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房子在另一個家屬院,麵積不到四十平,隔出了三室一廳。


    臥室放了床和衣櫃,連下腳地都沒有,但周雪柔卻覺得很踏實。


    手裏握著賣工作和換房子的錢,周雪柔和張和平的小日子過得輕鬆自在。


    而張曉茹下了學,初中都沒畢業,不僅要出去打零工,還要承包家裏所有的家務活。


    周雪柔白天坐辦公室,風吹不著雨淋不著,體麵又清閑,晚上迴到家,有現成的熱飯熱菜,吃完飯,手一攤,走人。


    張曉茹早上六點起床,燒水做飯,洗衣疊被,抹桌拖地,刷鍋洗碗。


    每天幹幾個小時苦力活,賺個兩三毛,如數上交,整個人泡在了苦水裏,好像有流不完的眼淚。


    ...


    坐在火車上的陳安,穿著嶄新的對襟薄棉襖,神情愉悅,轉頭看向窗外的景色,一片又一片的村落和田野。


    同行的七位知青,有的在安靜看書,有的趴著睡覺,有的熱情暢談。


    列車行駛兩天一夜,到達廣省新市。


    到了新市,就穿不住棉襖了,大家紛紛換上了輕便的春裝。


    陳安背著行囊,跟在其他知青身後,出了火車站,又坐上前往寶安縣的客車。


    一路顛顛晃晃,大約過了六七個小時,到達寶安縣汽車站。


    一位身穿藍色工裝,腳踩解放鞋,梳著麻花小辮,眉眼精致的知青,下了車就吐了。


    “嶽霞,沒事吧?”


    “喝點水吧,嶽知情。”


    三四名知青,有男有女,放下行囊,圍在嶽霞身邊貼心問候。


    “我沒事,謝謝大家的關心。”吐了個稀裏嘩啦的嶽霞,喝了幾口水,緩了緩心神,慢慢站立起身,露出一個蒼白的微笑,向眾人致謝。


    知青高宏和林曉珠,攙扶著嶽霞上了驢車。


    他們前去插隊的地方是星星公社下的崖口村,距離寶安縣腳程一兩個小時。


    崖口村生產隊長派了兩輛驢車,來寶安縣汽車站接知青,下了汽車,陳安又坐上了驢車。


    她坐在驢車的一個角落,靠著板車把手,把包裹抱在胸前,她的行囊是所有知青中最少的。


    隻有兩身衣裳、兩套被套床單、一個盆、一個飯缸、一個水壺、簡單的洗漱用品和一點食物。


    從張家順來的六七千塊錢、兩封銀圓、一對玉鐲、兩隻金戒指、一對銀簪子、一對老式銀鐲子、三四個絞絲金手鐲和幾根金條,陳安用一個大鐵盒子裝著,放在了空間裏,身上隻留了點零花錢。


    郝翠萍和張明勇出乎意料的有錢,最後,肥了陳安的口袋。


    她是撓破頭也想不通,郝翠萍作為普通老百姓,明明富得流油,為何要對女兒這麽殘忍。


    原主基本上,就是被她苛待而死。


    唉...她著實搞不懂。


    ...


    驢車慢悠悠的出了汽車站,陳安左右環顧,打量起寶安縣的街道來。


    寶安縣汽車站看著像新蓋的,除了汽車站,街道並不算窄,隻是略顯冷清。


    走了一會,來到一個叫東門老街的地方,沿街兩邊是一排排的二層小樓,開著各種各樣的商店。


    路上來來往往的人變多了,有走著的,也有騎車的,大多數人穿著短袖長褲,戴著草帽。


    他們的體態特征都很相像,給人的感覺是精瘦,幾乎沒有胖子,皮膚曬得黝黑,昂首挺胸。


    比青城市的老百姓,要更加有精氣神。


    寶安縣城不大,半個多小時出了城,沿途中,陳安看到不少大幅標語。


    走了一個多小時,到達崖口村。


    李大隊長愁眉苦臉的等在村口,見到了八位知青,也沒露出個笑臉。


    不是他不待見知青,是知青大多數吃不了苦,受不了罪,還經常鬧得村裏不得安寧。


    崖口村實在是窮,前幾年頻發幹旱、洪水和台風,糧食大幅減產,村民生活遭受嚴重困難。


    吃不上喝不上的,一個個都瘦成了人幹,這一兩年,才算緩和過來。


    家家戶戶糧食都不夠吃的,沒錢蓋房子,十幾口人擠在一起,誰也不願意接納知青,李大隊長隻好在村裏,咬牙給知青們單獨蓋了一排房子。


    這才有了知青的落腳地。


    七八間海草房,原本是住了十幾名知青,有七八位知青,因為病退、頂職返城了。


    現在隻剩四名知青,還住在裏麵。


    他們兩男兩女住了兩間房,還剩五六間房,陳安用一盒金雞餅幹,換了一間單獨的小房間。


    屋內簡陋且狹小,坐北朝南,一扇小木門,兩扇緊湊的窗戶。


    靠窗放了一張一米小床,一張60公分的桌子,北牆有一個半身高的小櫃子。


    剩餘的地方,人轉個身都難。


    李大隊長分完房子,說了幾段場麵話,又安排老知青帶他們,便讓新來的八個知青自由活動了。


    四名女知青裏,有一位知青叫王曉紅,她是家裏的老大,一向能幹,她從鼓囊囊的包裹裏,掏出一個臉盆,跟著老知青去水井裏打水,陳安見狀,也跟著去了。


    老知青輕輕鬆鬆打滿了兩桶水,王曉紅和陳安費了老大勁兒,才打上來半盆水。


    湊合著濕了抹布,陳安把新家從裏到外,擦拭清掃一遍。


    屋裏亮堂了點,陳安用2斤玉米麵,跟村民換了些稻草、糨糊和草帽,用2斤幹麵條,跟李大隊長換了很多舊報紙、籮筐和柴火。


    又用僅剩的糧食,換了一套簡易炊具,在牆角壘了一個小泥巴爐子。


    陳安不打算和其他知青一起搭夥,她並不是一個喜歡集體生活的人。


    她取出糨糊,把報紙黏在牆上,生的牆壁掉渣,將稻草鋪在床上,和衣湊合了一晚。


    到了第二天,知青還不用上工,大家開始操辦口糧。


    他們初到崖口村,還沒有下地幹活,沒有下地就沒有工分,沒有工分就沒有口糧。


    八個知青,各有各招,有找老知青借的,也有找大隊賒的,也有等著家裏給寄的。


    還有三位知青,高宏、嶽霞、王曉紅,兜裏揣著全國糧票和錢,租了驢車去縣裏買。


    陳安也跟著他們一起去了縣裏,她洗劫了張明勇和郝翠萍,不缺錢但是缺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係統:路人甲隻想壽終正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蓬州吹取三山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蓬州吹取三山去並收藏快穿係統:路人甲隻想壽終正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