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大事不好了,唐隆發生暴亂(唐隆,古縣名,今崇州東南江源鎮),數量不明的亂軍正在攻打縣城,吳縣令正在據城而守。”
清晨,天還未亮,孫辰就被外麵的敲門聲吵醒,顧不得床上那有著婀娜多姿身材的小妾,便急匆匆地拿起衣服,胡亂的套在身上,然後就跑了出來。
聽到自己幕僚所匯報的消息,孫辰當場就愣在那裏,然後很快迴過神來,追問道,“到底怎麽迴事?楊將軍不是說叛軍已經消滅的差不多了嗎?怎麽唐隆反而被亂軍攻打?吳縣令是不是謊報軍情?”
不怪孫辰不相信這個消息,自從上個月陳敬瑄派遣的親信楊行遷率領七千軍隊前來平叛,由於叛軍得知消息,攻打並占領了大邑縣,然後與楊行遷的軍隊對壘。
開始的時候,孫辰還有些擔憂,畢竟楊行遷隻有七千軍隊,而占據大邑縣的叛軍號稱五萬。當然這個數字肯定假的,但以孫辰的估計,一萬還是有,應該有一萬兩三千人左右。
除此之外,邛州一些地方的強人也各自聚眾支援叛軍,這就讓占據大邑的叛軍高達兩萬人,甚至更多。
這種情況下,楊行遷隻帶了7000之眾前來平叛,孫辰自然有些信不過。他治下的蜀州,也就下轄晉原、唐隆、青城、新津4縣,外加一個州城,平常的正規軍也不過4000人,而且總不成把全部的軍隊抽調過來。為此他在新年後就征召團結兵,這才湊齊了7000人,並把其中3000人派來防守州城,其他各縣軍隊也不過1000餘人,兵力並不雄厚。
不過楊行遷很快便傳來捷報,說是殲敵數千。這讓孫辰有些意外。不過他的確親眼看見楊行遷部下斬獲了很多首級,所以他便相信了,認為叛亂很快就會被平定。
不過現在突然傳出唐隆有人暴亂。他孫辰雖說不是治國能人,但也隻認自己這個刺史當的還算是稱職,也沒收取苛捐雜稅,治下也算安居樂業,怎麽唐隆就突然傳來暴亂。
“大人,這是真的。唐隆派出求援的乃一名副鎮將,其帶著50人前來報信,隻有不到10人殺出重圍,現在那名副鎮將正在前院,目前深受重傷,已經派大夫救治。”幕僚連忙解釋道。
“什麽?”聽到這個消息,孫辰大為驚訝,連忙道,“趕快帶我去看看。”
很快,孫辰就在幕僚的帶領下來到前院,之間9人身穿盔甲的官兵正在前院休息。在看到幾人身上的情況後,孫辰也不禁直吸冷氣。9人的盔甲早已破爛,而且身上都帶著傷,為首的那名副鎮將還中了一箭,雖然沒在致命處,但大夫正在小心翼翼地把箭取出來。
在副鎮將悶哼一聲後,那支竹箭便被取了出來,看到鮮血順著傷口流出,旁邊的大夫連忙把一個塗有藥粉的方塊麻布貼上去,然後才用做成長條狀的麻布把傷口包紮起來。
包紮中,那名副鎮將看到從後院出來的孫辰,當即站了起來,“唐隆縣金橋鎮副鎮將胡亮參見刺史大人。”
鎮將在唐朝是邊軍的編製,因為西川地區靠近吐蕃和南詔,特別是要防備南詔,所以設有諸鎮。這並不是藩鎮,而是一種駐軍單位,分上中下三個等級,500人為上鎮、300人為中鎮、不足300為下鎮。蜀州雖然也是按照邊軍體係打造,但並不在抗擊南詔的最前線,所以軍鎮多為中鎮和下鎮。
這種鎮並不歸縣令管轄,而是歸屬於刺史直接管轄,所以對於境內的諸鎮鎮將和副鎮將,孫辰都見過。所以一看到眼前這熟悉的副鎮將,他就意識到這個事是真的。
“胡將軍不用行禮,唐隆到底怎麽迴事?為什麽之前本官沒有得到唐隆境內有暴亂的消息傳來?”孫辰當即追問道。
提到這事,副鎮將臉上的悲憤之色愈發濃鬱,當即說道,“刺史大人,本來唐隆境內沒有暴亂。是楊行遷那廝,殺良冒功,因為不敵叛軍,就屠殺了數個村鎮的百姓,把他們的首級砍下來,充當叛亂首級。
導致這些慘死百姓的親屬聚眾作亂,同時占據大邑的叛軍派出一股軍隊繞過楊行遷防守的地區,夥同被逼反的亂軍一起攻打唐隆縣城。此時吳縣令和錢鎮將正在率領城中軍民守城,卑職奉命前來求刺史大人派兵增援,否則唐隆不保。”
“什麽?之前那些首級不是叛軍的?”聽到這個消息,孫辰也有些吃驚,當時他也隻是遠遠一看,並沒有仔細看是否是叛軍的,他顯然沒想到楊行遷會為了軍功殺良冒功。
“這是真的。”副鎮將神色沉重,他也有親戚在其中,不過因為消息被封鎖,他之前也不知道。
“為什麽這個事你們之前不匯報?”孫辰語氣很不滿。
“刺史大人,這樣的事,楊行遷肯定會封鎖消息,卑職等人也是新近才知道的。”副鎮將也覺得很冤枉,開始幾個村鎮的人都死了,楊行遷手下的人都說是叛軍所殺,他們自然選擇了相信。
“這個楊行遷,本官要向節度使。。。。”想到楊行遷是陳敬瑄親信,陳敬瑄不可能因為這事而責罰楊行遷,孫辰便改口道,“本官要向陛下參楊行遷一本。”
“刺史大人,當務之急是派兵救唐隆縣城,否則以叛軍的人多勢眾,吳縣令他們根本堅持不了幾天。”副鎮將著急說道。
“本官也想,可本官手上隻有3000兵馬,要是都派出去,州城怎麽辦?派少了,也沒多大的作用。”孫辰為難的說道。
不是他不想派兵,關鍵是他手上根本就沒有兵。攻打唐隆的叛軍就有上萬,雖說是烏合之眾,但他即便派出手上的全部兵力也不見得能擊敗這些叛軍,那個時候,州城怎麽辦?在他眼裏,州城無疑是最重要的。
“大人,要是沒有援軍,唐隆很快就會破城,以叛軍之前的做法,很有可能屠城。大人,不需要派全部軍隊,隻需要給卑職1000兵馬,卑職自己去解救唐隆。”見孫辰話中想推脫,副鎮將就有些著急,他的家人這些可都在城中,要是城破,他不敢想象那是什麽局麵。
“胡將軍,州城也隻有3000兵馬,要是給你1000,州城怎麽辦?而且你也說了叛軍上萬,這1000兵馬又能起到什麽作用?”孫辰也很理解對方的心情,不過別說1000,就說500兵馬他都不想給對方。
“大人。”旁邊的幕僚連忙走過來,低聲說道,“大人何不派人給楊將軍送信?他是節度使派來平叛的,叛亂之事,自然應該其去做。”
“可楊行遷會去平叛嗎?”孫辰不禁擔憂。
“他去不去就不是大人所能管的事,但大人必須派人去通報,就算是對方不去,大人也不會有什麽責任。反之,若是大人不通知,後麵楊行遷肯定會把責任往大人身上推。
節度使一心想拿走大人的刺史之位,若是被節度使借題發揮,即便是有孫長史在,大人也很難保住刺史之位。
而且同時,大人還可以派人去成都府報信,最好是通過壽王府,把這個事匯報給陛下。而大人隻需要固守州城,3000兵馬依然很薄弱,大人可以武裝城中青壯,隻要州城無憂,大人便不會有事。”
聽完幕僚的話,孫辰頓時眼前一亮,他也沒想這麽遠。不過自己幕僚這提議的確很不錯,這樣就把責任完全甩開,而且就算是追責,主要責任也是楊行遷,而不是他。
“立即派人去楊行遷那裏求援。還有孫忠,我待會寫一封信,你親自去一趟成都府,把信送給大老爺,一定要親手交到他的手上。”
孫忠是孫府老人,一直跟著他,是他的心腹,對方去,他才放心。然後他便吩咐去把蜀州的長史、司馬、司倉、司兵等一眾官員叫來,他也得做好萬全準備,以防萬一。
最後看到一旁等候的胡亮,孫辰猶豫了一會兒說道,“胡將軍,你若是真的要前去解救唐隆,本官隻能給你600團結兵。不過本官已經讓人去通知楊行遷楊將軍,不所以你可以等楊將軍的兵馬出動,再一起。。。。”
“刺史大人不必再勸,卑職願意帶領600團結兵去增援。”救人心切的副鎮將直接打斷了孫辰繼續說下去。
看著眼前這副鎮將,孫辰心中也挺欣賞對方,不過他此時也沒更好的辦法,隻能祝對方好運,若是對方此事之後活下來了,他不介意提拔對方。
清晨,天還未亮,孫辰就被外麵的敲門聲吵醒,顧不得床上那有著婀娜多姿身材的小妾,便急匆匆地拿起衣服,胡亂的套在身上,然後就跑了出來。
聽到自己幕僚所匯報的消息,孫辰當場就愣在那裏,然後很快迴過神來,追問道,“到底怎麽迴事?楊將軍不是說叛軍已經消滅的差不多了嗎?怎麽唐隆反而被亂軍攻打?吳縣令是不是謊報軍情?”
不怪孫辰不相信這個消息,自從上個月陳敬瑄派遣的親信楊行遷率領七千軍隊前來平叛,由於叛軍得知消息,攻打並占領了大邑縣,然後與楊行遷的軍隊對壘。
開始的時候,孫辰還有些擔憂,畢竟楊行遷隻有七千軍隊,而占據大邑縣的叛軍號稱五萬。當然這個數字肯定假的,但以孫辰的估計,一萬還是有,應該有一萬兩三千人左右。
除此之外,邛州一些地方的強人也各自聚眾支援叛軍,這就讓占據大邑的叛軍高達兩萬人,甚至更多。
這種情況下,楊行遷隻帶了7000之眾前來平叛,孫辰自然有些信不過。他治下的蜀州,也就下轄晉原、唐隆、青城、新津4縣,外加一個州城,平常的正規軍也不過4000人,而且總不成把全部的軍隊抽調過來。為此他在新年後就征召團結兵,這才湊齊了7000人,並把其中3000人派來防守州城,其他各縣軍隊也不過1000餘人,兵力並不雄厚。
不過楊行遷很快便傳來捷報,說是殲敵數千。這讓孫辰有些意外。不過他的確親眼看見楊行遷部下斬獲了很多首級,所以他便相信了,認為叛亂很快就會被平定。
不過現在突然傳出唐隆有人暴亂。他孫辰雖說不是治國能人,但也隻認自己這個刺史當的還算是稱職,也沒收取苛捐雜稅,治下也算安居樂業,怎麽唐隆就突然傳來暴亂。
“大人,這是真的。唐隆派出求援的乃一名副鎮將,其帶著50人前來報信,隻有不到10人殺出重圍,現在那名副鎮將正在前院,目前深受重傷,已經派大夫救治。”幕僚連忙解釋道。
“什麽?”聽到這個消息,孫辰大為驚訝,連忙道,“趕快帶我去看看。”
很快,孫辰就在幕僚的帶領下來到前院,之間9人身穿盔甲的官兵正在前院休息。在看到幾人身上的情況後,孫辰也不禁直吸冷氣。9人的盔甲早已破爛,而且身上都帶著傷,為首的那名副鎮將還中了一箭,雖然沒在致命處,但大夫正在小心翼翼地把箭取出來。
在副鎮將悶哼一聲後,那支竹箭便被取了出來,看到鮮血順著傷口流出,旁邊的大夫連忙把一個塗有藥粉的方塊麻布貼上去,然後才用做成長條狀的麻布把傷口包紮起來。
包紮中,那名副鎮將看到從後院出來的孫辰,當即站了起來,“唐隆縣金橋鎮副鎮將胡亮參見刺史大人。”
鎮將在唐朝是邊軍的編製,因為西川地區靠近吐蕃和南詔,特別是要防備南詔,所以設有諸鎮。這並不是藩鎮,而是一種駐軍單位,分上中下三個等級,500人為上鎮、300人為中鎮、不足300為下鎮。蜀州雖然也是按照邊軍體係打造,但並不在抗擊南詔的最前線,所以軍鎮多為中鎮和下鎮。
這種鎮並不歸縣令管轄,而是歸屬於刺史直接管轄,所以對於境內的諸鎮鎮將和副鎮將,孫辰都見過。所以一看到眼前這熟悉的副鎮將,他就意識到這個事是真的。
“胡將軍不用行禮,唐隆到底怎麽迴事?為什麽之前本官沒有得到唐隆境內有暴亂的消息傳來?”孫辰當即追問道。
提到這事,副鎮將臉上的悲憤之色愈發濃鬱,當即說道,“刺史大人,本來唐隆境內沒有暴亂。是楊行遷那廝,殺良冒功,因為不敵叛軍,就屠殺了數個村鎮的百姓,把他們的首級砍下來,充當叛亂首級。
導致這些慘死百姓的親屬聚眾作亂,同時占據大邑的叛軍派出一股軍隊繞過楊行遷防守的地區,夥同被逼反的亂軍一起攻打唐隆縣城。此時吳縣令和錢鎮將正在率領城中軍民守城,卑職奉命前來求刺史大人派兵增援,否則唐隆不保。”
“什麽?之前那些首級不是叛軍的?”聽到這個消息,孫辰也有些吃驚,當時他也隻是遠遠一看,並沒有仔細看是否是叛軍的,他顯然沒想到楊行遷會為了軍功殺良冒功。
“這是真的。”副鎮將神色沉重,他也有親戚在其中,不過因為消息被封鎖,他之前也不知道。
“為什麽這個事你們之前不匯報?”孫辰語氣很不滿。
“刺史大人,這樣的事,楊行遷肯定會封鎖消息,卑職等人也是新近才知道的。”副鎮將也覺得很冤枉,開始幾個村鎮的人都死了,楊行遷手下的人都說是叛軍所殺,他們自然選擇了相信。
“這個楊行遷,本官要向節度使。。。。”想到楊行遷是陳敬瑄親信,陳敬瑄不可能因為這事而責罰楊行遷,孫辰便改口道,“本官要向陛下參楊行遷一本。”
“刺史大人,當務之急是派兵救唐隆縣城,否則以叛軍的人多勢眾,吳縣令他們根本堅持不了幾天。”副鎮將著急說道。
“本官也想,可本官手上隻有3000兵馬,要是都派出去,州城怎麽辦?派少了,也沒多大的作用。”孫辰為難的說道。
不是他不想派兵,關鍵是他手上根本就沒有兵。攻打唐隆的叛軍就有上萬,雖說是烏合之眾,但他即便派出手上的全部兵力也不見得能擊敗這些叛軍,那個時候,州城怎麽辦?在他眼裏,州城無疑是最重要的。
“大人,要是沒有援軍,唐隆很快就會破城,以叛軍之前的做法,很有可能屠城。大人,不需要派全部軍隊,隻需要給卑職1000兵馬,卑職自己去解救唐隆。”見孫辰話中想推脫,副鎮將就有些著急,他的家人這些可都在城中,要是城破,他不敢想象那是什麽局麵。
“胡將軍,州城也隻有3000兵馬,要是給你1000,州城怎麽辦?而且你也說了叛軍上萬,這1000兵馬又能起到什麽作用?”孫辰也很理解對方的心情,不過別說1000,就說500兵馬他都不想給對方。
“大人。”旁邊的幕僚連忙走過來,低聲說道,“大人何不派人給楊將軍送信?他是節度使派來平叛的,叛亂之事,自然應該其去做。”
“可楊行遷會去平叛嗎?”孫辰不禁擔憂。
“他去不去就不是大人所能管的事,但大人必須派人去通報,就算是對方不去,大人也不會有什麽責任。反之,若是大人不通知,後麵楊行遷肯定會把責任往大人身上推。
節度使一心想拿走大人的刺史之位,若是被節度使借題發揮,即便是有孫長史在,大人也很難保住刺史之位。
而且同時,大人還可以派人去成都府報信,最好是通過壽王府,把這個事匯報給陛下。而大人隻需要固守州城,3000兵馬依然很薄弱,大人可以武裝城中青壯,隻要州城無憂,大人便不會有事。”
聽完幕僚的話,孫辰頓時眼前一亮,他也沒想這麽遠。不過自己幕僚這提議的確很不錯,這樣就把責任完全甩開,而且就算是追責,主要責任也是楊行遷,而不是他。
“立即派人去楊行遷那裏求援。還有孫忠,我待會寫一封信,你親自去一趟成都府,把信送給大老爺,一定要親手交到他的手上。”
孫忠是孫府老人,一直跟著他,是他的心腹,對方去,他才放心。然後他便吩咐去把蜀州的長史、司馬、司倉、司兵等一眾官員叫來,他也得做好萬全準備,以防萬一。
最後看到一旁等候的胡亮,孫辰猶豫了一會兒說道,“胡將軍,你若是真的要前去解救唐隆,本官隻能給你600團結兵。不過本官已經讓人去通知楊行遷楊將軍,不所以你可以等楊將軍的兵馬出動,再一起。。。。”
“刺史大人不必再勸,卑職願意帶領600團結兵去增援。”救人心切的副鎮將直接打斷了孫辰繼續說下去。
看著眼前這副鎮將,孫辰心中也挺欣賞對方,不過他此時也沒更好的辦法,隻能祝對方好運,若是對方此事之後活下來了,他不介意提拔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