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在石見等國立國,對於倭國來說可不是小事。
薛胡子在石見大森立國,國號為韓國,取自三韓,而其自稱韓王。
由海盜建立的韓國,其控製範圍大致為倭國的石見、出雲、隱岐、安芸全境,以及長門、周防、備後、伯耆、備中各一部分土地,下轄軍隊數萬。
不過薛胡子本身隻控製了石見、出雲、隱岐全境,一部分安芸、伯耆的土地,其他的都被他分封給了其他有一定實力的海盜。
可以想象,這個消息傳出去對於倭國的震動有多大,這是要挑戰整個倭國的統治啊,倭國能忍住才怪。
所以這個時候就算是蝦夷人南下陸奧的消息傳來,倭國也沒空去搭理了,若是不把這新羅海盜給趕走,甚至都可能威脅平安京了。
這個時候,醍醐天皇隻能信任藤原時平,任命其為征西大將軍,負責出兵平定韓寇之亂。
這對於藤原氏來說可謂是好消息,菅原道真出使大唐,並不在國內,借著這個征西大將軍的身份,他便可以進一步擴大藤原氏的權力。
藤原時平直接下令從各地抽調大軍,集結了五萬大軍,號稱十萬天軍討伐海盜建立的所謂的韓國。
這五萬大軍,可以說把除東國和東北地區外所有令製國的常備軍隊基本抽空了。
但若是坐視不理,也不可能,這一戰,倭國也算是拚命了。
不過蝦夷人這邊還隻是在陸奧活動,並沒有波及其他令製國,所以對倭國還無法造成太大的影響。
可以想象,若是藤原時平這次指揮軍隊征討若是失敗,那事情的嚴重性可就大了,整個倭國都有可能崩潰。
在倭國這邊陷入戰爭陰雲的時候,北邊的新羅境內同樣也是風起雲湧。
毫無疑問,大唐設立平壤都督府和耽羅都督府,讓整個新羅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就在大唐這邊設立兩都督府的時候,占據武州(即武珍州)的甄萱在數月前攻占了全州(即完山州)。
見大唐重迴新羅後,他便以武州為都城,建立後百濟,自稱後百濟王,任命官員,同時派遣使者帶著大量的禮物前往大唐希望求得大唐的冊封。
甄萱的稱王,無疑給本就混亂的新羅潑了一桶熱油,這火燃得更旺了。
而在新羅北部,北原賊帥梁吉攻打占據鬆嶽的弓裔,最後梁吉兵敗遁走,弓裔則是趁機兼並了梁吉不少地盤,一下成為新羅各勢力中實力最強的一股。
不過在兼並梁吉以及其他豪強的地盤中,弓裔的部隊跟平壤都督府發生了衝突,結果八千弓裔軍隊被兩千唐軍殺得潰不成軍,
剛剛成立的平壤都督府就取得這麽大一個勝果,可謂振奮人心。
借著這個契機,楊師厚指揮麾下軍隊橫掃了漢州北部諸多城鎮,短短一月便控製了近半的漢州。
平壤都督府的擴張,無疑讓弓裔等新羅北部的地方豪強很是害怕,別看平壤都督府的唐軍不足萬人,但裝備好、戰力強,沒有數倍兵力根本無法力敵,談何擊敗。
至於新羅王室,此時也是鞭長莫及了,因為平壤都督府遠在北方,與新羅王室控製的領土還相隔著弓裔等叛軍控製的區域。
好在平壤都督府的唐軍沒有繼續擴張的意思,隻是在海州和黃州駐軍後,便停止了南下。
這也讓弓裔大鬆了一口氣,他沒想到唐軍如此強大,更可氣的是,唐人也停止了對他的扶持,武器這些也不再出售了,這可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準確地說,在平壤都督府設立後,李曄便下令三大皇商和錦衣衛嚴禁向新羅出售武器,同時派出水師打擊耽羅、平壤、登州之間海域的海盜。
李曄已經把這裏當成了大唐的內海,自然不允許有人可以威脅大唐的海外貿易。
大唐重迴新羅已成定局,如今大唐國力雄厚,而新羅卻是混亂不堪,倒是像幾百年前的三國時代。
這個時候,無論是哪股勢力得到了大唐的支持,都很有可能複製兩百多年前新羅崛起的道路。
。。。。。。
對於倭國和新羅發生的事,並沒有消息傳到洛陽,就算是傳到了也不可能到菅原道真等人的耳中,他們依舊在等著大唐這邊的調查結果。
開始的時候,使團中很多人都有些不耐煩,但見識了洛陽的繁華後,很多使團成員不想走了,甚至還想去那更繁華的長安留學。
對於這些,菅原道真無法避免,隻能想辦法盡快返迴倭國,他擔心大唐在新羅的布局很有可能影響倭國,而且海盜之事也並未解決。
在一眾人的等候中,歸仁紹終於派人給他們傳信了。
“歸大學士,據說調查結果已經出來了?”菅原道真一到鴻臚寺就迫不及待地追問。
“菅原正使勿急,調查結果的確出來了。”歸仁紹點了點頭,“根據我大唐錦衣衛、刑部、大理寺的聯合調查,發現所謂的支持新羅海盜一事,純屬子虛烏有。”
“怎麽可能?我們在繳獲中發現了大量的大唐的武器。”菅原道真不相信。
“菅原正使等本官說完。”歸仁紹有些不悅,不過他還是把之前編好的那套說辭一五一十的給菅原道真解釋,“那些武器並不是我大唐官方作坊生產,而是由之前割據淮南的楊行密生產。
中間的確有人把這些武器出售給新羅人,但是否是新羅海盜,還尚不得知。
如今淮南亂局已經平定,想來不會有後續的事情發生了。”
淮南的事,菅原道真畢竟親眼見過,當時可能不知道,但到了洛陽,也打聽過怎麽迴事,所以聽到歸仁紹的介紹,好像咋看沒什麽問題。
但菅原道真也不是傻子,能做到倭國右大臣一職,肯定有些本事。
在他看來,歸仁紹這話總有點甩鍋的意思,可楊行密已死,這事也死無對證。
“那敢問在對馬和佐渡兩國發現的唐軍是怎麽迴事?”菅原道真再問道。
“佐渡的事,本官不知,不過水師倒是在對馬有一個碼頭,是當初從海盜手中奪得。水師在那裏停留,也是為了保護我大唐前往新羅的商船。
其實這裏本官有個提議,鑒於如今新羅海盜橫行,大唐願意和倭國一同圍剿新羅海盜,不知菅原正使認為這個建議如何?”
菅原道真眉頭微皺,他不明白眼前的這位大唐鴻臚寺卿所說是否真的,他總覺得大唐另有圖謀。
薛胡子在石見大森立國,國號為韓國,取自三韓,而其自稱韓王。
由海盜建立的韓國,其控製範圍大致為倭國的石見、出雲、隱岐、安芸全境,以及長門、周防、備後、伯耆、備中各一部分土地,下轄軍隊數萬。
不過薛胡子本身隻控製了石見、出雲、隱岐全境,一部分安芸、伯耆的土地,其他的都被他分封給了其他有一定實力的海盜。
可以想象,這個消息傳出去對於倭國的震動有多大,這是要挑戰整個倭國的統治啊,倭國能忍住才怪。
所以這個時候就算是蝦夷人南下陸奧的消息傳來,倭國也沒空去搭理了,若是不把這新羅海盜給趕走,甚至都可能威脅平安京了。
這個時候,醍醐天皇隻能信任藤原時平,任命其為征西大將軍,負責出兵平定韓寇之亂。
這對於藤原氏來說可謂是好消息,菅原道真出使大唐,並不在國內,借著這個征西大將軍的身份,他便可以進一步擴大藤原氏的權力。
藤原時平直接下令從各地抽調大軍,集結了五萬大軍,號稱十萬天軍討伐海盜建立的所謂的韓國。
這五萬大軍,可以說把除東國和東北地區外所有令製國的常備軍隊基本抽空了。
但若是坐視不理,也不可能,這一戰,倭國也算是拚命了。
不過蝦夷人這邊還隻是在陸奧活動,並沒有波及其他令製國,所以對倭國還無法造成太大的影響。
可以想象,若是藤原時平這次指揮軍隊征討若是失敗,那事情的嚴重性可就大了,整個倭國都有可能崩潰。
在倭國這邊陷入戰爭陰雲的時候,北邊的新羅境內同樣也是風起雲湧。
毫無疑問,大唐設立平壤都督府和耽羅都督府,讓整個新羅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就在大唐這邊設立兩都督府的時候,占據武州(即武珍州)的甄萱在數月前攻占了全州(即完山州)。
見大唐重迴新羅後,他便以武州為都城,建立後百濟,自稱後百濟王,任命官員,同時派遣使者帶著大量的禮物前往大唐希望求得大唐的冊封。
甄萱的稱王,無疑給本就混亂的新羅潑了一桶熱油,這火燃得更旺了。
而在新羅北部,北原賊帥梁吉攻打占據鬆嶽的弓裔,最後梁吉兵敗遁走,弓裔則是趁機兼並了梁吉不少地盤,一下成為新羅各勢力中實力最強的一股。
不過在兼並梁吉以及其他豪強的地盤中,弓裔的部隊跟平壤都督府發生了衝突,結果八千弓裔軍隊被兩千唐軍殺得潰不成軍,
剛剛成立的平壤都督府就取得這麽大一個勝果,可謂振奮人心。
借著這個契機,楊師厚指揮麾下軍隊橫掃了漢州北部諸多城鎮,短短一月便控製了近半的漢州。
平壤都督府的擴張,無疑讓弓裔等新羅北部的地方豪強很是害怕,別看平壤都督府的唐軍不足萬人,但裝備好、戰力強,沒有數倍兵力根本無法力敵,談何擊敗。
至於新羅王室,此時也是鞭長莫及了,因為平壤都督府遠在北方,與新羅王室控製的領土還相隔著弓裔等叛軍控製的區域。
好在平壤都督府的唐軍沒有繼續擴張的意思,隻是在海州和黃州駐軍後,便停止了南下。
這也讓弓裔大鬆了一口氣,他沒想到唐軍如此強大,更可氣的是,唐人也停止了對他的扶持,武器這些也不再出售了,這可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準確地說,在平壤都督府設立後,李曄便下令三大皇商和錦衣衛嚴禁向新羅出售武器,同時派出水師打擊耽羅、平壤、登州之間海域的海盜。
李曄已經把這裏當成了大唐的內海,自然不允許有人可以威脅大唐的海外貿易。
大唐重迴新羅已成定局,如今大唐國力雄厚,而新羅卻是混亂不堪,倒是像幾百年前的三國時代。
這個時候,無論是哪股勢力得到了大唐的支持,都很有可能複製兩百多年前新羅崛起的道路。
。。。。。。
對於倭國和新羅發生的事,並沒有消息傳到洛陽,就算是傳到了也不可能到菅原道真等人的耳中,他們依舊在等著大唐這邊的調查結果。
開始的時候,使團中很多人都有些不耐煩,但見識了洛陽的繁華後,很多使團成員不想走了,甚至還想去那更繁華的長安留學。
對於這些,菅原道真無法避免,隻能想辦法盡快返迴倭國,他擔心大唐在新羅的布局很有可能影響倭國,而且海盜之事也並未解決。
在一眾人的等候中,歸仁紹終於派人給他們傳信了。
“歸大學士,據說調查結果已經出來了?”菅原道真一到鴻臚寺就迫不及待地追問。
“菅原正使勿急,調查結果的確出來了。”歸仁紹點了點頭,“根據我大唐錦衣衛、刑部、大理寺的聯合調查,發現所謂的支持新羅海盜一事,純屬子虛烏有。”
“怎麽可能?我們在繳獲中發現了大量的大唐的武器。”菅原道真不相信。
“菅原正使等本官說完。”歸仁紹有些不悅,不過他還是把之前編好的那套說辭一五一十的給菅原道真解釋,“那些武器並不是我大唐官方作坊生產,而是由之前割據淮南的楊行密生產。
中間的確有人把這些武器出售給新羅人,但是否是新羅海盜,還尚不得知。
如今淮南亂局已經平定,想來不會有後續的事情發生了。”
淮南的事,菅原道真畢竟親眼見過,當時可能不知道,但到了洛陽,也打聽過怎麽迴事,所以聽到歸仁紹的介紹,好像咋看沒什麽問題。
但菅原道真也不是傻子,能做到倭國右大臣一職,肯定有些本事。
在他看來,歸仁紹這話總有點甩鍋的意思,可楊行密已死,這事也死無對證。
“那敢問在對馬和佐渡兩國發現的唐軍是怎麽迴事?”菅原道真再問道。
“佐渡的事,本官不知,不過水師倒是在對馬有一個碼頭,是當初從海盜手中奪得。水師在那裏停留,也是為了保護我大唐前往新羅的商船。
其實這裏本官有個提議,鑒於如今新羅海盜橫行,大唐願意和倭國一同圍剿新羅海盜,不知菅原正使認為這個建議如何?”
菅原道真眉頭微皺,他不明白眼前的這位大唐鴻臚寺卿所說是否真的,他總覺得大唐另有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