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讓我答應朱瑾?”楊行密敲了敲桌子,遲疑道。
“使君可以答應,反正目前局勢還未明朗,履約也得等使君入主揚州再說。到時候使君不過上書一封而已,隻要使君統領淮南,就會跟朱溫交惡,若是能借朝廷的手除掉朱溫,淮南就少了一個大敵。”劉威點了點頭說道。
“劉威,你說的輕鬆,萬一朝廷除去朱溫後,要對其他藩鎮下手呢?唇亡齒寒這麽簡單的道理,你不可能不懂吧。”田覠質疑道。
“想要平定藩鎮割據,哪有那麽容易。藩鎮割據已經一百五十多年,僅憑如今的朝廷,就想完成之前曆代君王沒能做成的事,可能嗎?
而且朱溫不除,對於淮南的威脅極大,更何況朝廷不一定能除去朱溫。
如今朱溫名義上控製四鎮,算上河陽,那就是五鎮。朝廷和朱溫開戰,誰勝誰負尚不能肯定,但無論誰贏了,都會是元氣大傷或者兩敗俱傷。
這對使君來說就是好消息,借著這個機會便可攻略兩浙、江西等地,到時候使君坐擁江淮,便可雄踞一方,無論是朝廷還是朱溫,也無法奈何使君。”劉威說完挑釁地看了看田覠,讓後者很是不爽。
楊行密也被劉威所描述的那種場麵給弄得有些心動,但他還沒有被那虛無縹緲的東西所迷惑住,而是看向李神福。
“神福,你的看法呢?”
李神福思考了一會兒說道,“使君,在下認為不妨先答應下來。使君也不需要付出什麽,至於後麵是否履約,到時候看形勢再做決定不遲。”
楊行密點了點頭,大手一揮便做了決定,“神福說的有道理,先把那個泰寧的人晾幾天,過幾天再答應他,不然還以為我們迫不及待似的。”
與此同時,泰寧的使者抵達了宣武周邊的各個藩鎮,就連孫儒那裏,朱瑾都派了人。
對於楊行密和孫儒的大戰,朱瑾也不敢保證誰能取勝,幹脆同時派使者,來個雙保險。
幸好,兩人都給的是肯定的答複,楊行密是無所謂,而孫儒和朱溫則是有著仇的。
並不是每個藩鎮都向這兩個藩鎮這樣答應的這麽爽快。
例如成德軍王鎔,直接拒絕了,他不想參與到這樣的藩鎮大戰中,除非是有朝廷的聖旨;魏博軍羅弘信沒有給準確的答複,態度模棱兩可,但聯想到其跟朱溫的關係,這也不算出人意料。
不算楊行密和孫儒,也不是沒支持的,陝州防禦使常行儒表示會支持,武昌軍節度使杜洪也表示會支持,橫海軍節度使盧彥威也表示會支持。
除了這兩個藩鎮外,朱瑾還是有其他的收獲,他聯絡到了一些時溥的舊部,在關鍵時刻或許能發揮一些作用。
“節帥,下官認為應該盡快把這事向梁王匯報,若是因為此時而得罪梁王,得不償失。”
就在羅弘信猶豫不決的時候,其麾下幕僚則是勸他盡快做決定。
“可朱瑾肯定不止派人來魏博,恐怕其他藩鎮也都派了人去。到時候朝廷若是真的對宣武用兵,我魏博如何自處?”羅弘信有些擔憂道。
“節帥,我們並不是要跟朝廷作對,也沒有堅定地站在梁王朱溫這邊。但若是此事不向梁王匯報,到時候宣武大軍兵臨城下,豈不晚了?
朝廷這邊,隻要我們不態度鮮明地站在宣武這邊反對朝廷,朝廷也不會對魏博過於逼迫。
當務之急是穩住梁王朱溫,不能讓宣武借機對魏博用兵。”幕僚建議道。
羅弘信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說的有些道理。來人,立即派人去汴州,把這個消息向梁王匯報。
這朱瑾,為了活命,也算是拚了。”
對於朱瑾的現狀,羅弘信也能理解。
宣武軍隊的強大,隻有跟宣武軍打過才知道。魏博好歹也是河朔三強藩之一,結果之前被宣武打爆好幾次,可以說被打的沒了脾氣,隻能認慫。
朱瑾此人雖然勇猛,但泰寧隻是昔日淄青節度使的三分之一,哪裏是坐擁數鎮的宣武軍對手。
而朱瑾又不想認慫,沒辦法的對方隻能聯合其他藩鎮共同對抗朱溫。
。。。。。。
“牛將軍,我軍死傷慘重,再打下去,我河陽軍隊可就真的會交代在這裏了。”
陝州城下,看到自己的士兵不斷地倒在陝州城下,劉方寧真的著急了。
仗哪裏是這麽大的,分明就是成群結隊地去送死啊。
特別是在城牆下,那不知道是什麽武器,讓他的士兵連城牆都沒有碰到就死的不明不白。
“我們宣武軍隊還不是有一萬大軍在攻城?”牛存節冷冷道,“吩咐下去,攻城大軍分散開,本將就不信城裏的震天雷那麽多。”
“遵命!”
城牆附近的激戰不僅是劉方寧有些承受不了,城裏的陝州軍隊也有些承受不住了。
特別是宣武軍隊加入之後,城牆上的陝州士兵明顯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而且正如牛存節所說,城內的震天雷並不多了。
畢竟震天雷屬於秘密武器,即便是朝廷暗中支持陝州,但還是有些提防,給陝州提供的震天雷不過一千枚而已。
麵對這麽高強度進攻,這一千枚震天雷其實並不怎麽經用。所以在震天雷用完之後,防守的強度一下就被削弱。
“防禦使,城牆快守不住了,城外的敵軍太多了。”
就在常行儒也有些擔心的時候,他最怕的事情就來了。
“常防禦使,在下認為這個時候唯有派出騎兵從敵軍側翼發起攻擊,或許能讓城外大軍放棄攻城。”李逸建議道。
“好。李都將,常某把那兩千多騎兵都交給你指揮,從南門出去,可以繞到城外敵軍身後。”常行儒想了想連忙吩咐道,此時他也沒太好的辦法了。
“請防禦使放心我會讓另外那個都的右天策軍出城,他們都配有戰馬,雖說不是騎兵,但這個時候也可以當騎兵用。四千多騎兵,夠城外大軍喝一壺的了。”
在禁軍中,能給步兵全部配備戰馬的並不多,目前也就左右天策軍和右神策軍,或許後麵右神武軍和左神策軍也會實行,畢竟在河西之地,沒有馬作為坐騎,行軍這些很緩慢。
就這樣,在常行儒的羨慕中,李逸帶著四千多戰力不一的騎兵悄悄從南門而出。而在李逸出城後,常行儒也帶著親兵開始前往城牆附近督戰。
“使君可以答應,反正目前局勢還未明朗,履約也得等使君入主揚州再說。到時候使君不過上書一封而已,隻要使君統領淮南,就會跟朱溫交惡,若是能借朝廷的手除掉朱溫,淮南就少了一個大敵。”劉威點了點頭說道。
“劉威,你說的輕鬆,萬一朝廷除去朱溫後,要對其他藩鎮下手呢?唇亡齒寒這麽簡單的道理,你不可能不懂吧。”田覠質疑道。
“想要平定藩鎮割據,哪有那麽容易。藩鎮割據已經一百五十多年,僅憑如今的朝廷,就想完成之前曆代君王沒能做成的事,可能嗎?
而且朱溫不除,對於淮南的威脅極大,更何況朝廷不一定能除去朱溫。
如今朱溫名義上控製四鎮,算上河陽,那就是五鎮。朝廷和朱溫開戰,誰勝誰負尚不能肯定,但無論誰贏了,都會是元氣大傷或者兩敗俱傷。
這對使君來說就是好消息,借著這個機會便可攻略兩浙、江西等地,到時候使君坐擁江淮,便可雄踞一方,無論是朝廷還是朱溫,也無法奈何使君。”劉威說完挑釁地看了看田覠,讓後者很是不爽。
楊行密也被劉威所描述的那種場麵給弄得有些心動,但他還沒有被那虛無縹緲的東西所迷惑住,而是看向李神福。
“神福,你的看法呢?”
李神福思考了一會兒說道,“使君,在下認為不妨先答應下來。使君也不需要付出什麽,至於後麵是否履約,到時候看形勢再做決定不遲。”
楊行密點了點頭,大手一揮便做了決定,“神福說的有道理,先把那個泰寧的人晾幾天,過幾天再答應他,不然還以為我們迫不及待似的。”
與此同時,泰寧的使者抵達了宣武周邊的各個藩鎮,就連孫儒那裏,朱瑾都派了人。
對於楊行密和孫儒的大戰,朱瑾也不敢保證誰能取勝,幹脆同時派使者,來個雙保險。
幸好,兩人都給的是肯定的答複,楊行密是無所謂,而孫儒和朱溫則是有著仇的。
並不是每個藩鎮都向這兩個藩鎮這樣答應的這麽爽快。
例如成德軍王鎔,直接拒絕了,他不想參與到這樣的藩鎮大戰中,除非是有朝廷的聖旨;魏博軍羅弘信沒有給準確的答複,態度模棱兩可,但聯想到其跟朱溫的關係,這也不算出人意料。
不算楊行密和孫儒,也不是沒支持的,陝州防禦使常行儒表示會支持,武昌軍節度使杜洪也表示會支持,橫海軍節度使盧彥威也表示會支持。
除了這兩個藩鎮外,朱瑾還是有其他的收獲,他聯絡到了一些時溥的舊部,在關鍵時刻或許能發揮一些作用。
“節帥,下官認為應該盡快把這事向梁王匯報,若是因為此時而得罪梁王,得不償失。”
就在羅弘信猶豫不決的時候,其麾下幕僚則是勸他盡快做決定。
“可朱瑾肯定不止派人來魏博,恐怕其他藩鎮也都派了人去。到時候朝廷若是真的對宣武用兵,我魏博如何自處?”羅弘信有些擔憂道。
“節帥,我們並不是要跟朝廷作對,也沒有堅定地站在梁王朱溫這邊。但若是此事不向梁王匯報,到時候宣武大軍兵臨城下,豈不晚了?
朝廷這邊,隻要我們不態度鮮明地站在宣武這邊反對朝廷,朝廷也不會對魏博過於逼迫。
當務之急是穩住梁王朱溫,不能讓宣武借機對魏博用兵。”幕僚建議道。
羅弘信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說的有些道理。來人,立即派人去汴州,把這個消息向梁王匯報。
這朱瑾,為了活命,也算是拚了。”
對於朱瑾的現狀,羅弘信也能理解。
宣武軍隊的強大,隻有跟宣武軍打過才知道。魏博好歹也是河朔三強藩之一,結果之前被宣武打爆好幾次,可以說被打的沒了脾氣,隻能認慫。
朱瑾此人雖然勇猛,但泰寧隻是昔日淄青節度使的三分之一,哪裏是坐擁數鎮的宣武軍對手。
而朱瑾又不想認慫,沒辦法的對方隻能聯合其他藩鎮共同對抗朱溫。
。。。。。。
“牛將軍,我軍死傷慘重,再打下去,我河陽軍隊可就真的會交代在這裏了。”
陝州城下,看到自己的士兵不斷地倒在陝州城下,劉方寧真的著急了。
仗哪裏是這麽大的,分明就是成群結隊地去送死啊。
特別是在城牆下,那不知道是什麽武器,讓他的士兵連城牆都沒有碰到就死的不明不白。
“我們宣武軍隊還不是有一萬大軍在攻城?”牛存節冷冷道,“吩咐下去,攻城大軍分散開,本將就不信城裏的震天雷那麽多。”
“遵命!”
城牆附近的激戰不僅是劉方寧有些承受不了,城裏的陝州軍隊也有些承受不住了。
特別是宣武軍隊加入之後,城牆上的陝州士兵明顯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而且正如牛存節所說,城內的震天雷並不多了。
畢竟震天雷屬於秘密武器,即便是朝廷暗中支持陝州,但還是有些提防,給陝州提供的震天雷不過一千枚而已。
麵對這麽高強度進攻,這一千枚震天雷其實並不怎麽經用。所以在震天雷用完之後,防守的強度一下就被削弱。
“防禦使,城牆快守不住了,城外的敵軍太多了。”
就在常行儒也有些擔心的時候,他最怕的事情就來了。
“常防禦使,在下認為這個時候唯有派出騎兵從敵軍側翼發起攻擊,或許能讓城外大軍放棄攻城。”李逸建議道。
“好。李都將,常某把那兩千多騎兵都交給你指揮,從南門出去,可以繞到城外敵軍身後。”常行儒想了想連忙吩咐道,此時他也沒太好的辦法了。
“請防禦使放心我會讓另外那個都的右天策軍出城,他們都配有戰馬,雖說不是騎兵,但這個時候也可以當騎兵用。四千多騎兵,夠城外大軍喝一壺的了。”
在禁軍中,能給步兵全部配備戰馬的並不多,目前也就左右天策軍和右神策軍,或許後麵右神武軍和左神策軍也會實行,畢竟在河西之地,沒有馬作為坐騎,行軍這些很緩慢。
就這樣,在常行儒的羨慕中,李逸帶著四千多戰力不一的騎兵悄悄從南門而出。而在李逸出城後,常行儒也帶著親兵開始前往城牆附近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