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海軍要的僧伽羅西北部的這一個位置是個極好的海軍基地的地形,建設商業碼頭也是良好的港灣。但是為什麽此地那麽荒涼,即便是現代的年代裏,這裏依然不是主要港口,甚至是荒涼落後的地區。現代的斯裏蘭卡,曾經有數次國內的動亂,例如眾所周知的泰米爾猛虎組織就是以這裏為基地的。僧伽羅島上的第一重要港口一直就是科倫坡,圍繞著科倫坡的地區才是繁華之地。
難道是朱萬化紙上談兵,不了解實際的地理環境,選錯了地方?
優良的港口與地理環境有關,更與經濟政治的環境有關,在僧伽羅島上就是這種情況。
科倫坡能成為優良繁華的大港口,號稱是印度洋的門戶,其自身必須具備優良的地理環境。科倫坡有一個天然的海灣、避風港,適於修建優良的碼頭,這是先決條件,當然,在現代,這裏還是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防波堤。科倫坡地處平原,河網密布,島上的主要河流從此地入海,因此它是島內的水路交通樞紐。它的地理位置是島上的經濟中心。
從外部環境看,無論東西方向,它都接近於遠洋航運的主航道,是遼闊的印度洋上運輸線的中間點,是重要的中轉站。
存在這樣優良的內外部環境,科倫坡自然會成為印度洋上的大港口。僧伽羅島嶼是方圓不過七八百裏的一個小島,這麽小的一個島上,就不需要開發第二個大型的海港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國防海軍所占據的那一部分,在地理上是連同海峽對岸的印度大陸的地形,海峽兩邊各自伸出了兩支胳膊,雙方環抱形成了一個圓形的內海,方圓二三百裏。在曆史上這個海峽的兩岸的地區,一般都是屬於兩個政權分別控製一方,並且基本上都是敵對的政權。為了安全,任何一方都不會把重要的海港放在這裏。
這就是除了科倫坡,僧伽羅島的北部始終沒有建設第二個大港口的原因。
大明的國防海軍來了,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控製了僧伽羅島上的一側,同時會迅速的控製印度次大陸上的對岸,在大陸上占領一塊地區。這樣一來這個兩岸環抱的內海就是國防海軍的一個巨大的軍事基地了。即便若幹年後,世界各國的海軍極度的膨脹,到了航空母艦的年代,大明海軍擁有數百上千的大型軍艦,放到這個基地之中都是綽綽有餘的。
這個內海有方圓兩三百裏,與一千裏長的渤海比還是很小的,但是作為軍事基地可就太大了,甚至可以作為練兵場,海戰演習的訓練場。
朱萬化的眼光長遠,在這麽重要的位置上,一定要存在一支強有力的艦隊,始終保持世界頂級的“numberone”的地位。這裏控製了世界的糧倉和世界的能源——大油海,還是東西方向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全球的命門!
大明第五遠洋艦隊的第一母港將建在這裏,如果再擴建一個第六遠洋艦隊,甚至創建遠征軍,依然是在這裏。大明最好的軍艦,最強的艦隊會以此為基地。因為這裏太重要了,自然環境又是那麽好。
談判結束了,大明一方達到了談判的目的,取得了圓滿的結果。所有的這些情況鄒振江都有詳細的報告上報到朱萬雄那裏,此時的第五艦隊還在新加坡忙於建設,尚未到達安島。
接下來的日子裏鄒振江也是繁忙的。在科倫坡參加禮節性的宴會、拜訪、參觀訪問又用去了兩天,期間大明的官兵們也得以分批上岸購物、觀光、休整,當然也難免有人會去逛妓院。
二月十一日鄒振江率領著兩艘戰艦到達了僧伽羅島的北部預定為港口的地方,目前這裏除了漁港之外沒有任何港口設施。他們使用小型船隻登陸,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一個臨時的棧橋式的碼頭。這種建築是海軍工兵的例行科目,工具裝備都很齊全,主要的材料是浮箱、木板、木樁、纜繩。主要的工程就是水中打樁固定棧橋。
這種臨時的棧橋隻能卸載人員和輕型裝備,作為部隊登岸,建立臨時的營區,設立基本的防禦是足夠了。此後的主要人力就開始建築正式的碼頭,這是主要的工作。兩艘戰艦上的水兵,加上一個陸戰連總數三百多人,也算是一個小型的施工隊了。然後派出通事(翻譯),帶著士兵去附近招募勞工,擴大基建隊伍。
鄒振江則帶上一個排的兵力,按照地圖,帶上經緯儀,出發去考察剛剛到手的占領地。修正完善地圖,標注地名,查看民情,特別是當地有沒有民間的武裝,達到什麽程度,在可以到達的邊界處設置邊界木樁。總之是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的行動做準備。
崇禎十年四月十八日,第五艦隊的主力到達了僧伽羅,匯合了先期到達的鄒振江部的兩艘戰艦,此時那裏的碼頭已經建設了兩個月,可以停靠大型艦船了。
朱萬雄對於鄒振江的談判成果,和對占領區細致的考察給予了肯定和褒獎,他拿著鄒振江新修正完善的地圖十分的滿意。對照著地圖,幾個重要的地名就應該重新命名了,以符合漢語的習慣,這也是為了今後的管理方便。
大明占領區的名稱早就定了,叫做“錫蘭府”,僧伽羅北部很小,就是一個縣的地盤,為什麽不叫錫蘭縣呢?這就要考慮人們的先入為主的習慣了。此地是一個重要地點,自然會引人注目,第一次如果叫了“錫蘭縣”的名字,那麽今後擴大了地盤,需要叫做“錫蘭府”了,這個名稱就不好改了。所以盡管隻有一個縣,依然稱作錫蘭府。
在改地名中也可以對於有功人員進行褒獎,不過,用人名命名地名是要督軍憲國公爺朱萬化批準的,朱萬雄隻有提議申請的權利。
朱萬雄提出,基地位置有幾個重要的地理名稱,可以從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地點用有功將領的名字命名,他提出艦隊司令謝鵬舉和教官鄒振江的名字。這兩位都很謙虛,他們說,這一次出征總監侯爺大人居功至偉,應當擇要地命名,我們會繼續效力,盡力辦差,等到有了些許功勞時再入選也不遲。
最後由朱萬雄決定,上報了朱萬雄、謝鵬舉、鄒振江三個人的名字,五個地點供督軍大人選擇。
這種用人名命名地名是西方人征服海外領地慣用的手法,在他們自己的國土內,這種命名也有,但是慎重的多。但是,在海外則非常隨意,有的甚至是入侵者本人為自己樹碑立傳,隨意的就命名了,基本上是第一個到達“發現”者就被命名了,根本談不上什麽功績。
朱萬化也是以毒攻毒,他的原則也是比較隨意,有功的將領,首先占領開疆擴土者就會被命名,在北方領土的闞城就開了先例,這也是大明揚威海外的一個手段。開疆擴土就是大功,至於輪到誰出征,那就看運氣了。
所以朱萬化批複的很快:基地內海命名為“萬雄海”,位於僧伽羅島上環繞著內海的兩個半島,南麵的命名為“謝城半島”,其地所建的城池為“謝城”,類似的,北部的半島命名為“鄒城半島”,所建城池稱為“鄒城”
謝鵬舉和鄒振江感動的當即叩頭謝恩,給朱萬雄叩了頭,還要遙望大明方向,向憲國公爺叩頭謝恩。
基地建設工地上已經招收了一些當地的民工,都是清一色的僧伽羅人,在這裏,海外華人不能說沒有,但是太少了,這裏就是僧伽羅人的天下,印度次大陸上過來的移民肯定不少,但是這些人與僧伽羅人屬於同一個種族,語言也相同,是分不清楚的。
長遠的說,在這裏是要建成大明的海外領地的,因此,民族政策就不得不重視,並且要盡快的實施。這些政策與本土少數名族地區執行的政策就要有區別了。
首先是語言,國防軍當然要推行漢語教育,漢語是唯一的官方語言,但是要允許本地語言的存在,不能強令禁止。戶籍登記提倡使用漢字名字,同樣不能強令改為漢族名字,原名是允許存在的,唯一的限製措施就是六個字,超過六個漢字的名字必須改。在服裝、民俗等方麵也是類似的政策就不細說了。總之是要正視僧伽羅民族的存在,如果強行同化是可能引發反抗的。
比較麻煩的是這裏的宗教,雖然這裏有多種宗教,但是伊斯蘭教居於統治地位,這與聯省宣布的佛教為國教有衝突。
宗教是個大原則的問題,容不得含糊。因此,朱萬化的態度是嚴格的執行聯省的既定政策,即:宣布佛教為國教!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把佛教定為國教,在這裏不會引起不滿和反抗。
同時宣布允許其他宗教的存在,但是需要申請登記......(為了對得起讀者的銀子,冗長的宗教內容不再重複)如此等等,其條款與大明國內相同。
其中的難點就是印度的伊斯蘭教是有“教法”的,對此,大明的政權不能容忍,必須取締,否則就成了雙重政權了。
什麽是“教法”?教法就是包含在宗教信條之中的,針對教徒,甚至於包括異教徒一係列的懲罰條款,輕者鞭笞、傷殘,重者處以殘酷的極刑傷人性命,宗教中的大小首領擁有大小不等的處罰權力。
到了現代,南洋地區的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的伊斯蘭教依然有教法,國家有警察,宗教有“教法警察”,這都是合法存在的。前不久還有這樣的奇聞:某女性被教法警察捉了奸,按教法處置,該女性被教法警察*了!按照國法他們是*罪,那麽那個法起作用呢?
一個更典型的例子就是發生於1592年的羅馬天主教燒死科學家的事件了,也就是在崇禎十年之前的四十年。
意大利科學家哥白尼發現了“日心說”,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打破了天主教的“地心說”(太陽繞著地球轉),被天主教會認為是異教邪說,被處以死刑,用火燒死了。
曆史也有多個版本,實際上燒死的是科學家布魯諾,理由是相同的。哥白尼是自然死亡。
教法很猖狂,也很殘酷。
對於習慣了溫和的、與人為善的佛教之大明帝國來說,教法就太愚昧、落後、殘忍了,對於國家政權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朱萬化也不是一味的嚴厲,出路還是給的,這個出路就是:不服從者可以選擇離開大明的占領區——錫蘭府,到可以執行教法的地方去繼續你們的教法。不走的,就要聽話!要想保留伊斯蘭教,就要以大明的伊斯蘭教為範本,改換門庭,修改教義,重新教化本教的教徒虔心向善。
你可以宣傳你的宗教,別人也可以不信你的宗教,而信奉其他的宗教,這叫宗教自由。但是有的宗教對待非本教的異教徒就像對待敵人,遇到機會就會發動攻擊,有口頭的也有武力的。這種宗教就屬於邪教了,是引發動亂的根源,是社會的毒瘤,當然必須鏟除。
國防軍這樣的宗教政策,有可能遭到反抗,國防軍是做好了準備的,反抗則堅決鎮壓!巴掌大的一個地方,上萬的大軍還能彈壓不住嗎?
等到基地建好,一切就緒時,就要建立政權了,此地就是一個縣級政權,行政官員都帶來了。其他的如武警、警察、保安鏢局、農工商、銀行甚至和尚、伊斯蘭教的阿訇等等專門的骨幹人員全都帶來了,就等著穩定局麵後,逐步的實施。當然了,宗教是最後一個實施的政策,不能一開始就陷入混亂。
第五艦隊對於占領區的治理會有麻煩嗎?且聽下迴分解。
---第448章完---
難道是朱萬化紙上談兵,不了解實際的地理環境,選錯了地方?
優良的港口與地理環境有關,更與經濟政治的環境有關,在僧伽羅島上就是這種情況。
科倫坡能成為優良繁華的大港口,號稱是印度洋的門戶,其自身必須具備優良的地理環境。科倫坡有一個天然的海灣、避風港,適於修建優良的碼頭,這是先決條件,當然,在現代,這裏還是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防波堤。科倫坡地處平原,河網密布,島上的主要河流從此地入海,因此它是島內的水路交通樞紐。它的地理位置是島上的經濟中心。
從外部環境看,無論東西方向,它都接近於遠洋航運的主航道,是遼闊的印度洋上運輸線的中間點,是重要的中轉站。
存在這樣優良的內外部環境,科倫坡自然會成為印度洋上的大港口。僧伽羅島嶼是方圓不過七八百裏的一個小島,這麽小的一個島上,就不需要開發第二個大型的海港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國防海軍所占據的那一部分,在地理上是連同海峽對岸的印度大陸的地形,海峽兩邊各自伸出了兩支胳膊,雙方環抱形成了一個圓形的內海,方圓二三百裏。在曆史上這個海峽的兩岸的地區,一般都是屬於兩個政權分別控製一方,並且基本上都是敵對的政權。為了安全,任何一方都不會把重要的海港放在這裏。
這就是除了科倫坡,僧伽羅島的北部始終沒有建設第二個大港口的原因。
大明的國防海軍來了,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控製了僧伽羅島上的一側,同時會迅速的控製印度次大陸上的對岸,在大陸上占領一塊地區。這樣一來這個兩岸環抱的內海就是國防海軍的一個巨大的軍事基地了。即便若幹年後,世界各國的海軍極度的膨脹,到了航空母艦的年代,大明海軍擁有數百上千的大型軍艦,放到這個基地之中都是綽綽有餘的。
這個內海有方圓兩三百裏,與一千裏長的渤海比還是很小的,但是作為軍事基地可就太大了,甚至可以作為練兵場,海戰演習的訓練場。
朱萬化的眼光長遠,在這麽重要的位置上,一定要存在一支強有力的艦隊,始終保持世界頂級的“numberone”的地位。這裏控製了世界的糧倉和世界的能源——大油海,還是東西方向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全球的命門!
大明第五遠洋艦隊的第一母港將建在這裏,如果再擴建一個第六遠洋艦隊,甚至創建遠征軍,依然是在這裏。大明最好的軍艦,最強的艦隊會以此為基地。因為這裏太重要了,自然環境又是那麽好。
談判結束了,大明一方達到了談判的目的,取得了圓滿的結果。所有的這些情況鄒振江都有詳細的報告上報到朱萬雄那裏,此時的第五艦隊還在新加坡忙於建設,尚未到達安島。
接下來的日子裏鄒振江也是繁忙的。在科倫坡參加禮節性的宴會、拜訪、參觀訪問又用去了兩天,期間大明的官兵們也得以分批上岸購物、觀光、休整,當然也難免有人會去逛妓院。
二月十一日鄒振江率領著兩艘戰艦到達了僧伽羅島的北部預定為港口的地方,目前這裏除了漁港之外沒有任何港口設施。他們使用小型船隻登陸,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一個臨時的棧橋式的碼頭。這種建築是海軍工兵的例行科目,工具裝備都很齊全,主要的材料是浮箱、木板、木樁、纜繩。主要的工程就是水中打樁固定棧橋。
這種臨時的棧橋隻能卸載人員和輕型裝備,作為部隊登岸,建立臨時的營區,設立基本的防禦是足夠了。此後的主要人力就開始建築正式的碼頭,這是主要的工作。兩艘戰艦上的水兵,加上一個陸戰連總數三百多人,也算是一個小型的施工隊了。然後派出通事(翻譯),帶著士兵去附近招募勞工,擴大基建隊伍。
鄒振江則帶上一個排的兵力,按照地圖,帶上經緯儀,出發去考察剛剛到手的占領地。修正完善地圖,標注地名,查看民情,特別是當地有沒有民間的武裝,達到什麽程度,在可以到達的邊界處設置邊界木樁。總之是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的行動做準備。
崇禎十年四月十八日,第五艦隊的主力到達了僧伽羅,匯合了先期到達的鄒振江部的兩艘戰艦,此時那裏的碼頭已經建設了兩個月,可以停靠大型艦船了。
朱萬雄對於鄒振江的談判成果,和對占領區細致的考察給予了肯定和褒獎,他拿著鄒振江新修正完善的地圖十分的滿意。對照著地圖,幾個重要的地名就應該重新命名了,以符合漢語的習慣,這也是為了今後的管理方便。
大明占領區的名稱早就定了,叫做“錫蘭府”,僧伽羅北部很小,就是一個縣的地盤,為什麽不叫錫蘭縣呢?這就要考慮人們的先入為主的習慣了。此地是一個重要地點,自然會引人注目,第一次如果叫了“錫蘭縣”的名字,那麽今後擴大了地盤,需要叫做“錫蘭府”了,這個名稱就不好改了。所以盡管隻有一個縣,依然稱作錫蘭府。
在改地名中也可以對於有功人員進行褒獎,不過,用人名命名地名是要督軍憲國公爺朱萬化批準的,朱萬雄隻有提議申請的權利。
朱萬雄提出,基地位置有幾個重要的地理名稱,可以從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地點用有功將領的名字命名,他提出艦隊司令謝鵬舉和教官鄒振江的名字。這兩位都很謙虛,他們說,這一次出征總監侯爺大人居功至偉,應當擇要地命名,我們會繼續效力,盡力辦差,等到有了些許功勞時再入選也不遲。
最後由朱萬雄決定,上報了朱萬雄、謝鵬舉、鄒振江三個人的名字,五個地點供督軍大人選擇。
這種用人名命名地名是西方人征服海外領地慣用的手法,在他們自己的國土內,這種命名也有,但是慎重的多。但是,在海外則非常隨意,有的甚至是入侵者本人為自己樹碑立傳,隨意的就命名了,基本上是第一個到達“發現”者就被命名了,根本談不上什麽功績。
朱萬化也是以毒攻毒,他的原則也是比較隨意,有功的將領,首先占領開疆擴土者就會被命名,在北方領土的闞城就開了先例,這也是大明揚威海外的一個手段。開疆擴土就是大功,至於輪到誰出征,那就看運氣了。
所以朱萬化批複的很快:基地內海命名為“萬雄海”,位於僧伽羅島上環繞著內海的兩個半島,南麵的命名為“謝城半島”,其地所建的城池為“謝城”,類似的,北部的半島命名為“鄒城半島”,所建城池稱為“鄒城”
謝鵬舉和鄒振江感動的當即叩頭謝恩,給朱萬雄叩了頭,還要遙望大明方向,向憲國公爺叩頭謝恩。
基地建設工地上已經招收了一些當地的民工,都是清一色的僧伽羅人,在這裏,海外華人不能說沒有,但是太少了,這裏就是僧伽羅人的天下,印度次大陸上過來的移民肯定不少,但是這些人與僧伽羅人屬於同一個種族,語言也相同,是分不清楚的。
長遠的說,在這裏是要建成大明的海外領地的,因此,民族政策就不得不重視,並且要盡快的實施。這些政策與本土少數名族地區執行的政策就要有區別了。
首先是語言,國防軍當然要推行漢語教育,漢語是唯一的官方語言,但是要允許本地語言的存在,不能強令禁止。戶籍登記提倡使用漢字名字,同樣不能強令改為漢族名字,原名是允許存在的,唯一的限製措施就是六個字,超過六個漢字的名字必須改。在服裝、民俗等方麵也是類似的政策就不細說了。總之是要正視僧伽羅民族的存在,如果強行同化是可能引發反抗的。
比較麻煩的是這裏的宗教,雖然這裏有多種宗教,但是伊斯蘭教居於統治地位,這與聯省宣布的佛教為國教有衝突。
宗教是個大原則的問題,容不得含糊。因此,朱萬化的態度是嚴格的執行聯省的既定政策,即:宣布佛教為國教!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把佛教定為國教,在這裏不會引起不滿和反抗。
同時宣布允許其他宗教的存在,但是需要申請登記......(為了對得起讀者的銀子,冗長的宗教內容不再重複)如此等等,其條款與大明國內相同。
其中的難點就是印度的伊斯蘭教是有“教法”的,對此,大明的政權不能容忍,必須取締,否則就成了雙重政權了。
什麽是“教法”?教法就是包含在宗教信條之中的,針對教徒,甚至於包括異教徒一係列的懲罰條款,輕者鞭笞、傷殘,重者處以殘酷的極刑傷人性命,宗教中的大小首領擁有大小不等的處罰權力。
到了現代,南洋地區的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的伊斯蘭教依然有教法,國家有警察,宗教有“教法警察”,這都是合法存在的。前不久還有這樣的奇聞:某女性被教法警察捉了奸,按教法處置,該女性被教法警察*了!按照國法他們是*罪,那麽那個法起作用呢?
一個更典型的例子就是發生於1592年的羅馬天主教燒死科學家的事件了,也就是在崇禎十年之前的四十年。
意大利科學家哥白尼發現了“日心說”,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打破了天主教的“地心說”(太陽繞著地球轉),被天主教會認為是異教邪說,被處以死刑,用火燒死了。
曆史也有多個版本,實際上燒死的是科學家布魯諾,理由是相同的。哥白尼是自然死亡。
教法很猖狂,也很殘酷。
對於習慣了溫和的、與人為善的佛教之大明帝國來說,教法就太愚昧、落後、殘忍了,對於國家政權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朱萬化也不是一味的嚴厲,出路還是給的,這個出路就是:不服從者可以選擇離開大明的占領區——錫蘭府,到可以執行教法的地方去繼續你們的教法。不走的,就要聽話!要想保留伊斯蘭教,就要以大明的伊斯蘭教為範本,改換門庭,修改教義,重新教化本教的教徒虔心向善。
你可以宣傳你的宗教,別人也可以不信你的宗教,而信奉其他的宗教,這叫宗教自由。但是有的宗教對待非本教的異教徒就像對待敵人,遇到機會就會發動攻擊,有口頭的也有武力的。這種宗教就屬於邪教了,是引發動亂的根源,是社會的毒瘤,當然必須鏟除。
國防軍這樣的宗教政策,有可能遭到反抗,國防軍是做好了準備的,反抗則堅決鎮壓!巴掌大的一個地方,上萬的大軍還能彈壓不住嗎?
等到基地建好,一切就緒時,就要建立政權了,此地就是一個縣級政權,行政官員都帶來了。其他的如武警、警察、保安鏢局、農工商、銀行甚至和尚、伊斯蘭教的阿訇等等專門的骨幹人員全都帶來了,就等著穩定局麵後,逐步的實施。當然了,宗教是最後一個實施的政策,不能一開始就陷入混亂。
第五艦隊對於占領區的治理會有麻煩嗎?且聽下迴分解。
---第44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