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庶妃笑了一下,她這許多年的光陰也不白度,該看透、摸透的道理,早已經看明白、也想明白了。
不說話不意味著拒絕,隻要沒有轉身就走,即為默認。
這一點,放在此時此景尤為適用。
而對納喇氏.沁柔,也尤為適用。
李庶妃坐在那兒,迴味著往昔。也不知是要說給別人聽,還是要說給自己聽。
“說來我入宮也有十一年了。”李庶妃話才出口,久笑了一下,覺得自己說話有誤,於是又自己糾正了。
“是十一年還差上兩個月。”李庶妃糾正了一下,又繼續道:“我是順治十八年的四月裏入的宮中,是四年時候開始侍奉的皇上,到了今日,論起來,也有差不多整十一年了。”
順治十八年裏,帝王山陵崩摧。皇三子、當時的皇上,以八歲稚齡登基,為穩固朝綱,太皇太後白發蒼蒼,也顧不得傷心落淚,時隔了三月,便親自坐鎮,挑選了四個適齡格格待年宮中。
來日帝王長成之日,充作嬪妃。一則是為提醒眾臣,皇帝雖則尚還年幼,但距離成年,也不過區區四年,也該有嬪妃在宮中待年,以便來日恭賀皇上成人。
二則,也是因為,滿人早有先例。為討得一個好彩頭,乞求家中的兒郎平安成年,便會先為兒郎挑選侍奉的姬妾,於府中供養,以示家中兒郎已經承諾。避免禍害災秧加身。
三則,先帝新喪,幼帝年幼。雖有太皇太後輔佐,然而朝中四位輔政大臣掌控權柄,人心不古,複雜難測,太皇太後坐鎮宮中,也難免會有不及之處。於是太皇太後急需天下安心,與幼帝選待年宮中的嬪妃,也是一種向朝臣宣示的儀式:先帝雖崩,新帝已立!眾臣安心!
而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康熙登基為帝後的第一次選妃,隻是因先帝新喪,太皇太後便簡化了許多步驟,於待選秀女的名冊上拔。
而不過四人,人選,也大有講究。分別出自了滿蒙漢八旗在旗女子。
蒙軍旗,滿蒙聯姻是舊俗,太皇太後思慮再三,接了三等台吉博爾濟吉特·阿鬱錫之女,托婭入宮。
托婭,蒙語‘光輝’。太皇太後當時有什麽想法,旁人不清楚,不過先慧妃的名字,與她的人生倒是有幾分映襯。
一身光輝,即便是逝去了,也依舊壓在所有人頭上,壓得所有人不得喘息之機,唯餘下的不過苟延殘喘!更不得妄動、也無可妄動。
漢軍旗裏,挑選了李庶妃入宮,自先帝時起,漢軍旗的地位就漸漸地高了起來,漢軍旗的朝臣們,於朝堂中,也漸漸成了一股縱然被打壓、卻也在夾縫中不屈不撓向上的小型勢力。
先帝後宮中,恪妃無子,卻得以躋身滿蒙八旗身份高貴的妃嬪們,才得以位居的妃位,就是一個極好的風向標。
李庶妃家世亦不低,有她在宮中,也足以令令族鍾祥的李氏一族,對皇室、對皇帝,更加地忠心耿耿。
滿軍旗裏,太皇太後不知出於何種考量,總之是各方明爭暗鬥之下,馬佳庶妃待年宮中,馬佳庶妃家世不顯。
太皇太後自那時候起,或許已經看出,下一代皇後,必定要從滿軍旗裏出了,四位輔政大臣,皆是與皇家有幹係、幹係卻不甚大的肱骨之臣。
四位輔政大臣,無論選了哪家的格格入宮待年也不好,難免會有偏心、嫌棄之嫌。也不利於四大輔政大臣的相互製約,平衡一旦被打破,反而不美。雖然後來這個平衡也沒能保持住。
於是太皇太後幹脆誰也不選,從滿軍旗的待選秀女名單上,挑了兩個滿軍旗的格格入宮。馬佳庶妃赫然在列,另一位庶妃,阿賚氏。
馬佳庶妃與阿賚庶妃,兩人的共同點在於,馬佳氏、阿賚氏,都是滿軍旗古老的大姓了。
不過馬佳庶妃、阿賚庶妃皆是旁支之女,家中雖有人於朝中入朝為官;卻都官職不高,然而姓氏老,是大姓,總歸也是沾了這個姓氏,於是才有她們兩人入宮。
隻是阿賚庶妃運道不好,入宮後沒幾年,就已經香消玉殞了。倒是沒能見到這後宮中的明爭暗鬥。
這些緣由,沁柔入宮晚,消息不靈,自是不知這些內情。李庶妃即便親身經曆了,也還是一知半解,但她唯獨清楚一點,她能入宮,絕對占了姓氏的便宜。應該說,所有待年宮中的未來嬪妃,都沾了家族、或姓氏的便宜。
李庶妃清楚這一點:她們入宮,都是太皇太後親自挑選、慎之又慎。
提及過去,李庶妃就難免想到過去的人,眼中不免閃過了一絲悵惘,但也都收起來了。
沁柔則是沉默不語,她也不知為何,李庶妃突然談起了這個。
李庶妃臉色的悵惘之色散去,又笑了一下,繼續說下去:“我承寵整有七年。皇家子嗣不順,可納喇庶妃大抵不知道,我卻是從未曾開懷過。”
想起來,始終會有不虞,李庶妃迴憶著過往,那些不好的,如影隨形,甩不掉、掙不開。
李庶妃繼續道,那段傷神、傷人的往事,提醒給沁柔聽,“皇上的寵愛我一直有,這些年裏,平日裏是少了人在我耳旁光明正大地說那些閑言碎語……但從前的時候,從來不少人光明正大的提醒我,說我是個不會下蛋的母雞、是個不中用的廢物!”
當然,說過的人,如今都失寵了、或者已經不在了,而她還有寵愛。
沁柔繼續聽下去,李庶妃抬起了頭來,而後又繼續說道:
“這麽些年裏,宮裏其她的人,就算明裏不提,暗裏誰不在笑話我,笑話我是個不中用的廢物,那麽多的時候,每次有庶妃懷孕、或提及懷孕生子,她們打量我的神情,你都不知道有多傷人!”
李庶妃道,談著她的過往,談及她的心碎:“那麽多的雨露恩澤澆灌下去,就是塊死地,也該澆灌出一株芽兒來。唯獨我這裏,什麽都沒見著。”
沁柔從來知道,人心究竟有多涼,尤其惡語相向的時候,最冷。分明是水做的,與水同一結構,然而卻是渾然不同地、兩種形態的物質,是尖銳的冰。
刺入身體的時候,既痛又涼!
不說話不意味著拒絕,隻要沒有轉身就走,即為默認。
這一點,放在此時此景尤為適用。
而對納喇氏.沁柔,也尤為適用。
李庶妃坐在那兒,迴味著往昔。也不知是要說給別人聽,還是要說給自己聽。
“說來我入宮也有十一年了。”李庶妃話才出口,久笑了一下,覺得自己說話有誤,於是又自己糾正了。
“是十一年還差上兩個月。”李庶妃糾正了一下,又繼續道:“我是順治十八年的四月裏入的宮中,是四年時候開始侍奉的皇上,到了今日,論起來,也有差不多整十一年了。”
順治十八年裏,帝王山陵崩摧。皇三子、當時的皇上,以八歲稚齡登基,為穩固朝綱,太皇太後白發蒼蒼,也顧不得傷心落淚,時隔了三月,便親自坐鎮,挑選了四個適齡格格待年宮中。
來日帝王長成之日,充作嬪妃。一則是為提醒眾臣,皇帝雖則尚還年幼,但距離成年,也不過區區四年,也該有嬪妃在宮中待年,以便來日恭賀皇上成人。
二則,也是因為,滿人早有先例。為討得一個好彩頭,乞求家中的兒郎平安成年,便會先為兒郎挑選侍奉的姬妾,於府中供養,以示家中兒郎已經承諾。避免禍害災秧加身。
三則,先帝新喪,幼帝年幼。雖有太皇太後輔佐,然而朝中四位輔政大臣掌控權柄,人心不古,複雜難測,太皇太後坐鎮宮中,也難免會有不及之處。於是太皇太後急需天下安心,與幼帝選待年宮中的嬪妃,也是一種向朝臣宣示的儀式:先帝雖崩,新帝已立!眾臣安心!
而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康熙登基為帝後的第一次選妃,隻是因先帝新喪,太皇太後便簡化了許多步驟,於待選秀女的名冊上拔。
而不過四人,人選,也大有講究。分別出自了滿蒙漢八旗在旗女子。
蒙軍旗,滿蒙聯姻是舊俗,太皇太後思慮再三,接了三等台吉博爾濟吉特·阿鬱錫之女,托婭入宮。
托婭,蒙語‘光輝’。太皇太後當時有什麽想法,旁人不清楚,不過先慧妃的名字,與她的人生倒是有幾分映襯。
一身光輝,即便是逝去了,也依舊壓在所有人頭上,壓得所有人不得喘息之機,唯餘下的不過苟延殘喘!更不得妄動、也無可妄動。
漢軍旗裏,挑選了李庶妃入宮,自先帝時起,漢軍旗的地位就漸漸地高了起來,漢軍旗的朝臣們,於朝堂中,也漸漸成了一股縱然被打壓、卻也在夾縫中不屈不撓向上的小型勢力。
先帝後宮中,恪妃無子,卻得以躋身滿蒙八旗身份高貴的妃嬪們,才得以位居的妃位,就是一個極好的風向標。
李庶妃家世亦不低,有她在宮中,也足以令令族鍾祥的李氏一族,對皇室、對皇帝,更加地忠心耿耿。
滿軍旗裏,太皇太後不知出於何種考量,總之是各方明爭暗鬥之下,馬佳庶妃待年宮中,馬佳庶妃家世不顯。
太皇太後自那時候起,或許已經看出,下一代皇後,必定要從滿軍旗裏出了,四位輔政大臣,皆是與皇家有幹係、幹係卻不甚大的肱骨之臣。
四位輔政大臣,無論選了哪家的格格入宮待年也不好,難免會有偏心、嫌棄之嫌。也不利於四大輔政大臣的相互製約,平衡一旦被打破,反而不美。雖然後來這個平衡也沒能保持住。
於是太皇太後幹脆誰也不選,從滿軍旗的待選秀女名單上,挑了兩個滿軍旗的格格入宮。馬佳庶妃赫然在列,另一位庶妃,阿賚氏。
馬佳庶妃與阿賚庶妃,兩人的共同點在於,馬佳氏、阿賚氏,都是滿軍旗古老的大姓了。
不過馬佳庶妃、阿賚庶妃皆是旁支之女,家中雖有人於朝中入朝為官;卻都官職不高,然而姓氏老,是大姓,總歸也是沾了這個姓氏,於是才有她們兩人入宮。
隻是阿賚庶妃運道不好,入宮後沒幾年,就已經香消玉殞了。倒是沒能見到這後宮中的明爭暗鬥。
這些緣由,沁柔入宮晚,消息不靈,自是不知這些內情。李庶妃即便親身經曆了,也還是一知半解,但她唯獨清楚一點,她能入宮,絕對占了姓氏的便宜。應該說,所有待年宮中的未來嬪妃,都沾了家族、或姓氏的便宜。
李庶妃清楚這一點:她們入宮,都是太皇太後親自挑選、慎之又慎。
提及過去,李庶妃就難免想到過去的人,眼中不免閃過了一絲悵惘,但也都收起來了。
沁柔則是沉默不語,她也不知為何,李庶妃突然談起了這個。
李庶妃臉色的悵惘之色散去,又笑了一下,繼續說下去:“我承寵整有七年。皇家子嗣不順,可納喇庶妃大抵不知道,我卻是從未曾開懷過。”
想起來,始終會有不虞,李庶妃迴憶著過往,那些不好的,如影隨形,甩不掉、掙不開。
李庶妃繼續道,那段傷神、傷人的往事,提醒給沁柔聽,“皇上的寵愛我一直有,這些年裏,平日裏是少了人在我耳旁光明正大地說那些閑言碎語……但從前的時候,從來不少人光明正大的提醒我,說我是個不會下蛋的母雞、是個不中用的廢物!”
當然,說過的人,如今都失寵了、或者已經不在了,而她還有寵愛。
沁柔繼續聽下去,李庶妃抬起了頭來,而後又繼續說道:
“這麽些年裏,宮裏其她的人,就算明裏不提,暗裏誰不在笑話我,笑話我是個不中用的廢物,那麽多的時候,每次有庶妃懷孕、或提及懷孕生子,她們打量我的神情,你都不知道有多傷人!”
李庶妃道,談著她的過往,談及她的心碎:“那麽多的雨露恩澤澆灌下去,就是塊死地,也該澆灌出一株芽兒來。唯獨我這裏,什麽都沒見著。”
沁柔從來知道,人心究竟有多涼,尤其惡語相向的時候,最冷。分明是水做的,與水同一結構,然而卻是渾然不同地、兩種形態的物質,是尖銳的冰。
刺入身體的時候,既痛又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