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婆子好玩的緊,她將陳安的鹵肉從顏色到肉質,又從大小到味道,全部貶損一遍之後,覥著臉說自家過得貧苦,讓陳安與她便宜些。


    一邊掩袖擦拭不存在的眼淚,一邊偷偷看陳安的臉色。


    “聽嬸子的口音是汴京城裏人吧?”陳安問她。


    婆子驕傲的點點頭,陳安笑了,語氣從平淡轉換成敬仰,對她說:“嬸子的穿衣打扮和氣質,一看就知道是城裏人,這點子鹵肉對您來說,算的什麽,想必嬸子家吃肉都吃膩了吧,正好換換口味,我這鹵肉用的是上好的大料,一般人可不舍得吃,可嬸子不同,嬸子一看便知不是一般人,還有,這是您孫子吧,長得真聰明,未來必定是個讀書人!”


    被陳安稍稍一捧,那婆子麵色越發驕矜,也不講價了,買了兩塊肉,又買了鹵雞子和鹵豆腐。


    在霸道香味的勾引下,第一波鹵肉很快就賣完了,陳安打發走了客人,開始第二波鹵肉。


    她一邊將食物下鍋,一邊教給柴氏如何鹵肉。


    酉時一刻,陳安準備的食材全賣光了,連最後半塊白蘿卜都賣掉了,太陽還沒下山,他們就要收攤了。


    她看了眼外麵排隊的客人,心想自己還是保守了,不知道是這個鹵子霸道,還是稀釋後的靈泉了不得,總之是,天還沒黑,他們就結束了。


    四四方方的錢箱也滿了,陳安向客人一一道歉,承諾明天一定多準備些食材,這才將沒買到有些怨言的客人打發走了。


    陳安將鋪門關上,點上蠟燭,打開錢箱,輕輕倒在桌子上,她和陳二合還有柴氏,將銅錢一枚一枚的串起來。


    陳二合和柴氏最多隻能數到10,串錢的動作慢了些,陳安劈裏啪啦一會就串好了一堆。


    陳安撥著算盤計算,漫漫長河中,她竟也學會了撥算盤。


    算珠飛快的撥動著,去掉房租柴火材料食材等,一天淨賺13貫!


    這還是米飯和甜湯白送的情況下,一天所得,抵得上她在碼頭幹兩個月了!


    雖然,她心黑了些,肉切的薄了些,買的貴了些,大料用的少了些,手藝差了些,全靠稀釋的靈泉水添光增彩,但也賺的太多了。


    她有些出乎意料,在汴京做生意這麽賺錢的嗎?


    現在肉價便宜,又正逢盛世,老百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邊關穩定,手裏有大把的閑錢消費。


    若是到了宋末,一斤羊肉要900文,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外有強敵內有亂戰,有錢有糧的全捂在家裏,誰也不敢再肆意消費。


    隻能說陳安穿來了一個好時候,再過一百年,吃土都吃不上熱乎的。


    桌子擺滿了銅錢,有大有小還有銀裸子,裝滿了兩個錢箱,陳二合和柴氏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錢,嘴巴從張開就一直沒合上。


    數好了錢,陳安關上鋪子,將錢箱放到板車的車洞裏,墩娃桂妞和柴氏坐在車上。


    先去了錢鋪,留了一貫大銅板,剩下的換了銀子,銅錢體積大,不如銀子方便。


    換好了銀子,陳安拉著板車,和陳二合肩並肩,一家人說說笑笑迴了出租屋。


    陳安跟肉店和菜販子打好了招唿,第二日食材翻倍,三個人切菜洗菜,累的腰都有些直不起來,墩娃和桂妞也沒閑著,兩個小娃幫忙打打下手。


    不知是昨日客人的宣傳,還是香味更加濃鬱,之後幾天的營業,那叫一個客似雲來、門庭若市。


    陳氏鹵肉賣爆了,短短幾日成為康雲街最有名氣的商鋪,住在內城的老饕慕名而來,他們都是手裏有錢的主,根本不在乎價格。


    陳安忙的腳不沾地,直唿人太多了,而陳二合、柴氏和墩娃桂妞,幹的不亦樂乎。


    他們非常享受賺錢的快樂,陳二合看著一波一波的客人,笑的合不攏嘴。


    陳氏鹵肉生意火爆,順便帶火了隔壁的麵湯店。


    雖然鹵汁配著米飯,又香又糯又好吃,但北方人還是喜歡吃麵食,他們在麵湯店點一碗素麵,再要一碟鹹菜,配上鮮香絲滑的鹵子,吃的那叫一個過癮。


    不愛吃米飯和麵條的客人,則配著炊餅吃,挑著扁擔沿街賣炊餅的小販,幹脆在陳氏鹵肉門前叫賣起來。


    除了鹵肉賣的紅紅火火,陳氏甜湯更是點睛之筆,雖然價格不便宜,賣五文錢一碗,配料也簡單,但架不住它甜啊!


    嗜甜如命的宋人,可以不吃鹵肉,但不能不喝甜湯。


    其實為了節約成本,陳安放的黃糖並不多,還是靠稀釋了幾滴靈泉水。


    她想為了賺錢嘛,利用一下金手指,不寒磣。


    在客人口口相傳中,陳氏鹵肉聲名遠揚,不少酒樓和酒肆派出跑腿小哥,來替客人買肉。


    不僅如此,陳氏鹵肉還成了閑漢的聚集地,他們手裏拿著錢和提盒,幫雇主買肉買湯,然後送貨上門。


    汴京城閑漢不少,他們走門串戶,幫老百姓買吃的買用的,相當於後世的外賣小哥。


    外送多了,除了多了打賞,還導致鹵肉供不應求。


    陳安隻好擴大營業,又把陳大伯家的還未婚配的堂弟,以及小舅子李有福,從鄉下喊過來幫忙。


    ...


    才四更天,李有福就起了床,因為伸手不見五指,他娘難得點上了油燈,伺候他洗了臉漱了口。


    給他下了碗麵,還窩了兩個雞蛋。


    白麵!雞蛋!家裏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的稀罕物,李有福咕嚕咕嚕吃了一大碗,連麵條湯底都喝得幹幹淨淨。


    這是李有福過生辰都沒有的待遇,他也知道自家爹娘為什麽這麽激動,畢竟家裏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還沒有人能夠走出五裏村。


    連在通許鎮生活,對他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因為李家所在的五裏村實在是太偏了。


    因為不靠近水流,多是旱地,再加上地理位置不好,五裏村的人普遍都很窮。


    村民想要買賣東西,一般都是去近一些的大通村,他們這裏又偏又窮,連貨郎都很少來。


    當年陳二合和柴氏給兒子娶親時,因為家裏太窮,附近幾個村子,沒有好姑娘願意嫁過來。


    他們隻好找了更遠,也更窮的五裏村,才順利給兒子討了個媳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係統:路人甲隻想壽終正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蓬州吹取三山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蓬州吹取三山去並收藏快穿係統:路人甲隻想壽終正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