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首領,你幹脆來我們契丹吧,我可以向伯父保舉你在契丹可以有更好的發展,比在這裏當一個小部落首領要好很多。”
盧龍節度使東北,東奚聚集地某處草原,一個年輕而且還是契丹貴族打扮的男子騎著一匹白色駿馬的身上,笑著對旁邊一個年齡相仿的塞外男子笑著說道。
“可能要讓耶律扈衛官(契丹語叫‘撻馬狨沙裏’)失望了,在下答應了義父,要讓沙陀延續下去。”李嗣源委婉地拒絕了。
沒錯,其中一個男子就是李嗣源,李克用義子。
自從當初李克寧、李嗣源、康君立等人北逃後,後麵李克寧和李嗣源又因為劉氏發生了矛盾,然後分道揚鑣。
李嗣源帶著幾百親信逃到了東奚的境內,投靠了東奚。
由於李嗣源本人能征善戰,加上東奚老是受到契丹的壓迫,於是李嗣源就得到了東奚的收留並重用。
幾年下來,沙陀部這一支在東奚得到重建,作為東奚的附屬部落生存在東奚的領地內。
如今的李嗣源所統領的這支沙陀部擁有數千帳族人,手下勇士數千人,即便是在東奚境內,也是一個不小的部落了。
而且李嗣源在東奚境內很有名氣,當然都是打出來的。
除了他之外,手下的安重誨、孟知祥兩人也都是驍勇之輩,十分有名氣。
雖說如今的東奚已經受契丹控製,但是並不是沒有自主權,就連契丹內部也是常年戰爭,東奚內部也分很多勢力。
耶律阿保機笑著道,“李首領誤會了。就算是去了契丹,也不會吞並李首領的部落,隻是那裏的發展前途更大,而且我的伯父也很喜歡李首領這樣的驍勇之士。
統領幾千部落戰士算什麽,去了契丹,你可以統領數萬大軍。數萬騎兵,想想都很激動,所過之處,那叫一個震撼。”
為什麽耶律阿保機會出現在這裏?
因為耶律氏和述律氏是世代姻親的兩個部落,述律便是投靠了契丹的東奚貴族的姓氏。所以東奚也可以稱為述律部,當然現在東奚還沒有完全融入契丹,依然處於半獨立狀態。
耶律阿保機的姑姑就是嫁給了述律婆姑(也就是述律平的父親),而耶律阿保機迎娶了述律平為妻子,可見耶律部和東奚的關係之密切。
“數萬大軍?在下之前也不是沒有統領過,所以耶律扈衛官還是不用再勸了。以耶律扈衛官的地位,沒必要跟在下一個小小的部落首領糾纏下去。”李嗣源有些不屑。
“哦?”耶律阿保機有些好奇了,“我倒是忘了李首領之前的經曆。”
對於李嗣源的來曆,耶律阿保機自然去調查過,原大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義子。
不過幾年前因為李克用造反被大唐朝廷剿滅,李嗣源帶著一部分沙陀族人逃到了東奚。
據說當時的沙陀族也很強大,擁有步騎近二十萬人,沒想到最後還是被大唐朝廷剿滅了。
“李首領來自大唐,可否為在下講一下如今的大唐到底有多強大?”耶律阿保機好奇道。
“大唐啊!”李嗣源眼神有些懷念,但懷念中也帶著一些恨意。
總之神色很複雜,若不是大唐朝廷,他不會流落塞外;但若不是流落塞外,他又不可能跟以前心中愛慕但又不敢表明心意的女子在一起。
所以他的神色有些複雜。
“在下離開大唐已經好幾年了,對於如今的大唐,在下也不是很清楚有多強大。
但是當年,我們沙陀十幾萬大軍,幾個月內敗於大唐禁軍之手。而且大唐有一種很厲害的武器,堪稱騎兵的克星,即便是當年最精銳的沙陀鐵騎,也都敗在了這種武器之下。”李嗣源可沒有什麽幫大唐隱瞞機密的愛好。
他跟大唐注定是敵人。
而且契丹顯然也會是大唐最強大的敵人,如今的契丹在塞外可謂一家獨大,無論是東奚,還是室韋,抑或渤海、新羅,都不會是契丹的對手,被征服也是時間的問題。
隻是如今契丹內部不統一,待契丹統一,那將是大唐最強大的敵人,堪比突厥、吐蕃這樣的勁敵。
甚至可能更具威脅。
因為契丹人更加強大,而且更加善於學習,也很喜歡重用漢人。
“什麽武器,還能威脅數萬騎兵?”耶律阿保機好奇道,“不過這也沒什麽,隻要契丹統一,可以短時間召集數十萬步騎。若是曾經的大唐,或許契丹還不會是敵手,但如今的大唐早已是日落西山,不足為懼。
隻要我能統一契丹,我就能率領契丹大軍直抵幽州,甚至打到長安城下。”
統一契丹?
或許對方真有可能,但短時間卻是夠嗆,李嗣源也沒放在心上。
很快,數名騎兵飛奔而來,在耶律阿保機麵前停下後說道,“啟稟扈衛官,於越有令,讓你速迴。”
“什麽事?這麽著急?”耶律阿保機有些疑惑。
“迴扈衛官,唐人的盧龍軍發生變故,吐穀渾赫連鐸攻破幽州,幽州已經易主!”
“幽州易主?”
李嗣源也有些驚訝,沒想到赫連鐸如今倒是混的風生水起,還能攻破幽州。
“可惜了,要是契丹統一,完全可以趁機發兵幽州,占領這裏,作為進攻大唐腹地的跳板。”耶律阿保機歎氣道,“李首領,今日便到這裏,不過我說的話依然算數,我希望你能來幫我。”
說完耶律阿保機便策馬而去,而李嗣源神色有些凝重,沒一會兒便趕迴了部落中。
“首領迴來了!”
“首領迴來了!”
李嗣源在部落裏自然是說一不二,別看他年輕,但是部落中的男子都把其奉為神人。
很快,李嗣源策馬來到部落最中間的大帳前,立即有人過來給他牽馬。
李嗣源翻身下馬,便看到一個婦女從大帳中走了出來,看到李嗣源,露出了笑容,“嗣源迴來了?”
“迴來了!”
看著眼前這腹部微微隆起的妻子,李嗣源臉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劉氏。
盧龍節度使東北,東奚聚集地某處草原,一個年輕而且還是契丹貴族打扮的男子騎著一匹白色駿馬的身上,笑著對旁邊一個年齡相仿的塞外男子笑著說道。
“可能要讓耶律扈衛官(契丹語叫‘撻馬狨沙裏’)失望了,在下答應了義父,要讓沙陀延續下去。”李嗣源委婉地拒絕了。
沒錯,其中一個男子就是李嗣源,李克用義子。
自從當初李克寧、李嗣源、康君立等人北逃後,後麵李克寧和李嗣源又因為劉氏發生了矛盾,然後分道揚鑣。
李嗣源帶著幾百親信逃到了東奚的境內,投靠了東奚。
由於李嗣源本人能征善戰,加上東奚老是受到契丹的壓迫,於是李嗣源就得到了東奚的收留並重用。
幾年下來,沙陀部這一支在東奚得到重建,作為東奚的附屬部落生存在東奚的領地內。
如今的李嗣源所統領的這支沙陀部擁有數千帳族人,手下勇士數千人,即便是在東奚境內,也是一個不小的部落了。
而且李嗣源在東奚境內很有名氣,當然都是打出來的。
除了他之外,手下的安重誨、孟知祥兩人也都是驍勇之輩,十分有名氣。
雖說如今的東奚已經受契丹控製,但是並不是沒有自主權,就連契丹內部也是常年戰爭,東奚內部也分很多勢力。
耶律阿保機笑著道,“李首領誤會了。就算是去了契丹,也不會吞並李首領的部落,隻是那裏的發展前途更大,而且我的伯父也很喜歡李首領這樣的驍勇之士。
統領幾千部落戰士算什麽,去了契丹,你可以統領數萬大軍。數萬騎兵,想想都很激動,所過之處,那叫一個震撼。”
為什麽耶律阿保機會出現在這裏?
因為耶律氏和述律氏是世代姻親的兩個部落,述律便是投靠了契丹的東奚貴族的姓氏。所以東奚也可以稱為述律部,當然現在東奚還沒有完全融入契丹,依然處於半獨立狀態。
耶律阿保機的姑姑就是嫁給了述律婆姑(也就是述律平的父親),而耶律阿保機迎娶了述律平為妻子,可見耶律部和東奚的關係之密切。
“數萬大軍?在下之前也不是沒有統領過,所以耶律扈衛官還是不用再勸了。以耶律扈衛官的地位,沒必要跟在下一個小小的部落首領糾纏下去。”李嗣源有些不屑。
“哦?”耶律阿保機有些好奇了,“我倒是忘了李首領之前的經曆。”
對於李嗣源的來曆,耶律阿保機自然去調查過,原大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義子。
不過幾年前因為李克用造反被大唐朝廷剿滅,李嗣源帶著一部分沙陀族人逃到了東奚。
據說當時的沙陀族也很強大,擁有步騎近二十萬人,沒想到最後還是被大唐朝廷剿滅了。
“李首領來自大唐,可否為在下講一下如今的大唐到底有多強大?”耶律阿保機好奇道。
“大唐啊!”李嗣源眼神有些懷念,但懷念中也帶著一些恨意。
總之神色很複雜,若不是大唐朝廷,他不會流落塞外;但若不是流落塞外,他又不可能跟以前心中愛慕但又不敢表明心意的女子在一起。
所以他的神色有些複雜。
“在下離開大唐已經好幾年了,對於如今的大唐,在下也不是很清楚有多強大。
但是當年,我們沙陀十幾萬大軍,幾個月內敗於大唐禁軍之手。而且大唐有一種很厲害的武器,堪稱騎兵的克星,即便是當年最精銳的沙陀鐵騎,也都敗在了這種武器之下。”李嗣源可沒有什麽幫大唐隱瞞機密的愛好。
他跟大唐注定是敵人。
而且契丹顯然也會是大唐最強大的敵人,如今的契丹在塞外可謂一家獨大,無論是東奚,還是室韋,抑或渤海、新羅,都不會是契丹的對手,被征服也是時間的問題。
隻是如今契丹內部不統一,待契丹統一,那將是大唐最強大的敵人,堪比突厥、吐蕃這樣的勁敵。
甚至可能更具威脅。
因為契丹人更加強大,而且更加善於學習,也很喜歡重用漢人。
“什麽武器,還能威脅數萬騎兵?”耶律阿保機好奇道,“不過這也沒什麽,隻要契丹統一,可以短時間召集數十萬步騎。若是曾經的大唐,或許契丹還不會是敵手,但如今的大唐早已是日落西山,不足為懼。
隻要我能統一契丹,我就能率領契丹大軍直抵幽州,甚至打到長安城下。”
統一契丹?
或許對方真有可能,但短時間卻是夠嗆,李嗣源也沒放在心上。
很快,數名騎兵飛奔而來,在耶律阿保機麵前停下後說道,“啟稟扈衛官,於越有令,讓你速迴。”
“什麽事?這麽著急?”耶律阿保機有些疑惑。
“迴扈衛官,唐人的盧龍軍發生變故,吐穀渾赫連鐸攻破幽州,幽州已經易主!”
“幽州易主?”
李嗣源也有些驚訝,沒想到赫連鐸如今倒是混的風生水起,還能攻破幽州。
“可惜了,要是契丹統一,完全可以趁機發兵幽州,占領這裏,作為進攻大唐腹地的跳板。”耶律阿保機歎氣道,“李首領,今日便到這裏,不過我說的話依然算數,我希望你能來幫我。”
說完耶律阿保機便策馬而去,而李嗣源神色有些凝重,沒一會兒便趕迴了部落中。
“首領迴來了!”
“首領迴來了!”
李嗣源在部落裏自然是說一不二,別看他年輕,但是部落中的男子都把其奉為神人。
很快,李嗣源策馬來到部落最中間的大帳前,立即有人過來給他牽馬。
李嗣源翻身下馬,便看到一個婦女從大帳中走了出來,看到李嗣源,露出了笑容,“嗣源迴來了?”
“迴來了!”
看著眼前這腹部微微隆起的妻子,李嗣源臉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