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十月的一天,崇禎在南京的皇宮召見幾位大臣。
傅宗龍說道操炮的兵弁需要懂得新式的算學,崇禎想一想也覺得有道理。炮彈打出去那麽遠,操炮之人還看不到目標,可不是全靠計算嗎?用算盤那是算不出來的。
於是他說道:“在京師可否試辦一所新式學堂呢,火炮越多,需要的兵弁就越多,總要有自己的兵源嘛。”
教育的事情溫體仁倒是明白,他說道:“我們會按陛下的旨意辦一所學堂,選地點、建校舍、聘先生、選定學科教案總是可以辦起來的。但是臣擔心招不到學子,天下的學子都是奔著功名富貴去的,我們的科舉隻考經史子集,新式學堂裏學到的學問考不了前程,那個學子願意去學?若是科舉增設新學科的題目恐怕天下震動,無論是趕考的學子還是我們的官員定然會反對,學子的十年寒窗苦一夜間付之東流,官員們都成了無用的舊文人,他們焉能接受?明年就是大考之年,無論設與不設新學題目,朝廷應該早定章程。”
這一下就說到了根本的體製上了,無論改與不改都是極難決策的。
崇禎歎了一口氣,說到:“讓禮部議一下,上個條陳之後再議。”
禮部管教育,不過他們也未必有好辦法,因為這種改革不但涉及到觀念的轉變,還牽連太多人的利益。
崇禎又轉向傅宗龍,問道:“傅愛卿,你剛才說到需要更大的火炮,難道這一種火炮不夠用嗎?”
“陛下,火炮要打得遠,威力才更大。楊都師送來的這個樣品可以打三裏遠,而花皮的一般火炮都能打六裏遠。如果花皮的大炮放在四五裏之外,他們可以炮轟城牆,我們的大炮卻夠不著他們,這不是隻能挨打不能還手了嗎?所以我們需要有同樣射程的火炮,才可以抵禦敵軍的進攻。大型火炮打得遠,但是不靈活,所以戰場上的兵器是各有其作用的,長短配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功效。”
傅宗龍是知兵者,他的解釋是很貼切的,大小火炮都有各自的用途。
崇禎皇帝說道:“讓北京的兵部尚書張鳳翼,戶部尚書侯恂參與軍火製造,所有的費用由北京的戶部負責。告訴楊嗣昌,北京的軍火工廠分出一半的工匠,調撥到南京來,在南京擇地建同樣的軍火廠,以方便供給南方的官軍。新學堂先建在北京吧,由北京的禮部主持。還要告訴楊嗣昌,給他半年時間,把北京的事情辦好,然後返迴南京。”
崇禎這是要重用楊嗣昌了,如何用?他沒說,算是個伏筆吧。
崇禎的旨意到達北京後,侯恂和張鳳翼就開始介入延慶軍火工廠的管理,工廠分出一批技術骨幹開始調往南京,82迫擊炮的研製也就開始了。
長話短說,到了崇禎十年的夏季,82迫擊炮的樣品也已經製造出來了,楊嗣昌也就奉調迴了南京。楊嗣昌麾下的部隊,就是宣大邊軍,則並入北京的禁衛營,歸北京兵部統轄,駐地延慶。
他們的82迫擊炮,射程超過了六裏,與國防軍的82迫擊炮相當,隻是重量太大,炮管就有兩百多斤,在戰場上需要專用的工具,四五個人的力量才能架起火炮。行軍時使用馬車運輸。
與國防軍的炮兵比較有幾點不同,第一他們的炮沒有炮鏡,靠準星照門間接瞄準。第二,他們的炮兵奇缺,很多兵弁不具備炮兵的素質,勉強充樣子,直視目標的炮擊還勉強,間瞄盲射一般都達不到要求,甚至根本就打不了盲射炮擊。其他的就是火炮的重量、機動性能、炮彈的質量等也有不少的差距。但是,不管怎麽說,畢竟有了現代的火炮,部隊的戰鬥力大大的加強了,國防軍今後對官軍的作戰將不會那麽輕鬆了,也要隨時的防備被炮擊,零傷亡的戰鬥幾乎不可能了。
受煉鋼手段的限製,聯省方麵短期內還不能大幅度的改善鋼的品質,迫擊炮依然是國防軍的主要火炮,因此,對於已經裝備了火炮的官軍,還拿不出具有絕對優勢的火炮,盡管國防軍依然有巨大的裝備優勢,但是,雙方的火力差距將會縮小。
......
林祥被提升為延慶軍火工廠的總管留在了北京,周成則隨楊嗣昌到南京,任南京軍火工廠的總管。
南京煉鋼所需的礦石就取自當塗,距離南京很近。朱萬化在浙江剛起步時就使用這裏的礦石,並且曾經對礦山投資擴建,現在的浙江曙光基地還保留著一套小型的冶煉設備,依然在使用當塗的鐵礦石。在現代,這裏是馬鞍山鋼鐵公司所在地。
崇禎十年的七月到達南京的楊嗣昌被任命為內閣大學士,首輔大臣。溫體仁致仕,“光榮”退休了。
國防軍北京坐探看到的是62迫擊炮,實際上還有82迫擊炮他們沒有看到,也可能是炮的重量太大,不方便上城牆。北京城的城防有大小九門炮。延慶的禁衛營有十幾門炮,其餘的還有十幾門炮隨楊嗣昌一同前往南京,以加強南京的城防。
到了國防軍發現官軍的火炮時(崇禎十一年的五月),朝廷的主要部隊已經開始配備迫擊炮了,朝廷方麵新式迫擊炮的總數已經有了五十多門。
崇禎九年底,南京的禮部也奉旨拿出來一個推進新學的辦法,那就是緩慢的推進,變革不要過激。現在就昭告天下,明年的各級考試先增加算盤的加減乘除口訣,阿拉伯數字的讀寫,使用阿拉伯數字筆算的整數加減乘除。對於這些初級知識,學子們一兩個月就補上了,影響不大。到下一期(三年後)考試再增加新學的內容,例如格物(物理)、圖形幾何算法(三角、幾何),如此這般,漸漸的改變科舉的內容。這樣就為推廣新學,創建新學堂打下了基礎,新學堂也就慢慢的辦起來了。
小小的改革在朝廷上也是一場論戰,有些老夫子甚至以死相逼,堅決反對任何的改革。什麽“不齒於言商逐利的算計”、“雕蟲小技”、“*技巧”、“儒家學說安天下”、“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禮儀不在技藝。”等等的議論一時間甚囂塵上,在各級官員中很少有支持新學的,尚書、大學士這一級的官員倒是知道朝廷的艱難,但是也不敢犯眾怒,態度曖昧、不明確,氣的崇禎都想殺人。最後終於還是說明年的各級考試不變,才算勉強的平息下來。
幸虧崇禎已經決定新學堂在北京試點開辦,否則,如果辦在南京,定然會被老學究們給攪黃。
火炮的出現,讓朝廷起死迴生,讓朝堂上有了生氣,不少大臣覺得朝廷又有了底氣,崇禎皇帝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他又開始勤奮起來。
但是保守的勢力如此之強,就像科舉的鄉試、會試,改革那麽一點點都無法實現,如此的固步自封不思進取,這一次的轉機朝廷能把握得住嗎?真是一個很大的疑問,搞不好就是迴光返照。
......
五月底,綏查兩家的使者返迴到張家口。
綏遠蒙古的王爺蘇和還在張家口等待迴音,使者迴來了,他們依然坐在一起議事。
聽到聯省衙門的這些條件,察哈爾王爺額爾德木圖就坐不住了,他跳起來大叫:“欺人!這些漢人欺人太甚!漢人來到我大草原還會有我們的好日子嗎?這些漢人可不是奴隸,就是原來的奴隸也要釋放,成為自由民。他們還要侵擾我們的山神,我蒙古大草原將永無寧日!”
蒙古人是鋪上毯子,席地而坐的,王爺站立起來,做臣子的也要趕緊站起來,躬身立在一旁。
蘇和的臉色也不好,但是他還算沉著,依然坐著,沒有跳起來叫罵。
那日鬆(察哈爾王爺的屬下,使者)也站起來了,趕緊勸說:“王爺息怒,都是我無能,沒有爭得更好的條件,讓王爺生氣了。但是那聯省的官員的確很強硬,容不得我們說話反駁。
請王爺要為我們的族人著想,現在是夏季,大草原上已經這樣荒涼艱難了,夏季過了,冬季就不遠了,到了大雪紛飛的日子裏,我蒙古族人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王爺忘了?去年的冬季,那是多麽的艱難!連王府裏也斷了糧,斷了茶葉啊!”
蒙古人以肉食為主,不喝茶,他們是要生病的,茶葉是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此外還有食鹽,這些生活必需品隻有靠貿易從中原購入。
旁邊的巴雅爾(綏遠王爺的屬下,使者)也勸說到:“額爾德王爺,我們既然要歸附於大明,劫掠而來的漢人怎麽能繼續保留呢?那是必須釋放的。對於漢人的移民,我們下一次談判可以講一些條件,限製他們的人數。何況漢人們也不能一下子來那麽多人,多數的漢人把這裏當做苦寒之地,很多人是不願意來的,所以限製一下他們也會同意的。”
那日鬆也接過話頭說道:“王爺,我們蒙古族人使用的鐵鍋,家具、刀槍武器,馬鐙、馬鞍,這些鐵、銅的物品生活上是離不開的,我們隻知道鐵器來自漢人的中原,其實那是中原的漢人開采礦山,冶煉銅鐵才得來的。漢人可以開礦山,我們為什麽不能開礦山呢?礦山是我們的財富,開礦也可以換取糧食、茶葉、鹽巴、布匹,這也是好事啊?”
這二人的勸說是有道理的,這說明他們去了一次開封,長了一點見識。同時也說明他們用心了,真的用心思考這些問題,恐怕他們之間也沒少商議,因此,才能形成一些見解。
蘇和王爺到底還是清醒一些,他說道:“我們歸附了大明,還扣著漢人做奴隸,是有些說不過去,大明的官員沒有過分的追究我們劫掠財物、人口,這已經是寬容了。倘若漢人興兵來問罪,我們劫掠屠殺了那麽多漢人,他們會不報仇嗎?”
幾個人的勸說,讓額爾德木圖冷靜了下來,他又坐下來。現實是不得不麵對的,他們即便想舉族遷移都辦不到,四麵都是敵手,能到那裏去?眼看著夏季過去就是殘酷的嚴寒,這個現實不得不麵對。
額爾德長歎一聲,說道:“看來隻有適當的限製漢人移民這一條可以談一下,其他的沒指望了。”
蘇和說道:“那日鬆說的對,礦山是山神賜予我們的財富,我們守著金山要飯吃,還是頭腦不靈啊,漢人早就開礦了,山神也沒有責怪嗎?”
蘇和又說道:“額爾德老弟,聯省衙門給出的條件也有寬容的一麵,巡撫和都指揮使的職務都給了我們,我們還是軍權在握,外蒙古的坎岱也不過如此把?我看這樣吧,讓巴雅爾、那日鬆他們用幾日時間,寫出一個章程。我們兄弟兩個就與大明談一次,談判的地點我們建議在宣化,這樣大家都平等。額爾德老弟,你看可以嗎?”
額爾德無奈的說道:“好吧,我同意了。”
這真是一場艱難的選擇,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第488章完---
傅宗龍說道操炮的兵弁需要懂得新式的算學,崇禎想一想也覺得有道理。炮彈打出去那麽遠,操炮之人還看不到目標,可不是全靠計算嗎?用算盤那是算不出來的。
於是他說道:“在京師可否試辦一所新式學堂呢,火炮越多,需要的兵弁就越多,總要有自己的兵源嘛。”
教育的事情溫體仁倒是明白,他說道:“我們會按陛下的旨意辦一所學堂,選地點、建校舍、聘先生、選定學科教案總是可以辦起來的。但是臣擔心招不到學子,天下的學子都是奔著功名富貴去的,我們的科舉隻考經史子集,新式學堂裏學到的學問考不了前程,那個學子願意去學?若是科舉增設新學科的題目恐怕天下震動,無論是趕考的學子還是我們的官員定然會反對,學子的十年寒窗苦一夜間付之東流,官員們都成了無用的舊文人,他們焉能接受?明年就是大考之年,無論設與不設新學題目,朝廷應該早定章程。”
這一下就說到了根本的體製上了,無論改與不改都是極難決策的。
崇禎歎了一口氣,說到:“讓禮部議一下,上個條陳之後再議。”
禮部管教育,不過他們也未必有好辦法,因為這種改革不但涉及到觀念的轉變,還牽連太多人的利益。
崇禎又轉向傅宗龍,問道:“傅愛卿,你剛才說到需要更大的火炮,難道這一種火炮不夠用嗎?”
“陛下,火炮要打得遠,威力才更大。楊都師送來的這個樣品可以打三裏遠,而花皮的一般火炮都能打六裏遠。如果花皮的大炮放在四五裏之外,他們可以炮轟城牆,我們的大炮卻夠不著他們,這不是隻能挨打不能還手了嗎?所以我們需要有同樣射程的火炮,才可以抵禦敵軍的進攻。大型火炮打得遠,但是不靈活,所以戰場上的兵器是各有其作用的,長短配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功效。”
傅宗龍是知兵者,他的解釋是很貼切的,大小火炮都有各自的用途。
崇禎皇帝說道:“讓北京的兵部尚書張鳳翼,戶部尚書侯恂參與軍火製造,所有的費用由北京的戶部負責。告訴楊嗣昌,北京的軍火工廠分出一半的工匠,調撥到南京來,在南京擇地建同樣的軍火廠,以方便供給南方的官軍。新學堂先建在北京吧,由北京的禮部主持。還要告訴楊嗣昌,給他半年時間,把北京的事情辦好,然後返迴南京。”
崇禎這是要重用楊嗣昌了,如何用?他沒說,算是個伏筆吧。
崇禎的旨意到達北京後,侯恂和張鳳翼就開始介入延慶軍火工廠的管理,工廠分出一批技術骨幹開始調往南京,82迫擊炮的研製也就開始了。
長話短說,到了崇禎十年的夏季,82迫擊炮的樣品也已經製造出來了,楊嗣昌也就奉調迴了南京。楊嗣昌麾下的部隊,就是宣大邊軍,則並入北京的禁衛營,歸北京兵部統轄,駐地延慶。
他們的82迫擊炮,射程超過了六裏,與國防軍的82迫擊炮相當,隻是重量太大,炮管就有兩百多斤,在戰場上需要專用的工具,四五個人的力量才能架起火炮。行軍時使用馬車運輸。
與國防軍的炮兵比較有幾點不同,第一他們的炮沒有炮鏡,靠準星照門間接瞄準。第二,他們的炮兵奇缺,很多兵弁不具備炮兵的素質,勉強充樣子,直視目標的炮擊還勉強,間瞄盲射一般都達不到要求,甚至根本就打不了盲射炮擊。其他的就是火炮的重量、機動性能、炮彈的質量等也有不少的差距。但是,不管怎麽說,畢竟有了現代的火炮,部隊的戰鬥力大大的加強了,國防軍今後對官軍的作戰將不會那麽輕鬆了,也要隨時的防備被炮擊,零傷亡的戰鬥幾乎不可能了。
受煉鋼手段的限製,聯省方麵短期內還不能大幅度的改善鋼的品質,迫擊炮依然是國防軍的主要火炮,因此,對於已經裝備了火炮的官軍,還拿不出具有絕對優勢的火炮,盡管國防軍依然有巨大的裝備優勢,但是,雙方的火力差距將會縮小。
......
林祥被提升為延慶軍火工廠的總管留在了北京,周成則隨楊嗣昌到南京,任南京軍火工廠的總管。
南京煉鋼所需的礦石就取自當塗,距離南京很近。朱萬化在浙江剛起步時就使用這裏的礦石,並且曾經對礦山投資擴建,現在的浙江曙光基地還保留著一套小型的冶煉設備,依然在使用當塗的鐵礦石。在現代,這裏是馬鞍山鋼鐵公司所在地。
崇禎十年的七月到達南京的楊嗣昌被任命為內閣大學士,首輔大臣。溫體仁致仕,“光榮”退休了。
國防軍北京坐探看到的是62迫擊炮,實際上還有82迫擊炮他們沒有看到,也可能是炮的重量太大,不方便上城牆。北京城的城防有大小九門炮。延慶的禁衛營有十幾門炮,其餘的還有十幾門炮隨楊嗣昌一同前往南京,以加強南京的城防。
到了國防軍發現官軍的火炮時(崇禎十一年的五月),朝廷的主要部隊已經開始配備迫擊炮了,朝廷方麵新式迫擊炮的總數已經有了五十多門。
崇禎九年底,南京的禮部也奉旨拿出來一個推進新學的辦法,那就是緩慢的推進,變革不要過激。現在就昭告天下,明年的各級考試先增加算盤的加減乘除口訣,阿拉伯數字的讀寫,使用阿拉伯數字筆算的整數加減乘除。對於這些初級知識,學子們一兩個月就補上了,影響不大。到下一期(三年後)考試再增加新學的內容,例如格物(物理)、圖形幾何算法(三角、幾何),如此這般,漸漸的改變科舉的內容。這樣就為推廣新學,創建新學堂打下了基礎,新學堂也就慢慢的辦起來了。
小小的改革在朝廷上也是一場論戰,有些老夫子甚至以死相逼,堅決反對任何的改革。什麽“不齒於言商逐利的算計”、“雕蟲小技”、“*技巧”、“儒家學說安天下”、“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禮儀不在技藝。”等等的議論一時間甚囂塵上,在各級官員中很少有支持新學的,尚書、大學士這一級的官員倒是知道朝廷的艱難,但是也不敢犯眾怒,態度曖昧、不明確,氣的崇禎都想殺人。最後終於還是說明年的各級考試不變,才算勉強的平息下來。
幸虧崇禎已經決定新學堂在北京試點開辦,否則,如果辦在南京,定然會被老學究們給攪黃。
火炮的出現,讓朝廷起死迴生,讓朝堂上有了生氣,不少大臣覺得朝廷又有了底氣,崇禎皇帝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他又開始勤奮起來。
但是保守的勢力如此之強,就像科舉的鄉試、會試,改革那麽一點點都無法實現,如此的固步自封不思進取,這一次的轉機朝廷能把握得住嗎?真是一個很大的疑問,搞不好就是迴光返照。
......
五月底,綏查兩家的使者返迴到張家口。
綏遠蒙古的王爺蘇和還在張家口等待迴音,使者迴來了,他們依然坐在一起議事。
聽到聯省衙門的這些條件,察哈爾王爺額爾德木圖就坐不住了,他跳起來大叫:“欺人!這些漢人欺人太甚!漢人來到我大草原還會有我們的好日子嗎?這些漢人可不是奴隸,就是原來的奴隸也要釋放,成為自由民。他們還要侵擾我們的山神,我蒙古大草原將永無寧日!”
蒙古人是鋪上毯子,席地而坐的,王爺站立起來,做臣子的也要趕緊站起來,躬身立在一旁。
蘇和的臉色也不好,但是他還算沉著,依然坐著,沒有跳起來叫罵。
那日鬆(察哈爾王爺的屬下,使者)也站起來了,趕緊勸說:“王爺息怒,都是我無能,沒有爭得更好的條件,讓王爺生氣了。但是那聯省的官員的確很強硬,容不得我們說話反駁。
請王爺要為我們的族人著想,現在是夏季,大草原上已經這樣荒涼艱難了,夏季過了,冬季就不遠了,到了大雪紛飛的日子裏,我蒙古族人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王爺忘了?去年的冬季,那是多麽的艱難!連王府裏也斷了糧,斷了茶葉啊!”
蒙古人以肉食為主,不喝茶,他們是要生病的,茶葉是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此外還有食鹽,這些生活必需品隻有靠貿易從中原購入。
旁邊的巴雅爾(綏遠王爺的屬下,使者)也勸說到:“額爾德王爺,我們既然要歸附於大明,劫掠而來的漢人怎麽能繼續保留呢?那是必須釋放的。對於漢人的移民,我們下一次談判可以講一些條件,限製他們的人數。何況漢人們也不能一下子來那麽多人,多數的漢人把這裏當做苦寒之地,很多人是不願意來的,所以限製一下他們也會同意的。”
那日鬆也接過話頭說道:“王爺,我們蒙古族人使用的鐵鍋,家具、刀槍武器,馬鐙、馬鞍,這些鐵、銅的物品生活上是離不開的,我們隻知道鐵器來自漢人的中原,其實那是中原的漢人開采礦山,冶煉銅鐵才得來的。漢人可以開礦山,我們為什麽不能開礦山呢?礦山是我們的財富,開礦也可以換取糧食、茶葉、鹽巴、布匹,這也是好事啊?”
這二人的勸說是有道理的,這說明他們去了一次開封,長了一點見識。同時也說明他們用心了,真的用心思考這些問題,恐怕他們之間也沒少商議,因此,才能形成一些見解。
蘇和王爺到底還是清醒一些,他說道:“我們歸附了大明,還扣著漢人做奴隸,是有些說不過去,大明的官員沒有過分的追究我們劫掠財物、人口,這已經是寬容了。倘若漢人興兵來問罪,我們劫掠屠殺了那麽多漢人,他們會不報仇嗎?”
幾個人的勸說,讓額爾德木圖冷靜了下來,他又坐下來。現實是不得不麵對的,他們即便想舉族遷移都辦不到,四麵都是敵手,能到那裏去?眼看著夏季過去就是殘酷的嚴寒,這個現實不得不麵對。
額爾德長歎一聲,說道:“看來隻有適當的限製漢人移民這一條可以談一下,其他的沒指望了。”
蘇和說道:“那日鬆說的對,礦山是山神賜予我們的財富,我們守著金山要飯吃,還是頭腦不靈啊,漢人早就開礦了,山神也沒有責怪嗎?”
蘇和又說道:“額爾德老弟,聯省衙門給出的條件也有寬容的一麵,巡撫和都指揮使的職務都給了我們,我們還是軍權在握,外蒙古的坎岱也不過如此把?我看這樣吧,讓巴雅爾、那日鬆他們用幾日時間,寫出一個章程。我們兄弟兩個就與大明談一次,談判的地點我們建議在宣化,這樣大家都平等。額爾德老弟,你看可以嗎?”
額爾德無奈的說道:“好吧,我同意了。”
這真是一場艱難的選擇,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第48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