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巴郡,漢安。
一條寬敞的官道之上,傳來陣陣有序且急促的小跑步聲。隨著聲音越來越大,漸漸有不少士卒的身影顯現出來。這支隊伍最前方,有著一個大大的‘蜀’國旗幟,而且在這延綿不絕的隊伍裏,每隔一段,就會有一支高高飄起的蜀國旗幟。
而在隊伍最前方,除了那麵高高飄揚的蜀國旗幟之外,還有一個‘吳’字將旗。這支隊伍的領軍之人正是蜀國兵部尚書、張富的大舅子吳懿!
吳懿騎著駿馬,不斷在督促著士卒們:“快快快,將士們,在快一些,方才江州傳來急報,敵軍已經兵臨江州城下了。我們再不快一些,江州很可能會陷落!”
聽到吳懿這番話,正在小跑的蜀國將士,雖然各個氣喘籲籲,但還都是咬緊牙關,又加快了一些步伐!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蜀人,其中不少還是巴郡人士呢。如今國家有難,故園有難,他們如何不心急?
這些人和普通士卒不同,他們可是真正意義上的禁軍,是守衛蜀國國都成都,在成都駐紮,其中不少還是在皇宮裏的禦林軍!放眼望去,可以很明顯看出不同之處,這些人不管是甲胄還是武器,都更加堅實、發亮。這些將士們也各個人高馬大,壯碩有力,絲毫不亞於當年無當飛軍的選拔標準!
當時戴宗緊急迴到成都帶來敵軍大舉入侵巴郡消息時,張魯還不敢相信,質問戴宗:“吾兒剛拿下襄陽,兵鋒正盛,而且還率軍駐紮襄陽,楊素他怎敢明目張膽進攻巴郡?”
戴宗嘴笨,就是一個跑腿之人,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但前線危急,又不敢耽擱,他隻能跪在地上一個勁的磕頭:“陛下,臣怎敢欺瞞陛下,臣句句實言,還望陛下盡快派兵,兵貴神速啊!”
好在,張魯不是昏君,他疑惑歸疑惑,也不敢怠慢。立刻就將朝中的大臣們召集到一起開會,並且安排調兵之事。
很快,朝中尚在的大臣官員們,如丞相閻圃、尚書仆射張鬆、兵部尚書吳懿、吏部尚書範仲淹等官員已經全部聚齊。
張魯在人到齊之後,直接開門見山道:“方才聽錦衣衛左使戴宗前來稟報,南郡的楊素、楚國的劉琮已經聯合起來,一同向我巴郡用兵。如今巴郡兵力不夠,永安將軍嶽,嶽,嶽什麽來著想讓成都派出援兵,支援巴郡。”
張魯年紀大了,實在記不住隻聽了一遍的嶽飛名諱。張魯這邊話音剛落,下麵的幾位重臣皆是一驚,眼裏透露出不敢相信之色。好在,還是這裏唯一一個有過帶兵打仗經驗的吳懿最先反應過來道:“陛下,巴郡除了永安有嚴顏一萬人馬外,隻剩下郡縣守卒,恐怕難以抵擋來勢洶洶的敵軍!”
另外一個也有些軍事頭腦的範仲淹也是點頭附和:“吳大人說的不錯,巴郡乃益州屏障,江州更是益州重鎮。若是江州落入敵軍手裏,到時候益州就會被割裂開來,實在是不妙呀!”
張魯聽到他們這麽說,才有些後知後覺緊張起來:“這,巴郡還有永安這座易守難攻的重鎮,敵軍也不是那麽好進攻過來的吧?”
“陛下說的不錯,永安確實易守難攻,若敵軍想攻破永安,一步一步打進來,那無異於癡人說夢。但陛下別忘了,南郡臨接長江,敵軍可以直接順江而上,走水路直達江州!”吳懿提醒道。
張魯一拍腦袋:“是啊,朕倒是把水路給疏忽了。當年劉表攻打劉璋,就是從水路沿江而上,直到江州城下的。這下可如何是好……”
“陛下,臣認為,應該即刻派兵馳援江州,否則,江州破,則巴郡破;巴郡破,則益州危也!”吳懿再次勸諫道。張魯掃視了眾人一圈:“卿等意下如何?”“臣認為吳大人言之有理,應當及時派兵支援巴郡!”
張魯見底下這幾個重臣的意見難得高度統一,他也心裏倍感欣慰,直接開口道:“好,既然如此,就由誰來帶兵前去?去調用哪裏的兵馬呢?”
這種事情,當然是眼下唯一一個上過戰場的吳懿最適合了。吳懿也不墨跡,主動出列:“迴陛下,臣願帶兵前往馳援江州!隻不過,現在我蜀國有三處戰場,都是用人之際,去其他地方調兵顯然來不及了。所以,臣鬥膽向陛下借用成都禁軍一用!”
都城禁軍,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隻聽命於皇帝一人的,這也是皇帝最後的底牌。一般情況下,不到萬不得已亡國之際,是不會把禁軍兵權交付給外人的,縱使要作戰也是由皇帝親自統率禁軍為好。如上次張遼奇襲許都,曹操就是親率曹魏禁軍虎衛軍前去迎戰的。
隻不過現在的蜀國確實有些可憐,一北一東兩處戰線都在挨打,兵力捉襟見肘。唯一一處優勢戰線就是張富所在的荊州北部,但由於張富還很貪心,並沒有舍得將在新野陳慶之的白袍軍調迴襄陽,導致現在的蜀國正麵戰場上的兵力少之又少,已經到了要動用禁軍的地步了。
可沒想到,張魯沒有絲毫猶豫,大手一揮:“好,成都城中禁軍,加上皇宮裏的禁軍,一共一萬五千人,你覺得帶多少人合適?”吳懿連忙道:“多謝陛下,臣認為一萬人足矣。成都和皇宮內也不能無人把守。”
張魯直接對著身旁的中常侍道:“傳朕口諭,將禁軍兵符交給吳懿,讓他點兵萬人,馳援江州。”“臣遵旨!”
不到半晌,吳懿就已經點齊了一萬人馬,在成都東南門處列陣完畢。吳懿自己也是換上了久違的甲胄,重新騎上戰馬,拿起武器。吳懿還不由得感歎一聲:“已經有許多年沒上過戰場了,也不知道我這胳膊腿兒還頂用不了!”
這時,身旁一位副將前來報告:“將軍,將士們已經點兵完畢,我們是否出發?”吳懿大手一揮道:“兵貴神速,立刻出發!”“好,遵命!”
一條寬敞的官道之上,傳來陣陣有序且急促的小跑步聲。隨著聲音越來越大,漸漸有不少士卒的身影顯現出來。這支隊伍最前方,有著一個大大的‘蜀’國旗幟,而且在這延綿不絕的隊伍裏,每隔一段,就會有一支高高飄起的蜀國旗幟。
而在隊伍最前方,除了那麵高高飄揚的蜀國旗幟之外,還有一個‘吳’字將旗。這支隊伍的領軍之人正是蜀國兵部尚書、張富的大舅子吳懿!
吳懿騎著駿馬,不斷在督促著士卒們:“快快快,將士們,在快一些,方才江州傳來急報,敵軍已經兵臨江州城下了。我們再不快一些,江州很可能會陷落!”
聽到吳懿這番話,正在小跑的蜀國將士,雖然各個氣喘籲籲,但還都是咬緊牙關,又加快了一些步伐!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蜀人,其中不少還是巴郡人士呢。如今國家有難,故園有難,他們如何不心急?
這些人和普通士卒不同,他們可是真正意義上的禁軍,是守衛蜀國國都成都,在成都駐紮,其中不少還是在皇宮裏的禦林軍!放眼望去,可以很明顯看出不同之處,這些人不管是甲胄還是武器,都更加堅實、發亮。這些將士們也各個人高馬大,壯碩有力,絲毫不亞於當年無當飛軍的選拔標準!
當時戴宗緊急迴到成都帶來敵軍大舉入侵巴郡消息時,張魯還不敢相信,質問戴宗:“吾兒剛拿下襄陽,兵鋒正盛,而且還率軍駐紮襄陽,楊素他怎敢明目張膽進攻巴郡?”
戴宗嘴笨,就是一個跑腿之人,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但前線危急,又不敢耽擱,他隻能跪在地上一個勁的磕頭:“陛下,臣怎敢欺瞞陛下,臣句句實言,還望陛下盡快派兵,兵貴神速啊!”
好在,張魯不是昏君,他疑惑歸疑惑,也不敢怠慢。立刻就將朝中的大臣們召集到一起開會,並且安排調兵之事。
很快,朝中尚在的大臣官員們,如丞相閻圃、尚書仆射張鬆、兵部尚書吳懿、吏部尚書範仲淹等官員已經全部聚齊。
張魯在人到齊之後,直接開門見山道:“方才聽錦衣衛左使戴宗前來稟報,南郡的楊素、楚國的劉琮已經聯合起來,一同向我巴郡用兵。如今巴郡兵力不夠,永安將軍嶽,嶽,嶽什麽來著想讓成都派出援兵,支援巴郡。”
張魯年紀大了,實在記不住隻聽了一遍的嶽飛名諱。張魯這邊話音剛落,下麵的幾位重臣皆是一驚,眼裏透露出不敢相信之色。好在,還是這裏唯一一個有過帶兵打仗經驗的吳懿最先反應過來道:“陛下,巴郡除了永安有嚴顏一萬人馬外,隻剩下郡縣守卒,恐怕難以抵擋來勢洶洶的敵軍!”
另外一個也有些軍事頭腦的範仲淹也是點頭附和:“吳大人說的不錯,巴郡乃益州屏障,江州更是益州重鎮。若是江州落入敵軍手裏,到時候益州就會被割裂開來,實在是不妙呀!”
張魯聽到他們這麽說,才有些後知後覺緊張起來:“這,巴郡還有永安這座易守難攻的重鎮,敵軍也不是那麽好進攻過來的吧?”
“陛下說的不錯,永安確實易守難攻,若敵軍想攻破永安,一步一步打進來,那無異於癡人說夢。但陛下別忘了,南郡臨接長江,敵軍可以直接順江而上,走水路直達江州!”吳懿提醒道。
張魯一拍腦袋:“是啊,朕倒是把水路給疏忽了。當年劉表攻打劉璋,就是從水路沿江而上,直到江州城下的。這下可如何是好……”
“陛下,臣認為,應該即刻派兵馳援江州,否則,江州破,則巴郡破;巴郡破,則益州危也!”吳懿再次勸諫道。張魯掃視了眾人一圈:“卿等意下如何?”“臣認為吳大人言之有理,應當及時派兵支援巴郡!”
張魯見底下這幾個重臣的意見難得高度統一,他也心裏倍感欣慰,直接開口道:“好,既然如此,就由誰來帶兵前去?去調用哪裏的兵馬呢?”
這種事情,當然是眼下唯一一個上過戰場的吳懿最適合了。吳懿也不墨跡,主動出列:“迴陛下,臣願帶兵前往馳援江州!隻不過,現在我蜀國有三處戰場,都是用人之際,去其他地方調兵顯然來不及了。所以,臣鬥膽向陛下借用成都禁軍一用!”
都城禁軍,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隻聽命於皇帝一人的,這也是皇帝最後的底牌。一般情況下,不到萬不得已亡國之際,是不會把禁軍兵權交付給外人的,縱使要作戰也是由皇帝親自統率禁軍為好。如上次張遼奇襲許都,曹操就是親率曹魏禁軍虎衛軍前去迎戰的。
隻不過現在的蜀國確實有些可憐,一北一東兩處戰線都在挨打,兵力捉襟見肘。唯一一處優勢戰線就是張富所在的荊州北部,但由於張富還很貪心,並沒有舍得將在新野陳慶之的白袍軍調迴襄陽,導致現在的蜀國正麵戰場上的兵力少之又少,已經到了要動用禁軍的地步了。
可沒想到,張魯沒有絲毫猶豫,大手一揮:“好,成都城中禁軍,加上皇宮裏的禁軍,一共一萬五千人,你覺得帶多少人合適?”吳懿連忙道:“多謝陛下,臣認為一萬人足矣。成都和皇宮內也不能無人把守。”
張魯直接對著身旁的中常侍道:“傳朕口諭,將禁軍兵符交給吳懿,讓他點兵萬人,馳援江州。”“臣遵旨!”
不到半晌,吳懿就已經點齊了一萬人馬,在成都東南門處列陣完畢。吳懿自己也是換上了久違的甲胄,重新騎上戰馬,拿起武器。吳懿還不由得感歎一聲:“已經有許多年沒上過戰場了,也不知道我這胳膊腿兒還頂用不了!”
這時,身旁一位副將前來報告:“將軍,將士們已經點兵完畢,我們是否出發?”吳懿大手一揮道:“兵貴神速,立刻出發!”“好,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