一位指揮員頭腦發熱,下令在船上打迫擊炮,即便炮擊生效了,消滅了敵軍重要的火力點,這艘船可是廢了(撞毀了船板,炮彈就該跑偏了,鬼知道能打到哪兒去)!毀掉了運輸工具,後麵的部隊怎麽過去?
讀者有這種誤解也不奇怪,筆者就不止一次的看到網絡小說中把迫擊炮搬上了船,當做艦炮使用的,原因是迫擊炮容易製造。這是不負責任的作者誤導了讀者。
也有胡亂的使用無後坐力炮的,把火箭炮、無後坐力炮都裝到木船上了。火箭炮初速低,發射時的後部噴火比無後坐力炮小的太多,所以火箭炮可以在船上用。無後坐力炮在木船使用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解決其炮尾部的強烈火焰,否則與自殺區別不大。
---第53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