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化說:“對!你說的對,這種快艇用途很大。但是,快艇太小了,不能用於遠洋作戰。如果有像我們的登陸艇母船那樣的快艇母船,帶著它到達戰場,也是可以進入遠洋作戰的,*快艇的威力可是不小。
*進攻的距離短,因此,靠近敵人進攻時將會冒很大風險,這也是有辦法解決的。有一種可以在水下隱身的艦艇(就是簡化了的潛水艇)。他可以把船體全部潛入水下,隻露出煙筒和通氣管道在水麵上。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潛水艇。”
真正的潛水艇,可以全部潛於水下。這樣的潛艇,就不能使用消耗氧氣的蒸汽機了,隻能使用蓄電池帶動的電機。這個時代,大能量的蓄電池朱萬化是很難解決的。所以隻能把高高的煙筒和吸進空氣的進氣管道留在水麵上。
“正常航行時,他是露出水麵的。這種船的兩側、前後有四個大水櫃,可以用壓縮空氣控製水櫃中空氣和水的比例,以此操縱船的沉浮,並保持船隻平衡。當遇敵作戰時,它就可以向水櫃裏灌水,於是它就潛入水下,水上目標就剩下一個煙筒。露出水麵的部分除了鍋爐的煙筒和吸入新鮮空氣的進氣口之外,他的前部是一個小小的駕駛艙。裏麵可以坐兩個人,一個駕駛船隻,另一個控製*發射。這一部分都是重裝甲,至少要10毫米厚的鋼板,要能抗住所有炮彈的攻擊。同時目標小了,敵人就不容易擊中。它的武器就是*,火炮是無法在水下發射的。潛艇的下部需要兩個人操縱鍋爐、蒸汽機和調整水櫃中的水量,另外兩個人裝填*。一艘船五六個人就可以操作了。但是這種船太小,一定要有大型船隻支援,否則不能遠程作戰。”
朱萬雄說:“水下的艦艇?這也太神奇了!不過想一想,也不難製造,就是個密封和動力的問題,人員進出艦艇的出口需要比較好的密封辦法。另外,他的內部必然昏暗,還需要照明。”
最後朱萬化又說:“我們已有的船廠,加上即將建設的船廠,共有四個:曙光、舟山、安東、基隆。將來這幾個船廠要有個大致的分工,曙光造船廠側重於民用內河船隻,舟山側重於中小型的海上民用船隻,安東利用長白山的森林木材,側重於大型的航海艦船,基隆側重於裝甲軍艦。快艇和潛水艇的試驗樣船就由舟山船廠來製作,我留下來幫他們改好設計。”
由於這快艇和潛水艇的設計和安排研製工作,朱萬化在舟山停留了大約一個月。十一月初才迴到金華。朱萬化擁有的三個班子:秘書處、機要處、參謀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他能夠在短時間處理大量的文案資料。
曙光基地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是通信問題,要解決多路信號複用線路、高頻載波信號,這就需要研製電子管。步槍火炮經過一年的實戰檢驗,有很多需要改進、改型、和研製新的武器。還要考慮重要的工業遷移到台灣做準備,台灣畢竟遠離朝廷的監視,還是比較安全的。
為了準備印刷報紙,造紙廠還要研製專用紙張。大明市麵上的紙張大多是宣紙,過於柔軟,缺少韌性,不便於人們手持閱讀。早期,曙光造紙廠為了配合硬筆書寫所出產的紙張又太硬了。這種報紙紙張的需求也要提交給造紙廠。
朱萬化看著桌案上秋香已經準備好的文案。一份是為解決電報通訊研製電子管、電阻、電容和各種基本電路的研製指導文件,這是秋香領頭的秘書處根據自己的草稿整理謄寫的,包括圖形都很工整,一式兩份。另一份是曙光基地各工廠搬遷台灣的指導文件,是以紀養齋為處長的機要處油印的,共20份。無論部隊地方,朱家的各個基層單位都配備有油印機,小批量印刷公文十分方便。最後一份是以朱全柱為處長的參謀處根據戰場經驗總結的武器裝備改進的意見,包括新設計的步槍、火炮的設計圖,也是一式兩份。朱萬化的三個為他個人服務的班子,確實是他的得力助手。
曙光基地的電機廠是為電報通信設立的,目前用於電報通信的手搖直流發電機、耳機等設備都是它生產的。朱萬化也就把電子管、電阻、電容、線圈等交給他們研製。最關鍵的就是電子管了。
電子管,是一種電信號放大器件。被封閉在玻璃管中。有陰極電子發射部分、控製柵極、加速柵極、陽極(屏極)。引線被焊在管坐上。利用電場對真空中的控製柵極注入電子調製信號,並在陽極獲得對信號放大或其他信號參數。後世中由於半導體材料的發展,逐漸被集成電路取代,但是在一些高保真的音響器材中,仍然被使用。
後世的電子管也有很多型號,朱萬化隻是按照電子管的原理設計了一種通用的型號,在電路中可以兼做二級管、三級管使用。性能、效率不能要求太高,能用就行。
這個時代金屬材料也不是很齊全,好在白銀不缺,於是全部采用白銀製做。隻有陰極需要的鎢絲不能解決,雖然中國是鎢礦最豐富的國家,但是,曆史上還要一兩百年後才能發現鎢,鎢礦石中金屬鎢的含量非常低,冶煉獲得金屬鎢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煉鋼時加入鎢礦石取得鎢合金是另一碼事,與取得純金屬鎢完全不同),所幸朱萬化手中有大量的白金,能夠選用白金絲代替。
製造工藝大致劃分三步:第一步,製作帶管腳的玻璃底座。第二步,在底座上焊接陰極、控製柵極、加速柵極、陽極等。第三步,用玻璃管封閉抽真空。
應該說電子管、電容、電阻等元器件製作難度並不大,難點在於用他們組建起需要的電路。因為,這個時代缺少檢測的儀器儀表,各種製作出的元器件究竟達到什麽性能,完全是一筆糊塗帳。朱萬化自己也很忙,隻能原則指導,不能所有的事都親曆親為。因此,他編寫了盡量詳盡的試驗指導說明,把電路拆分成最基本的單一電路,交給電機廠的技術人員去試驗。電源就使用手搖直流發電機,為了加大功率,也可以用上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
電機廠是需要全部遷到台灣的工廠,因此,也安排了他們的遷移計劃,現在就要派出人員到台灣籌建新廠,地點就在台北,首批工業項目都在台北建設。
海底電纜已經鋪設到威海,威海到安東、威海到濟南正在鋪設,到濟南的電纜將經渤海、黃河到濟南。南邊的從舟山到台灣基隆也開始鋪設。大約半年時間,到崇禎四年五六月可以完成。這樣就可以將朱家的勢力範圍除了河南南陽、海南島,其餘全部用電報網絡聯係起來。
崇禎三年十一月初十,曙光基地。
朱萬化召集孫家三兄弟和基地各廠的骨幹在一起開會。朱萬化正在講話:
“金華到杭州,金華到洋尾的公路大部分已經完工,特別是橋梁等關鍵部位已經完成,築路工程的骨幹力量可以抽調出來了。我們的築路骨幹將趕往台灣,那裏正在修建貫穿台灣島南北的公路,急需修路的工程人員。要做一下動員,凡是願意去台灣施工的,給予優厚的補助,過完年後就動身,這邊根據需要可以再招收補充一些人。
我們準備在台灣的台北地區建立規模更大的工業基地,曙光基地的很多工廠也要準備遷移到台灣,首批遷移的是水泥、冶金、軋鋼、金屬加工、槍炮子彈的生產線、電機等。除了軍火工廠是整體遷移外,其他的廠隻是遷移我們的主要技術力量,這邊的設備全部保留,台灣那邊需要的設備都重新製造,運到台灣安裝,建立新廠。所以在台灣建立的第一個工廠是機械加工廠,這個廠建好了,台灣就有了加工能力,為建設其他的廠打下了基礎。
曙光基地的老廠將留下部分人員,繼續維持生產。曙光學校將一分為二,在台灣建立曙光分校,所以部分教員、學員也要遷到台灣。
完成搬遷後,曙光的軍火工業隻保留新式火銃及配套的子彈的設備。*的生產線也留下,還有老式火炮改造等這幾項,其餘全部整體拆遷到台灣。
新式火銃設備朝廷準備購買,所以現有的有關新式火銃及彈藥的設備準備賣給朝廷,自己在重新生產一套。計劃給朝廷的設備要拉出一個清單,並給出估價。
人員方麵,主要的技術人員、技師、工匠都要動員遷到台灣,當然要征求本人的意見,有困難的可以留下來,去台灣的都要給予補貼。過年後,各廠都要派出人員到台灣籌建新廠。
台灣那邊的籌建工作由孫和京總負責(已經征求了他的同意),你規劃一下,確定各廠籌備人員名單,連同築路工程隊一起走,石強生出任台灣築路隊總掌櫃,過完正月十五就出發。
詳細的要求看一下已經發給你們的搬遷工作指導文件,你們要仔細閱讀。”
---第130章完---
*進攻的距離短,因此,靠近敵人進攻時將會冒很大風險,這也是有辦法解決的。有一種可以在水下隱身的艦艇(就是簡化了的潛水艇)。他可以把船體全部潛入水下,隻露出煙筒和通氣管道在水麵上。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潛水艇。”
真正的潛水艇,可以全部潛於水下。這樣的潛艇,就不能使用消耗氧氣的蒸汽機了,隻能使用蓄電池帶動的電機。這個時代,大能量的蓄電池朱萬化是很難解決的。所以隻能把高高的煙筒和吸進空氣的進氣管道留在水麵上。
“正常航行時,他是露出水麵的。這種船的兩側、前後有四個大水櫃,可以用壓縮空氣控製水櫃中空氣和水的比例,以此操縱船的沉浮,並保持船隻平衡。當遇敵作戰時,它就可以向水櫃裏灌水,於是它就潛入水下,水上目標就剩下一個煙筒。露出水麵的部分除了鍋爐的煙筒和吸入新鮮空氣的進氣口之外,他的前部是一個小小的駕駛艙。裏麵可以坐兩個人,一個駕駛船隻,另一個控製*發射。這一部分都是重裝甲,至少要10毫米厚的鋼板,要能抗住所有炮彈的攻擊。同時目標小了,敵人就不容易擊中。它的武器就是*,火炮是無法在水下發射的。潛艇的下部需要兩個人操縱鍋爐、蒸汽機和調整水櫃中的水量,另外兩個人裝填*。一艘船五六個人就可以操作了。但是這種船太小,一定要有大型船隻支援,否則不能遠程作戰。”
朱萬雄說:“水下的艦艇?這也太神奇了!不過想一想,也不難製造,就是個密封和動力的問題,人員進出艦艇的出口需要比較好的密封辦法。另外,他的內部必然昏暗,還需要照明。”
最後朱萬化又說:“我們已有的船廠,加上即將建設的船廠,共有四個:曙光、舟山、安東、基隆。將來這幾個船廠要有個大致的分工,曙光造船廠側重於民用內河船隻,舟山側重於中小型的海上民用船隻,安東利用長白山的森林木材,側重於大型的航海艦船,基隆側重於裝甲軍艦。快艇和潛水艇的試驗樣船就由舟山船廠來製作,我留下來幫他們改好設計。”
由於這快艇和潛水艇的設計和安排研製工作,朱萬化在舟山停留了大約一個月。十一月初才迴到金華。朱萬化擁有的三個班子:秘書處、機要處、參謀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他能夠在短時間處理大量的文案資料。
曙光基地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是通信問題,要解決多路信號複用線路、高頻載波信號,這就需要研製電子管。步槍火炮經過一年的實戰檢驗,有很多需要改進、改型、和研製新的武器。還要考慮重要的工業遷移到台灣做準備,台灣畢竟遠離朝廷的監視,還是比較安全的。
為了準備印刷報紙,造紙廠還要研製專用紙張。大明市麵上的紙張大多是宣紙,過於柔軟,缺少韌性,不便於人們手持閱讀。早期,曙光造紙廠為了配合硬筆書寫所出產的紙張又太硬了。這種報紙紙張的需求也要提交給造紙廠。
朱萬化看著桌案上秋香已經準備好的文案。一份是為解決電報通訊研製電子管、電阻、電容和各種基本電路的研製指導文件,這是秋香領頭的秘書處根據自己的草稿整理謄寫的,包括圖形都很工整,一式兩份。另一份是曙光基地各工廠搬遷台灣的指導文件,是以紀養齋為處長的機要處油印的,共20份。無論部隊地方,朱家的各個基層單位都配備有油印機,小批量印刷公文十分方便。最後一份是以朱全柱為處長的參謀處根據戰場經驗總結的武器裝備改進的意見,包括新設計的步槍、火炮的設計圖,也是一式兩份。朱萬化的三個為他個人服務的班子,確實是他的得力助手。
曙光基地的電機廠是為電報通信設立的,目前用於電報通信的手搖直流發電機、耳機等設備都是它生產的。朱萬化也就把電子管、電阻、電容、線圈等交給他們研製。最關鍵的就是電子管了。
電子管,是一種電信號放大器件。被封閉在玻璃管中。有陰極電子發射部分、控製柵極、加速柵極、陽極(屏極)。引線被焊在管坐上。利用電場對真空中的控製柵極注入電子調製信號,並在陽極獲得對信號放大或其他信號參數。後世中由於半導體材料的發展,逐漸被集成電路取代,但是在一些高保真的音響器材中,仍然被使用。
後世的電子管也有很多型號,朱萬化隻是按照電子管的原理設計了一種通用的型號,在電路中可以兼做二級管、三級管使用。性能、效率不能要求太高,能用就行。
這個時代金屬材料也不是很齊全,好在白銀不缺,於是全部采用白銀製做。隻有陰極需要的鎢絲不能解決,雖然中國是鎢礦最豐富的國家,但是,曆史上還要一兩百年後才能發現鎢,鎢礦石中金屬鎢的含量非常低,冶煉獲得金屬鎢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煉鋼時加入鎢礦石取得鎢合金是另一碼事,與取得純金屬鎢完全不同),所幸朱萬化手中有大量的白金,能夠選用白金絲代替。
製造工藝大致劃分三步:第一步,製作帶管腳的玻璃底座。第二步,在底座上焊接陰極、控製柵極、加速柵極、陽極等。第三步,用玻璃管封閉抽真空。
應該說電子管、電容、電阻等元器件製作難度並不大,難點在於用他們組建起需要的電路。因為,這個時代缺少檢測的儀器儀表,各種製作出的元器件究竟達到什麽性能,完全是一筆糊塗帳。朱萬化自己也很忙,隻能原則指導,不能所有的事都親曆親為。因此,他編寫了盡量詳盡的試驗指導說明,把電路拆分成最基本的單一電路,交給電機廠的技術人員去試驗。電源就使用手搖直流發電機,為了加大功率,也可以用上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
電機廠是需要全部遷到台灣的工廠,因此,也安排了他們的遷移計劃,現在就要派出人員到台灣籌建新廠,地點就在台北,首批工業項目都在台北建設。
海底電纜已經鋪設到威海,威海到安東、威海到濟南正在鋪設,到濟南的電纜將經渤海、黃河到濟南。南邊的從舟山到台灣基隆也開始鋪設。大約半年時間,到崇禎四年五六月可以完成。這樣就可以將朱家的勢力範圍除了河南南陽、海南島,其餘全部用電報網絡聯係起來。
崇禎三年十一月初十,曙光基地。
朱萬化召集孫家三兄弟和基地各廠的骨幹在一起開會。朱萬化正在講話:
“金華到杭州,金華到洋尾的公路大部分已經完工,特別是橋梁等關鍵部位已經完成,築路工程的骨幹力量可以抽調出來了。我們的築路骨幹將趕往台灣,那裏正在修建貫穿台灣島南北的公路,急需修路的工程人員。要做一下動員,凡是願意去台灣施工的,給予優厚的補助,過完年後就動身,這邊根據需要可以再招收補充一些人。
我們準備在台灣的台北地區建立規模更大的工業基地,曙光基地的很多工廠也要準備遷移到台灣,首批遷移的是水泥、冶金、軋鋼、金屬加工、槍炮子彈的生產線、電機等。除了軍火工廠是整體遷移外,其他的廠隻是遷移我們的主要技術力量,這邊的設備全部保留,台灣那邊需要的設備都重新製造,運到台灣安裝,建立新廠。所以在台灣建立的第一個工廠是機械加工廠,這個廠建好了,台灣就有了加工能力,為建設其他的廠打下了基礎。
曙光基地的老廠將留下部分人員,繼續維持生產。曙光學校將一分為二,在台灣建立曙光分校,所以部分教員、學員也要遷到台灣。
完成搬遷後,曙光的軍火工業隻保留新式火銃及配套的子彈的設備。*的生產線也留下,還有老式火炮改造等這幾項,其餘全部整體拆遷到台灣。
新式火銃設備朝廷準備購買,所以現有的有關新式火銃及彈藥的設備準備賣給朝廷,自己在重新生產一套。計劃給朝廷的設備要拉出一個清單,並給出估價。
人員方麵,主要的技術人員、技師、工匠都要動員遷到台灣,當然要征求本人的意見,有困難的可以留下來,去台灣的都要給予補貼。過年後,各廠都要派出人員到台灣籌建新廠。
台灣那邊的籌建工作由孫和京總負責(已經征求了他的同意),你規劃一下,確定各廠籌備人員名單,連同築路工程隊一起走,石強生出任台灣築路隊總掌櫃,過完正月十五就出發。
詳細的要求看一下已經發給你們的搬遷工作指導文件,你們要仔細閱讀。”
---第130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