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農家老太7
快穿係統:路人甲隻想壽終正寢 作者:蓬州吹取三山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安心裏不暢快,懶得跟他們多費口舌,直接甩出房契地契拍在桌子上,“挪,五百兩都在這了,這些房子鋪麵的戶主是我,有了鋪子房子的租金,也用不著你們幾個來給我養老。”
王大江、李鳳桃懵了,沒想到陳安還有這一手,居然大手筆把五百多兩花了個精光。
王二河、張曉芬同樣一臉愕然,習慣的抬眼看了看王大江的反應,
隻見王大江變臉比翻書還快,立馬端上笑臉,迅速岔開話題,“我的娘欸,您老真是有魄力!這下咱們全家要搬到縣城去住了!”
陳安皮笑肉不笑,“誰說你們也能搬進縣城了?”
王大江撇了撇嘴,“娘,瞧你說的,我可是您的長子,咱家的頂梁柱,不讓我進城那像話嗎?”
陳安道:“別給自己臉上貼金,我認你你就是我兒子,我不認你你就是個屁懂嗎?”
“撲哧”二丫臉上掛著淚,嘴角卻沒忍住笑出了聲。
陳安投給她一個溫和的眼神,繼續不鹹不淡的說:“那套大院子被我租出去了,小院子隻有正房三間,東西廂房三間,剛好能住下我、春生三兄弟和大丫兩姐妹,至於你們四個,”
陳安麵無表情的看向王大江夫妻倆、王二河夫妻倆,“就留在王家村種地吧,二十畝良田,足夠你們衣食無憂的了。”
“娘,”
李鳳桃一聽這話就急了,“您可別上了年紀昏了頭,咱家在城裏安家立業,大江得過去支撐門戶,不然一屋子老的老小的小,還不得被城裏人生吞活剝了。”
陳安重重放下茶碗,“管好自個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真當自己是個人物,管天管地管到你婆母頭上了!”
李鳳桃鼻孔出氣,哼了幾聲,“娘,您可別忘了,我給王家生了三個孫子!爹在世的時候可說了,我是家裏的大……”
“閉嘴!”
陳安不耐煩的打斷道:“既然你不願意,那就讓春生三兄弟留在王家村跟你們種田吧,我帶著大丫、二丫進城,正好人少住的也能寬敞些。”
說完,她轉頭看向大丫二丫,問的卻是張曉芬,“老二家的,沒問題吧?”
張曉芬急慌慌的說:“沒問題,娘,我什麽都問題都沒有。”
“好,就這麽說定了!”陳安一錘定音。
王大江、李鳳桃兩口子哪裏肯依,喋喋不休的又是罵又是哭,陳安把門一鎖,關上耳朵,世界瞬間清靜下來。
到了第二天一早,陳安背起一個小包袱,拎著大丫二丫進了城。
出門的時候,王大江、李鳳桃死死扒住陳安的左右腿,哭的一臉鼻涕淚,真心地懺悔。
陳安一腳踢飛一個,頭也不迴的走了。
……
進了城,大丫二丫看啥都新鮮,緊緊牽著陳安的手,不停的抬頭張望。
陳安笑了笑,給倆孩子裁了新衣新鞋新襪子,置辦了新的家具。
祖孫三個就在城裏住下了。
安定後,陳安給大丫二丫起了新名,一個叫瑜可,一個叫瑜愛。
順便去大昌府為兩姐妹請了一位資深嬤嬤,教導她二人讀書習字、刺繡禮儀等。
兩個多月後,王大江夫妻找上了門,兩個人瘦的臉頰凹陷,一副悔不當初的樣子。
陳安鬆了口,但隻許春生三兄弟住進城裏。
同月,張曉芬發動,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叫瑜貴。
……
時光荏苒,兩年時間很快過去。
春生娶了城裏屠戶家的女兒秀琴。
秀琴眉眼秀氣,一雙殺豬刀使的出神入化,春生隻看了一眼就相中了。
迴家後,期期艾艾的向陳安提起此事,陳安邁著老腿到街頭的豬肉鋪買肉,覺得秀琴氣質爽朗頗為不俗。
當即就讓李媒婆找了個城裏的媒婆去屠戶家提親。
屠戶對春生挺滿意,但有些嫌棄他是個酒店跑堂的,怕自己女兒以後嫁過去連肉都吃不上。
陳安趕忙又置辦了一間鋪麵,教給春生學會做打鹵麵,讓他有個傍身的手藝。
屠戶見春生有了手藝和鋪子,心裏沒有一點不得勁,爽利的點了頭。
結婚後,夫妻倆就靠著這間鋪子謀生。
賣打鹵麵,在縣城不算紮眼,但每日的銀錢也不少賺,春生有了手藝娶了老婆,這才算是在城裏紮下了腳跟。
水生、福生在城裏讀了幾年私塾,學了些字和算術,還練了些拳腳功夫,一個到酒肆做了賬房,一個做了快班衙役。
水生喜歡撥算盤的聲音,學了算術之後爭著搶著要當賬房,陳安搞不懂,做一個整天撥算盤的賬房有什麽好的。
但架不住孩子喜歡,也就隨他去了。
至於福生,他喜歡抽絲剝繭的斷案和行雲流水的耍刀,別提有多羨慕縣衙裏的捕快了。
這年頭捕快一般多為世襲製,一個縣衙有編製的衙役名額不多。
所以福生能當上心心念念的小捕快,這其中少不了陳安“推波助瀾”。
瑜可瑜愛相繼出嫁,都嫁到了普通小康家庭,過著平淡無憂的生活。
三姐妹中唯有瑜貴性子跳脫,打小就是個上房揭瓦,爬樹下河的‘潑皮’。
同時還喜歡見義勇為,打遍大街小巷無敵手,是附近有名的小霸王。
瑜貴活的痛快肆意,和她出生的時機以及環境的變化有必然的關係。
自從冷門的四皇子登基後,女主成了他之外的最大贏家,不僅在朝堂上一唿百應,在民間亦是擁躉甚多。
在她潛移默化的感染下,女性的地位逐年提高。
朝廷開辦了女學,為女子設置了官位,又因為女主打開了海外市場,讓絲綢、胭脂、成衣、茶葉、瓷器等有了廣闊天地。
各地的工廠都在大批量招收女工。
瑜貴在勃勃生機的時代中長大,敢打敢拚,留下一封書信女扮男裝上京參加女官選拔。
不知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還是她真有兩把刷子,竟然考上了最末的女官,留在了京城。
陳安穿來就是一個老太太,也沒多少年活頭。
待瑜貴成為女官後,陳安閉上雙眼,壽終正寢。
王大江、李鳳桃懵了,沒想到陳安還有這一手,居然大手筆把五百多兩花了個精光。
王二河、張曉芬同樣一臉愕然,習慣的抬眼看了看王大江的反應,
隻見王大江變臉比翻書還快,立馬端上笑臉,迅速岔開話題,“我的娘欸,您老真是有魄力!這下咱們全家要搬到縣城去住了!”
陳安皮笑肉不笑,“誰說你們也能搬進縣城了?”
王大江撇了撇嘴,“娘,瞧你說的,我可是您的長子,咱家的頂梁柱,不讓我進城那像話嗎?”
陳安道:“別給自己臉上貼金,我認你你就是我兒子,我不認你你就是個屁懂嗎?”
“撲哧”二丫臉上掛著淚,嘴角卻沒忍住笑出了聲。
陳安投給她一個溫和的眼神,繼續不鹹不淡的說:“那套大院子被我租出去了,小院子隻有正房三間,東西廂房三間,剛好能住下我、春生三兄弟和大丫兩姐妹,至於你們四個,”
陳安麵無表情的看向王大江夫妻倆、王二河夫妻倆,“就留在王家村種地吧,二十畝良田,足夠你們衣食無憂的了。”
“娘,”
李鳳桃一聽這話就急了,“您可別上了年紀昏了頭,咱家在城裏安家立業,大江得過去支撐門戶,不然一屋子老的老小的小,還不得被城裏人生吞活剝了。”
陳安重重放下茶碗,“管好自個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真當自己是個人物,管天管地管到你婆母頭上了!”
李鳳桃鼻孔出氣,哼了幾聲,“娘,您可別忘了,我給王家生了三個孫子!爹在世的時候可說了,我是家裏的大……”
“閉嘴!”
陳安不耐煩的打斷道:“既然你不願意,那就讓春生三兄弟留在王家村跟你們種田吧,我帶著大丫、二丫進城,正好人少住的也能寬敞些。”
說完,她轉頭看向大丫二丫,問的卻是張曉芬,“老二家的,沒問題吧?”
張曉芬急慌慌的說:“沒問題,娘,我什麽都問題都沒有。”
“好,就這麽說定了!”陳安一錘定音。
王大江、李鳳桃兩口子哪裏肯依,喋喋不休的又是罵又是哭,陳安把門一鎖,關上耳朵,世界瞬間清靜下來。
到了第二天一早,陳安背起一個小包袱,拎著大丫二丫進了城。
出門的時候,王大江、李鳳桃死死扒住陳安的左右腿,哭的一臉鼻涕淚,真心地懺悔。
陳安一腳踢飛一個,頭也不迴的走了。
……
進了城,大丫二丫看啥都新鮮,緊緊牽著陳安的手,不停的抬頭張望。
陳安笑了笑,給倆孩子裁了新衣新鞋新襪子,置辦了新的家具。
祖孫三個就在城裏住下了。
安定後,陳安給大丫二丫起了新名,一個叫瑜可,一個叫瑜愛。
順便去大昌府為兩姐妹請了一位資深嬤嬤,教導她二人讀書習字、刺繡禮儀等。
兩個多月後,王大江夫妻找上了門,兩個人瘦的臉頰凹陷,一副悔不當初的樣子。
陳安鬆了口,但隻許春生三兄弟住進城裏。
同月,張曉芬發動,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叫瑜貴。
……
時光荏苒,兩年時間很快過去。
春生娶了城裏屠戶家的女兒秀琴。
秀琴眉眼秀氣,一雙殺豬刀使的出神入化,春生隻看了一眼就相中了。
迴家後,期期艾艾的向陳安提起此事,陳安邁著老腿到街頭的豬肉鋪買肉,覺得秀琴氣質爽朗頗為不俗。
當即就讓李媒婆找了個城裏的媒婆去屠戶家提親。
屠戶對春生挺滿意,但有些嫌棄他是個酒店跑堂的,怕自己女兒以後嫁過去連肉都吃不上。
陳安趕忙又置辦了一間鋪麵,教給春生學會做打鹵麵,讓他有個傍身的手藝。
屠戶見春生有了手藝和鋪子,心裏沒有一點不得勁,爽利的點了頭。
結婚後,夫妻倆就靠著這間鋪子謀生。
賣打鹵麵,在縣城不算紮眼,但每日的銀錢也不少賺,春生有了手藝娶了老婆,這才算是在城裏紮下了腳跟。
水生、福生在城裏讀了幾年私塾,學了些字和算術,還練了些拳腳功夫,一個到酒肆做了賬房,一個做了快班衙役。
水生喜歡撥算盤的聲音,學了算術之後爭著搶著要當賬房,陳安搞不懂,做一個整天撥算盤的賬房有什麽好的。
但架不住孩子喜歡,也就隨他去了。
至於福生,他喜歡抽絲剝繭的斷案和行雲流水的耍刀,別提有多羨慕縣衙裏的捕快了。
這年頭捕快一般多為世襲製,一個縣衙有編製的衙役名額不多。
所以福生能當上心心念念的小捕快,這其中少不了陳安“推波助瀾”。
瑜可瑜愛相繼出嫁,都嫁到了普通小康家庭,過著平淡無憂的生活。
三姐妹中唯有瑜貴性子跳脫,打小就是個上房揭瓦,爬樹下河的‘潑皮’。
同時還喜歡見義勇為,打遍大街小巷無敵手,是附近有名的小霸王。
瑜貴活的痛快肆意,和她出生的時機以及環境的變化有必然的關係。
自從冷門的四皇子登基後,女主成了他之外的最大贏家,不僅在朝堂上一唿百應,在民間亦是擁躉甚多。
在她潛移默化的感染下,女性的地位逐年提高。
朝廷開辦了女學,為女子設置了官位,又因為女主打開了海外市場,讓絲綢、胭脂、成衣、茶葉、瓷器等有了廣闊天地。
各地的工廠都在大批量招收女工。
瑜貴在勃勃生機的時代中長大,敢打敢拚,留下一封書信女扮男裝上京參加女官選拔。
不知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還是她真有兩把刷子,竟然考上了最末的女官,留在了京城。
陳安穿來就是一個老太太,也沒多少年活頭。
待瑜貴成為女官後,陳安閉上雙眼,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