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延嘉殿,以前隻是普通妃嬪居住的宮殿,不過暫時卻成為皇後居住的地方。


    很簡單,興慶宮還在修繕中,太上皇李儇及其後妃暫時居住在大明宮,所以李曄登基後隻能暫時住在太極宮。


    而太極宮在之前的戰亂損毀嚴重,不少宮殿比較破舊,就連長孫皇後居住的立政殿也無法居住。


    可以這麽說,李曄的登基儀式可能是大唐曆任皇帝中,門麵中排在倒數第二,最慘的應該是肅宗,畢竟這位是在鳳翔登的基。


    李曄暫時也沒打算去大規模修繕太極宮的意思,所以居住上隻能暫時將就一下,等李儇搬走,把大明宮騰出來就好了。


    不過好在李曄的後宮規模並不龐大,目前的太極宮宮殿倒還算是夠用。


    “陛下,你這是怎麽了?臉色有些不太好看。”劉晨妍給李曄輕輕按摩著,溫柔地問道。


    此時的劉晨妍早已卸下沉重的頭飾,身上穿著略顯單薄的襦裙。


    李曄登基後,並沒有說改立皇後,作為壽王妃的劉晨妍自然就被封為皇後,孫媚為麗妃,王宛霜為修容,小英為昭儀,小月為昭容,何含煙為修儀,李湘蘭、張漫華等為婕妤,王慈、裴貞一(聞喜裴氏女)等因年齡未被李曄臨幸地封為才人,其他例如劉晨妍、孫媚等人的陪嫁侍女皆封為正七品禦女。


    雖然立了皇後,不過李曄並沒有立太子。


    笑話,他還這麽年輕,立太子幹什麽?


    “還不是那些大臣,朕想做點事,他們就反對。”李曄解釋道。


    “那就就拳頭打他們,他們肯定不是陛下強壯。”劉晨妍氣鼓鼓地說道。


    李曄苦笑不已,搖了搖頭,“妍兒,你可是皇後了,注意儀態,你這哪像一個皇後。”


    劉晨妍吐了吐舌頭,苦著臉,“這皇後當的太累了,還不如以前好。感覺其他姐妹也變了,不像以前可以坐在一起談心了。”


    李曄點了點頭,“有得必有失,這個身份隻能去適應,你可是要母儀天下的人。以前在王府沒什麽,但是現在,妍兒你可得認真起來,起碼管理好這後宮,不然朕不僅要管理國事,又要管理後宮事務,哪裏有那麽多精力。”


    “是,陛下,妍兒努力去做。”劉晨妍笑著道,“陛下是想做何事,讓大臣們不同意?”


    “也沒什麽,就是想把科舉改一改,結果一些大臣就像被踩到尾巴一樣,直接跳出來反對。朕總不能因為這個,就把這些大臣撤職或者殺了吧,那樣這個朝廷就完了。”李曄倒沒避諱,直接把緣由說了出來。


    劉晨妍晃著腦袋想了想,“妍兒不懂這些,不過想來陛下做這事,一定有道理。可惜妍兒那幾個兄長都不懂這些,不然倒可以請教一下他們。”


    “好了,不說這個了。那些大臣也太小瞧朕了,朕要做的事,他們可阻止不了,以前是,以後也是。還有朕現在做的,也是!”


    劉晨妍一愣,“現在做的?”


    當她迴過頭看到李曄的壞笑時,心中便覺得不妙,饒是她反應很快也沒李曄的動作快。


    隨著一聲輕唿,她的身子直接被抱了起來,在一眾宮女麵紅耳赤的注視下,朝著殿中深處的床上而去。。。。。


    。。。。。。


    第二天,李曄陪著劉晨妍、孫媚幾女和一眾子女在南海(太極宮一小湖)旁邊的花園中遊玩時,便有太監來報禮部尚書李磎求見。


    李曄有些驚訝,不會這位禮部尚書這麽快就寫好了奏折,不會是應付他吧。


    是不是應付他,隻有看了才知道。


    吩咐了兩句,讓劉晨妍幾人自己遊玩,他則是來到兩儀殿,而李磎早已在這裏等待許久。


    看到有著明顯黑眼圈的對方,李曄大致有了猜測。


    “愛卿這是把關於科舉改革的奏折寫好了?”李曄下意識問道。


    聽到‘改革’二字,李磎心裏便有底了,看來陛下是真的要改革,連忙道,“迴稟陛下,由於科舉時間已經定下,臣不敢耽擱太久,所以便把眾同僚的意見匯總,然後根據臣的一些看法,連夜寫出了這封奏折。”


    說著李磎便把奏折交給了張威,然後退到一旁靜靜站立。


    看到這本名為《科舉改革上疏》的奏折,李曄拾起仔細看了看。


    內容不少,大約有幾千字。不要覺得字少,這可是用古文寫的,也就是後世人所說的文言文,若是翻譯成白話文那就是幾萬字。


    一晚上,能寫出這麽多,可見李磎都沒怎麽休息。


    內容很豐富,可見李磎很用心。


    隻是對方建議改革,倒是讓他有些意外。


    至於改革辦法,並不是李曄最開始設想的。


    按照李磎的奏折所說,這位是保留了原本的進士科和明經科,不過在名額上有些限製。


    為了不拂逆他的意思,對方則是建議重新開設秀才科。


    這跟唐初設立不久被廢的秀才科不同,新開設的秀才科考試內容包括李曄一直想納入考試內容的算學、律學、醫學等雜學學科,同時也有時務策、經義和詩詞的內容。


    可以說,秀才科就是迎合李曄而重新出現的。


    看完這封奏折,李曄覺得挺有意思。這李磎,既不得罪那些反對改革的大臣,又不拂逆他的意思,而且還幫助他緩和了與其他持反對意見大臣的矛盾。


    有意思!


    不過這封奏折中的問題也很多,畢竟這隻是一個晚上寫出來的。


    “愛卿有心了。愛卿這昨晚沒有休息好?”看著李磎的神色,李曄對著旁邊的張威吩咐道,“給李尚書準備一椅子。”


    隨即,一個太監便抬著一個木椅來到李磎身邊,這讓李磎有些感動,連忙道,“謝陛下!”


    “愛卿不必如此,朕可不想聽到朕的大臣病倒在任上。”李曄笑著道,“依照愛卿奏折中所言,限製進士科和明經科人數,增加秀才科人數。不知愛卿可否細細說來,為什麽有這個想法?”


    李磎迴答道,“迴陛下,正如昨日杜侍郎所說,陛下初登基,不應操之過急。昨日臣見杜侍郎、劉侍郎等人反對改革的態度堅定,若是陛下執意改革,勢必導致君臣關係緊張,於當今朝廷無益。


    所以臣想了之後,便覺得可以另辟蹊徑,增設新科,依照陛下之意,開設相應科目。


    若是科舉考試隻有一科,廣大學子勢必有些措手不及,惹出騷亂也是有可能的。而且科舉重詩詞、經義已經深入廣大士子心中,若是突然取消,臣以為不妥。


    正好進士科和明經科每年招收的人數較少,索性固定人數,然後增加秀才科招錄人數。


    除此之外,在秀才科中舉者的官職任命上,陛下也可以做出適當的調整,給予優待。


    長久以往,就可以潛移默化中改變天下士子的觀點。”


    李曄眼前一亮,李磎的建議到時給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他之前倒是沒想到這麽做。


    “愛卿所言甚是,倒是朕有些著急了。不過愛卿的奏折中漏洞頗多,兩天時間,兩天後愛卿給朕拿出一個更詳細的細則。”李曄笑著道。


    李磎大喜,連忙道,“是,陛下。不知三科人數各幾何?寒門和世家子弟比例幾何?”


    李曄多看了對方一眼,沒想到對方還知道自己想限製比例,微笑道,“進士二十,明經三十,秀才一百,寒門與世家之比為二比三。”


    二比三,意味著這次科舉,世家出身的子弟隻能招錄六十人,這可是大手筆。


    而且今年招收的人數不少啊!


    特別是秀才科,要招一百人,看來陛下的決心很大。


    後麵,李曄陸陸續續收到不少大臣的奏折,反對的有,支持的也有,他都看了一遍。


    隻不過這些大臣不知道,李曄其實心中已有決定。


    兩天後的會議上,綜合眾大臣的意見,一名為《科舉考試新製》的奏折出爐了。


    這跟之前李曄與李磎所商量的,略有出入,不過隻是在人數上。最後進士科調整為十五人,明經科改為三十五人。


    隨著關於科舉改革的統一意見達成,李曄就沒有必要在瞞著,便對外公開了今年科舉的新製度。同時任命李磎為此次科舉主考官,大理寺卿李惕和錦衣衛指揮使李振負責監督此次科舉考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唐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昌並收藏重生之大唐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