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明經、明法,本來認真寫著詩詞的中年男子當即停筆,抬頭瞪了一眼這隨侍的小廝。
“你懂什麽?明經還行,明算、明法更加拿不上台麵,你家阿郎我那是要考進士的。
你沒看見這些宰相有多少人是進士出身的?我是要封侯拜相的人,自然要去考進士。”
“也有不是進士出身的,那個山南東道布政使李振李使君,河東道布政使李英旭都不是進士出身的,如今都是正三品的大員。”小廝不滿地嘀咕道。
“哼!”中年男子不屑道,“那又能如何?不過是靠著進讒言,蒙騙聖上才得到的如此高位。真不明白聖上怎麽想的,讓這兩人擔任如此要職,簡直是太過兒戲。”
“那阿郎也可以去找其他人啊,非得來找這個東平王,聽說他荒淫無度、喜好無常,還把我們軟禁在這裏,走都不能走。”顯然幾個月的半囚禁生涯讓這個小廝心中也積累了不少怨言。
“如今還有哪位大臣有東平王這樣的權勢?如今的東平王手握四鎮大軍,虎踞中原,有著真龍之姿。至於荒淫無度,那都是有人惡意中傷,食色性也可是孔子說的,喜歡女人並不算什麽。
而且當今皇帝身邊奸臣作伴,昏庸無能。之前居然與商人奪利,強征商稅,後麵又以君王的名義從事商賈之事,現在更是搞什麽馬球比賽,這是明君應該做的事?
反觀東平王則不同,若是能有東平王的提點,某考取進士要容易不少。”中年男子振振有理道。
此人叫杜荀鶴,池州人,是被譽為‘小李杜’的杜牧妾室所生,可惜當初被杜氏正妻所逐,未能進入杜氏族譜。
不過龍生龍鳳生鳳,杜荀鶴也算是繼承了他老子的一些才華,在寫詩上有些天賦。
雖然其作詩有些天賦,但不代表就能考上進士,晚唐時期的進士招收人數本就少,加上也比較黑暗,有些才華但算不上多好的杜荀鶴自然考了不少次都沒考上。
不過杜荀鶴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既然考不上,那就想辦法走捷徑。
於是他便來到了汴州,想要求見朱溫,希望能得到朱溫的提點,若是朱溫跟禮部的人打打招唿,他考中進士豈不是更加容易。
為此他便來到汴州希望求見朱溫,還不時寫歌頌朱溫的詩詞讓人送去,希望能得到朱溫的賞識。
可朱溫一個殺豬倌出身,哪懂什麽詩詞,而且像杜荀鶴這樣想傍上朱溫的文人比比皆是,不差他一個。
沒看見這僧寺中住了不少文人,都是想要投靠朱溫的。
“阿郎以前不是最反感這種嗎?”小廝有些不解道。
聽到這話,杜荀鶴放下手中的毛筆,看了看窗外,“某今年已經四十有五,大半輩子就這麽過去了。當年某也曾想過靠自己的本事考取進士,可這麽多年,失敗了這麽多次,看到朝廷的腐敗、局勢的混亂後,某便知道這麽下去不行。
東平王是藩鎮又如何?李唐失德,這天下也該換人了。”
若是旁人在場,一定會怒斥杜荀鶴心存反心,可小廝跟隨杜荀鶴近十年,這樣的話聽了不下幾百遍,早已習慣。
今天也不是對方第一次感歎命運不公,隻是之前都在嘴上說說,現在則是在實際行動。
“阿郎,那晚點還去賓客樓嗎?”小廝問道。
“自然要去,隻有得到東平王的求見,某才能平步青雲,把衣物準備好。”
待杜荀鶴在看管他們的官員陪同下,進入汴州城中。當看到那些街頭上衣衫襤褸的窮苦人,杜荀鶴心中的那憐憫之情也隨之燃起,不過很快便搖了搖頭。
若是以前,他或許會即興作詩一首,反應一下現實社會,但現在的心思淡了。
來到賓客樓,杜荀鶴發現自己來的有些遲了,不過倒有不少人給他打著招唿。
杜荀鶴雖說是妾室所生、沒入杜氏族譜,但其畢竟是杜牧的兒子,加上其本身有些才華,所以在賓客樓中有一部分跟其關係還算是不錯。
“彥之來了!”
“王兄來的倒是挺早!”
“杜兄還不知道?”
“知道什麽?杜某剛從借宿的僧寺而來,倒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杜荀鶴有些不解。
“杜兄沒見今天賓客樓人不少嗎?”
“好像是!”
杜荀鶴看了看周圍,點了點頭。
“杜兄還不知道吧,今天可是東平王的好日子。朝廷要冊封東平王為梁王,宣旨的宦官已經進入了汴州城內。
過一會兒宣旨的宦官便會在東平王府宣旨,從今天以後,不能叫東平王了,而是叫梁王。
這麽好的日子,梁王肯定會來賓客樓,所以今天賓客樓的人這麽多,都想借這個機會希望得到梁王的接見。”
“還有這等事?倒是杜某孤陋寡聞了!”聽到這個消息,杜荀鶴心下有些驚訝,還好之前決定今日來賓客樓,不然就會錯過這麽好的機會。
雖說得到東平王,不,是得到梁王的接見很難,但不來肯定沒機會。
“杜兄可要抓緊機會,若是能得到梁王的接見,後半輩子無憂,到時候杜兄可不要忘記提攜一下我們幾人。”
“放心,隻要杜某有機會入仕,肯定不會忘的!”
對於幾人的客套話,杜荀鶴也有些興致不佳,他的目光一直在大門口,等著朱溫的到來。
。。。。。。
“為何陛下現在就冊封朱溫為梁王?這豈不是助長其囂張氣焰?”
長安,崇聖觀。
看到正在在那提筆揮墨的李曄,一旁躬身而立的裴榮低聲道。
之前聖上曾說過要封朱溫為梁王,可沒想到這麽快,要知道梁王跟東平王不同,這其中的深意很容易讓讓人誤會的。
李曄並沒有抬頭,淡然道,“朱溫想要這個梁王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了,給他又如何,一個梁王而已。
裴愛卿,劉愛卿,你們看看朕的這首新作如何?”
說完,李曄便讓張威、張誠二人把自己剛剛寫的一首詩展開。裴榮雖然著急,但還是耐著性子看了過去,而旁邊道士模樣的一個男子則是忍不住念了出來。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
還有後人在後頭。
“你懂什麽?明經還行,明算、明法更加拿不上台麵,你家阿郎我那是要考進士的。
你沒看見這些宰相有多少人是進士出身的?我是要封侯拜相的人,自然要去考進士。”
“也有不是進士出身的,那個山南東道布政使李振李使君,河東道布政使李英旭都不是進士出身的,如今都是正三品的大員。”小廝不滿地嘀咕道。
“哼!”中年男子不屑道,“那又能如何?不過是靠著進讒言,蒙騙聖上才得到的如此高位。真不明白聖上怎麽想的,讓這兩人擔任如此要職,簡直是太過兒戲。”
“那阿郎也可以去找其他人啊,非得來找這個東平王,聽說他荒淫無度、喜好無常,還把我們軟禁在這裏,走都不能走。”顯然幾個月的半囚禁生涯讓這個小廝心中也積累了不少怨言。
“如今還有哪位大臣有東平王這樣的權勢?如今的東平王手握四鎮大軍,虎踞中原,有著真龍之姿。至於荒淫無度,那都是有人惡意中傷,食色性也可是孔子說的,喜歡女人並不算什麽。
而且當今皇帝身邊奸臣作伴,昏庸無能。之前居然與商人奪利,強征商稅,後麵又以君王的名義從事商賈之事,現在更是搞什麽馬球比賽,這是明君應該做的事?
反觀東平王則不同,若是能有東平王的提點,某考取進士要容易不少。”中年男子振振有理道。
此人叫杜荀鶴,池州人,是被譽為‘小李杜’的杜牧妾室所生,可惜當初被杜氏正妻所逐,未能進入杜氏族譜。
不過龍生龍鳳生鳳,杜荀鶴也算是繼承了他老子的一些才華,在寫詩上有些天賦。
雖然其作詩有些天賦,但不代表就能考上進士,晚唐時期的進士招收人數本就少,加上也比較黑暗,有些才華但算不上多好的杜荀鶴自然考了不少次都沒考上。
不過杜荀鶴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既然考不上,那就想辦法走捷徑。
於是他便來到了汴州,想要求見朱溫,希望能得到朱溫的提點,若是朱溫跟禮部的人打打招唿,他考中進士豈不是更加容易。
為此他便來到汴州希望求見朱溫,還不時寫歌頌朱溫的詩詞讓人送去,希望能得到朱溫的賞識。
可朱溫一個殺豬倌出身,哪懂什麽詩詞,而且像杜荀鶴這樣想傍上朱溫的文人比比皆是,不差他一個。
沒看見這僧寺中住了不少文人,都是想要投靠朱溫的。
“阿郎以前不是最反感這種嗎?”小廝有些不解道。
聽到這話,杜荀鶴放下手中的毛筆,看了看窗外,“某今年已經四十有五,大半輩子就這麽過去了。當年某也曾想過靠自己的本事考取進士,可這麽多年,失敗了這麽多次,看到朝廷的腐敗、局勢的混亂後,某便知道這麽下去不行。
東平王是藩鎮又如何?李唐失德,這天下也該換人了。”
若是旁人在場,一定會怒斥杜荀鶴心存反心,可小廝跟隨杜荀鶴近十年,這樣的話聽了不下幾百遍,早已習慣。
今天也不是對方第一次感歎命運不公,隻是之前都在嘴上說說,現在則是在實際行動。
“阿郎,那晚點還去賓客樓嗎?”小廝問道。
“自然要去,隻有得到東平王的求見,某才能平步青雲,把衣物準備好。”
待杜荀鶴在看管他們的官員陪同下,進入汴州城中。當看到那些街頭上衣衫襤褸的窮苦人,杜荀鶴心中的那憐憫之情也隨之燃起,不過很快便搖了搖頭。
若是以前,他或許會即興作詩一首,反應一下現實社會,但現在的心思淡了。
來到賓客樓,杜荀鶴發現自己來的有些遲了,不過倒有不少人給他打著招唿。
杜荀鶴雖說是妾室所生、沒入杜氏族譜,但其畢竟是杜牧的兒子,加上其本身有些才華,所以在賓客樓中有一部分跟其關係還算是不錯。
“彥之來了!”
“王兄來的倒是挺早!”
“杜兄還不知道?”
“知道什麽?杜某剛從借宿的僧寺而來,倒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杜荀鶴有些不解。
“杜兄沒見今天賓客樓人不少嗎?”
“好像是!”
杜荀鶴看了看周圍,點了點頭。
“杜兄還不知道吧,今天可是東平王的好日子。朝廷要冊封東平王為梁王,宣旨的宦官已經進入了汴州城內。
過一會兒宣旨的宦官便會在東平王府宣旨,從今天以後,不能叫東平王了,而是叫梁王。
這麽好的日子,梁王肯定會來賓客樓,所以今天賓客樓的人這麽多,都想借這個機會希望得到梁王的接見。”
“還有這等事?倒是杜某孤陋寡聞了!”聽到這個消息,杜荀鶴心下有些驚訝,還好之前決定今日來賓客樓,不然就會錯過這麽好的機會。
雖說得到東平王,不,是得到梁王的接見很難,但不來肯定沒機會。
“杜兄可要抓緊機會,若是能得到梁王的接見,後半輩子無憂,到時候杜兄可不要忘記提攜一下我們幾人。”
“放心,隻要杜某有機會入仕,肯定不會忘的!”
對於幾人的客套話,杜荀鶴也有些興致不佳,他的目光一直在大門口,等著朱溫的到來。
。。。。。。
“為何陛下現在就冊封朱溫為梁王?這豈不是助長其囂張氣焰?”
長安,崇聖觀。
看到正在在那提筆揮墨的李曄,一旁躬身而立的裴榮低聲道。
之前聖上曾說過要封朱溫為梁王,可沒想到這麽快,要知道梁王跟東平王不同,這其中的深意很容易讓讓人誤會的。
李曄並沒有抬頭,淡然道,“朱溫想要這個梁王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了,給他又如何,一個梁王而已。
裴愛卿,劉愛卿,你們看看朕的這首新作如何?”
說完,李曄便讓張威、張誠二人把自己剛剛寫的一首詩展開。裴榮雖然著急,但還是耐著性子看了過去,而旁邊道士模樣的一個男子則是忍不住念了出來。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
還有後人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