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宮,得知自家崽子赦免了三歲以下的幼兒,又把這好名聲掛在了他這個皇帝身上,嬴政輕笑了一下,也沒去幹涉,隨手便將情報焚燒成了灰燼。


    這不是什麽大事兒,接下來的衝擊才是最大的。


    ……


    時間眨眼即逝,隨著以三族為代表的不法氏族倒下,大量的田地被空置出來。朝廷需要將這些土地重新分配,這裏麵牽扯到之前被侵吞的百姓統計,官員責任追究等眾多事務。


    與此同時,朝廷成立的邸報也開始投入運行,第一期邸報按時抵達各郡縣,各地駐軍之中。


    在各地府衙的運作下,分別張貼於城門等顯眼處,並派遣當地識字的吏員,學子向百姓進行解讀。


    這一下,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及背後的影響。尤其是關東各地,百姓們是頭一次遇到這種為了他們這些賤民,而去砍貴族老爺們頭的事兒,紛紛有了一種從未出現過的感覺。


    大秦,又一次收攬了民心。


    大案的餘波還沒過去,便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右相王綰以精神不濟為由,向皇帝請求致仕還鄉。


    這讓所有人感到愕然無比,沒想到丞相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做出這種事。許多聰明人暗地裏猜測,王綰是不是和氏族有關聯。


    可盡管猜到了,卻沒有人敢宣之於口。


    經曆了兩次駁迴之後,皇帝最終還是準了王綰的致仕歸鄉請求。那一日,皇帝命昭武君代自己率百官於鹹陽城門外送別王綰,以示恩寵。


    相比起原本曆史上王綰因始終堅持分封製為始皇帝不喜,此時的急流勇退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至少,他不至於晚節不保。


    而王綰的致仕,也給年輕人了機會。


    嬴政最終下令,原左相馮去疾擢升為右相,原廷尉李斯擢升為左相。空出來的廷尉一職,由原北地郡郡守蕭何出任。


    不得不說,蕭何這個北地郡郡守在鹹陽待了這麽長時間,實在是個異類,不過好在算是有個職位了。


    至於廷尉府的職責,之前蕭何便和曹參跟著李斯學習,因此這一套他是不是很熟悉的,並不算什麽大問題。


    一連串的職位變動,讓很多人察覺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可卻都安靜的等著,沒有下場。


    但他們不動,喬鬆卻要動了。大案餘波未絕,剛好趁著大家夥兒沒反應過來,推進此事。


    ……


    王綰辭去官職的三日之後,一場盛大的朝會再度來臨。


    這次朝會是蕭何首次以九卿的身份正式參與到鹹陽朝會之中。眾多朝臣們心懷好奇與期待,紛紛將目光投向這位過於年輕的九卿,渴望聆聽他將會發表何種高瞻遠矚的見解。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整個朝會期間,蕭何竟然一直保持沉默不語。他靜靜地坐在那裏,宛如一個隱形之人,默默地注視著各部門官員依次呈報各項事務。


    這種低調而沉穩的姿態,使得一部分官員不禁心生輕蔑之意,暗自揣測道:莫非此人僅僅憑借與昭武君的特殊關係才得以躋身朝堂?這般想法逐漸在他們心中蔓延開來。


    正當眾人對蕭何產生輕視之情時,突然間,一個驚人的轉折出現了。當治粟內史所屬的官員匯報完畢關於關中地區田畝重新丈量工作完成的情況後,蕭何終於站起身來,丟下了一個驚天炸彈。


    隻見蕭何恭敬地向皇帝施禮,然後高聲說道:“啟稟陛下,微臣廷尉蕭何有要事上奏。”


    始皇帝微微點頭,道了聲準。


    緊接著,蕭何繼續說道:“陛下,微臣近期在複查廷尉府所受理的案件時,發現其中存在部分案件未能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其中一些,甚至已經過了時日。臣已著有司加急處理,然有一樁案件,廷尉府反複討論,發現無法處理,故此懇請陛下聖裁。”


    嬴政似是有些不悅的道:“什麽案件,以廷尉府的能力都無法處理?”


    “迴陛下,是關於昔日六國貴族一案。”


    此話一出,很多人不解,六國貴族還有什麽好處理的?不都是關押在一起嗎?


    迎著眾人疑惑地目光,蕭何迴答道:“是關於昔日的齊王建。”


    朝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眾臣紛紛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蓋因當初齊王建舉國內附的條件,是給他一塊兒封地。這是大秦答應對方的條件,但問題是,有功之臣尚且沒有賞賜,如何能先給齊王建封地呢?


    況且,大秦並不怎麽想給齊王建封地的啊。


    所以這事兒就被朝堂文武默契的忽略了,打算一直拖下去。負責管理六國貴族的典客不是沒有收到齊王建不滿的信件,可卻始終沒有送到嬴政的案頭。


    怎麽今日,這新上任的廷尉把這個蓋子給揭開了?


    “齊王建?”嬴政重複了一下這個名字,皺眉問道:“幹他何事?”


    “啟稟父皇……”喬鬆站了出來,神色恭敬地行了一禮:“當初說降齊王,是兒臣去的。當時,為了使齊國投降,兒臣許下了齊王封地百裏。隻是,因後來朝廷事務繁雜,一直沒有落到實處。”


    “正如君上所說。因此,齊王建目前還是和其他五國貴族一般,被圈禁起來的。按理來說,都是囚徒。”蕭何再度解釋了一下,表明此事為什麽和廷尉府有關。


    嬴政皺著眉頭,很不情願的問道:“眾卿以為如何呢?”


    “臣以為不可!”老將隗狀黑著臉跳了出來,大聲地反對道:“齊王建不過一降臣,豈能獲此封賞?這要是傳出去了,讓三軍將士如何信服啊!”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認同。


    “老將軍此言差矣!”伴隨著一聲高唿,馮去疾之子馮劫挺身而出,其身姿挺拔如鬆,眼神堅定有力。隻見他朗聲道:“民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


    如今我大秦已然許下諾言,就應當義無反顧地踐行到底。


    若是背信棄義、出爾反爾,消息一旦傳播開來,我大秦又怎能讓天下人信服呢?”


    這番言辭猶如一把利劍,直插要害,使得隗狀等一眾大臣瞬間啞口無言。


    然而,在這看似緊張的氛圍之中,喬鬆卻表現得異常沉穩冷靜。他悄然將目光投向馮劫及其父馮去疾,心中暗自思忖著自己查閱的資料——曆史上這對父子同樣主張實行分封製度,但與王綰相比,他們的立場並非那般堅定不移。


    此刻,馮劫突然站出來發聲,表麵上似乎是為了維護大秦的信譽,堵住隗狀的嘴巴,實際上卻是借機表明自己對於分封一事的明確態度。


    “信固然重要,然國策豈能動搖?”李斯站了出來,開口表達自己的意見:“昔日周之分封,造就了八百年亂世。而我大秦今日之狀況,也不再適合分封。


    正所謂世易時移,故此,臣以為,可對齊王建榮養,不可行分封之開端。”


    李斯這話,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滿朝嘩然。便是王翦這樣的老將軍,一雙渾濁的雙眸中也迸射出了難以置信的光芒。


    尤其是那些崇尚周禮的老夫子們,更是直接跳了出來輪番挑刺兒。


    一些將軍都有些坐不住了,紛紛反對。打了一輩子仗為了什麽?不就是爵位和封地嗎,結果你李斯這意思,不給了?


    這誰能受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頌喬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佐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佐酒並收藏秦時頌喬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