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會不會遷怒,康熙帝既那麽說,沁柔就暫且信了。反正沁柔既不求太多,更不求未來!
什麽話她也沒那麽在意了。
但人終究抑製不住本能。堂皇血肉之軀,會恐懼、會害怕也是人之常理。還是那句話,不怕死,但怕不得好死。
帝王就有這個能耐。他要一個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能說簡單,隻能說太容易了。
這是帝王的權勢帶來的,怎能不讓讓心生惶恐。
“誰讓您這麽生氣了。”沁柔轉移了話題道。是她太沒腦子了嗎?宮裏最近發生了什麽大事,沁柔也不想康熙繼續糾結遷怒的問題,倒不如轉移了話題道。
當然,實話實說,帝王遷怒,是本能。真不奇怪!
沁柔柔順地坐在康熙身旁,開口詢問也都小心謹慎著,雖然好似是隨口一說,但也算精挑細選。
她當真很想抬頭看一看康熙丟下的那份奏折裏究竟有什麽東西?
竟然讓康熙這麽龍顏大怒!
但沁柔還有腦子,還知道抑製住自己的好奇心。
隻問了這一句,沁柔好似不在意迴答,又認真地與康熙提議道:“怒傷肝!皇上生氣是有傷龍體,您應該讓別人受氣才對!”
最好反噬其主。皇帝不開心嘛!就該所有大臣都戰戰兢兢才對,她們後宮弱女子有何錯處,不過都是前朝裏男人們爭權奪利的犧牲品罷了。
她是真的在為康熙的龍體著想。相信她!
這倒是個另辟蹊徑的好法子。
康熙聞言,臉上的怒氣瞬間散了許多,心情也沒那麽陰鬱,但到底心有鬱氣,令帝王氣怒的,不隻一個兩個大臣,是一群大臣、兩群大臣。
隻是實施起來,難!
“那幫老匹夫,承祜幼殤之後,朕膝下唯餘賽音察渾、保清兩個皇阿哥,個個上書自承祜幼殤,四阿哥、五阿哥又在繈褓,實在擔憂皇嗣綿延。個個千篇一律,朕子嗣單薄,故而俱關懷朕的子嗣後代呢?”康熙提及的時候,還有怒氣。
康熙麵色能好了才怪,他少年帝王登基,忍了許多年,既有明君之才,又奔著明君的坦坦大道而去。
而今朝臣們這麽表達,康熙若是心中無氣,那都是麵團子了。何況是帝王!
沁柔蹙蹙眉頭,聞弦歌而知雅意,隻這麽一點端倪,就已看明白、聽明白了康熙話裏帶出來的朝臣明裏暗裏的意思。
雖然這也是事實,是為隱患。但,朝臣們不就擔憂四阿哥、五阿哥,也如他們前麵三個哥哥一般‘早夭’嗎?
這說句不好聽的,按如今宮裏這個趨勢,不無這個可能,但說得沒那麽隱晦,再直白一點,不是直接咒四阿哥、五阿哥早死嗎?
康熙作為一名坐擁朝廷內外的天子也好、亦或是作為一名父親也好,能高興才奇怪呢?
而且,朝臣裏上書的那麽多人,誰知道哪個是真心實意擔憂皇嗣,誰又是為自個兒謀好處。
“這?”康熙帝氣怒也是情有可原,康熙兒子還真不少?不過,人家是真有皇位要繼承,雖然如此,但這並不妨礙她與康熙一道同仇敵愾。沁柔也有幾分不解、無語,她腦迴路比較清奇,一瞬間拐了百八十道彎兒,拐到了別處。
遲疑了一會兒,訥訥地道:“可是……就算皇嗣誕育也得懷胎十月吧!也不是一日之功。”朝臣們催有個屁用啊!康熙是減少了睡女人嗎?又或者是後宮少了嬪妃有孕嗎?
遠的不提,就說前幾日,保清阿哥落地;碧喇庶妃也診出有孕,雖然碧喇庶妃腹中的那胎,已經小產了。
朝臣們催了,難不成明天就能冒出活蹦亂跳的皇嗣嗎?
這個,關心的方向不對啊!
這是個大實話。康熙明白這一點,朝臣們,也未必不明白這一點。
但還有許多人明知故犯,隻能說,是真的大勢所趨了。
“況且,四阿哥、五阿哥雖然尚在繈褓,但小孩兒,長起來也快,沒幾年就會跑會走了;兩個皇阿哥,也不算單薄了吧!”沁柔想吐槽,狗男人,一群大豬蹄子,這麽多眼明心亮的人,同為皇嗣,提都沒提二格格一句。
無非是看她是一個格格,未來也至多是一位和親公主罷了。上下五千年的封建君主社會,宋明清兩朝的公主最難過,公主該有的尊榮,她們是一點不見有;公主要擔的責任,她們是嬌弱著流血也要擔。
聽者傷心、聞者流淚。
這要是有個公主,可怎麽活啊!沁柔歎氣。
“一群老鬣。”皇帝厭惡地評價了一句。
打著義正言辭的名號,往碗裏劃拉利益的,不知凡幾。個個都是老油子,事兒未必做,但有好處,無不如鬣狗一般蜂擁而上,分而食之。
話說得好聽,但事兒做得不好看、不漂亮。就叫人不好看了!
老鬣們想,也要看帝王同意與否。帝王後宮裏的人,進來了,要不要寵、能不能懷、能不能生、能不能活,那就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了。
不是誰都會有那個福氣,綿延皇嗣!
康熙即便也擔憂四阿哥、五阿哥,心裏清楚未必能跨過幼年,但被朝臣們逼迫,無論是哪一個帝王,都能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用這句話來形容朝堂上的一些人,還真是貼合無比。不過帝王能評價,沁柔卻是不敢的。她還要命!
朝堂上千化萬變,誰知道今天吹的什麽風,明日又下的什麽雨。尤其朝臣們,誰知道明日裏,留在朝堂之上的,又是哪個老大人。
一個個心眼不大,手段足夠狠。真陰起一個人來,就算長了八條腿,也未必能全身而退,沁柔對大出名頭沒興趣。
大家還是各自安穩為重。
“一群愚見之人,皇上睿智,總能處理好的。”沁柔發自內心地勸解了一句,主要他發火,她們日子也不好過,沁柔單純,幹脆利索一把,能滅火就滅火吧!能撈撈,撈不起來的,就自認倒黴,認命。
當然,怎麽處理,那完全是帝王的聰慧了。她就是這麽個人,幹預朝政,不可能的。
她若是有那個腦子,也不會甘願在後宮混吃等死,早選擇攪弄風雲了。
什麽話她也沒那麽在意了。
但人終究抑製不住本能。堂皇血肉之軀,會恐懼、會害怕也是人之常理。還是那句話,不怕死,但怕不得好死。
帝王就有這個能耐。他要一個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能說簡單,隻能說太容易了。
這是帝王的權勢帶來的,怎能不讓讓心生惶恐。
“誰讓您這麽生氣了。”沁柔轉移了話題道。是她太沒腦子了嗎?宮裏最近發生了什麽大事,沁柔也不想康熙繼續糾結遷怒的問題,倒不如轉移了話題道。
當然,實話實說,帝王遷怒,是本能。真不奇怪!
沁柔柔順地坐在康熙身旁,開口詢問也都小心謹慎著,雖然好似是隨口一說,但也算精挑細選。
她當真很想抬頭看一看康熙丟下的那份奏折裏究竟有什麽東西?
竟然讓康熙這麽龍顏大怒!
但沁柔還有腦子,還知道抑製住自己的好奇心。
隻問了這一句,沁柔好似不在意迴答,又認真地與康熙提議道:“怒傷肝!皇上生氣是有傷龍體,您應該讓別人受氣才對!”
最好反噬其主。皇帝不開心嘛!就該所有大臣都戰戰兢兢才對,她們後宮弱女子有何錯處,不過都是前朝裏男人們爭權奪利的犧牲品罷了。
她是真的在為康熙的龍體著想。相信她!
這倒是個另辟蹊徑的好法子。
康熙聞言,臉上的怒氣瞬間散了許多,心情也沒那麽陰鬱,但到底心有鬱氣,令帝王氣怒的,不隻一個兩個大臣,是一群大臣、兩群大臣。
隻是實施起來,難!
“那幫老匹夫,承祜幼殤之後,朕膝下唯餘賽音察渾、保清兩個皇阿哥,個個上書自承祜幼殤,四阿哥、五阿哥又在繈褓,實在擔憂皇嗣綿延。個個千篇一律,朕子嗣單薄,故而俱關懷朕的子嗣後代呢?”康熙提及的時候,還有怒氣。
康熙麵色能好了才怪,他少年帝王登基,忍了許多年,既有明君之才,又奔著明君的坦坦大道而去。
而今朝臣們這麽表達,康熙若是心中無氣,那都是麵團子了。何況是帝王!
沁柔蹙蹙眉頭,聞弦歌而知雅意,隻這麽一點端倪,就已看明白、聽明白了康熙話裏帶出來的朝臣明裏暗裏的意思。
雖然這也是事實,是為隱患。但,朝臣們不就擔憂四阿哥、五阿哥,也如他們前麵三個哥哥一般‘早夭’嗎?
這說句不好聽的,按如今宮裏這個趨勢,不無這個可能,但說得沒那麽隱晦,再直白一點,不是直接咒四阿哥、五阿哥早死嗎?
康熙作為一名坐擁朝廷內外的天子也好、亦或是作為一名父親也好,能高興才奇怪呢?
而且,朝臣裏上書的那麽多人,誰知道哪個是真心實意擔憂皇嗣,誰又是為自個兒謀好處。
“這?”康熙帝氣怒也是情有可原,康熙兒子還真不少?不過,人家是真有皇位要繼承,雖然如此,但這並不妨礙她與康熙一道同仇敵愾。沁柔也有幾分不解、無語,她腦迴路比較清奇,一瞬間拐了百八十道彎兒,拐到了別處。
遲疑了一會兒,訥訥地道:“可是……就算皇嗣誕育也得懷胎十月吧!也不是一日之功。”朝臣們催有個屁用啊!康熙是減少了睡女人嗎?又或者是後宮少了嬪妃有孕嗎?
遠的不提,就說前幾日,保清阿哥落地;碧喇庶妃也診出有孕,雖然碧喇庶妃腹中的那胎,已經小產了。
朝臣們催了,難不成明天就能冒出活蹦亂跳的皇嗣嗎?
這個,關心的方向不對啊!
這是個大實話。康熙明白這一點,朝臣們,也未必不明白這一點。
但還有許多人明知故犯,隻能說,是真的大勢所趨了。
“況且,四阿哥、五阿哥雖然尚在繈褓,但小孩兒,長起來也快,沒幾年就會跑會走了;兩個皇阿哥,也不算單薄了吧!”沁柔想吐槽,狗男人,一群大豬蹄子,這麽多眼明心亮的人,同為皇嗣,提都沒提二格格一句。
無非是看她是一個格格,未來也至多是一位和親公主罷了。上下五千年的封建君主社會,宋明清兩朝的公主最難過,公主該有的尊榮,她們是一點不見有;公主要擔的責任,她們是嬌弱著流血也要擔。
聽者傷心、聞者流淚。
這要是有個公主,可怎麽活啊!沁柔歎氣。
“一群老鬣。”皇帝厭惡地評價了一句。
打著義正言辭的名號,往碗裏劃拉利益的,不知凡幾。個個都是老油子,事兒未必做,但有好處,無不如鬣狗一般蜂擁而上,分而食之。
話說得好聽,但事兒做得不好看、不漂亮。就叫人不好看了!
老鬣們想,也要看帝王同意與否。帝王後宮裏的人,進來了,要不要寵、能不能懷、能不能生、能不能活,那就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了。
不是誰都會有那個福氣,綿延皇嗣!
康熙即便也擔憂四阿哥、五阿哥,心裏清楚未必能跨過幼年,但被朝臣們逼迫,無論是哪一個帝王,都能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用這句話來形容朝堂上的一些人,還真是貼合無比。不過帝王能評價,沁柔卻是不敢的。她還要命!
朝堂上千化萬變,誰知道今天吹的什麽風,明日又下的什麽雨。尤其朝臣們,誰知道明日裏,留在朝堂之上的,又是哪個老大人。
一個個心眼不大,手段足夠狠。真陰起一個人來,就算長了八條腿,也未必能全身而退,沁柔對大出名頭沒興趣。
大家還是各自安穩為重。
“一群愚見之人,皇上睿智,總能處理好的。”沁柔發自內心地勸解了一句,主要他發火,她們日子也不好過,沁柔單純,幹脆利索一把,能滅火就滅火吧!能撈撈,撈不起來的,就自認倒黴,認命。
當然,怎麽處理,那完全是帝王的聰慧了。她就是這麽個人,幹預朝政,不可能的。
她若是有那個腦子,也不會甘願在後宮混吃等死,早選擇攪弄風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