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崇禎四年七、八月間,正是大田作物的收獲季節,經過兩個多月的剿匪,河南省境內的社會秩序迅速穩定下來。大小城鎮中新的工廠、作坊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的冒出來,新的商鋪紛紛開業,市麵一片繁榮。河南巡撫吳光義、巡按吳甡分別給朝廷上表、呈奏疏報喜,稱河南政通人和一片太平盛世景象。雖然有自吹政績的嫌疑,也的確是河南的實情。


    報喜不報憂是官場的痼疾,古今的官員均不能免。河南形勢一片大好,無憂!真的無憂嗎?


    遠在台灣的朱萬化卻是知道河南的隱憂。河南省除了南陽之外,無論作物品種的選擇還是農田水利的建設,還不足以抗拒以旱災為主的自然災害。雖然今年的災情略有緩解,農作物的產量仍然是不足的。工業、手工業、商業的蓬勃發展可以增加不少人的收入,城鎮附近的農民也有了新的收入來源。有錢了,幹什麽?原來半饑半飽,米糠野菜也能度日,現在有錢了,他們就有能力購買商品糧度日了。如果沒有新的糧食來源,就會引起大幅度的糧食漲價,這是商品的供需準則。河南糧價上漲,周邊省份糧食也不富裕,這就會帶動周邊省份的糧食漲價。糧食是社會最基本的物資,它的價格是社會經濟的重要因素,糧價不穩,會帶來一係列的新問題。


    因此,朱萬化打算按照河南的糧食需求情況,逐步調動糧食進入河南,預防糧價上漲。由於朱家在河南隻有南陽的西峽縣存在一個農牧場,和一支護場隊。按照朱萬化的原則,朱家是不能直接在河南開設商鋪的,隻能選擇代理商,這是避免麻煩的措施。但是,現在的情況有所不同。首先是通過今年的剿匪和扶植、引導河南的工商業,朱家在河南的影響加大了。其次是這次調入糧食的力度比較大,如果有自己的一間商鋪對於控製河南的糧價更能夠得心應手。因此,他指示貿易公司的朱顏,在開封開設一家規模大一點的糧店,經營批發零售業務,並告訴他這是一個特例,其他地方是不允許的。盡快調糧食進入開封,開始售糧。糧價的原則是參考周邊省份的最低糧價。並且隨時報告河南有關糧食的情況。


    糧價穩,河南就穩定了。河南穩定了,中國的大局就穩定了。河南的地位至關重要,所以,朱萬化對河南特別上心。


    想到這裏,朱萬化又不由得想到了四川。穩定的河南限製了西北亂民向中原的發展,這邊堵住了,別的地方就可能出漏洞。對於西北亂民,這個漏洞就是四川。


    原本的曆史上,明末、清初這一時期四川遭受了兩次大規模的屠殺,一次是張獻忠入川,另一次就是清兵入川。四川的人基本上被殺光了,以至於到了千裏無人的地步。據曆史記載,清初時期,四川的大城市像重慶之類的府城隻有百十戶人家。一般縣城隻有幾戶,十幾戶人家。


    清康熙初年,四川巡撫張德地經重慶到瀘州,沿途巡查,乘船走了好多天,張德地都沒有看到幾個人,為此感到好生奇怪,當地的人都到哪裏去了呢?隨從迴答:都死了。


    說張獻忠屠川的都是清代的人,滿清居於統治地位,難免把清兵屠川的罪責推到張獻忠身上。對此,曆史上是有爭論的,證據論述太多,不是我們關心的事。有一點是所有人都同意的,那就是張獻忠嗜殺,殺人成性,即便他殺的人數達不到屠川的程度,也是不少。他殺的最多的人就是達官貴人、士紳階層、讀書人、大小財主,甚至包括張獻忠自己設置委任的各級官吏,總之都是精英,這些人被張獻忠殺了不少。


    清兵入川的屠殺可是很徹底的,屠城是滿清韃子的常用手段,稍有反抗就會導致屠城,比日本鬼子毫不遜色。清兵入川的戰鬥過程長達十幾年,可以想象屠城的事情定然不少。導致數百萬的四川人口隻剩下不足幾十分之一,比較可信的數據是從600萬人下降到三十萬左右。這才有了後來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


    這段曆史悲劇無論如何不應該在上演。令朱萬化頭疼的是四川遙遠,沒有一個正當的理由,朱家也不好冒然進入四川。但是,這件事情總是記在心中,等待機會吧。張獻忠入川是在1640年還有差不多10年的時間,辦法總會有的。


    大規模的亂民進入河南是在崇禎六年,亂民在河南折騰了四五年,直到崇禎十一年的特大旱災,就算把河南徹底毀了。以至於後來從大山中跑出來的李自成到達河南時,饑民群起響應,使李自成的隊伍從幾十人(50人)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一下子就膨脹到號稱百萬。


    對於這段曆史朱萬化早就有準備。正在翻看各地民亂的曆史資料的朱萬化,發現自己有一個疏漏。那就是崇禎四年也有一個小小的插曲,一支名氣不是很大的亂民隊伍來到了河南北部的邊緣地帶。這個事件曆史影響不是很大,這隻亂民隊伍很快也被趕跑。但是朱萬化突然想到這是一個鍛煉部隊的機會,朱家軍還沒有和西北亂民交過手,借此機會實戰檢驗一下自己剿滅亂民的軍事戰術,也能積累一些這方麵的經驗,這個機會就很難得了。另一方麵,台灣、遼寧也需要大量的移民,如果能獲得一些移民也是極大的收獲。


    朱萬武始終沒有離開過浙江,這個短期任務交給他。河南剛好有剿匪部隊,不必尋找出師的理由,的確是個好機會。但是浙江是朱家的根基,太重要了,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於是,他幹脆找來朱萬傑,台灣眼下就是組建部隊的任務,讓他暫時安排一下,立刻去浙江,替換朱萬武,主持浙江軍務,以便朱萬武放心地去河南。


    可是朱萬傑提出一個問題修改了這一計劃,他說:“大哥,小規模出擊一下的計劃我讚成,但是這個計劃有一個問題。我們的部隊在河南境內有剿匪的使命,是經過河南官府同意的,因此,我軍在河南行動自由。但是這個出擊地點在河南、直隸、山西邊境,並且極有可能進入直隸,真定縣(石家莊一帶)已經深入直隸數百裏。我們沒有取得直隸官府的許可會有很多不便,我們用什麽理由呢?”


    朱萬化點頭說道:“是我疏忽了,如果我們不進入直隸,直接去山西如何?現在的山西已經亂成一鍋粥,我軍進入定然沒有人過問。”


    朱萬傑說道:“如果去山西,還可以通過河南官府提出出兵協助山西剿滅民亂作戰,那就名正言順了。”


    “不,四弟,既然山西可以自由出入,就用不著跟誰打招唿。現在朝廷用兵捉襟見肘,你送上門的軍隊朝廷豈有不用之理。一旦朝廷下令調動這支軍隊,我們怎麽應對?


    就這樣說定了,我們出兩個營,在武安縣進內進入山西,沿著太行山向北,最遠到太原、陽泉一線,尋找戰機,有所收獲就迴來。如果獲得了移民,原路運迴,在黃河邊上建營地,準備轉運。”


    朱家兩兄弟又詳細的討論一遍對亂民的戰術,修改一遍舊的文檔,準備一些地圖,由萬傑帶給萬武。


    ......


    現在已經進入了秋收季節,那麽秋賦就不遠了。大明的農業稅一年兩次,一次是夏收,就是收割冬小麥,一次是秋收。國家的賦稅主要還是秋賦。借著上繳秋賦的時機,上表朝廷要求台灣建省。朝廷批準了建省,我台灣就上繳賦稅。這樣一來建省就容易一些。


    現在的台灣人口還是太少了,朱家收複台灣時,台灣的漢族人口和少數民族人口相當,總數不足20萬人。收複台灣後陸續移民數量不到10萬,就是說當前台灣人口不到30萬人。大量的可耕種土地閑置,耕地僅有兩百五十多萬畝,土地賦稅大約35萬石,折合白銀40多萬兩,和其他省比較就是微乎其微。這還是台灣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基本上是一年兩熟,再加上台灣定的土地稅比朝廷高,是零五成,才能收到這些稅。


    但是台灣北部朱家的工廠產業規模宏大,工商業的稅收就可觀了。再加上海外貿易的市舶稅,就是關稅,估計總數會接近200萬兩,達到或者接近了大明賦稅繳納比較好的江南一般省的水平。200萬兩是稅收總數,台灣省本身還要截留作為地方財政使用,更何況朱家的軍隊朝廷並不撥發糧餉,所以上繳朝廷不過三、四成而已。即便如此也有六七十萬兩,有這麽大的一筆稅收做誘餌,台灣建省的阻力就小多了。


    在明代,稅收方麵有一個奇特的情況:農業稅、商稅、市舶稅各省都要如數上交朝廷。除了軍費和官員的工資之外,朝廷也沒有任何的費用下撥給各省,就是說各省財政所需的日常辦公費用隻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特別的工程如大型水利工程申報朝廷特批費用,第二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己設法琢磨來錢的道道。


    如此一來,各種不正規的收錢方式都出來了。比較普遍的是稅收中增加火耗。明朝的農業稅不收糧食,收白銀。散碎的銀兩到了官府手中要融化、提純,製成標準的銀錠,就是官銀。這個製作過程中白銀是有損耗的,這個損耗要由納稅之人承擔,這就是火耗。官府規定的火耗為一成,就是百分之十,這已經很高了,其實這就是朝廷留給各地官府的辦公費用。但是地方政府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都要提高火耗,一般水平是二成,個別的能達到三成。就是說納稅之人同時要交火耗,比如應納稅一兩白銀,實際上要交一兩二錢,增加的納稅人的負擔。


    除此之外,在交通要道上設卡收費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以至於各種有權利的部門都設法設卡收費。這種收費從維持辦公費用演變成發財致富的手段。在這一點上古人不傻,今人更聰明,從而導致各種亂收費屢禁不止。


    朱萬化擯棄了這種做法,直接從稅收中扣除七成留作台灣地方財政的費用和台灣駐軍的軍費,隻上交朝廷三成。地方財政正常運作,一般不需要朝廷撥款,這也減輕了朝廷的負擔。除了銀行業務需要的火耗之外,官府沒有火耗這一說。農業稅收糧食,工商稅、關稅收曙光幣,沒有火耗。設卡收費的隻有公路交通費,其他一律取消。


    在初步算清了工農業、商業、貿易的收入,計算出賦稅數量之後,朱萬化就擬定了上奏朝廷要求台灣建省的奏疏。奏疏的草稿是在山東時與朱大典共同商議擬定的。


    奏疏的內容有:台灣的土地麵積和行政區劃,列*灣的一市、三府、十六個縣。並且對於各縣都有人文、地理、出產及農業工商業的概要介紹。其二是四張地圖:一是台灣省地圖;二是台灣省包括福建沿海地區、海上主要島嶼及北邊的琉球王國,南邊的呂宋等這一地區的地圖;三是,大明疆域圖,當然這份疆域圖要包括台灣省和南海諸島嶼;四是從中國南部疆界開始,南到澳洲北部,西到印度東海岸,東到太平洋的地圖。通過這四張地圖,可以讓大明朝廷上的大佬們對台灣有個比較直觀的概念,同時也擴展一下眼界。


    但是世界地圖沒有放進去,太超前了怕他們一時接受不了,另外也會有人質疑:那麽遙遠的地方你是怎麽知道的?


    還有就是,朱家驅逐外虜收複台灣的大致經過,以及台灣曆史沿革,對外部的政治經濟地位,當前的對外經濟貿易關係。


    然後是台灣當前政權建設的情況,各級官吏的名單。還有仿照遼寧省的慣例,組建屬於台灣省管轄的各種武裝力量的構成、人數。台灣的正規軍有一個師的編製,一萬人。武裝警察一個團的編製,2*。警察約400人。並特別注明台灣是海島省份,海防特別重要。因此應該組建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沒有提黃海艦隊),總人數6000多人。艦船總數約300艘。但是沒有詳細的敘述艦船種類,兵器情況。這也是朱家的海軍第一次對朝廷亮相。注解中簡單解釋了軍隊的師、團、營、連、排、班的編製和人數。並且含糊其辭的說是組建,意思是尚未組建完畢。


    然後就是明確要求朝廷委派一名巡撫和推薦倪汝學為布政使,明確不設置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揮使這兩個職務。


    最後一項就是台灣當前執行的稅收政策和稅收額度,並列出了今年各種稅收的明細。明確了台灣稅收的三成將上交到戶部,七成留作省財政和軍隊的糧餉裝備。


    這份奏疏以朱萬化的名義呈報到南京內閣。這也是朱萬化第一次正式在朝廷上公開亮相,用的身份是台灣駐軍總監。本來想用總參謀長的名義,但是,大明的人肯定不能明白它的含義,所以就使用總監這個名稱。


    之所以呈報南京,是因為台灣還沒有和朝廷建立正式的聯係,南京作為大明朝的留守小朝廷,各種機構跟完整。另外,朱家援助朝廷建立的新式火銃生產廠還在籌備建設之中,南京與朱家聯係密切。所以朱萬化把南京作為和朝廷對話的窗口。


    ---第182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強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點包子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點包子鋪並收藏明末強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