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年三十
快穿係統:路人甲隻想壽終正寢 作者:蓬州吹取三山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用點糧食,就換一個大姑娘。
陳安眼尖,在買人的幾個人裏,看見了老馬。
老馬的衣服又髒又破,舉著拐棍,沒了倆月前的意氣風發,他沮喪的說:
“想不到,我已戰區巡迴法庭的庭長,也要跟著你賣人了。”
一個穿著黑色羊毛外套,戴著西裝帽的男子說:“老馬,你別這麽說,我這也是響應政府的號召,在這救災來了。”
老馬看著瘦的沒了人樣的災民,又心酸又無奈,他動了惻隱之心,憐憫道:“那你就多挑幾個,給她們個活命吧。”
逃到洛陽的這些災民,吃光了樹皮,就快連柴火都沒得吃了,得了五升小米,就能救了一家子的命。
災民太多,被服廠經理挑來挑去,隻挑了二十多個樣貌出眾的。
被挑中的,捧著一盆糧食歡天喜地。
沒被挑中的,垂頭喪氣佝僂著身子,迴到自家的窩棚裏躺著。
長期的饑餓,對她們來說,站起來都費力氣,不想說話,隻想躺著歪著。
今天是年三十,過了今天,就是1943的大年初一了。
蔣光頭借著河南災民的照片,募捐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
國民政府開始救災,撥給了河南省政府八千萬斤糧食。
八千萬斤。
聽起來似乎很多,經過一層又一層的剝削,到達災民手中的,所剩無幾。
政府開始救災了,可餓死的人越來越多。
守在洛陽城外的災民,越積越多,每天餓死凍死的人,不計其數。
洛陽城外有屍體,是一件晦氣的事。
政府派出了背屍工,將死掉的災民,搬到荒郊野外。
不管搬到哪兒,總之要遠離洛陽城牆。
...
‘劈裏啪啦’
‘砰砰砰砰’
夜空中煙花綻放,發出清脆的響聲。
洛陽城內的居民,放著鞭炮,正在歡天喜地的過著年三十。
這個時候,洛陽的普通百姓,日子過得也艱難。
但比城外的災民要好得多。
至少在除夕夜,他們頭頂有幾片遮風擋雨的瓦片。
飯桌上擺放著的食物,是平時不舍得吃的精米白麵和肉。
這是一個該闔家歡樂的日子。
城外的災民,口袋空空,但家家戶戶還是支起鍋子,煮了滿滿一鍋柴火。
配著響亮的煙花聲,他們吃著柴火粥,就算過年了。
在這一天,花枝帶著兩個娃,和範家一起,蹲在窩棚裏,吃了碗年夜飯。
大家敞開肚子吃著米糕和幹糧,說說笑笑,暫時忘了,自己是個流離失所的難民。
陳安和星星,牽著留保和鈴鐺,走出窩棚,站在雪地裏,仰頭望著天空。
“姑,真漂亮!這叫啥?”鈴鐺發出咯咯咯的笑聲,聲音清脆。
鈴鐺年紀小,這是第一次走出西劉莊村,第一次見到放到天上,會響會炸的漂亮景物。
星星眼睛亮亮的,迴道:“這是煙花,城裏人過節都放這個。”
鈴鐺聽後,轉過頭朝窩棚喊了句:“娘,你快看,煙花,好看!”
花枝站起身,沒站穩,崴了腳,倒在栓柱身上。
栓柱接住花枝,兩個人肢體接觸,四目相對。
也許是頭頂的煙花太過美麗,也許是年三十的煙火氣太過撩人。
兩個人之間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在空氣中流轉。
“看我,站都站不穩。”花枝尬笑了幾聲,扶著栓柱的胳膊,站了起來。
她走出窩棚,迴頭看了栓柱一眼,便站在兒女身邊,看起煙花。
栓柱目不轉睛看著花枝的背影,情不自禁跟著花枝走了出去,站在了花枝身旁。
他麵色複雜,看著穿著紅棉襖的花枝,和鬧騰的兩個孩子。
此時此刻,他孤獨又沒有方向的心,似乎得到了慰藉。
他近乎貪婪的看向花枝的臉龐。
花枝有所感應,揣著手,轉過頭看了眼栓柱。
兩個人的眼睛似乎有鉤子,似乎在對方身上找到了依靠。
一股曖昧在二人之間彌漫開來。
...
到了大年初二,洛陽城牆外塔台上的喇叭,又開始大聲唿籲。
政府開始往陝西輸送災民,凡是經過檢驗的災民,手上蓋了章,就可以免費坐火車去陝西。
但是隻有一樣,為了不占空間多拉人,災民隻能隻身乘車,不能帶任何行李。
對於災民來說,身上的那點家當,賣兒賣女賣老婆換的糧食,那就是命。
怎麽能丟掉不帶呢?
所以大部分災民,沒有坐上前往陝西的火車,有的膽大的開始扒火車,膽小的就在洛陽城外繼續守著。
“舅,別猶豫了,咱們得坐第一批的火車前往陝西,等災民多了,陝西也沒法收了!”
陳安勸阻範殿元,舍了家當和糧食,逃命要緊。
範殿元還沒說話,花枝先急了,“安妮兒,扔掉糧食,那咋行?這是瞎鹿拿命換來的。”
陳安忍不住吼她:“命重要,還是糧食重要!你帶著兩個這麽小的娃,扒火車都沒可能!”
範殿元滿臉躊躇,“安妮兒,沒有別的法了嗎?”
“咱們可以把幹糧米糕還有銀圓,綁在身上,現在是冬天,穿的厚,看不出來。”
陳安知道,讓他們扔了糧食,比殺了他們還難受,便想了個折中的法子。
她對花枝說:“留保和鈴鐺,這兩個娃身上也能藏點,其他的就舍了吧,到了陝西,立住了腳,多少糧食掙不來呀!”
“是呀,安妮兒說得對,”範殿元恍然大悟,一臉喜色,對花枝說:
“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隻要到陝西,立住了腳,咋都好說。”
“是了,東家有本事,到時候我還給東家當長工。”栓柱積極響應。
陳安想起二十年後,她哭笑不得,想著到了陝西,得跟範殿元說道說道,打消他這個還想做財主的念頭。
老老實實,當個普通老百姓,比啥都強。
眼下,還是先去陝西比較重要,陳安提醒道:“別磨嘰了,趕緊的解衣服,裝東西吧!”
說罷,眾人開始行動。
範王氏和花枝撕開布條,將銀圓縫到裏頭,縫完銀圓,再縫米糕和幹糧。
陳安眼尖,在買人的幾個人裏,看見了老馬。
老馬的衣服又髒又破,舉著拐棍,沒了倆月前的意氣風發,他沮喪的說:
“想不到,我已戰區巡迴法庭的庭長,也要跟著你賣人了。”
一個穿著黑色羊毛外套,戴著西裝帽的男子說:“老馬,你別這麽說,我這也是響應政府的號召,在這救災來了。”
老馬看著瘦的沒了人樣的災民,又心酸又無奈,他動了惻隱之心,憐憫道:“那你就多挑幾個,給她們個活命吧。”
逃到洛陽的這些災民,吃光了樹皮,就快連柴火都沒得吃了,得了五升小米,就能救了一家子的命。
災民太多,被服廠經理挑來挑去,隻挑了二十多個樣貌出眾的。
被挑中的,捧著一盆糧食歡天喜地。
沒被挑中的,垂頭喪氣佝僂著身子,迴到自家的窩棚裏躺著。
長期的饑餓,對她們來說,站起來都費力氣,不想說話,隻想躺著歪著。
今天是年三十,過了今天,就是1943的大年初一了。
蔣光頭借著河南災民的照片,募捐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
國民政府開始救災,撥給了河南省政府八千萬斤糧食。
八千萬斤。
聽起來似乎很多,經過一層又一層的剝削,到達災民手中的,所剩無幾。
政府開始救災了,可餓死的人越來越多。
守在洛陽城外的災民,越積越多,每天餓死凍死的人,不計其數。
洛陽城外有屍體,是一件晦氣的事。
政府派出了背屍工,將死掉的災民,搬到荒郊野外。
不管搬到哪兒,總之要遠離洛陽城牆。
...
‘劈裏啪啦’
‘砰砰砰砰’
夜空中煙花綻放,發出清脆的響聲。
洛陽城內的居民,放著鞭炮,正在歡天喜地的過著年三十。
這個時候,洛陽的普通百姓,日子過得也艱難。
但比城外的災民要好得多。
至少在除夕夜,他們頭頂有幾片遮風擋雨的瓦片。
飯桌上擺放著的食物,是平時不舍得吃的精米白麵和肉。
這是一個該闔家歡樂的日子。
城外的災民,口袋空空,但家家戶戶還是支起鍋子,煮了滿滿一鍋柴火。
配著響亮的煙花聲,他們吃著柴火粥,就算過年了。
在這一天,花枝帶著兩個娃,和範家一起,蹲在窩棚裏,吃了碗年夜飯。
大家敞開肚子吃著米糕和幹糧,說說笑笑,暫時忘了,自己是個流離失所的難民。
陳安和星星,牽著留保和鈴鐺,走出窩棚,站在雪地裏,仰頭望著天空。
“姑,真漂亮!這叫啥?”鈴鐺發出咯咯咯的笑聲,聲音清脆。
鈴鐺年紀小,這是第一次走出西劉莊村,第一次見到放到天上,會響會炸的漂亮景物。
星星眼睛亮亮的,迴道:“這是煙花,城裏人過節都放這個。”
鈴鐺聽後,轉過頭朝窩棚喊了句:“娘,你快看,煙花,好看!”
花枝站起身,沒站穩,崴了腳,倒在栓柱身上。
栓柱接住花枝,兩個人肢體接觸,四目相對。
也許是頭頂的煙花太過美麗,也許是年三十的煙火氣太過撩人。
兩個人之間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在空氣中流轉。
“看我,站都站不穩。”花枝尬笑了幾聲,扶著栓柱的胳膊,站了起來。
她走出窩棚,迴頭看了栓柱一眼,便站在兒女身邊,看起煙花。
栓柱目不轉睛看著花枝的背影,情不自禁跟著花枝走了出去,站在了花枝身旁。
他麵色複雜,看著穿著紅棉襖的花枝,和鬧騰的兩個孩子。
此時此刻,他孤獨又沒有方向的心,似乎得到了慰藉。
他近乎貪婪的看向花枝的臉龐。
花枝有所感應,揣著手,轉過頭看了眼栓柱。
兩個人的眼睛似乎有鉤子,似乎在對方身上找到了依靠。
一股曖昧在二人之間彌漫開來。
...
到了大年初二,洛陽城牆外塔台上的喇叭,又開始大聲唿籲。
政府開始往陝西輸送災民,凡是經過檢驗的災民,手上蓋了章,就可以免費坐火車去陝西。
但是隻有一樣,為了不占空間多拉人,災民隻能隻身乘車,不能帶任何行李。
對於災民來說,身上的那點家當,賣兒賣女賣老婆換的糧食,那就是命。
怎麽能丟掉不帶呢?
所以大部分災民,沒有坐上前往陝西的火車,有的膽大的開始扒火車,膽小的就在洛陽城外繼續守著。
“舅,別猶豫了,咱們得坐第一批的火車前往陝西,等災民多了,陝西也沒法收了!”
陳安勸阻範殿元,舍了家當和糧食,逃命要緊。
範殿元還沒說話,花枝先急了,“安妮兒,扔掉糧食,那咋行?這是瞎鹿拿命換來的。”
陳安忍不住吼她:“命重要,還是糧食重要!你帶著兩個這麽小的娃,扒火車都沒可能!”
範殿元滿臉躊躇,“安妮兒,沒有別的法了嗎?”
“咱們可以把幹糧米糕還有銀圓,綁在身上,現在是冬天,穿的厚,看不出來。”
陳安知道,讓他們扔了糧食,比殺了他們還難受,便想了個折中的法子。
她對花枝說:“留保和鈴鐺,這兩個娃身上也能藏點,其他的就舍了吧,到了陝西,立住了腳,多少糧食掙不來呀!”
“是呀,安妮兒說得對,”範殿元恍然大悟,一臉喜色,對花枝說:
“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隻要到陝西,立住了腳,咋都好說。”
“是了,東家有本事,到時候我還給東家當長工。”栓柱積極響應。
陳安想起二十年後,她哭笑不得,想著到了陝西,得跟範殿元說道說道,打消他這個還想做財主的念頭。
老老實實,當個普通老百姓,比啥都強。
眼下,還是先去陝西比較重要,陳安提醒道:“別磨嘰了,趕緊的解衣服,裝東西吧!”
說罷,眾人開始行動。
範王氏和花枝撕開布條,將銀圓縫到裏頭,縫完銀圓,再縫米糕和幹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