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的同州之行草草結束,讓很多人都不太理解。
要知道之前聖上可是說的要去同州遊玩一個月才迴,可現在十來天就迴了,自然讓人很奇怪。
不過很快他們就得知了一個大消息,杜讓能從四川道節度使調到了衛尉寺卿一職。
除此之外,關內道、河東道、四川道和山南西道四地也有很多人的官職做了調整,要麽調至中原各道,要麽被發配到閑職上,隻有極少數人是提拔重用。
而一些眼尖的人,則是發現這些官職被調整的人,大部分都是僖宗朝的老人。
那些位高權重的基本都被發配到閑職,其中以杜讓能和蕭遘二人最為明顯,其他的則是看能力。
如今是聖上登基第八年,勢力已成,借著平定朱溫和河西叛亂的東風,終於開始清理僖宗朝的那些老人了。
這些調動瞞不過有心人,但知道又有什麽辦法?
當今聖上對於朝廷的控製雖然不是很嚴,但重要部門的主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而且軍權也被其牢牢控製在手中。
對於這點,其實很多人都猜到會有這麽一天。
之前也不是沒有,從蕭遘和杜讓能先後被趕出中樞就是先兆,如今更徹底了。
當然也有人不滿,紛紛找到王徽、杜讓能、蕭遘等人,打算聯名向聖上抗議。
但王徽直接閉門謝客,根本不管這些朝中大事。
至於杜讓能和蕭遘也都選擇了沉默。
這件事並不是僅僅是僖宗朝老臣,還有世家。
在這些人被貶職後,接任他們的人基本都是寒門子弟,這就是一個趨勢。
當今聖上不僅要清理僖宗朝老臣,還要打壓世家,而一係列事件的起因就是同州事件。
雖說在朝中,世家出身的官員並不少,但是相當於宣宗朝和懿宗朝時期,規模下降了很多。
如今軍權被聖上牢牢掌握在手中,而軍中的將領很少有世家出身,這就注定無人敢違背聖上的旨意。
緊接著在聖上的推動下,朝廷開始了一輪新的改革。
按照之前試點的三級大理院製度,在京兆府、關內道、山南西道、四川道全麵推行三級大理院製度。
在縣級設立初級大理院,在州一級設立中級大理院,在道一級設立高級大理院。
其中初級大理院隻設立在中縣和上縣,以兩千戶為標準,每兩千戶配備一名官員負責案件審理,等級低於同級主官半級。
即,中縣縣令為正七品上官員,那麽同級負責案件審理的官員等級為正七品下。
同時初級大理院直接歸屬上級大理院管轄,不受地方主官節製,並且五年一輪換。
三級大理院在三道一府推行,對於大理寺、刑部以及禦史台的官員可謂是個好消息,同時得益的還有這幾年科舉考上明法科的士子。
州、道一級的主官自然基本都是從大理寺、刑部以及禦史台抽調的,但是縣一級的主力自然就是明法科的士子。
而且跟這三司官員相比,明法科的士子更有前途,畢竟都是通過了科舉,身份不同,升遷上自然要快上不少。
例如,乾寧五年的明法科榜首張清風。
其通過吏部選試後就被任命為三原縣大理院主簿,結果這次改革後,就被提拔為大荔縣初級大理院丞。
大荔縣本就是這次推行改革的源頭,而他被調到這裏,未嚐不是對他的看重,不然也不會讓去這個地方擔任院丞。
可以說,隻要其在大荔縣幹出名堂,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張主簿。。。不,張院丞,恭喜恭喜!”
三原縣,原三原縣大理院院丞微笑著對張清風道著賀。
“王少丞就不要打趣卑職了。”張清風惶恐道。
王院丞也是明法科出身,不過卻比張清風更早的考中進士科。
乾寧五年以前,明法科招的人並不是很多,但都成了這次改革的主力軍。
就像王少丞,是鳳州中級大理院的少丞。少丞是新設的官職,一般初級大理院沒有,存在於中級和高級大理院,為院丞的副手。
鳳州為下州,因此中級大理院的院丞便是從四品上的官員,而少丞則是正五品上的官職。
三年前,王少丞不過是從六品上的官員,一下到正五品,自然是高升,而且比張清風還要快。
王少丞的情況並不是個例,乾寧五年以前的明法科士子,最差的都是初級大理院的院丞。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缺人。
雖然考中明法科不代表審案子的能力就很強,但這些人畢竟是熟悉唐律的人。隻要挺過前幾年的困難期,隨著後麵曆年的明法科士子成長起來,這樣的窘境自然就會慢慢消失。
“張院丞,本官並不是說笑。你我二人也共事有幾年,對你,本官也算是比較了解。
你的能力很強,如今正值聖上大力推進改革。雖說目前隻是在三道一府推行,但是時機成熟後,肯定會在整個大唐境內推行,我們若是把握機會,未嚐不能大展拳腳。
接下來的幾年中,好好幹。大理寺這邊調你到大荔縣,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有深意的,抓住機會,在大荔縣好好幹。”王少丞笑著說道。
“下官多謝王少丞提點!”張清風認真道。
對於王少丞和張清風這樣的人來說,推行三級大理院自然是好事,但對於地方州縣的主官來說,卻不是好事。
以為從今以後,他們手上案件審理的權力就被剝奪了。
雖然關於治安、捕盜的事,還是歸縣衙這邊管,但是隻有抓人的權力,卻沒有審理案件的權力。
而且各級大理院都是直接歸上級大理院管,不受地方主官節製,意味著地方主官對同級大理院的影響力不會太大。
手中權力被削,哪個刺史、縣令會舒服?
但是三級大理院是聖上要求強製在三道一府推行,長安那邊反對的聲音就不大,地方的官員更加沒法阻止這次改革。
這就叫有人歡喜有人愁!
看著忙碌的大理寺,很多人都能感覺到聖上推行的改革,這不是開始,也不是結尾。
從設立內閣,到弱化節度使權力,再到推行三級大理院,循序漸進,後麵肯定還有一連串的改革舉措。
而隨著這次大規模的改革,朝中的派係也開始分化,是支持改革,還是反對改革!
要知道之前聖上可是說的要去同州遊玩一個月才迴,可現在十來天就迴了,自然讓人很奇怪。
不過很快他們就得知了一個大消息,杜讓能從四川道節度使調到了衛尉寺卿一職。
除此之外,關內道、河東道、四川道和山南西道四地也有很多人的官職做了調整,要麽調至中原各道,要麽被發配到閑職上,隻有極少數人是提拔重用。
而一些眼尖的人,則是發現這些官職被調整的人,大部分都是僖宗朝的老人。
那些位高權重的基本都被發配到閑職,其中以杜讓能和蕭遘二人最為明顯,其他的則是看能力。
如今是聖上登基第八年,勢力已成,借著平定朱溫和河西叛亂的東風,終於開始清理僖宗朝的那些老人了。
這些調動瞞不過有心人,但知道又有什麽辦法?
當今聖上對於朝廷的控製雖然不是很嚴,但重要部門的主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而且軍權也被其牢牢控製在手中。
對於這點,其實很多人都猜到會有這麽一天。
之前也不是沒有,從蕭遘和杜讓能先後被趕出中樞就是先兆,如今更徹底了。
當然也有人不滿,紛紛找到王徽、杜讓能、蕭遘等人,打算聯名向聖上抗議。
但王徽直接閉門謝客,根本不管這些朝中大事。
至於杜讓能和蕭遘也都選擇了沉默。
這件事並不是僅僅是僖宗朝老臣,還有世家。
在這些人被貶職後,接任他們的人基本都是寒門子弟,這就是一個趨勢。
當今聖上不僅要清理僖宗朝老臣,還要打壓世家,而一係列事件的起因就是同州事件。
雖說在朝中,世家出身的官員並不少,但是相當於宣宗朝和懿宗朝時期,規模下降了很多。
如今軍權被聖上牢牢掌握在手中,而軍中的將領很少有世家出身,這就注定無人敢違背聖上的旨意。
緊接著在聖上的推動下,朝廷開始了一輪新的改革。
按照之前試點的三級大理院製度,在京兆府、關內道、山南西道、四川道全麵推行三級大理院製度。
在縣級設立初級大理院,在州一級設立中級大理院,在道一級設立高級大理院。
其中初級大理院隻設立在中縣和上縣,以兩千戶為標準,每兩千戶配備一名官員負責案件審理,等級低於同級主官半級。
即,中縣縣令為正七品上官員,那麽同級負責案件審理的官員等級為正七品下。
同時初級大理院直接歸屬上級大理院管轄,不受地方主官節製,並且五年一輪換。
三級大理院在三道一府推行,對於大理寺、刑部以及禦史台的官員可謂是個好消息,同時得益的還有這幾年科舉考上明法科的士子。
州、道一級的主官自然基本都是從大理寺、刑部以及禦史台抽調的,但是縣一級的主力自然就是明法科的士子。
而且跟這三司官員相比,明法科的士子更有前途,畢竟都是通過了科舉,身份不同,升遷上自然要快上不少。
例如,乾寧五年的明法科榜首張清風。
其通過吏部選試後就被任命為三原縣大理院主簿,結果這次改革後,就被提拔為大荔縣初級大理院丞。
大荔縣本就是這次推行改革的源頭,而他被調到這裏,未嚐不是對他的看重,不然也不會讓去這個地方擔任院丞。
可以說,隻要其在大荔縣幹出名堂,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張主簿。。。不,張院丞,恭喜恭喜!”
三原縣,原三原縣大理院院丞微笑著對張清風道著賀。
“王少丞就不要打趣卑職了。”張清風惶恐道。
王院丞也是明法科出身,不過卻比張清風更早的考中進士科。
乾寧五年以前,明法科招的人並不是很多,但都成了這次改革的主力軍。
就像王少丞,是鳳州中級大理院的少丞。少丞是新設的官職,一般初級大理院沒有,存在於中級和高級大理院,為院丞的副手。
鳳州為下州,因此中級大理院的院丞便是從四品上的官員,而少丞則是正五品上的官職。
三年前,王少丞不過是從六品上的官員,一下到正五品,自然是高升,而且比張清風還要快。
王少丞的情況並不是個例,乾寧五年以前的明法科士子,最差的都是初級大理院的院丞。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缺人。
雖然考中明法科不代表審案子的能力就很強,但這些人畢竟是熟悉唐律的人。隻要挺過前幾年的困難期,隨著後麵曆年的明法科士子成長起來,這樣的窘境自然就會慢慢消失。
“張院丞,本官並不是說笑。你我二人也共事有幾年,對你,本官也算是比較了解。
你的能力很強,如今正值聖上大力推進改革。雖說目前隻是在三道一府推行,但是時機成熟後,肯定會在整個大唐境內推行,我們若是把握機會,未嚐不能大展拳腳。
接下來的幾年中,好好幹。大理寺這邊調你到大荔縣,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有深意的,抓住機會,在大荔縣好好幹。”王少丞笑著說道。
“下官多謝王少丞提點!”張清風認真道。
對於王少丞和張清風這樣的人來說,推行三級大理院自然是好事,但對於地方州縣的主官來說,卻不是好事。
以為從今以後,他們手上案件審理的權力就被剝奪了。
雖然關於治安、捕盜的事,還是歸縣衙這邊管,但是隻有抓人的權力,卻沒有審理案件的權力。
而且各級大理院都是直接歸上級大理院管,不受地方主官節製,意味著地方主官對同級大理院的影響力不會太大。
手中權力被削,哪個刺史、縣令會舒服?
但是三級大理院是聖上要求強製在三道一府推行,長安那邊反對的聲音就不大,地方的官員更加沒法阻止這次改革。
這就叫有人歡喜有人愁!
看著忙碌的大理寺,很多人都能感覺到聖上推行的改革,這不是開始,也不是結尾。
從設立內閣,到弱化節度使權力,再到推行三級大理院,循序漸進,後麵肯定還有一連串的改革舉措。
而隨著這次大規模的改革,朝中的派係也開始分化,是支持改革,還是反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