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陣地守衛戰,鐵絲網和地雷就必須布置了。鐵絲網分布在一百米到三百米之間,拉了三道,並且交錯的留出通道。在現代的戰爭中,鐵絲網和機槍那是絕妙的搭配,無論敵軍從通道上通過,或者破壞一段鐵絲網通過,兵力、隊形都會相對的集中,正好是重機槍的靶子。
鐵絲網的通道還是要留出來的,作戰中自己的部隊也難免要出擊,不預留通道,把自己也就堵死了。
坎岱王爺親自帶著1000名蒙古兵過來協助,他們的任務就是協助拉鐵絲網。坎岱也想看一看,國防軍是如何設防的。
國防軍的鐵絲網還沒有後世那麽高檔,不是散開拉設就可以的,還需要打上支撐的木樁,用繩索把鐵絲網綁在木樁上。匆忙間架設的鐵絲網,至多上、中、下拉上三道就不錯了,不可能更密集了。一百米、兩百米、三百米拉設了三層。蒙古兵就負責砍樹枝、立樁、在樁上捆綁固定鐵絲網。
在烏爾格的國防軍兵營,坎岱道爾吉也是見過鐵絲網的,他沒想到鐵絲網也能用於防守。但是想一想也是有道理的,快速衝擊的馬匹一旦撞上鐵絲網就會被鐵絲纏住,被攪亂了的鐵絲網威力不減,或許還會更加防不勝防。真是克製騎兵的利器呀。
借此機會,闞文明告訴坎岱王爺,他的騎兵如果出擊,要如何安全地通過鐵絲網和更外麵的地雷區,這些一定要事先告訴出擊的部隊,讓每一個士兵都知道,以避免誤傷。另外闞文明告訴坎岱王爺,一般的出擊,不要走得太遠,超過雷區即可撤迴,以避免被羅刹人反擊圍殲,敵軍數量還是太多了。
在更遠的地方國防軍的工兵正在埋設地雷,每一片雷區的四個角上,都要插上獨特的樹枝,目的就是通知自己一方的出擊部隊,不要誤入雷區。
現在他們設置的地雷都是壓發地雷和絆索地雷,這是對付騎兵的常用埋設方式。國防軍用的地雷體積很小,就像是*的彈頭大小。因此,埋設非常方便,用工兵鍬是要挖一鏟即可,放入地雷後掩埋。鬆軟的土質就不需要挖土了,用力踩一腳就陷入了地下(在地雷的引信設置好之前,用錘子敲擊地雷也不會爆炸),然後設置擊發裝置和布置拉索,設置引信。
雷區從500米開始直到1000米的範圍內,布設的非常密集。100多名工兵每人要埋設一箱,就是50顆地雷,時間限定在半小時之內,總量就達到了五千多顆。
位於後方的蒙古騎兵也沒閑著,他們在後山的位置製作了一批拒馬路柴,分布在各個可能的衝擊位置上,有一些還送到了前方鐵絲網的位置,與鐵絲網搭配起來效果也很好。他們這樣做純屬於習慣動作,這是他們傳統的防衛方式,對於阻擋騎兵還是很有效的。
重機槍是此戰的利器,騎兵營有五輛重機槍戰車,三個連防守三個方向,每個連都有一輛戰車。營部的兩輛戰車放在後麵做機動支援。為此,就需要臨時修整一下道路,就是排除障礙,使得戰車在戰場上可以快速的運動,隨時能夠支援危險地段。
營部的火炮排建立了獨立的火炮陣地,隨時可以支援各個方向上的作戰,他們有四門82迫擊炮和兩門20直射炮。這兩門直射炮也會派上大用場,因為他們打得遠,有效射程五裏,打得準,在射程內用瞄準鏡射擊,幾乎可以等同於狙擊步槍的準確度,可以對重要目標實施有效的打擊。
特別重要的是,營部擁有三門攻堅的重炮,口徑82毫米,與迫擊炮通用炮彈,但是它的射程遠,可以達到四公裏,就是八裏,它們都屬於直射炮(也可以曲射),因此準確度很高。這三門分別朝向三個方向。如果不是今天情況特殊,這三門炮是不會使用的。
營部的特務排、工兵排、輜重排作為後備的機動力量。
前沿的每一個連,除了重機槍之外還有一挺輕機槍,兩門82迫擊炮,四支狙擊步槍,30門擲彈筒。其餘的就是步槍了,步槍也是有散彈的,一發子彈三枚彈丸,相當於衝鋒槍的一個點射。按照命令,所有的擲彈筒全部要射擊散彈,射程近一點(150米)但是威力大,這三十門擲彈筒如果分作三批,做梯次發射,則可以做到不間斷的射擊,其作用也相當於衝鋒槍和輕機槍了,隻是打擊的力度小一點,隻能致傷不能致命,把騎兵擊落馬下還是有把握的。
熱河軍拿出1000人全部分配到各連的陣地上,他們的*、火銃、三眼銃、長矛就是戰線的最後防禦手段。另外1000熱河軍安排在營部做預備隊。
......
在大明聯軍緊張的備戰中,俄軍終於到達了,最先到來的是南邊的一路,隨後中路(西邊)的也到了,他們都停在五裏之外,因為他們知道契丹人的火炮厲害。他們都停在哪裏沒有動,顯然是等待北路的到達,以便同時組織進攻。
埋設地雷的工兵還沒有完全撤迴,看到敵軍到達,才匆匆的後撤,他們通過鐵絲網的預留通道撤迴。那些個蒙古兵也很有責任心,連忙用拒馬堵住了那幾處通道。拒馬也有方便之處,可以方便的移動。
其實俄軍還是不知道,他們停下來的位置並不安全,已經在國防軍迫擊炮的射程之內了。國防軍前沿的迫擊炮射程是六裏,完全可以打到他們的隊伍中。平時作戰他們不會打這麽遠,那是因為極限的射程準確度差,這就使得俄軍誤判了。國防軍山上還有三門重炮,射程八裏,打他們更是不在話下。但是這種重炮也有缺點,那就是射速慢。因為它是老式的西洋火炮改造的,雖然是後部裝彈,但是裝填彈頭(82迫擊炮的炮彈)之後還要裝*的藥包,然後關上炮栓再擊發,全過程需要一分鍾才能打一發炮彈。與82迫擊炮的每分鍾25發的射擊速度可是差遠了,但是與老式的火炮三分鍾打一發相比還是快多了。
現在的戰場形勢很危急,國防軍並沒有必勝的把握,這種決戰的態勢容不得僥幸心理,每一分力氣都要發出光和熱,俄軍的失誤決然不能放過。闞文琪立即傳令前沿的一連(正麵朝西)和二連(南麵):82迫擊炮準備,聽到重炮開炮之後,立即開炮,瞄準重要目標,和密集人群的目標開炮!
俄軍還在那裏調集部隊,調整隊形,準備北麵的那一路到達後開始聯合進攻。
“轟!”重炮終於開炮了,是朝向南麵、西麵的兩門重炮開炮了。這種重炮如果大範圍的調整方向也是很麻煩的,因此,朝向北麵的那一門炮沒有參與炮擊。
重炮的炮管長,打出去的炮彈速度就快,並且是直接用炮鏡瞄準,雖然是滑膛炮,準確度也是非常高。他們打的就是俄軍的指揮中心,在那個地方旗幟眾多,不少人在指手畫腳,還有不少人跑來跑去的傳達命令。在炮鏡中看,目標太明顯了。
“轟!”擊中目標的炮彈爆炸了,82迫擊炮的炮彈現在裝上了黃火藥,其殺傷半徑達到了二十多米,南麵和西麵的俄軍遭受如此突然的打擊,並且被打擊的是核心的指揮位置,其後果是嚴重的。
俄軍遭到突然炮擊,尚未醒悟過來,迫擊炮的炮彈就劈頭蓋臉的打了下來,炮彈是一樣的,都是82迫擊炮的炮彈,這一次是迫擊炮打過來的,每一個方向有兩門炮,一分鍾就能打50發炮彈。這種炮擊的密度下,凡是人員的密集處都會遭到炮擊,並且俄軍的指揮位置是重點,估計他們的高級指揮官剩不下幾個人了,指揮機構已經全麵的癱瘓了。
漫天飛舞的旗幟、人體的碎片顯示著戰場的慘烈程度,俄軍的隊伍徹底的亂了套,有不少人員、馬匹開始四散奔逃,剛剛有了隊形的隊伍重新混亂起來。
就在炮擊發生時北麵的俄軍先頭部隊到達了,大約不足千人,後麵的大隊還正在陸續趕來,他們距離西部俄軍尚不足十裏,站在高處是可以清楚的看到被炮擊的情況。他們呆呆的望著南方,不知如何是好,可是他們忘記了自己也會遭到炮擊。
隨著麵向北方的重炮的轟擊聲,迫擊炮的炮彈同樣也打過來,站在那裏發呆的、剛剛到達的北麵的俄軍,終於清醒了,冒著炮火向後奔逃,北麵人少,損失也會小一點。
重炮雖然打的慢,可是打得遠,其他的炮都停了(射程不夠了),重炮還是不慌不忙的一炮一炮的打著,直到所有的俄軍都撤到十裏之外,才算完事。
俄軍指揮官的這個錯誤是嚴重的,但是犯這種錯誤也是必然的,雖然俄軍的火器不少,但是他們還沒有脫離冷兵器作戰的習慣和思維。如果放在現代的戰爭中,預防炮擊是基本常識,任何一方的指揮官也不會犯這種初級的錯誤。
總體上說,由於大明聯軍一方因為兵力不足並沒有乘勝追擊,因此,俄軍死傷的人數不會很多,但是軍官損失的太嚴重,從心裏上、士氣上損失太大。一般情況下應該後退後,收攏隊伍,紮住營盤,重新整頓,然後才能再戰,或者是直接退兵。
從常規情況來看,俄軍的中路(西麵)應該是主力,主要將領也應該在這一路,那麽俄軍的主官就有可能已經陣亡。現在正是群龍無首之時。
事後得知,的確如此,俄軍主將哈巴羅夫陣亡了。
哈巴羅夫就是這個時代俄國“探險”遠東的急先鋒,前文我們說過,他還是個農業專家,在高寒地區用深翻土地的辦法種出了高產的糧食作物。伯力城(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交匯處)就是被命名為哈巴羅夫斯克的。
大明聯軍如果能夠出擊,現在的確是個好時機,隻可惜他們兵力太少,作為主力的國防軍,兵力更是少的出奇,因此,他們不敢出擊。如果由於出擊形成野戰的態勢,可就危險了,俄軍畢竟是一支強軍,並且以騎兵為主。在大草原上野戰,三萬對七萬,大明聯軍就會被哥薩克的數萬騎兵踏成肉醬。所以大明聯軍的一方隻能堅守,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對於俄軍的總數明軍是知道的,但是,其中有多少是哥薩克騎兵就不知道了,隻能大約的估計。俄軍的軍官死掉了一些,是可以猜測的,但是主要的軍官死沒死是不知道的。這種情況下,明軍聯軍的確不敢隨意出擊。
外蒙古的騎兵可是士氣大振,雙方尚未交手,還沒看清對手啥模樣,就打了一個勝仗,各個的都躍躍欲試,想馳騁疆場建立功勳。王爺按兵不動,他們都有些不可理解了。
這一次雙方的戰線拉開了,距離有十裏以上,俄軍果然是紮住營盤,暫時沒有了動靜。
這次意外的交鋒,使得大明聯軍旗開得勝,取得了部分戰場主動權。
真正的大戰還沒有開始,欲知勝負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第378章完---
鐵絲網的通道還是要留出來的,作戰中自己的部隊也難免要出擊,不預留通道,把自己也就堵死了。
坎岱王爺親自帶著1000名蒙古兵過來協助,他們的任務就是協助拉鐵絲網。坎岱也想看一看,國防軍是如何設防的。
國防軍的鐵絲網還沒有後世那麽高檔,不是散開拉設就可以的,還需要打上支撐的木樁,用繩索把鐵絲網綁在木樁上。匆忙間架設的鐵絲網,至多上、中、下拉上三道就不錯了,不可能更密集了。一百米、兩百米、三百米拉設了三層。蒙古兵就負責砍樹枝、立樁、在樁上捆綁固定鐵絲網。
在烏爾格的國防軍兵營,坎岱道爾吉也是見過鐵絲網的,他沒想到鐵絲網也能用於防守。但是想一想也是有道理的,快速衝擊的馬匹一旦撞上鐵絲網就會被鐵絲纏住,被攪亂了的鐵絲網威力不減,或許還會更加防不勝防。真是克製騎兵的利器呀。
借此機會,闞文明告訴坎岱王爺,他的騎兵如果出擊,要如何安全地通過鐵絲網和更外麵的地雷區,這些一定要事先告訴出擊的部隊,讓每一個士兵都知道,以避免誤傷。另外闞文明告訴坎岱王爺,一般的出擊,不要走得太遠,超過雷區即可撤迴,以避免被羅刹人反擊圍殲,敵軍數量還是太多了。
在更遠的地方國防軍的工兵正在埋設地雷,每一片雷區的四個角上,都要插上獨特的樹枝,目的就是通知自己一方的出擊部隊,不要誤入雷區。
現在他們設置的地雷都是壓發地雷和絆索地雷,這是對付騎兵的常用埋設方式。國防軍用的地雷體積很小,就像是*的彈頭大小。因此,埋設非常方便,用工兵鍬是要挖一鏟即可,放入地雷後掩埋。鬆軟的土質就不需要挖土了,用力踩一腳就陷入了地下(在地雷的引信設置好之前,用錘子敲擊地雷也不會爆炸),然後設置擊發裝置和布置拉索,設置引信。
雷區從500米開始直到1000米的範圍內,布設的非常密集。100多名工兵每人要埋設一箱,就是50顆地雷,時間限定在半小時之內,總量就達到了五千多顆。
位於後方的蒙古騎兵也沒閑著,他們在後山的位置製作了一批拒馬路柴,分布在各個可能的衝擊位置上,有一些還送到了前方鐵絲網的位置,與鐵絲網搭配起來效果也很好。他們這樣做純屬於習慣動作,這是他們傳統的防衛方式,對於阻擋騎兵還是很有效的。
重機槍是此戰的利器,騎兵營有五輛重機槍戰車,三個連防守三個方向,每個連都有一輛戰車。營部的兩輛戰車放在後麵做機動支援。為此,就需要臨時修整一下道路,就是排除障礙,使得戰車在戰場上可以快速的運動,隨時能夠支援危險地段。
營部的火炮排建立了獨立的火炮陣地,隨時可以支援各個方向上的作戰,他們有四門82迫擊炮和兩門20直射炮。這兩門直射炮也會派上大用場,因為他們打得遠,有效射程五裏,打得準,在射程內用瞄準鏡射擊,幾乎可以等同於狙擊步槍的準確度,可以對重要目標實施有效的打擊。
特別重要的是,營部擁有三門攻堅的重炮,口徑82毫米,與迫擊炮通用炮彈,但是它的射程遠,可以達到四公裏,就是八裏,它們都屬於直射炮(也可以曲射),因此準確度很高。這三門分別朝向三個方向。如果不是今天情況特殊,這三門炮是不會使用的。
營部的特務排、工兵排、輜重排作為後備的機動力量。
前沿的每一個連,除了重機槍之外還有一挺輕機槍,兩門82迫擊炮,四支狙擊步槍,30門擲彈筒。其餘的就是步槍了,步槍也是有散彈的,一發子彈三枚彈丸,相當於衝鋒槍的一個點射。按照命令,所有的擲彈筒全部要射擊散彈,射程近一點(150米)但是威力大,這三十門擲彈筒如果分作三批,做梯次發射,則可以做到不間斷的射擊,其作用也相當於衝鋒槍和輕機槍了,隻是打擊的力度小一點,隻能致傷不能致命,把騎兵擊落馬下還是有把握的。
熱河軍拿出1000人全部分配到各連的陣地上,他們的*、火銃、三眼銃、長矛就是戰線的最後防禦手段。另外1000熱河軍安排在營部做預備隊。
......
在大明聯軍緊張的備戰中,俄軍終於到達了,最先到來的是南邊的一路,隨後中路(西邊)的也到了,他們都停在五裏之外,因為他們知道契丹人的火炮厲害。他們都停在哪裏沒有動,顯然是等待北路的到達,以便同時組織進攻。
埋設地雷的工兵還沒有完全撤迴,看到敵軍到達,才匆匆的後撤,他們通過鐵絲網的預留通道撤迴。那些個蒙古兵也很有責任心,連忙用拒馬堵住了那幾處通道。拒馬也有方便之處,可以方便的移動。
其實俄軍還是不知道,他們停下來的位置並不安全,已經在國防軍迫擊炮的射程之內了。國防軍前沿的迫擊炮射程是六裏,完全可以打到他們的隊伍中。平時作戰他們不會打這麽遠,那是因為極限的射程準確度差,這就使得俄軍誤判了。國防軍山上還有三門重炮,射程八裏,打他們更是不在話下。但是這種重炮也有缺點,那就是射速慢。因為它是老式的西洋火炮改造的,雖然是後部裝彈,但是裝填彈頭(82迫擊炮的炮彈)之後還要裝*的藥包,然後關上炮栓再擊發,全過程需要一分鍾才能打一發炮彈。與82迫擊炮的每分鍾25發的射擊速度可是差遠了,但是與老式的火炮三分鍾打一發相比還是快多了。
現在的戰場形勢很危急,國防軍並沒有必勝的把握,這種決戰的態勢容不得僥幸心理,每一分力氣都要發出光和熱,俄軍的失誤決然不能放過。闞文琪立即傳令前沿的一連(正麵朝西)和二連(南麵):82迫擊炮準備,聽到重炮開炮之後,立即開炮,瞄準重要目標,和密集人群的目標開炮!
俄軍還在那裏調集部隊,調整隊形,準備北麵的那一路到達後開始聯合進攻。
“轟!”重炮終於開炮了,是朝向南麵、西麵的兩門重炮開炮了。這種重炮如果大範圍的調整方向也是很麻煩的,因此,朝向北麵的那一門炮沒有參與炮擊。
重炮的炮管長,打出去的炮彈速度就快,並且是直接用炮鏡瞄準,雖然是滑膛炮,準確度也是非常高。他們打的就是俄軍的指揮中心,在那個地方旗幟眾多,不少人在指手畫腳,還有不少人跑來跑去的傳達命令。在炮鏡中看,目標太明顯了。
“轟!”擊中目標的炮彈爆炸了,82迫擊炮的炮彈現在裝上了黃火藥,其殺傷半徑達到了二十多米,南麵和西麵的俄軍遭受如此突然的打擊,並且被打擊的是核心的指揮位置,其後果是嚴重的。
俄軍遭到突然炮擊,尚未醒悟過來,迫擊炮的炮彈就劈頭蓋臉的打了下來,炮彈是一樣的,都是82迫擊炮的炮彈,這一次是迫擊炮打過來的,每一個方向有兩門炮,一分鍾就能打50發炮彈。這種炮擊的密度下,凡是人員的密集處都會遭到炮擊,並且俄軍的指揮位置是重點,估計他們的高級指揮官剩不下幾個人了,指揮機構已經全麵的癱瘓了。
漫天飛舞的旗幟、人體的碎片顯示著戰場的慘烈程度,俄軍的隊伍徹底的亂了套,有不少人員、馬匹開始四散奔逃,剛剛有了隊形的隊伍重新混亂起來。
就在炮擊發生時北麵的俄軍先頭部隊到達了,大約不足千人,後麵的大隊還正在陸續趕來,他們距離西部俄軍尚不足十裏,站在高處是可以清楚的看到被炮擊的情況。他們呆呆的望著南方,不知如何是好,可是他們忘記了自己也會遭到炮擊。
隨著麵向北方的重炮的轟擊聲,迫擊炮的炮彈同樣也打過來,站在那裏發呆的、剛剛到達的北麵的俄軍,終於清醒了,冒著炮火向後奔逃,北麵人少,損失也會小一點。
重炮雖然打的慢,可是打得遠,其他的炮都停了(射程不夠了),重炮還是不慌不忙的一炮一炮的打著,直到所有的俄軍都撤到十裏之外,才算完事。
俄軍指揮官的這個錯誤是嚴重的,但是犯這種錯誤也是必然的,雖然俄軍的火器不少,但是他們還沒有脫離冷兵器作戰的習慣和思維。如果放在現代的戰爭中,預防炮擊是基本常識,任何一方的指揮官也不會犯這種初級的錯誤。
總體上說,由於大明聯軍一方因為兵力不足並沒有乘勝追擊,因此,俄軍死傷的人數不會很多,但是軍官損失的太嚴重,從心裏上、士氣上損失太大。一般情況下應該後退後,收攏隊伍,紮住營盤,重新整頓,然後才能再戰,或者是直接退兵。
從常規情況來看,俄軍的中路(西麵)應該是主力,主要將領也應該在這一路,那麽俄軍的主官就有可能已經陣亡。現在正是群龍無首之時。
事後得知,的確如此,俄軍主將哈巴羅夫陣亡了。
哈巴羅夫就是這個時代俄國“探險”遠東的急先鋒,前文我們說過,他還是個農業專家,在高寒地區用深翻土地的辦法種出了高產的糧食作物。伯力城(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交匯處)就是被命名為哈巴羅夫斯克的。
大明聯軍如果能夠出擊,現在的確是個好時機,隻可惜他們兵力太少,作為主力的國防軍,兵力更是少的出奇,因此,他們不敢出擊。如果由於出擊形成野戰的態勢,可就危險了,俄軍畢竟是一支強軍,並且以騎兵為主。在大草原上野戰,三萬對七萬,大明聯軍就會被哥薩克的數萬騎兵踏成肉醬。所以大明聯軍的一方隻能堅守,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對於俄軍的總數明軍是知道的,但是,其中有多少是哥薩克騎兵就不知道了,隻能大約的估計。俄軍的軍官死掉了一些,是可以猜測的,但是主要的軍官死沒死是不知道的。這種情況下,明軍聯軍的確不敢隨意出擊。
外蒙古的騎兵可是士氣大振,雙方尚未交手,還沒看清對手啥模樣,就打了一個勝仗,各個的都躍躍欲試,想馳騁疆場建立功勳。王爺按兵不動,他們都有些不可理解了。
這一次雙方的戰線拉開了,距離有十裏以上,俄軍果然是紮住營盤,暫時沒有了動靜。
這次意外的交鋒,使得大明聯軍旗開得勝,取得了部分戰場主動權。
真正的大戰還沒有開始,欲知勝負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第37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