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亂民禍害渭河平原的西部時,朝廷終於理順了陝西的官僚機構。六月中旬洪承疇以陝西巡撫的身份帶兵殺到了渭河平原的西部,在寶雞附近的亂民就要尋求新的出路了。他們有兩個出路可以選擇:一是向南過秦嶺進入漢中,二是繼續向西到天水、甘南地區。當然了,如果願意與洪承疇死磕,妄圖擊敗洪承疇也可以勉強算是一條路,但是,曆史的教訓是深刻的,他們都把洪承疇叫做洪閻王,沒有那個不識時務的選這條路。
臨時的首領高迎祥聚集了各部大大小小的首領商討對策。去漢中可以進一步進入四川,四川自古被稱之為天府之國,三國演義中的蜀漢政權那是盡人皆知的,其前途不可限量,毫無疑問,漢中、四川這個方向對於亂民各部的誘惑要大得多。眾首領也就異口同聲的選擇了漢中方向。
凡事都有意外,在眾首領團結一致,心向漢中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的聲音:曹操羅汝才提出他要去天水、甘南!
理由也是冠冕堂皇:“闖王,我羅某人也認為漢中是好地方,眾頭領選擇正確。今天,天下的英雄豪傑都聚集在這裏了,須知天有不測風雲!如果大家都走一條路,第一沒有策應,也就少了迴旋的餘地。第二,人有失策,馬有失蹄,萬一遇到險境可就沒有了翻身之日。大家都是闖蕩多年的好漢,應該知道我不是詛咒誰,實在是變化太多。所以我願意去甘南,使我義軍多一條出路。日後各位混好了,不要忘記我曹操即可。”
說著,站起來向四周拱手。
說句公道話,羅汝才的話,和他的選擇都是對的,後世的一句名言說得好: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但是今天在這裏,羅汝才說的一番話,可未必是真心,真正的原因是他與李自成、張獻忠不對付,從性格、策略上說他們不是一路人。而此時,李自成、張獻忠已經顯露頭角,如果不是有高迎祥在,這二人必定是領袖人物,並且他們不像高迎祥那樣容人,別人不說,李自成、張獻忠二人自己就能掐起來。羅汝才與其說是怕他們,到不如說是不願意內鬥,他自己手下的骨幹力量也不少,也有幾千人的隊伍,但是真要鬥一鬥,自己也要受傷的,不如早點離開的好。大路朝天各走半邊,也是不錯的結果。
羅汝才的預感不錯,原本的曆史上他就是死於李自成之手。李自成殺羅汝才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羅汝才是亂民眾首領的團結核心,他李自成不是,這是李自成不能容忍的。
亂民軍並沒有嚴格的組織紀律,羅汝才要走誰也擋不住,唯一不願割舍的恐怕就是高迎祥了,因為他們二人關係不錯。
一般的說,曆史上對羅汝才的評價要高於李自成、張獻忠二人。其原因就是李、張二人屬於霸道人物,同時又都是不成氣候的流氓。霸道倒是可以的,但是要有霸道的氣質,能成氣候,做大事,也不失為英雄人物。但是這二人的霸道是小肚雞腸的霸道,又是極端自私的流氓。所以這個霸道就沒有道理了,就是嚴重的缺陷。
羅汝才的第一個特點是沒有野心,他從來就沒想過改天換地打天下,甚至稱霸一方他都不想,這剛好與霸道相反。這倒不是說羅汝才人格偉大,我們要聲明一點,羅汝才也是強盜!但是他盜亦有道,有了收獲時,如糧食、財物、女人,他是見者有份,大家均分均享,這都源於他的沒有野心。他是窮怕了的人,他就是想做強盜,吃好的,喝好的,有無數漂亮女人(羅汝才的女人有數十人)。因此,羅汝才在強盜中人緣好,大小首領都願意跟他共事,也可以說羅汝才就是亂民隊伍團結的核心,首先高迎祥就和羅汝才關係最好。像李自成這樣的就是分裂的源頭。
羅汝才還崇尚殺富濟貧之道,他抓住官員時,要調查一下,清官統統放過,貪官他就殺。曾經有一股亂民殺了一個清官,他就帶兵把這夥亂民給滅了,首領大卸八塊。其實官的好壞不完全在“貪”字上。溫體仁就不貪,一分一厘都不貪,但是他的確是明末最大的禍害!曆史上的朱大典就是個貪官,可是他抗擊清兵死的多麽壯烈?
殺富濟貧也不是什麽好的口號,不過騙人而已,這個我們以後有機會時會細細的剖析它,現在就不說了。
曆史上說到羅汝才時,都少不了“狡詐多謀”的評語,說明這個人很聰明,特別的計謀多,這也是高迎祥特別願意與之搭檔的原因之一。都說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舅,與李自成關係如何鐵,如何看重李自成等等,其實高迎祥和羅汝才的關係才是最鐵,與李自成關係極一般,這都是高迎祥死後,李自成拉大旗做虎皮為自己貼金,宣傳出來的。
......
六月中旬,就在洪承疇殺向渭河平原西部的時候,國防軍的四川派遣軍到達了廣元,這是他們形成四川北部防線的終點站。
早在達州時,考慮到趙率教年紀大了,教官朱明秋就勸說他就地駐防在達州,不要再向前走了。
朱明秋說:“趙大人,達州是我軍川北防線的中間點,同時又是四川通往安康的必經之路,我軍需要一支部隊前出控製通往安康的山道路口(米倉道),因此達州就成了一個交匯點,自然就是我軍的大本營。你老是四川派遣軍的主官,理應居中指揮,所以前出廣元的差事就由我帶著三團過去吧。”
趙率教說道:“朱教官,我還沒到七老八十走不動的時候,廣元極可能是此戰的前線,作為主官我不到前線不好吧?我看這樣,我們一起到達廣元,安排妥當之後我再返迴,駐在達州,居中指揮,這總可以把。我知道你是怕我勞累,行軍時我都是坐著滑竿,比你們還輕鬆。再說了,有朱大公子的信任,我也絕不敢馬虎。”
就這樣他們一起到達了廣元,安排防務之後就上報到大都督府,並請示下一步的方略。
此時朱萬化已經迴到了濟南,朱大典父子都在大都督府中。從請報上看陝西的亂民就要進入漢中了,現在由於四川派遣軍動作快,已經到達了廣元,這就有可能考慮先一步到達漢中的可能性。如果國防軍先一步到達漢中,就可以擋住亂民進入漢中之路,從而免除了漢中的災難。並且極有可能把亂民堵在褒斜道的峽穀之中。
從廣元到達漢中盆地的北部交通要道——褒城隻有300裏,並且沿途都是官道,並不難走。
現代已經沒有褒城了,它位於現代的漢中市以北的“河東店”的西邊,褒河的對岸。
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是跨越秦嶺的那部分,褒城到寶雞的路就屬於那一段天險之路,這條路的名字叫做褒斜道。所以朱萬化和朱大典商議之後,下了一個決心,命令四川派遣軍出動一個團,至少要兩個營,快速奔襲褒城。力爭堵住亂民進入漢中的通道,尋求戰機,殲滅亂民於石門棧道之中!
褒斜道,就是南起褒城,北到寶雞的斜穀關,沿途500餘裏,它的南段又叫做石門棧道也可以叫做褒河棧道,它的曆史太久遠了,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有了褒斜道,可以說這500裏的棧道聚集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棧道的沿途有大量的著名曆史人物書寫的題字、詩、文,石刻、崖刻,知名曆史人物的筆跡到處都是。
它的南端,就是朱萬化計劃的戰場位置,在現代已經被石門水庫淹沒於水下,此地屬於一級的文物被單獨鑿挖出來,保存於漢中的博物館中。在水庫大壩的外側,建了一條模擬棧道供遊人參觀,真正的最壯觀的棧道已經淹沒於水中了。
棧道本身的建設就是一個奇跡,但隻,在這石門棧道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奇跡:那就是讓這條棧道得名的“石門”。
石門是一條隧道,位於石門棧道的南端,距離褒城不遠,這條石門隧道長16米,寬四米、高四米,馬車可以並行,內壁和周圍有大量的石刻古跡。在今人看來,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工程,可是在火藥還沒有發明的漢代,那時的人們是怎樣開鑿這條隧道的呢?有人說是“火燒水激”,但是無法印證。筆者不知道,我們不去管它了。
這條隧道當今也被淹沒於石門水庫的水下了。
......
這個地區承載了太多的中華文化的遺跡。
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傳說中的蕭何追韓信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裏。
諸葛亮一生多次北伐,都是從這裏出發。
曹操征戰到這裏的時候,曾經在褒河穀中題寫“袞雪”二字,下麵署名魏王。筆力圓潤,蒼勁有力,是非常珍貴的曹操親筆的筆跡(據說還是獨一無二的曹操筆跡),可以見到曹操深厚的書*底。
“袞雪”二字還是個有趣的故事:
跟隨的人員提醒曹操:“袞字缺水三點。”
曹操撫掌大笑:“一河流水,豈缺水乎!”
古人之情趣別有一番風味。
蕭何追韓信的傳說中有這樣一段趣聞(非正史):蕭何不是一個人去追的,他帶有隨從,一邊追一邊四處尋找,有一個尋找的人向蕭何報告,說他搜索的那條路上沒有人,隻是河邊有一個傻子。
蕭何問:你怎麽知道他是傻子?
答:那人在河邊出恭(拉屎)。
問:出恭就是傻子?
答:那邊風太大。
蕭何說道:快去,那人就是韓信!
對於這段故事,沒有到過褒河的人聽不出妙處來。
那裏有一句民間俗語:“褒河的風,寶雞的蔥。”寶雞的蔥可能很有名,筆者不知道,但是褒河的風可是領教過,確實不得了。
褒河(就是石門棧道的河穀)南北走向,是一個大峽穀,到了冬季,寒冷的北風都被秦嶺擋住了(秦嶺曆來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東邊的分界線是淮河),唯獨這個河穀透過了一股風,形成了一個風的通道。冬季裏,那個風既寒冷又猛烈,逆風行走都很艱難,且寒風刺骨。
冬季,在河邊迎著這麽猛的寒風出恭,誰受得了?可不是個傻子嗎?蕭何卻知道這是韓信裝傻,企圖蒙混過關!
以上故事隻是傳說,另有一說,蕭何追韓信的故事中,韓信不是向北(西安方向)跑,而是向南走米倉道前往巴中和四川。究竟哪一個對,哪一個錯,與我們無關,我們就不管他了。
......
在廣元的趙率教、朱明秋二人收到了命令,趙率教還是要親自帶兵出擊,但是被朱明秋攔住了。這次出擊速度要快,畢竟是山區行軍,即便騎馬也是艱難的。
朱明秋說道:“我們通信便利,我會隨時用電報請示方略,趙大人你萬萬不能去,你的身體是扛不住的。”
由於沿途需要駐防部隊,所以在廣元隻能出動三團的兩個營:第14營和第16營,其中的第16營為帶領三個臨時營的部隊。這三個臨時營就有六千人,國防軍的兩個營合計1400人,全部人員不足八千。
他們的行軍路線是從廣元向北,沿著白龍江河道走100多裏,這也是比較難於行走的一段。然後沿著一條幾乎筆直山穀,向東偏北的方向,走200多裏就到達了褒城。這段路是寬敞的大道,大山中這種奇特的地貌,在地質上屬於斷裂帶,這種地質也造成這裏的礦藏極為豐富,被地質學家李四光稱為“中國的烏拉爾”。
這條路自古就是入川的重要通道。
---第289章完---
臨時的首領高迎祥聚集了各部大大小小的首領商討對策。去漢中可以進一步進入四川,四川自古被稱之為天府之國,三國演義中的蜀漢政權那是盡人皆知的,其前途不可限量,毫無疑問,漢中、四川這個方向對於亂民各部的誘惑要大得多。眾首領也就異口同聲的選擇了漢中方向。
凡事都有意外,在眾首領團結一致,心向漢中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的聲音:曹操羅汝才提出他要去天水、甘南!
理由也是冠冕堂皇:“闖王,我羅某人也認為漢中是好地方,眾頭領選擇正確。今天,天下的英雄豪傑都聚集在這裏了,須知天有不測風雲!如果大家都走一條路,第一沒有策應,也就少了迴旋的餘地。第二,人有失策,馬有失蹄,萬一遇到險境可就沒有了翻身之日。大家都是闖蕩多年的好漢,應該知道我不是詛咒誰,實在是變化太多。所以我願意去甘南,使我義軍多一條出路。日後各位混好了,不要忘記我曹操即可。”
說著,站起來向四周拱手。
說句公道話,羅汝才的話,和他的選擇都是對的,後世的一句名言說得好: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但是今天在這裏,羅汝才說的一番話,可未必是真心,真正的原因是他與李自成、張獻忠不對付,從性格、策略上說他們不是一路人。而此時,李自成、張獻忠已經顯露頭角,如果不是有高迎祥在,這二人必定是領袖人物,並且他們不像高迎祥那樣容人,別人不說,李自成、張獻忠二人自己就能掐起來。羅汝才與其說是怕他們,到不如說是不願意內鬥,他自己手下的骨幹力量也不少,也有幾千人的隊伍,但是真要鬥一鬥,自己也要受傷的,不如早點離開的好。大路朝天各走半邊,也是不錯的結果。
羅汝才的預感不錯,原本的曆史上他就是死於李自成之手。李自成殺羅汝才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羅汝才是亂民眾首領的團結核心,他李自成不是,這是李自成不能容忍的。
亂民軍並沒有嚴格的組織紀律,羅汝才要走誰也擋不住,唯一不願割舍的恐怕就是高迎祥了,因為他們二人關係不錯。
一般的說,曆史上對羅汝才的評價要高於李自成、張獻忠二人。其原因就是李、張二人屬於霸道人物,同時又都是不成氣候的流氓。霸道倒是可以的,但是要有霸道的氣質,能成氣候,做大事,也不失為英雄人物。但是這二人的霸道是小肚雞腸的霸道,又是極端自私的流氓。所以這個霸道就沒有道理了,就是嚴重的缺陷。
羅汝才的第一個特點是沒有野心,他從來就沒想過改天換地打天下,甚至稱霸一方他都不想,這剛好與霸道相反。這倒不是說羅汝才人格偉大,我們要聲明一點,羅汝才也是強盜!但是他盜亦有道,有了收獲時,如糧食、財物、女人,他是見者有份,大家均分均享,這都源於他的沒有野心。他是窮怕了的人,他就是想做強盜,吃好的,喝好的,有無數漂亮女人(羅汝才的女人有數十人)。因此,羅汝才在強盜中人緣好,大小首領都願意跟他共事,也可以說羅汝才就是亂民隊伍團結的核心,首先高迎祥就和羅汝才關係最好。像李自成這樣的就是分裂的源頭。
羅汝才還崇尚殺富濟貧之道,他抓住官員時,要調查一下,清官統統放過,貪官他就殺。曾經有一股亂民殺了一個清官,他就帶兵把這夥亂民給滅了,首領大卸八塊。其實官的好壞不完全在“貪”字上。溫體仁就不貪,一分一厘都不貪,但是他的確是明末最大的禍害!曆史上的朱大典就是個貪官,可是他抗擊清兵死的多麽壯烈?
殺富濟貧也不是什麽好的口號,不過騙人而已,這個我們以後有機會時會細細的剖析它,現在就不說了。
曆史上說到羅汝才時,都少不了“狡詐多謀”的評語,說明這個人很聰明,特別的計謀多,這也是高迎祥特別願意與之搭檔的原因之一。都說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舅,與李自成關係如何鐵,如何看重李自成等等,其實高迎祥和羅汝才的關係才是最鐵,與李自成關係極一般,這都是高迎祥死後,李自成拉大旗做虎皮為自己貼金,宣傳出來的。
......
六月中旬,就在洪承疇殺向渭河平原西部的時候,國防軍的四川派遣軍到達了廣元,這是他們形成四川北部防線的終點站。
早在達州時,考慮到趙率教年紀大了,教官朱明秋就勸說他就地駐防在達州,不要再向前走了。
朱明秋說:“趙大人,達州是我軍川北防線的中間點,同時又是四川通往安康的必經之路,我軍需要一支部隊前出控製通往安康的山道路口(米倉道),因此達州就成了一個交匯點,自然就是我軍的大本營。你老是四川派遣軍的主官,理應居中指揮,所以前出廣元的差事就由我帶著三團過去吧。”
趙率教說道:“朱教官,我還沒到七老八十走不動的時候,廣元極可能是此戰的前線,作為主官我不到前線不好吧?我看這樣,我們一起到達廣元,安排妥當之後我再返迴,駐在達州,居中指揮,這總可以把。我知道你是怕我勞累,行軍時我都是坐著滑竿,比你們還輕鬆。再說了,有朱大公子的信任,我也絕不敢馬虎。”
就這樣他們一起到達了廣元,安排防務之後就上報到大都督府,並請示下一步的方略。
此時朱萬化已經迴到了濟南,朱大典父子都在大都督府中。從請報上看陝西的亂民就要進入漢中了,現在由於四川派遣軍動作快,已經到達了廣元,這就有可能考慮先一步到達漢中的可能性。如果國防軍先一步到達漢中,就可以擋住亂民進入漢中之路,從而免除了漢中的災難。並且極有可能把亂民堵在褒斜道的峽穀之中。
從廣元到達漢中盆地的北部交通要道——褒城隻有300裏,並且沿途都是官道,並不難走。
現代已經沒有褒城了,它位於現代的漢中市以北的“河東店”的西邊,褒河的對岸。
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是跨越秦嶺的那部分,褒城到寶雞的路就屬於那一段天險之路,這條路的名字叫做褒斜道。所以朱萬化和朱大典商議之後,下了一個決心,命令四川派遣軍出動一個團,至少要兩個營,快速奔襲褒城。力爭堵住亂民進入漢中的通道,尋求戰機,殲滅亂民於石門棧道之中!
褒斜道,就是南起褒城,北到寶雞的斜穀關,沿途500餘裏,它的南段又叫做石門棧道也可以叫做褒河棧道,它的曆史太久遠了,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有了褒斜道,可以說這500裏的棧道聚集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棧道的沿途有大量的著名曆史人物書寫的題字、詩、文,石刻、崖刻,知名曆史人物的筆跡到處都是。
它的南端,就是朱萬化計劃的戰場位置,在現代已經被石門水庫淹沒於水下,此地屬於一級的文物被單獨鑿挖出來,保存於漢中的博物館中。在水庫大壩的外側,建了一條模擬棧道供遊人參觀,真正的最壯觀的棧道已經淹沒於水中了。
棧道本身的建設就是一個奇跡,但隻,在這石門棧道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奇跡:那就是讓這條棧道得名的“石門”。
石門是一條隧道,位於石門棧道的南端,距離褒城不遠,這條石門隧道長16米,寬四米、高四米,馬車可以並行,內壁和周圍有大量的石刻古跡。在今人看來,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工程,可是在火藥還沒有發明的漢代,那時的人們是怎樣開鑿這條隧道的呢?有人說是“火燒水激”,但是無法印證。筆者不知道,我們不去管它了。
這條隧道當今也被淹沒於石門水庫的水下了。
......
這個地區承載了太多的中華文化的遺跡。
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傳說中的蕭何追韓信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裏。
諸葛亮一生多次北伐,都是從這裏出發。
曹操征戰到這裏的時候,曾經在褒河穀中題寫“袞雪”二字,下麵署名魏王。筆力圓潤,蒼勁有力,是非常珍貴的曹操親筆的筆跡(據說還是獨一無二的曹操筆跡),可以見到曹操深厚的書*底。
“袞雪”二字還是個有趣的故事:
跟隨的人員提醒曹操:“袞字缺水三點。”
曹操撫掌大笑:“一河流水,豈缺水乎!”
古人之情趣別有一番風味。
蕭何追韓信的傳說中有這樣一段趣聞(非正史):蕭何不是一個人去追的,他帶有隨從,一邊追一邊四處尋找,有一個尋找的人向蕭何報告,說他搜索的那條路上沒有人,隻是河邊有一個傻子。
蕭何問:你怎麽知道他是傻子?
答:那人在河邊出恭(拉屎)。
問:出恭就是傻子?
答:那邊風太大。
蕭何說道:快去,那人就是韓信!
對於這段故事,沒有到過褒河的人聽不出妙處來。
那裏有一句民間俗語:“褒河的風,寶雞的蔥。”寶雞的蔥可能很有名,筆者不知道,但是褒河的風可是領教過,確實不得了。
褒河(就是石門棧道的河穀)南北走向,是一個大峽穀,到了冬季,寒冷的北風都被秦嶺擋住了(秦嶺曆來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東邊的分界線是淮河),唯獨這個河穀透過了一股風,形成了一個風的通道。冬季裏,那個風既寒冷又猛烈,逆風行走都很艱難,且寒風刺骨。
冬季,在河邊迎著這麽猛的寒風出恭,誰受得了?可不是個傻子嗎?蕭何卻知道這是韓信裝傻,企圖蒙混過關!
以上故事隻是傳說,另有一說,蕭何追韓信的故事中,韓信不是向北(西安方向)跑,而是向南走米倉道前往巴中和四川。究竟哪一個對,哪一個錯,與我們無關,我們就不管他了。
......
在廣元的趙率教、朱明秋二人收到了命令,趙率教還是要親自帶兵出擊,但是被朱明秋攔住了。這次出擊速度要快,畢竟是山區行軍,即便騎馬也是艱難的。
朱明秋說道:“我們通信便利,我會隨時用電報請示方略,趙大人你萬萬不能去,你的身體是扛不住的。”
由於沿途需要駐防部隊,所以在廣元隻能出動三團的兩個營:第14營和第16營,其中的第16營為帶領三個臨時營的部隊。這三個臨時營就有六千人,國防軍的兩個營合計1400人,全部人員不足八千。
他們的行軍路線是從廣元向北,沿著白龍江河道走100多裏,這也是比較難於行走的一段。然後沿著一條幾乎筆直山穀,向東偏北的方向,走200多裏就到達了褒城。這段路是寬敞的大道,大山中這種奇特的地貌,在地質上屬於斷裂帶,這種地質也造成這裏的礦藏極為豐富,被地質學家李四光稱為“中國的烏拉爾”。
這條路自古就是入川的重要通道。
---第289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