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朱友文還真派人去威脅龍武軍了。
不僅僅是龍武軍,還有羽林軍和神威軍,唯獨沒有去威脅天策軍。
沒辦法,之前就在天策軍麵前吃了虧,現在找上門去威脅,估計又得被打。
當然,最後還是被打了。
派去威脅龍武軍和羽林軍的還好,去威脅左神威軍的,被打的最慘。
因為正好碰到李存孝在,其中兩人直接被李存孝用槊打斷了雙腿。
李存孝本就是暴脾氣之人,哪裏受得了別人的威脅?
宣武的人這麽做,自然也引起了不小的非議。
“陛下,宣武的人如此亂來,若是再不管管,估計那些藩鎮的人得把兵部的大門都拆了。”
宣武的人這麽亂來,沒有出麵製止的兵部自然就成了背鍋的了,一時間抱怨聲不斷。
就連李嗣周這個兵部尚書,都有些頂不住了。
“覃王,你擔心過度了,誰敢把你的兵部大門給拆了?誰敢拆,朕送誰去吃牢獄的飯。”李曄笑了笑,安慰著李嗣周。
“陛下,臣和兵部受點委屈無所謂,但對於宣武這囂張的行為不加以製止,恐怕對朝廷、對聖上的名聲有損。”李嗣周道。
“有句話說的不錯,若想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雖說朝廷和朕的顏麵受損,但宣武的人這麽做,勢必會引起其他藩鎮的不滿。
雖說前來參加馬球比賽的藩鎮代表大多是軍士,但同行的人不乏這些藩鎮節度使的親信。
宣武在長安的舉止,勢必會通過這些人的嘴傳迴去。
如今朱溫勢大,不讓朱溫到處樹敵,怎麽孤立朱溫?僅靠朝廷目前的實力,即便是能剿滅朱溫,也會損失不小。
所以必須借用那些藩鎮的力量。”李曄淡淡道。
“臣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李曄笑著反問道。
“真的明白了!”李嗣周肯定道,就當其準備離去的時候,想起一件事,猶豫了一會兒轉身對著李曄行著禮,“陛下,有一事臣覺得需要向陛下匯報。”
“什麽事?”李曄疑惑道。
“跟杭州防禦使所派使節羅隱有關。”
“羅隱?就是那個詩和文章寫的不錯、但筆又特別毒的那個羅隱?”李曄突然想起了印象中好像聽說過這個人,“他沒參加科舉了嗎?”
“迴陛下,正是此人。不過這個羅隱已經沒參加科舉了,而是投靠了杭州防禦使錢鏐。”對於羅隱,李嗣周還是聽說過的,畢竟羅隱在黃巢攻入長安之前的那幾年在長安也算是很有名氣,他比李曄年長,自然對羅隱有過耳聞。
“他怎麽了?是寫文章罵覃王你了?還是罵朕了?”
“迴陛下,都不是。此人前不久給臣送來不少財寶,希望能讓臣在陛下麵前說說好話,為錢鏐求得鎮海軍節度使一職。不過臣沒有收,反而把其趕出了王府。
但臣聽說其在長安還見了不少人,所以覺得有必要向其匯報一下。”李嗣周義正言辭道。
李曄看了看對方,然後扭過頭問向李簡,“李指揮使,這段時間這個羅隱見了哪些人?”
“最開始見的便是兵部職方司郎中高蟾,兩人算是故交,不過臣的人看見羅隱是帶著小箱子去的高蟾府上,然後空手離開的。”李簡這話雖沒有明說高蟾收受了財物,但李嗣周不是傻子,自然聽出了李簡這話裏的意思,臉色也有些不太好看。
“除此之外,羅隱拜訪過吏部李尚書,還送了不少古書給李尚書;還有鄭凝績博士。”
當然,李簡沒說對方還拜訪過他,也給他送了不少好東西。
“鄭凝績?怎麽跟他又扯上關係了?”李曄好奇道。
李嗣周則是伺機解釋道,“迴陛下,當初羅隱很受已故鄭相的賞識,差點成為鄭相的女婿,不過他長得太醜,被鄭相的女兒拒絕了。”
“長得醜?”
聽到這個原因,李曄也忍不住笑出來。
沒辦法,他一直認為古人中,會寫詩詞的人都是風流倜儻之輩。
“是有點醜。”李嗣周肯定道。
“那你們覺得怎麽看?錢鏐想要這鎮海軍節度使?”李曄問道。
“陛下,先不管錢鏐,但臣認為鎮海軍節度使一職不宜空缺太久。”李嗣周表態道。
“陛下,臣認為可以讓錢鏐派來的隊伍好好表現一下,正好錢鏐的隊伍跟宣武旗下的忠武隊一個組。”李簡建議道。
“這算是擊球賭節度使?”李曄自嘲道,“先等等,雖說這鎮海軍節度使對朝廷無關重要,但也不能這麽草率。
既然提到這個事,等馬球比賽結束後,把內閣七名大學士召集在一起商討一下。
還有,這段時間要嚴密監視各藩鎮在長安的活動,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隻是來參加馬球比賽。”
“是,陛下!”
。。。。。。
“蠢貨,除了惹事,還能幹什麽?”
得知朱友文派人到處威脅其他的參賽隊伍,朱友讓便有些憤怒。
朱友文這麽到處樹敵,讓他卻不太好做。
朱友文這麽做,平白無故讓宣武樹敵很多,真不知道自己義父怎麽會把朱友文派來。
“阿郎,聽說有文和友讓兩位世子把他們的妻子送進了梁王殿下的寢宮,天亮後才離開。”
“真的假的?”
聽到這個消息,朱友讓十分震驚。這言外之意,朱友恭和朱友文把自己妻子都送給自己府義父了?
這。。。。。。
“是真的,不過沒人敢亂傳。這都是友裕世子被貶後的事,是為了爭的梁王殿下的喜愛。
阿郎,這麽下去,對您可是很不利。汴州不少人在說阿郎的壞話,阿郎不可不防啊!”
聽到這話,朱友讓也不禁沉默。
說實話,他也有些後悔了。
當初他因為自己妾室被朱溫酒後霸占的一事很生氣,一度產生了離開朱溫的想法。
但後麵看到朱溫的勢力越來越大,他也猶豫了。
所以他選擇了兩邊押注,這樣便可以左右逢源。
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在長安可以說是混的如魚得水,但想到朱友文的態度,他又猶豫了。
是不是朱溫在懷疑自己了?
不僅僅是龍武軍,還有羽林軍和神威軍,唯獨沒有去威脅天策軍。
沒辦法,之前就在天策軍麵前吃了虧,現在找上門去威脅,估計又得被打。
當然,最後還是被打了。
派去威脅龍武軍和羽林軍的還好,去威脅左神威軍的,被打的最慘。
因為正好碰到李存孝在,其中兩人直接被李存孝用槊打斷了雙腿。
李存孝本就是暴脾氣之人,哪裏受得了別人的威脅?
宣武的人這麽做,自然也引起了不小的非議。
“陛下,宣武的人如此亂來,若是再不管管,估計那些藩鎮的人得把兵部的大門都拆了。”
宣武的人這麽亂來,沒有出麵製止的兵部自然就成了背鍋的了,一時間抱怨聲不斷。
就連李嗣周這個兵部尚書,都有些頂不住了。
“覃王,你擔心過度了,誰敢把你的兵部大門給拆了?誰敢拆,朕送誰去吃牢獄的飯。”李曄笑了笑,安慰著李嗣周。
“陛下,臣和兵部受點委屈無所謂,但對於宣武這囂張的行為不加以製止,恐怕對朝廷、對聖上的名聲有損。”李嗣周道。
“有句話說的不錯,若想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雖說朝廷和朕的顏麵受損,但宣武的人這麽做,勢必會引起其他藩鎮的不滿。
雖說前來參加馬球比賽的藩鎮代表大多是軍士,但同行的人不乏這些藩鎮節度使的親信。
宣武在長安的舉止,勢必會通過這些人的嘴傳迴去。
如今朱溫勢大,不讓朱溫到處樹敵,怎麽孤立朱溫?僅靠朝廷目前的實力,即便是能剿滅朱溫,也會損失不小。
所以必須借用那些藩鎮的力量。”李曄淡淡道。
“臣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李曄笑著反問道。
“真的明白了!”李嗣周肯定道,就當其準備離去的時候,想起一件事,猶豫了一會兒轉身對著李曄行著禮,“陛下,有一事臣覺得需要向陛下匯報。”
“什麽事?”李曄疑惑道。
“跟杭州防禦使所派使節羅隱有關。”
“羅隱?就是那個詩和文章寫的不錯、但筆又特別毒的那個羅隱?”李曄突然想起了印象中好像聽說過這個人,“他沒參加科舉了嗎?”
“迴陛下,正是此人。不過這個羅隱已經沒參加科舉了,而是投靠了杭州防禦使錢鏐。”對於羅隱,李嗣周還是聽說過的,畢竟羅隱在黃巢攻入長安之前的那幾年在長安也算是很有名氣,他比李曄年長,自然對羅隱有過耳聞。
“他怎麽了?是寫文章罵覃王你了?還是罵朕了?”
“迴陛下,都不是。此人前不久給臣送來不少財寶,希望能讓臣在陛下麵前說說好話,為錢鏐求得鎮海軍節度使一職。不過臣沒有收,反而把其趕出了王府。
但臣聽說其在長安還見了不少人,所以覺得有必要向其匯報一下。”李嗣周義正言辭道。
李曄看了看對方,然後扭過頭問向李簡,“李指揮使,這段時間這個羅隱見了哪些人?”
“最開始見的便是兵部職方司郎中高蟾,兩人算是故交,不過臣的人看見羅隱是帶著小箱子去的高蟾府上,然後空手離開的。”李簡這話雖沒有明說高蟾收受了財物,但李嗣周不是傻子,自然聽出了李簡這話裏的意思,臉色也有些不太好看。
“除此之外,羅隱拜訪過吏部李尚書,還送了不少古書給李尚書;還有鄭凝績博士。”
當然,李簡沒說對方還拜訪過他,也給他送了不少好東西。
“鄭凝績?怎麽跟他又扯上關係了?”李曄好奇道。
李嗣周則是伺機解釋道,“迴陛下,當初羅隱很受已故鄭相的賞識,差點成為鄭相的女婿,不過他長得太醜,被鄭相的女兒拒絕了。”
“長得醜?”
聽到這個原因,李曄也忍不住笑出來。
沒辦法,他一直認為古人中,會寫詩詞的人都是風流倜儻之輩。
“是有點醜。”李嗣周肯定道。
“那你們覺得怎麽看?錢鏐想要這鎮海軍節度使?”李曄問道。
“陛下,先不管錢鏐,但臣認為鎮海軍節度使一職不宜空缺太久。”李嗣周表態道。
“陛下,臣認為可以讓錢鏐派來的隊伍好好表現一下,正好錢鏐的隊伍跟宣武旗下的忠武隊一個組。”李簡建議道。
“這算是擊球賭節度使?”李曄自嘲道,“先等等,雖說這鎮海軍節度使對朝廷無關重要,但也不能這麽草率。
既然提到這個事,等馬球比賽結束後,把內閣七名大學士召集在一起商討一下。
還有,這段時間要嚴密監視各藩鎮在長安的活動,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隻是來參加馬球比賽。”
“是,陛下!”
。。。。。。
“蠢貨,除了惹事,還能幹什麽?”
得知朱友文派人到處威脅其他的參賽隊伍,朱友讓便有些憤怒。
朱友文這麽到處樹敵,讓他卻不太好做。
朱友文這麽做,平白無故讓宣武樹敵很多,真不知道自己義父怎麽會把朱友文派來。
“阿郎,聽說有文和友讓兩位世子把他們的妻子送進了梁王殿下的寢宮,天亮後才離開。”
“真的假的?”
聽到這個消息,朱友讓十分震驚。這言外之意,朱友恭和朱友文把自己妻子都送給自己府義父了?
這。。。。。。
“是真的,不過沒人敢亂傳。這都是友裕世子被貶後的事,是為了爭的梁王殿下的喜愛。
阿郎,這麽下去,對您可是很不利。汴州不少人在說阿郎的壞話,阿郎不可不防啊!”
聽到這話,朱友讓也不禁沉默。
說實話,他也有些後悔了。
當初他因為自己妾室被朱溫酒後霸占的一事很生氣,一度產生了離開朱溫的想法。
但後麵看到朱溫的勢力越來越大,他也猶豫了。
所以他選擇了兩邊押注,這樣便可以左右逢源。
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在長安可以說是混的如魚得水,但想到朱友文的態度,他又猶豫了。
是不是朱溫在懷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