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下午,皇太極為後金大軍今後的去向召開會議,皇太極的目的是盡量挽迴自己已經低落的聲望,為進兵中原爭取更多的支持。參加會議的有: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二貝勒阿敏在遼東,因此缺席)。阿巴泰、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讬、豪格、杜度、薩哈廉、揚古利和幕僚及帳下各個頭領。阿敏的缺席對皇太極非常有利,因為他是皇太極的堅決反對者。
皇太極首先放低姿態,說道:“大貝勒、三貝勒在破大安口之前曾言:中原兇險,恐無歸路,此言甚善,有先見之明。今我後金健兒破牆入關,多有建樹,損兵亦不少,已十之去一。然遼東饑荒,糧草缺乏,為止奈何?今邊牆已破,長驅直入已無阻擋,為何不去?中原富足,取其糧草解我危難,除此之外,還能何為?”
皇太極這一番話,充分肯定了代善和莽古爾泰在進攻大安口之前的反對進入中原的意見。這既隱含了自我檢討的意思,又有拉攏這兩大貝勒意思,使這二人心裏舒暢了不少,麵部露出了笑容。然後又提出了糧食問題,這問題對所有的女真貴族來說都是無解。本來入寇中原就是為了搶奪糧食,現在進入中原已經沒有阻礙,可以長驅直入了,為什麽不去呢?
和花皮交過手的阿濟格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狂妄,他對花皮忌憚頗深,因此,他說道:“據京畿一帶的密探來報,除了遵化,其他地方並無花皮蹤跡,我後金大軍直指中原定然所向披靡。但是,遵化未下,花皮仍在,我大軍去中原,後路堪憂啊!若何?”
濟爾哈朗(30歲,努爾哈赤的侄子,養子,後來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氣勢很盛,他說道:“有三屯營在我們手中,在遵化就有了一個立足之地,花皮厲害,我們現在不是一樣自由進出遵化嗎?今天能走,明天就能迴來,他能奈我何?我們不但可以走大安口,也可以經過三屯營走喜峰口、冷口。誰能阻擋?”
杜度(33歲,皇太極的侄子,褚英長子,也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長孫)說:“遵化不但有個花皮,還有趙率教,我知道他的,也交過手,是我後金多年的老對手了,他是袁崇煥手下最得力的大將,但是他們這些人都不足慮。我們全力進攻薊州,甚至威脅、搔擾京畿地區,獲得糧草財物。同時也迫使大明朝廷,調動這花皮和協助防守遵化的趙率教迴防京城,這就是兵法上說的攻其必救。他們離開遵化後我們又迴來了,連遵化城都可以一鼓而下,河憂後路?”
看著火候差不多了,皇太極說:“有三屯營,遵化之路無憂。我們對遵化城的幾次攻擊,均未奏效,並且造成極大的傷亡,曠日持久的僵持在遵化也是不行的。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進攻薊州,也可以繞薊州而過,直奔中原,京畿地區甚廣,可以任我鐵騎奔馳,劫掠糧食,迫使大明朝廷調動花皮和協助防守遵化的關寧軍迴防京城,這也是個辦法。
據我們的各地探子報告,除了遵化,其他各府各城均沒有花皮這樣的軍隊。這花皮也可能是大明朝廷特別訓練裝備的一隻新軍,專門對付我們的。隻要能調動花皮離開遵化,我們從中原返迴來的時候,即便不能奪取遵化,也能安全地退兵迴遼東。
花皮如此強勁,不但威脅到我們,在這亂世之中,對大明朝廷就沒有威脅?崇禎小兒就放心他們嗎?我們的坐探、暗線再盡點力,大明朝廷自己就能除掉花皮,何須我們費力?
毛文龍夠強悍吧?死在他手裏的八旗勇士太多了,最後還不是被他們自己人逼迫辭職,終死於內鬥。若有毛文龍在東江鎮,我們怎麽能進入中原之地?大明朝廷殺自己人一點也不手軟,幫我們殺幾個勁敵他們也不在乎。
我後金自進入遵化後,以去一成人馬(損失了大約一萬),雖然損失頗多,還沒有傷筋動骨,對付朝廷官軍綽綽有餘。我說過:‘八旗不滿萬,滿萬無人敵!’我後金鐵騎天下無敵!
今破牆而入,所謀無非京畿、中原,劫掠糧草、財物和人口,以解我燃眉之急,損士卒,疲軍旅為何?我後金不能無功而返。我意已決,進兵中原!”
應該說皇太極還是不簡單,即總結肯定了大家的意見,又提出進攻中原和對付花皮的策略,口才和謀略均屬上乘。他的這個謀略,應該說摸準了崇禎皇帝的脈搏,崇禎多謀少斷,朝令夕改,急病亂投醫的事兒沒少幹。
曆史上後金尚未入侵時,袁崇煥多次提醒後金可能破長城隘口進犯遵化地區,崇禎和朝廷大員們全不當迴事兒,毫無反應。等到後金大軍破大安口,從遵化到了京畿地區搔擾劫掠,威脅京城時,崇禎急忙下令各方軍隊進京勤王。
各路大軍到了北京,崇禎又疑心疑鬼不讓進城。導致京城近郊的混亂。缺軍餉,少糧草的官軍搶劫百姓,與後金軍的行為無異。缺少城池的依托,與建奴殘酷野戰,損失巨大,多支部隊被打殘、擊潰,散兵遊勇流落明間,也有不少斷了出路的官軍落草為寇的。
最後,進京勤王的袁崇煥,竟然被懷疑引領後金軍入寇,找了幾條罪狀殺掉了,而且是千刀萬剮,京城百姓爭相食其肉!
假如北方支隊是朝廷的軍隊,被調往京城勤王是必然的,作頭頭的朱萬傑也有可能被崇禎拉到菜市口來一刀,京城百姓還得跟著叫好。
真是悲催的大明朝啊?盡幹這種傻事兒。皇太極擺弄崇禎還是有兩下子的。隻可惜這次失算了,北方支隊並非朝廷官軍,皇帝也好,朝廷也罷,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有北方支隊這迴事兒。
北方支隊低調行事是有道理的,的確不能張揚,不能爭戰功。前車之鑒,曆曆在目。
皇太極擺平了代善、莽古爾泰,他就無往而不勝了,其他人原本就是皇太極的支持者,現在更是全部讚成皇太極的意見:立即進入京畿地區!
於是崇禎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後金大軍離開遵化,向京畿地區進軍。
......
薊州告急,趙率教奉命即將帶領他的三千多關寧軍離開遵化,馳援薊州(薊縣)。臨走前朱萬傑和他見了一麵,囑托他暫時不要提北方支隊的事,隻說是孫家家丁遵化助戰,無大建樹。也不要誇張北方支隊的戰力,這次的戰功都算在趙率教和王元雅的頭上,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朝廷那些大員,打仗、治國的本事平平,搗亂、找麻煩、無事生非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
北方支隊俘虜營中的俘虜暫時還是原地關押(俘虜到了他們手裏,就難免砍頭的命運了),戰事尚未結束,明軍還要作戰,交給他們也不方便。但是答應戰後移交給二人,算是他們的功勞。
遵化城剩下的900多顆*,趙率教與王元雅軟磨硬泡的帶走了一半。
趙率教和王元雅還觀看了曙光基地生產的新式火銃樣品。無縫鋼管加工的槍管(加工完成後,尾部用螺旋部件封堵)光滑規整,經過烤藍處理後帶著藍黑色的光芒,後部配槍托方便抵肩射擊,配準星照門。這絕不是工匠手工製作的粗糙貨色可比。現代化工藝製作技術,從外觀上就展露無遺。
在靶場測試中,50步(70多米)打靶,力道、準確性均優。朱萬傑特意帶來狙擊手試槍,槍槍八九不離十,打中靶心,看的眾人目瞪口呆。還特意設置了150步(約200米)的靶子,準確度雖說差了一些,同樣穿透了木製靶子,射程上遠遠超過了弓箭。
趙率教還親自操槍射擊,對這款武器讚不絕口。官軍的火銃沒有準頭不說,有效射程隻有40步,裝彈藥也沒有這麽快捷。舊式火銃一般沒有槍托,射擊時,雙手把持不穩,後坐力全部由手腕承受,極易受傷。
同時,還取來官軍自己使用的火藥鉛彈,同樣可以射擊,準確度、威力比定裝子彈差一點(因為鉛彈外形不規範,且大小不一),可是比老式火銃強多了。
這種新式火銃,口徑9.2毫米,槍長1.2米,燧發(人工燧石打火)火繩點火均可,搶上配一個清理槍管的探條,可佩刺刀。
贈送王、趙二人各100支是早就定下的事情,喜得二人眉開眼笑。一支新式火銃製造成本一兩白銀(合人民幣500元),批量生產,成本比較低,這個底細是不能告訴他們的,告訴他們的價格是:帶料加工的費用五兩白銀,刺刀加工費一兩。定裝子彈(鋼珠和火藥都包裝在一起,使用消化的紙包裝好的圓柱體,燃燒後基本沒有渣滓),裝填方便。每十發裝在一個紙筒中,紙筒可以按事先製作好的切口撕下來,取用方便,還有專用的火藥子彈背囊(背囊也是要錢的),攜帶方便。定裝子彈一兩白銀一千顆(合人民幣0.5元一個,成本隻有0.15元)。還有備用的人工燧石、引火的專用藥撚(就像鞭炮的撚子),當燧石打火失靈時,可以火繩點火擊發,可以說萬無一失。
當然了,以上這些的製造成本不能告訴他們。
趙、王兩位大人覺得這個價錢是便宜的有點過分了。大明的火銃價格他們非常清楚,工匠們打製的火銃,質量差不說,一般要30到50兩白銀一支,和新式火銃比可是價錢、性能相差太遠,他們感覺朱家就是白送給他們了,隻是象征性的要點錢。特別是那把刺刀,鋼口好,製作精良,三十兩銀子一把也有人要,朱家才要一兩銀子。冷兵器時代,人們對刀還是識貨的。再看那滾圓錚亮的鋼珠子彈一兩銀子1000個,還帶火藥,給工匠們一兩銀子做一個,也是造不出來的。
兩位大人當即表示,每人至少需要朱家代造200支新式火銃,加上贈送的100支,每人得到300支新式火銃。加上子彈、火藥,每人花費不到2000兩白銀,他們也很大度,說湊個整吧,就2000兩了。另外,朱萬傑還特意囑咐:需要他們在直隸地區購買一批鐵料運往浙江,說這是加工火銃的原料,並且經手的單據要全部交給朱家。這個過程看似多餘,但是對朱家是必要的,寧可麻煩一點。說實在的,這些運去的鐵料沒有什麽用處,純粹是做樣子。隻有那些單據有用,那可是朱家的*。
王、趙二位大人要為自己裝備一個使用火槍的親兵營。朱萬傑又贈送了維修工具,和一批易損備件。讓趙率教、王元雅更是感謝不已,表示晚上請朱萬傑和孫和京喝酒,不醉不休。
北方的山珍、蒙古草原的肥牛嫩羊、熱氣騰騰的火鍋擺滿了一桌子,酒宴上賓主盡歡。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元雅在酒桌上提出購買通信設備的要求,朱萬傑說此事要和父親、大哥商量,自己做不了主,請王大人諒解。
直筒子趙率教喝了酒,說的話又是語出驚人,他看上了朱全柱!就是那個救援接應他進遵化城的連長。說自己的女兒芳齡十五,相貌端莊,人品一流!要招朱全柱為女婿,並且想收到自己的帳下聽用,請朱萬傑做媒。以趙率教的地位,這是高抬了朱全柱。朱萬傑滿口答應,說定會玉成此事,事成與否還要尊重朱全柱本人的意見。
---第88章完---
皇太極首先放低姿態,說道:“大貝勒、三貝勒在破大安口之前曾言:中原兇險,恐無歸路,此言甚善,有先見之明。今我後金健兒破牆入關,多有建樹,損兵亦不少,已十之去一。然遼東饑荒,糧草缺乏,為止奈何?今邊牆已破,長驅直入已無阻擋,為何不去?中原富足,取其糧草解我危難,除此之外,還能何為?”
皇太極這一番話,充分肯定了代善和莽古爾泰在進攻大安口之前的反對進入中原的意見。這既隱含了自我檢討的意思,又有拉攏這兩大貝勒意思,使這二人心裏舒暢了不少,麵部露出了笑容。然後又提出了糧食問題,這問題對所有的女真貴族來說都是無解。本來入寇中原就是為了搶奪糧食,現在進入中原已經沒有阻礙,可以長驅直入了,為什麽不去呢?
和花皮交過手的阿濟格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狂妄,他對花皮忌憚頗深,因此,他說道:“據京畿一帶的密探來報,除了遵化,其他地方並無花皮蹤跡,我後金大軍直指中原定然所向披靡。但是,遵化未下,花皮仍在,我大軍去中原,後路堪憂啊!若何?”
濟爾哈朗(30歲,努爾哈赤的侄子,養子,後來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氣勢很盛,他說道:“有三屯營在我們手中,在遵化就有了一個立足之地,花皮厲害,我們現在不是一樣自由進出遵化嗎?今天能走,明天就能迴來,他能奈我何?我們不但可以走大安口,也可以經過三屯營走喜峰口、冷口。誰能阻擋?”
杜度(33歲,皇太極的侄子,褚英長子,也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長孫)說:“遵化不但有個花皮,還有趙率教,我知道他的,也交過手,是我後金多年的老對手了,他是袁崇煥手下最得力的大將,但是他們這些人都不足慮。我們全力進攻薊州,甚至威脅、搔擾京畿地區,獲得糧草財物。同時也迫使大明朝廷,調動這花皮和協助防守遵化的趙率教迴防京城,這就是兵法上說的攻其必救。他們離開遵化後我們又迴來了,連遵化城都可以一鼓而下,河憂後路?”
看著火候差不多了,皇太極說:“有三屯營,遵化之路無憂。我們對遵化城的幾次攻擊,均未奏效,並且造成極大的傷亡,曠日持久的僵持在遵化也是不行的。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進攻薊州,也可以繞薊州而過,直奔中原,京畿地區甚廣,可以任我鐵騎奔馳,劫掠糧食,迫使大明朝廷調動花皮和協助防守遵化的關寧軍迴防京城,這也是個辦法。
據我們的各地探子報告,除了遵化,其他各府各城均沒有花皮這樣的軍隊。這花皮也可能是大明朝廷特別訓練裝備的一隻新軍,專門對付我們的。隻要能調動花皮離開遵化,我們從中原返迴來的時候,即便不能奪取遵化,也能安全地退兵迴遼東。
花皮如此強勁,不但威脅到我們,在這亂世之中,對大明朝廷就沒有威脅?崇禎小兒就放心他們嗎?我們的坐探、暗線再盡點力,大明朝廷自己就能除掉花皮,何須我們費力?
毛文龍夠強悍吧?死在他手裏的八旗勇士太多了,最後還不是被他們自己人逼迫辭職,終死於內鬥。若有毛文龍在東江鎮,我們怎麽能進入中原之地?大明朝廷殺自己人一點也不手軟,幫我們殺幾個勁敵他們也不在乎。
我後金自進入遵化後,以去一成人馬(損失了大約一萬),雖然損失頗多,還沒有傷筋動骨,對付朝廷官軍綽綽有餘。我說過:‘八旗不滿萬,滿萬無人敵!’我後金鐵騎天下無敵!
今破牆而入,所謀無非京畿、中原,劫掠糧草、財物和人口,以解我燃眉之急,損士卒,疲軍旅為何?我後金不能無功而返。我意已決,進兵中原!”
應該說皇太極還是不簡單,即總結肯定了大家的意見,又提出進攻中原和對付花皮的策略,口才和謀略均屬上乘。他的這個謀略,應該說摸準了崇禎皇帝的脈搏,崇禎多謀少斷,朝令夕改,急病亂投醫的事兒沒少幹。
曆史上後金尚未入侵時,袁崇煥多次提醒後金可能破長城隘口進犯遵化地區,崇禎和朝廷大員們全不當迴事兒,毫無反應。等到後金大軍破大安口,從遵化到了京畿地區搔擾劫掠,威脅京城時,崇禎急忙下令各方軍隊進京勤王。
各路大軍到了北京,崇禎又疑心疑鬼不讓進城。導致京城近郊的混亂。缺軍餉,少糧草的官軍搶劫百姓,與後金軍的行為無異。缺少城池的依托,與建奴殘酷野戰,損失巨大,多支部隊被打殘、擊潰,散兵遊勇流落明間,也有不少斷了出路的官軍落草為寇的。
最後,進京勤王的袁崇煥,竟然被懷疑引領後金軍入寇,找了幾條罪狀殺掉了,而且是千刀萬剮,京城百姓爭相食其肉!
假如北方支隊是朝廷的軍隊,被調往京城勤王是必然的,作頭頭的朱萬傑也有可能被崇禎拉到菜市口來一刀,京城百姓還得跟著叫好。
真是悲催的大明朝啊?盡幹這種傻事兒。皇太極擺弄崇禎還是有兩下子的。隻可惜這次失算了,北方支隊並非朝廷官軍,皇帝也好,朝廷也罷,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有北方支隊這迴事兒。
北方支隊低調行事是有道理的,的確不能張揚,不能爭戰功。前車之鑒,曆曆在目。
皇太極擺平了代善、莽古爾泰,他就無往而不勝了,其他人原本就是皇太極的支持者,現在更是全部讚成皇太極的意見:立即進入京畿地區!
於是崇禎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後金大軍離開遵化,向京畿地區進軍。
......
薊州告急,趙率教奉命即將帶領他的三千多關寧軍離開遵化,馳援薊州(薊縣)。臨走前朱萬傑和他見了一麵,囑托他暫時不要提北方支隊的事,隻說是孫家家丁遵化助戰,無大建樹。也不要誇張北方支隊的戰力,這次的戰功都算在趙率教和王元雅的頭上,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朝廷那些大員,打仗、治國的本事平平,搗亂、找麻煩、無事生非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
北方支隊俘虜營中的俘虜暫時還是原地關押(俘虜到了他們手裏,就難免砍頭的命運了),戰事尚未結束,明軍還要作戰,交給他們也不方便。但是答應戰後移交給二人,算是他們的功勞。
遵化城剩下的900多顆*,趙率教與王元雅軟磨硬泡的帶走了一半。
趙率教和王元雅還觀看了曙光基地生產的新式火銃樣品。無縫鋼管加工的槍管(加工完成後,尾部用螺旋部件封堵)光滑規整,經過烤藍處理後帶著藍黑色的光芒,後部配槍托方便抵肩射擊,配準星照門。這絕不是工匠手工製作的粗糙貨色可比。現代化工藝製作技術,從外觀上就展露無遺。
在靶場測試中,50步(70多米)打靶,力道、準確性均優。朱萬傑特意帶來狙擊手試槍,槍槍八九不離十,打中靶心,看的眾人目瞪口呆。還特意設置了150步(約200米)的靶子,準確度雖說差了一些,同樣穿透了木製靶子,射程上遠遠超過了弓箭。
趙率教還親自操槍射擊,對這款武器讚不絕口。官軍的火銃沒有準頭不說,有效射程隻有40步,裝彈藥也沒有這麽快捷。舊式火銃一般沒有槍托,射擊時,雙手把持不穩,後坐力全部由手腕承受,極易受傷。
同時,還取來官軍自己使用的火藥鉛彈,同樣可以射擊,準確度、威力比定裝子彈差一點(因為鉛彈外形不規範,且大小不一),可是比老式火銃強多了。
這種新式火銃,口徑9.2毫米,槍長1.2米,燧發(人工燧石打火)火繩點火均可,搶上配一個清理槍管的探條,可佩刺刀。
贈送王、趙二人各100支是早就定下的事情,喜得二人眉開眼笑。一支新式火銃製造成本一兩白銀(合人民幣500元),批量生產,成本比較低,這個底細是不能告訴他們的,告訴他們的價格是:帶料加工的費用五兩白銀,刺刀加工費一兩。定裝子彈(鋼珠和火藥都包裝在一起,使用消化的紙包裝好的圓柱體,燃燒後基本沒有渣滓),裝填方便。每十發裝在一個紙筒中,紙筒可以按事先製作好的切口撕下來,取用方便,還有專用的火藥子彈背囊(背囊也是要錢的),攜帶方便。定裝子彈一兩白銀一千顆(合人民幣0.5元一個,成本隻有0.15元)。還有備用的人工燧石、引火的專用藥撚(就像鞭炮的撚子),當燧石打火失靈時,可以火繩點火擊發,可以說萬無一失。
當然了,以上這些的製造成本不能告訴他們。
趙、王兩位大人覺得這個價錢是便宜的有點過分了。大明的火銃價格他們非常清楚,工匠們打製的火銃,質量差不說,一般要30到50兩白銀一支,和新式火銃比可是價錢、性能相差太遠,他們感覺朱家就是白送給他們了,隻是象征性的要點錢。特別是那把刺刀,鋼口好,製作精良,三十兩銀子一把也有人要,朱家才要一兩銀子。冷兵器時代,人們對刀還是識貨的。再看那滾圓錚亮的鋼珠子彈一兩銀子1000個,還帶火藥,給工匠們一兩銀子做一個,也是造不出來的。
兩位大人當即表示,每人至少需要朱家代造200支新式火銃,加上贈送的100支,每人得到300支新式火銃。加上子彈、火藥,每人花費不到2000兩白銀,他們也很大度,說湊個整吧,就2000兩了。另外,朱萬傑還特意囑咐:需要他們在直隸地區購買一批鐵料運往浙江,說這是加工火銃的原料,並且經手的單據要全部交給朱家。這個過程看似多餘,但是對朱家是必要的,寧可麻煩一點。說實在的,這些運去的鐵料沒有什麽用處,純粹是做樣子。隻有那些單據有用,那可是朱家的*。
王、趙二位大人要為自己裝備一個使用火槍的親兵營。朱萬傑又贈送了維修工具,和一批易損備件。讓趙率教、王元雅更是感謝不已,表示晚上請朱萬傑和孫和京喝酒,不醉不休。
北方的山珍、蒙古草原的肥牛嫩羊、熱氣騰騰的火鍋擺滿了一桌子,酒宴上賓主盡歡。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元雅在酒桌上提出購買通信設備的要求,朱萬傑說此事要和父親、大哥商量,自己做不了主,請王大人諒解。
直筒子趙率教喝了酒,說的話又是語出驚人,他看上了朱全柱!就是那個救援接應他進遵化城的連長。說自己的女兒芳齡十五,相貌端莊,人品一流!要招朱全柱為女婿,並且想收到自己的帳下聽用,請朱萬傑做媒。以趙率教的地位,這是高抬了朱全柱。朱萬傑滿口答應,說定會玉成此事,事成與否還要尊重朱全柱本人的意見。
---第8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