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紹興五年
好在,趙相張宣預料的最極端的情況,並沒有在大趙紹興五年發生,薛國和夏王室之間,在整個紹興五年,包括薛國和衛國達成停戰協議之後,都並沒有再發生過什麽明麵上的爭鬥,更沒有因此而爆發正麵衝突!
也正因為如此,伊華度過了他穿越到這個位麵時空後的這近六年的時間裏,最為和平和穩定的一年,同時也是趙國最和平穩定和豐收的一年!就連上天,在紹興五年都好像特別的眷顧趙國一樣,一整年都可謂是風調雨順,趙國取得了伊華繼位以來,第一個豐年!
別的不說,光是田地裏的出產,從丞相府典文長史統計上來的報表來看,比之上一年,就足足增產了一倍有餘!而跟伊華繼位之初的紹興元年、紹興二年比起來,這個數字,更是增長了十倍以上!
當然,這其中也有趙國厲行新政,鼓勵農商,整個紹興五年一年,新增開墾的荒地,就多達兩萬畝的原因在裏麵,另一方麵,也有趙國改變賦稅製度,輕徭薄賦,將另一個時空中大漢初興時的三十稅一法,基乎是照搬照套,套用到了趙國民賦田賦之上的緣故!
在這種輕徭薄賦的情況下,趙國農民,又多有因鼓勵農墾法,而開墾荒野田地,開荒墾種的土地一多,歲入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而按照三十稅一所收取的民賦田賦來推測,趙國在大趙紹興五年一整年中收獲的糧食,已經遠遠的超過了紹興四年,比之紹興初年,更是遠超十倍還不止!
照此下去,再過上三五年,趙國國府的太倉庫中,就能夠儲藏留出可支兩年的餘糧,而趙國國中民戶家中的餘糧,甚至比太倉庫中的存糧還要多,以趙國現有的開墾出來的農田,所收獲的莊稼糧食,除去官府的田賦民賦後,每家每戶,一年或許便能留出半年的餘糧來,過上三五幾年,就算是遇上大旱之年,顆粒無收,趙國恐怕也不會有太多的流民了!
而從趙國民戶之家手中收取的田賦民賦,其實在整個趙國國府的歲入之中,所占的比例已經很小了,甚至連十成中的一成都占不到了!雖然這個比例,放之伊華所熟悉的另外那個位麵時空中,實在是太高了,而且是高得離譜,但是在這個位麵時空中,除了趙國外,就算是天下最為富庶的鄭國,田賦民賦的收入,在整個國府的歲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絕對比趙國要高上兩三倍還不止!
基本上,號稱以商業立國的鄭國,田賦民賦在國府歲入中所占的比例,和商業稅賦所占的比例,也就一半一半而已!或許,也隻有從西域以西的阿卡迪亞來的伊利斯,在他口中的阿亞卡,田賦收入所占的比重,才會比趙國還少吧?
而在趙國,國府歲入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以田賦和商賦、商稅來區別了,征收的稅賦,也不再是糧食、絲綢、毛皮貨物等什麽東西都收,而是十分簡單明了的統一成了錢幣,而且是趙國自己鑄造的金幣、銀幣以及銅幣和銅錢!
此前,列國流通,公認的錢幣,多以鄭國鑄造的金幣為準,就連趙國和莒國達成的停戰協議上,莒國的戰爭賠償中,所列舉的貨幣單位,也是多少多少金,而這個金,就指的是鄭國鑄造的金幣!
但是現在,在趙國,在鄭國流通的金幣之外,又出現了另外一種造型別致、精美的鑄幣,就是趙國官府鑄幣了!
趙國官府的鑄幣,分為三種,分別是金幣、銀幣和銅幣。金幣在重量上,跟鄭國鑄造的金幣相當,但形製卻完全不同,趙國鑄造的金幣,形製上,是近乎於完美的圓形,兩寸的直徑,一分的厚度,正麵銘鑄著“趙金”兩個篆字,背麵陽鑄著一株蘭花,蘭花葉子中間,如手一般捧著“庫平一兩”四個篆字。
趙國鑄幣的銀幣和銅幣,形製大小,甚至是重量,都跟金幣相當,隻是正麵銘刻的“趙金”變成了“趙銀”和“趙銅”!而金幣、銀幣和銅幣三種鑄幣之間,進率都是十,一金幣等於十銀幣,等於一百銅幣!
雖然,這種固定的進率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弊端,而且各國之間流通的金銅錢幣之間的比值,雖然大體上遵循了一比一百的比率,但這個比率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國家銅賤而金貴,銅錢和金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就不再是一百比一,而是一百二,甚至是一百五或者兩百比一!
而這中間的利潤,在此之前,就全都歸了鑄造金幣而且受到各國認同的鄭國手中,僅此鑄幣一項的利潤,每年就給鄭國帶來了國府收入的兩成還要多!
而現在,至少在趙國,這項利潤,卻已經被趙國收迴了國府之中,其中的利潤,自然也不可能再為鄭國所有了!而隨著趙國商賈在各國的遊走,趙國所鑄造的金銀銅幣,百分之百的,也肯定會在列國流通開來,一旦為列國所認同,趙國,也將如同鄭國一樣,從中賺取鑄幣的利潤!
對此,作為穿越者的伊華,可是深有體會的,在另外一個位麵時空中,那個超級大國,之所以強大,或者說之所以能夠支撐起它成為超級大國,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印發的錢幣,為列國所認同,成為列國盡皆持有的最主要的外幣,甚至於被稱為美金!紙印的東西,都能被稱為金!
而在金銀銅幣三種鑄幣之外,還有一種錢,銅錢,外圓內方,中空的銅錢,完全是按照伊華記憶中的銅錢鑄造的,薄薄的一枚銅錢上,正麵銘刻著“紹興通寶”四個字,反麵銘刻著“一文”兩個字!
而銅幣跟銅錢之間的進率,同樣也是十,一枚銅幣等於十枚銅錢,跟金幣比起來也就是一比一千了,一枚金幣,等於一千枚銅錢!
而銅錢,也是趙國現在流通中的最主要最常見的貨幣,至於其他的錢幣,在紹興四年仲夏,伊華便已經頒布了《錢法》,打算用三年的時間,逐步淘汰此前在趙國流通的所有貨幣,以趙國新鑄錢幣,代替舊錢!
也就是說,從大趙紹興七年起,趙國境內能夠流通的,將隻有趙國官府鑄造的金銀銅幣以及銅錢,在此之前,所有人,趙人也好,入趙的列國商賈也罷,都可以持舊錢到趙國官府或者皇家錢莊,兌換新幣!
而在此之後,趙人手中所能夠拿到的,能夠持有的,將隻有趙國鑄幣,而列國商賈在入趙之時,也將在皇家錢莊之中,將所持的外幣,兌換成趙國鑄幣,才能入趙,至於沒有兌換的外幣,包括此前流通的鄭國金幣,在趙國境內將沒法流通,自然也就不可能買到任何的東西!
而趙國紹興五年,之所以說是一個豐收之年,就是因為除了田賦民賦的歲入,是在紹興四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更是因為在其他商稅、工稅等賦稅方麵,收入增長也是翻了幾番,可謂是大獲豐收!
好在,趙相張宣預料的最極端的情況,並沒有在大趙紹興五年發生,薛國和夏王室之間,在整個紹興五年,包括薛國和衛國達成停戰協議之後,都並沒有再發生過什麽明麵上的爭鬥,更沒有因此而爆發正麵衝突!
也正因為如此,伊華度過了他穿越到這個位麵時空後的這近六年的時間裏,最為和平和穩定的一年,同時也是趙國最和平穩定和豐收的一年!就連上天,在紹興五年都好像特別的眷顧趙國一樣,一整年都可謂是風調雨順,趙國取得了伊華繼位以來,第一個豐年!
別的不說,光是田地裏的出產,從丞相府典文長史統計上來的報表來看,比之上一年,就足足增產了一倍有餘!而跟伊華繼位之初的紹興元年、紹興二年比起來,這個數字,更是增長了十倍以上!
當然,這其中也有趙國厲行新政,鼓勵農商,整個紹興五年一年,新增開墾的荒地,就多達兩萬畝的原因在裏麵,另一方麵,也有趙國改變賦稅製度,輕徭薄賦,將另一個時空中大漢初興時的三十稅一法,基乎是照搬照套,套用到了趙國民賦田賦之上的緣故!
在這種輕徭薄賦的情況下,趙國農民,又多有因鼓勵農墾法,而開墾荒野田地,開荒墾種的土地一多,歲入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而按照三十稅一所收取的民賦田賦來推測,趙國在大趙紹興五年一整年中收獲的糧食,已經遠遠的超過了紹興四年,比之紹興初年,更是遠超十倍還不止!
照此下去,再過上三五年,趙國國府的太倉庫中,就能夠儲藏留出可支兩年的餘糧,而趙國國中民戶家中的餘糧,甚至比太倉庫中的存糧還要多,以趙國現有的開墾出來的農田,所收獲的莊稼糧食,除去官府的田賦民賦後,每家每戶,一年或許便能留出半年的餘糧來,過上三五幾年,就算是遇上大旱之年,顆粒無收,趙國恐怕也不會有太多的流民了!
而從趙國民戶之家手中收取的田賦民賦,其實在整個趙國國府的歲入之中,所占的比例已經很小了,甚至連十成中的一成都占不到了!雖然這個比例,放之伊華所熟悉的另外那個位麵時空中,實在是太高了,而且是高得離譜,但是在這個位麵時空中,除了趙國外,就算是天下最為富庶的鄭國,田賦民賦的收入,在整個國府的歲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絕對比趙國要高上兩三倍還不止!
基本上,號稱以商業立國的鄭國,田賦民賦在國府歲入中所占的比例,和商業稅賦所占的比例,也就一半一半而已!或許,也隻有從西域以西的阿卡迪亞來的伊利斯,在他口中的阿亞卡,田賦收入所占的比重,才會比趙國還少吧?
而在趙國,國府歲入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以田賦和商賦、商稅來區別了,征收的稅賦,也不再是糧食、絲綢、毛皮貨物等什麽東西都收,而是十分簡單明了的統一成了錢幣,而且是趙國自己鑄造的金幣、銀幣以及銅幣和銅錢!
此前,列國流通,公認的錢幣,多以鄭國鑄造的金幣為準,就連趙國和莒國達成的停戰協議上,莒國的戰爭賠償中,所列舉的貨幣單位,也是多少多少金,而這個金,就指的是鄭國鑄造的金幣!
但是現在,在趙國,在鄭國流通的金幣之外,又出現了另外一種造型別致、精美的鑄幣,就是趙國官府鑄幣了!
趙國官府的鑄幣,分為三種,分別是金幣、銀幣和銅幣。金幣在重量上,跟鄭國鑄造的金幣相當,但形製卻完全不同,趙國鑄造的金幣,形製上,是近乎於完美的圓形,兩寸的直徑,一分的厚度,正麵銘鑄著“趙金”兩個篆字,背麵陽鑄著一株蘭花,蘭花葉子中間,如手一般捧著“庫平一兩”四個篆字。
趙國鑄幣的銀幣和銅幣,形製大小,甚至是重量,都跟金幣相當,隻是正麵銘刻的“趙金”變成了“趙銀”和“趙銅”!而金幣、銀幣和銅幣三種鑄幣之間,進率都是十,一金幣等於十銀幣,等於一百銅幣!
雖然,這種固定的進率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弊端,而且各國之間流通的金銅錢幣之間的比值,雖然大體上遵循了一比一百的比率,但這個比率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國家銅賤而金貴,銅錢和金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就不再是一百比一,而是一百二,甚至是一百五或者兩百比一!
而這中間的利潤,在此之前,就全都歸了鑄造金幣而且受到各國認同的鄭國手中,僅此鑄幣一項的利潤,每年就給鄭國帶來了國府收入的兩成還要多!
而現在,至少在趙國,這項利潤,卻已經被趙國收迴了國府之中,其中的利潤,自然也不可能再為鄭國所有了!而隨著趙國商賈在各國的遊走,趙國所鑄造的金銀銅幣,百分之百的,也肯定會在列國流通開來,一旦為列國所認同,趙國,也將如同鄭國一樣,從中賺取鑄幣的利潤!
對此,作為穿越者的伊華,可是深有體會的,在另外一個位麵時空中,那個超級大國,之所以強大,或者說之所以能夠支撐起它成為超級大國,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印發的錢幣,為列國所認同,成為列國盡皆持有的最主要的外幣,甚至於被稱為美金!紙印的東西,都能被稱為金!
而在金銀銅幣三種鑄幣之外,還有一種錢,銅錢,外圓內方,中空的銅錢,完全是按照伊華記憶中的銅錢鑄造的,薄薄的一枚銅錢上,正麵銘刻著“紹興通寶”四個字,反麵銘刻著“一文”兩個字!
而銅幣跟銅錢之間的進率,同樣也是十,一枚銅幣等於十枚銅錢,跟金幣比起來也就是一比一千了,一枚金幣,等於一千枚銅錢!
而銅錢,也是趙國現在流通中的最主要最常見的貨幣,至於其他的錢幣,在紹興四年仲夏,伊華便已經頒布了《錢法》,打算用三年的時間,逐步淘汰此前在趙國流通的所有貨幣,以趙國新鑄錢幣,代替舊錢!
也就是說,從大趙紹興七年起,趙國境內能夠流通的,將隻有趙國官府鑄造的金銀銅幣以及銅錢,在此之前,所有人,趙人也好,入趙的列國商賈也罷,都可以持舊錢到趙國官府或者皇家錢莊,兌換新幣!
而在此之後,趙人手中所能夠拿到的,能夠持有的,將隻有趙國鑄幣,而列國商賈在入趙之時,也將在皇家錢莊之中,將所持的外幣,兌換成趙國鑄幣,才能入趙,至於沒有兌換的外幣,包括此前流通的鄭國金幣,在趙國境內將沒法流通,自然也就不可能買到任何的東西!
而趙國紹興五年,之所以說是一個豐收之年,就是因為除了田賦民賦的歲入,是在紹興四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更是因為在其他商稅、工稅等賦稅方麵,收入增長也是翻了幾番,可謂是大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