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台灣基隆電子器件廠傳來消息,無線電報技術有了關鍵性的突破,傳輸距離突破1000公裏,基本上沒有了距離限製。實驗地點選擇在基隆到瓊州距離2600裏,通信沒有障礙。實際上原來的問題就是出現在發射功率上,隻要改進電路,把有限的電力聚集到發射的電波上,就可以得到決定性的突破。


    朱萬化指示在南海艦隊活動範圍內繼續實驗,確認無疑之後,修改設計,形成產品,逐步推廣應用範圍。


    由於有線電報實現了載波,增加了帶寬,就是增加了線路的容量,也加快了通信的速度,使商業應用成為了可能,為了讓大明更多的人享受高速便捷的通信,促進經濟的發展,朱萬化打算逐步的向社會公眾放開電報業務,使更多的人受益。由於電報的技術還是掌握在朱家手中,所以也不必擔心被敵方利用。


    首批開放的就是有線電報已經到達的地區,但是由於京城的特殊情況,本應該是電報通信的一個重要的節點卻沒有電報線路通達,隻好暫時舍棄這個點。


    放開的是有線電報,無線電報業務朱萬化還不打算放開,這還是國防軍專用的。


    在朱家控製的省份,如台灣、山東、遼寧,這三個省份的境內都已經建設了四通八達的電報線路,這些線路是以架空線路為主的。對於線路的安全采用佛教的宣傳和巡邏防護相結合的方法。在金華到曙光基地的線路沿線,就是利用和尚進行佛教的宣傳,信徒們經常繞著電線杆子轉上幾圈,壘上幾塊石頭或者紮上紅綢條祈福,對於保護線路效果非常好。這個經驗就得到了推廣,朱家多給寺廟出一份布施就可以了。


    對社會開放的電報業務就放在郵政所,對於通達的城市展開電報業務,定價一分曙光幣一個字,一分曙光幣相當於人民幣五元,價格還是很高的,以後會逐步考慮降低。但是對於商人,能夠及時的傳遞信息,這個價值還是合適的,對於普通百姓,向數千裏之外的親人及時的傳遞消息,要比傳統的派人前往送信還是劃算多了。


    現在能夠開通電報業務的地點就是台灣、山東、遼寧另外加上河南的部分城市、浙江的杭州和金華。


    離島、瓊州、金蘭灣、金甌等地區的無線電報業務僅限於國防軍內部使用,金甌的鄭家也可以使用電報業務。


    開放電報業務的信息也同樣在中華日報上發布,同時也介紹了電報業務的功能,主要就是快速及時,費用、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也需要刊登。這個新鮮事物在大明又引起了震動和關注,自然有人就會詢問為什麽僅是有限的地區開辦了電報業務,其它地方什麽時候能通達電報,提問最多的就是京城,京城是全國的中心,對於信息傳遞的需求自然就會很大。


    其實運河直達京城,並且與京城城內的水係是相通的,鋪設水下電纜完全沒有問題,可是那裏畢竟是京城,電報電纜還是比較敏感的,沒有朝廷的認可朱家也不敢貿然行事。朱萬化相信隨著電報業務的公開,電纜將會很快連通到京城,現在果然是這個情況,朱家就等著有關的官方表態了,連通京城的電纜隨時可以通到大沽口、濟南。


    京師的電報業務受益最大的是朝廷,他們的部分公文也可以通過電報迅速傳達。


    ......


    台北又傳來了兩個喜訊,朱萬傑的妻子來氏已經生產,得到一個兒子,請老爺賜名,於是朱家又是歡天喜地的慶祝一番。


    另一個喜訊就是:四年六月開始修建的台北到基隆的實驗性的鐵路,已經修通,開始試驗運行,現在正在建設車站,招募組織員工,製定各種規章準備試驗載貨載客運行。


    朱萬化給出半年的時間,讓他們積累各個方麵的經驗,做好記錄完善各種規章製度,試驗運行速度以每小時15公裏為宜,最高時速不要超過40公裏,現在的技術、管理還不完善,鐵路出事故非同尋常,一定要盡量避免,這個年代能達到40公裏時速已經是了不得的高速度了,不要好高騖遠。


    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沿著西海岸修建貫穿台灣南北的鐵路大動脈,這對於發展台灣的經濟十分重要,另外研製一列重炮列車則可以沿著台灣島機動,加強了台灣的防禦能力。


    ......


    崇禎四年的遼餉、練餉是秋賦之後征收的,由於發生在山東的囤積糧食以及隨後到來的對於山東的征剿的原因,另外,也由於朱家認為這是不合理的,追加賦稅之外的收費使黎民百姓負擔沉重,因此拒絕征收交納遼餉、練餉,但是承諾,當朝廷的白銀糧食短缺時,可以用資助的形式上交部分錢糧。


    現在局勢安穩下來,吏部又向山東、台灣追繳去年的遼餉、練餉,遼寧去年免賦稅,所以沒有追繳。


    朱大典覺得遼寧戰事以平,西北也已經沒有太大的危機。正好朱萬化也在山東,於是兩個人商議的結果是,由山東、台灣兩省從省財政中拿出總數50萬石糧食資助朝廷,遼餉、練餉就免了。畢竟朝廷手中的糧食不富裕,交出一些糧食也可以緩解朝廷的危機。


    50萬石糧食,這個數目也不小,相當於全國兩餉之外正常賦稅的四分之一,也能為朝廷解決不少問題。


    遼餉、練餉對於任意一個省也不是一個小數,它的數量接近原來的賦稅的十倍!這幾年大明全國的賦稅水平是兩百萬兩白銀左右(賦稅偏低),遼餉加上圍剿西北亂民額外征收的練餉總數大約是一千六百萬兩左右!數字著實可觀。


    這個數量加載到民眾的頭上實在不是一個小數,臨時征收一次還情有可原,如果當作正常的賦稅每年都征收,黎民百姓無論如何也承擔不起的,特別是生活窘迫的底層民眾。所以朱家是堅決反對按年度征收遼餉、練餉的。朱大典不但上奏疏為兩省拒絕征收遼餉、練餉分辨理由,同時也把相關的論述文章登在了中華日報上,由此也造成了全國的影響。


    崇禎四年全國該征收的遼餉、練餉已經征收完成,山東、台灣因故拖在了最後,所以它的影響今年並沒有顯示出來,成了一個*,真不知道下一次在征收會有一個什麽結果。


    山東、台灣的遼餉、練餉沒有上交,朝廷當然不會滿意,但是好在有50萬石的糧食收入,在糧價已經很高的大明朝這50萬擔糧食也很珍貴,所以朝廷就默認了這個結果。此事就此揭過。


    如果崇禎五年朝廷再次征收遼餉、練餉會有什麽結果,朝堂上的大佬們可能會有擔憂,此時他們的想法無非是費一些力氣罷了。他們想得太簡單了,如果沒有朱萬化的存在,遼餉和練餉早晚會斷送了大明朝。有朱萬化在,征收遼餉練餉的後果也會造成政局的混亂。這是將來的事情,我們也暫且放下,以後有什麽事情再接著說。


    ......


    時間進入了五月底,今年完全不同於往年的幹旱:一旱到底。今年五月就開始了雨水連連,朱萬化知道這是黃河的汛期到了。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亂民有破壞河堤的陰謀計劃,因此為了河堤的安全,全部來自亂民的民工將作為移*往需要的各地,這些需要移民的地方有台灣、遼寧和金蘭灣,當然會征求他們本人的意見。對於不願意移民的,有願意返鄉的,除了發給工錢之外,又給了一些遣散費,由國防軍護送出境,返迴到山西境內。其餘的也全部就近集中安置在幾個地點,集中管理,並且也會給他們找一些臨時的工作,總之讓他們遠離河堤。


    然後由兩省的官府動員本省的農民、民眾,上河堤防汛。國防軍人數太少了,不足以完成防汛任務。麵向山西的四個營全部撤迴河南境內,安排在河堤沿線,他們主要的任務是預防亂民的突發攻擊,保護河堤,另一方麵作為突擊隊應對突發的險情。


    一般地說經過近十萬人,用兩個多月的時間,有目標的搶修河堤,險情應該排除了,否則就是工程規劃有問題。


    盡管如此,朱萬化還是請出河道慈善會的會長孔胤植,一同前往河南,用河道慈善會的名義,督促河南官府派出官員巡查河堤,參與防汛工作。朱萬化本人更是不辭勞苦巡查了河南南岸的所有路段,特別是孟津的一段。


    山東在朱家的直接控製之下,自然是官府的全麵工作轉向了防汛。


    山西省與相鄰各省的交界處基本都是以自然的山河為界,唯獨晉城是個例外,沁河就流經晉城平原,由於這個特殊的地勢,晉城就成了山西進入河南的重要通道。聚集在山西的亂民如果想進入河南,當然也要首選這裏。所以朱萬武奉命撤出山西境內的部隊時,就在晉城平原的幾個要點上安排了兵力,最低限度也要有觀察哨,朱萬武給他們的命令是:如果遇到亂民有組織的武裝進入晉城地區,要快速上報情況,在現有兵力允許的情況下,發揚一切火力狠狠的打,如果兵力不足也要盡力阻擊,等待援兵,因為來的亂民軍就是為了破壞黃河河堤而來,並且,經過“修河堤有吃飯”的宣傳戰,剩下的基本都是亂民的骨幹了,對於這些人就隻有狠狠打擊消滅的一條路了。


    在即將進入晉城平原的丘陵地帶,低矮的山坡不是很高,在這裏埋伏著國防軍的一個排的兵力,他們在等待著一支大約300人的亂民軍的隊伍,據偵察,這支隊伍是一支亂民軍的前隊。得到消息,奉命支援阻擊的國防軍正在向這邊趕來。


    在等待中,零散的幾匹馬終於出現了,這是亂民軍的斥候,等到他們進入到兩三百米的距離時,機槍步槍就開火了。由於國防軍都身穿迷彩服,隱蔽在山林間的野戰工事之中,與冷兵器作戰的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對方並沒有發現,一陣槍聲過後幾個騎兵就倒在了地下,終於還是有距離更遠的斥候逃了迴去。


    隨後這支300人的騎兵隊伍就過來了,從隊伍的裝備看可能是闖王高迎祥的重甲騎兵,因為他們多數都穿戴著各種顏色式樣不同的盔甲,裝備到這種程度,官軍都是不多見的,應該是山西境內亂民軍的主力部隊。馬隊稍微的整理了隊形就開始衝鋒。亂民並沒有真正和國防軍正麵交過手,他們太缺乏經驗了,以為看不到幾個人就沒有當一迴事,以為馬隊速度快,裝甲厚重無人能敵,一下子就能衝過去。


    一個排的重武器就是八門擲彈筒和兩挺輕機槍,其餘的就是步槍噴子了。輕機槍的射程遠,首先開火,然後就是馬匹踏響了地雷的爆炸聲,到了一百米之內,擲彈筒的散彈就打出來了,每一發炮彈都是一百多枚彈丸,雖然不致命,也未必能夠穿透盔甲,但是打傷馬匹還是可以的。成片的騎兵在硝煙中倒下,騎兵的列隊已經不存在了。機槍、步槍並沒有停止,一直在射擊,倒在地上的人依然處於槍林彈雨之中,隨時可能被槍彈奪去性命。


    如果他們的馬隊可以再向前突擊,還會撞上鐵絲網,那更是騎兵的災星。


    既然命令是狠狠的打,就不必客氣了,排長及時的下達了反衝鋒的命令,手拿步槍的士兵們,跳出戰壕成散兵線,在衝鋒號聲中衝了出去。“雙手抱頭,投降不殺!”的喊聲響徹山穀,雖然一個排隻有四十人,其中的擲彈筒手、機槍手還沒有參與衝鋒,衝出去的不過30人左右,勝利之師的氣勢還是壓倒了敵軍。


    身穿重甲的亂民士兵,離開了馬匹,行動都十分困難,毫無戰鬥力,他們的武器,除了弓箭有四五十米的射程,其餘的武器毫無用途。在步槍*的打擊之下,要麽戰死,要麽投降,別無出路。


    300人的騎兵隊伍,逃走的不足100人,除了被擊斃的其餘都做了俘虜。


    闖王高迎祥的王牌部隊,被徹底擊敗。也許這300人是他重甲騎兵的全部,也許是一部分。不管怎麽說,此戰告訴亂民首領:此路不通!到別處去闖大運吧!


    亂民的大隊人馬,看到這種打擊的力度,正常情況下應該不會再觸這個黴頭了,否則就是缺心眼。


    ---第232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強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點包子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點包子鋪並收藏明末強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