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七月初九,開封督軍府的會議還在進行。


    一直沒有說話的朱萬化接過了孫和京的話頭說話了。他說道:“四川的改製完成之後,正是深秋時節,是修建農田水利工程的好季節。大型的工程需要較長時間的謀劃,小工程還是可以動工的。原有的舊水利工程也要巡查一遍,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小工程,為來年的農耕打好基礎。


    交通運輸是農工商業的基礎,四川不缺水,河流眾多,並且水量充沛。可是此地不同於江南,這麽多江河,可行船的不多,於是就要靠道路運輸了。四川多山地,修路艱難,怎麽辦呢?這就是剛才孫侍郎所說,不要怕進度慢,年年有進展就好。


    修路也要做好規劃,首先解決交通幹道,正如工部周尚書所言,成都平原經川北到漢中之路是國計民生的要點,這條路要首先動工。我們再與陝西協商一下,對褒斜道規劃一個加固完善的工程,這條路對於四川、陝西、河南乃至甘肅幾省的民生經濟都大有補益。


    褒斜道我也走過,有些路段的棧道過於狹窄,路麵的木板也不利於車輛行走,讓我們的橋梁專家研究一下,能不能用山頂拉鋼繩的辦法,加強棧道的寬度和承載能力,變為雙車道。可以在個別路段試驗施工一段,如果可行,則逐年改建褒斜道,使其成為一條交通幹線。


    四川省內的主幹道也要開始籌劃開工,大型的江河的橋梁眼下我們沒有能力,隻能用擺渡的辦法,渡船也要逐步更換成蒸汽機的大型渡船,改建渡口設施,提高渡口的效率。中小型的河流要修橋,否則道路的效率就太低了。這樣一來,四川就會修很多的橋梁,把我們的橋梁工程專家都調過來,把橋修好,總結出一套修橋的經驗,這也為將來陝西境內的大型鐵路橋梁打下了基礎。


    孫侍郎所說的:在富庶的省份要提高良田的產量,這就是高效率的農業。水利設施好、氣候好就要高產、高效。因此,四川、浙江、台灣這幾個省,今年冬季就要做好規劃,規劃一批實驗田,做高產的實驗。我們台灣的化肥廠也要增加產量,向他們提供化肥,提供使用化肥的指導。”


    朱萬化的發言肯定了孫和京等人的經濟建設方麵的意見,並進行了歸納、總結、拔高,並且有具體的實施辦法。聯省的一幹大員們心中感慨,特別是周延儒等經曆過朝廷議事的人,拿朱萬化比崇禎,差別太大了。朱萬化是純粹的務實人物,對於農工商、經濟非常看重,並且內行,空洞的東西沒有,並且善於整理出事務的實質、骨幹。崇禎皇帝何時議論過這些務工、務農、水利、交通之事?


    ......


    四川問題的指導意見全部確定之後,會議的最後定出使團的人選,上一次甘肅改製帶隊的是兵房侍郎朱萬武。因為在甘肅,整編部隊是主要工作。這一次四川改製的主要工作是選配官員,因此,就由執政副官兼吏房侍郎孫元化率領使團前往。使團的成員主要是各省抽調的官員,此外還有協助組建議會的議員專業組、警察、武警的骨幹成員、工程、水利、農業等專家組,也是一個很龐大的使團。人員匯集之後,他們將取道南陽、宜昌,順長江進入四川。


    ......


    說到以都江堰等古跡為代表的中華燦爛輝煌文化、曆史悠久的傳統,那的確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這個話是不是每個中國人都讚同?!我說不見得。*時期的“破四舊”太極端了,估計多數人都會深惡痛絕,我們就不說了。但是“破四舊”的精神、思想在中國沒有得到徹底的批判,把無知當做光榮的大有人在,不少人或多或少的還是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


    這些人會以為自己很現實,很多人也沒有把中華的古文化當一迴事,他們很輕視,也就不會覺得做中國人有什麽值得驕傲的,都江堰之類的,在他們眼中不過是風景而已。


    是不是說的太過分、偏激了?


    正所謂細微末節之處也有大文章,有些事情就能驗證這種說法。


    舉一個小例子:一個字——“黨”(黨)字。有興趣的可以查一查字典,看看是怎麽解釋的;也可以迴憶一下老師教這個字的時候是怎麽解釋的。


    “沒看出來呀,原來你們是一黨!”這種日常的對話,上年紀的人懂,也常說;現在的年輕人聽不太懂,他們會這樣說:“沒看出來呀,原來你們是哥們兒!”


    這兩句話意思差不多,可是表達的準確度、趣味性都相差不小。


    原因何在?這就在於他們對這個常見字的理解程度不同,較真的說,後者對“黨”字的理解模糊,不到位。


    新華字典大家都有,我就不在這裏抄錄了,有興趣的自己去查。編新華字典的當然是學者專家,他們在字典中也解說了幾條,我的感覺就是:總在兜圈子,都是隔靴搔癢。其實這個字的原意最準確——“古民政單位,五百戶為一黨。”就十來個字,不羅嗦也不麻煩,黨字就是由此而來。但是專家學者們兜來兜去的,就是不說這幾個字,“打死也不說!”


    黨字無褒也無貶,誌同道合即為一黨,好人可以結黨,惡人同樣可以結黨。


    我的感覺好像是“破四舊”思想的餘威,專家們覺得曆史上的陳年舊賬還是不提為好。


    我在以前的章節裏說過,簡化字表中的“黨”並非簡化字,而是兩個同音字的合並,合並了原來的兩個字——“黨”、“黨”而來的,他們同音不同義。“黨”字是古字、生僻字,原來就有,它的字義很狹窄,是西北少數民族“黨項族”的名字,黨項族的後裔有姓“黨”的,因此也是姓,它是個極生僻之字,很少使用。漢族人也有姓黨的,是姓“黨”非姓“黨”。選用“黨”來簡化“黨”字也可能受了日文的影響,日文中黨派就用這個“黨”字。這兩個字一合並,漢族的“黨”姓成了黨項人的本家了!不知道能不能享受少數民族的待遇?


    在現代,為什麽不用“幫”“派”來表示政黨呢?還不是因為“黨”字準確。


    不要以為這麽說太叫真了,你自己品味一下,理解程度不同,這個字的味道就不同,這就是文化的傳承。


    我們再說一個常見的民俗,看看中華文化傳統在民間的傳承如何?


    民間辦喜事,結婚、喬遷之喜一般都要擇吉日,我們就來說“吉日”。


    在大中華文化中有不少傳統的節日,這些節日都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明!你可以數一數,所有的傳統節日有幾個是雙數的日期?恐怕隻有一個“二月二龍抬頭”,它還不是什麽正經的節日,除此之外,全部是單數日期!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把雙日子當做吉日,與中華文化背離太遠了,在中國隻有幾十年的曆史,那還是改革開放之初,廣東的經濟異軍突起,引得全國人的羨慕。學廣東,有人就學歪了,廣東的方言“八”“發”不分,廣東人把“八”當做發財的象征。


    用諧音字祈福這也是中華文化的傳統,例如古建築中到處可見的蝙蝠,它諧音“偏福”被當做了吉祥物。廣東用“八”來祈福“發”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北方就說不過去了。


    可是羨慕廣東的發達,使得這個廣東的習俗迅速傳遍中國大地,於是“八”就成了全國的吉祥數,順帶著,其他的雙數日期也就成了吉日、吉時。


    國學中單數屬陽,雙數屬陰,單數最大的是“九”,所以九月九日叫做“重陽節”,這一天是一年中最大的吉日,上上大吉!與此對應的是:雙數最小的是“二”,二月初二是極陰之日,按國學的說法是“否極泰來”,就是糟糕到極點了,就要開始轉好運,所以“陰”到了極點,作為陽的代表——“龍”就抬頭了,這就是龍抬頭。


    說到這裏你就知道了,所有的中華傳統節日都是單日、吉慶日期統統的屬於陽性,中國人一般是不會選雙日做吉日的,除非有特別的情況。


    例外有一個,那是民國的國慶——*,是辛亥武昌起義的日子。為何定一個十月十日為國慶?隻好去問民國的大佬了,也許他們大部分是廣東人的緣故,也或許10的個位是零並非純粹的偶數。


    以上說的這些不是什麽學問,老百姓都知道的東西,可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麽,大部分人都忘了,年輕人根本就不懂什麽陰陽!


    選吉日就是圖吉利,你要是不信邪還選什麽日子?結果多數人都選“陰”不選“陽”?怎麽看都不像國人所為。


    辦喜事選個吉日不算什麽大事,小事一樁。但是,假如有一天,有人說:尋找中華文明傳承需要到韓國、到xx、到xx等地去尋找,是不是太悲劇了!韓國人把中秋節當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申遺!這可是真事兒。我們中國要是不在乎這些曆史的陳芝麻爛穀子不妨大度一點,我們把中秋節取消了算了,讓給韓國人豈不皆大歡喜!


    是不是說“中華文化”太陳舊了,“文明古國”有何用?那麽我們引以驕傲自豪的悠久曆史、傳統、文明還有用嗎?


    好了,不說這個了,好像是老憤青了。


    ......


    七月中旬,李定國帶著征日派遣軍的國防軍團最後的一個連迴到了遼寧,部隊是屬於第四師(遼寧)的,他們要迴歸建製。立功受獎、頒發勳章、提軍銜、發賞銀等等,一樣都不能少。此後,按照陸軍大都督府的命令。李定國來到了開封,到大都督府述職。


    去年年底,滿清占領了本州全島(滿洲島),剩餘日本人兩大勢力在北海道展開了殘酷的內鬥,清國是兩邊都支持,兩邊湊火,讓他們自相殘殺。到了崇禎九年五月,筋疲力盡的日本人打不動了,兩邊都沒有幾個可以作戰之兵了。於是清軍也就露出了真麵目,趁著夏季好天氣,揮動大軍橫掃北海道,不管是德川家光,還是島津元弘,統統剿滅,一掃而光。


    逃到北海道的日本人還真是太多了,殺了半年多還剩接近百萬之眾,當然剩餘的多數是女人和老弱了,青壯男子確實殺得差不多了。


    清國把北海道更名為北滿島,建北滿行省。收攏剩餘的日本人,作為奴隸分配給各旗。現在清國有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這些都是在籍的主子。


    加上北海道之後,清國的全國人口有接近六百萬了,其人口成分是由女真人、蒙古人、漢人和東瀛人組成的,其中東瀛的遺民就有五百萬,占總數的八成三。這個狀況對於清國的壓力太大。


    向大明輸出人口不能解決大問題,大明要的是東瀛女人,強行搭配一些男人還是數量太少。


    李定國出的主意(女真、蒙、漢人多娶老婆,讓日本男人打光棍)倒是不錯,就是太緩慢,要幾十年之後才見效。於是清國的貴族們又找到了新招:日本的礦山主要是金銀礦、硫磺礦、鐵礦、煤礦,此外還有上山伐木。清國尋找各種借口,把東瀛人的精壯勞動力當成犯人關押起來,讓他們去礦上做苦力,在深山之中虐待或者無端的殺掉他們。這種辦法如果能堅持幾年,也會削減不少東瀛的人口。


    這些情況李定國基本上是知道的,他是皇太極的高級智囊,機密的東西對李定國也瞞不住。所有這些李定國都向大都督府做了匯報。之後李定國被安排到軍校學習,同時給他一個月的假期修養,待遇還是很高。


    經過朱萬化、朱大典以及朱萬傑、朱萬武商議,年底把李定國派到南海艦隊的陸戰第三師,為此專門的擴編一個第四團,由李定國任團長。這個團組建訓練完成後,將用開辟兩廣到長江航路的名義,溯麗江而上,經靈渠,入湘江。首先在麗江沿岸的兩廣之地發展,以此為基礎,一年後組建一個新的陸軍師,作為控製兩廣的基本力量。


    這支力量獨立性太強,朱大典對於李定國有些不放心,他主張要派出一個得力的教官,讓朱萬傑物色人選。


    ---第424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強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點包子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點包子鋪並收藏明末強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