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攻占安陽郡
安陽郡被薛國奉還給大夏王室四年,卻是政令混亂,上令不達下令不通,就連地方軍政製度,也是混亂不堪,朝令夕改,一會兒郡縣製,一會兒又是分封製,各種郡縣林立,又或者各種大公小侯的諸侯國林立,甚至於一度還廢掉了安陽郡的郡名,而將整個安陽郡,分成了大大小小二十幾個諸侯國!
而還沒等這些諸侯國的國君到任,政令又是一變,剛剛分封廢掉的郡縣邑城,改封的諸侯國,搖身一變,又恢複了郡縣製!
而且,正因為這種種如同鬧劇一般的廢了又封,封了又廢的朝令夕改的軍政命令以及製度,讓安陽郡中的百姓是苦不堪言,以至於越來越開始懷念起以往在薛國成為薛國臣民的日子來。
以往安陽郡還是薛國郡縣屬地的時候,郡中百姓,雖然也是窮困潦倒,飽受官府貴族,甚至是領主、莊園主的欺壓,但跟現在這種混亂不堪,朝令夕改,朝不保夕的日子比起來,那時候的日子,好歹還算是穩定,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一驚一乍,一日三變的樣子,過著誰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明日的太陽的渾噩日子!
因此,甚至於在薛國還沒打過來之前,安陽郡中一些原本在薛國,就屬於比較有權有勢,至少算得上是一個小富之家的百姓,私下裏勾通串聯,密謀著想要推翻大夏王室在安陽郡中的統治呢,甚至於,這些百姓私下裏還推舉出了一個首領,派出信使,暗中去了薛國,想要尋求薛國的幫助,或者說在薛國想要奪迴安陽郡的時候,他們願意裏應外合,配合薛軍一起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王簡率領的五萬薛軍,在進入安陽郡之後,幾乎就沒有受到什麽強大的阻力,一路上勢如破竹,三日下一寨,五日下一城,前後用了甚至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已經全麵收複了包括安陽郡城在內的安陽郡中大大小小所有的郡縣關邑!
而夏王室在安陽郡中的勢力,不管是守舊勢力,還是想要勵精圖治,推行新政的革新勢力,全都被薛軍一掃而空,不是被薛軍直接消滅,便是在薛軍還沒抵達之前,就已經先一步的棄城棄地而逃了!
而之前,大夏王室在接管安陽郡時,也曾經搜羅興夏王都幾乎一半的軍事力量,集中到安陽郡中,攏共也有一萬來人,有這一萬來人,防守險要之地,隻要薛國不大舉來攻,守住安陽郡,也不是沒有那個可能的,而且之後,薛國也並沒有出兵攻打安陽郡,用武力奪迴安陽郡,而是調頭去了衛國,與莒國一起,聯合攻擊衛國!
而之後,安陽郡沒有了來自於薛國強大的外部的壓力,被夏王室派到安陽郡中的一萬夏軍,也是在薛衛之戰以及之後的六國反薛聯盟聯合攻薛之戰中,被零零散散,今日兩千,明兒八百的,抽調一空!
而且薛莒聯合攻衛之戰,雖然以衛國或者說衛國背後的夏王室的勝利而告終,甚至於直接將將近三十萬薛國主力,全都陷在了衛地之中!但之後的六國反薛聯盟聯合攻薛之戰,卻是曠日持久,而且最終的結果,卻並不是盡善盡美,甚至根本算不上一場勝利,而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失敗!
六國反薛聯盟百萬大軍伐薛,勞師動眾,幾近兩年,到最後卻因為草原獲國的大舉南下而功虧一簣,無功而返!而且最主要的是,由於這一場戰爭,郴新中衛等國,也包括夏王室,更是元氣大傷,被抽調走的地方戍守兵力,更是沒有得到絲毫的補充,在戰後也沒能再調迴來!
而在安陽郡中地方上戍守的夏軍被抽調一空後,夏王室對安陽郡地方上的掌控力度,也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這也為朝堂上守舊勢力借機插手安陽郡地方勢力,甚至是鼓動夏王姬玉,再次推行分封製提供了條件!
可以說,這些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相克相生的,若是安陽郡地方上的戍守兵力沒有被抽調離開,守舊勢力也不可能有那個能力和機會插手安陽郡的地方事務,自然也不可能股東夏王,再次推行什麽分封製!
夏王室立國之初,就是因為王室兵力不足,無法全麵掌控邊緣地方,故而才不得不分封諸侯,通過分封王室子弟、功臣、貴族等,在王室直領地之外,廣泛的建立起諸侯方國,以屏衛地方!
在當時,這不可謂不是一個高明的法子,至少跟前朝比起來,夏國的領地,因此而翻了百倍還不止!但是現在呢,分封製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夏王室因分封而日益衰敗,地盤也是越來越小,而地盤的縮小,又導致了夏王室兵力的不足,從而就更沒法跟分封的諸侯國相抗衡了!
這就是一個連鎖效應,一個一環套一環的連鎖反應!而現在,這個連鎖反應的最終惡果,也終於凸顯了出來,在麵對著多達五萬的薛國新軍的攻擊時,整個安陽郡中,甚至於連找出一支像樣的軍隊都沒有,最大的安陽郡城中戍守的兵力,甚至都不到一千人!
而且,由於分封製重新出現在了安陽郡中,那些剛剛被分封為諸侯國的公侯伯爵們,在麵對薛軍這個強大的敵人時,甚至也沒能緊密的團結在一起,甚至還出現了異想天開者,拿著夏王室分封的公侯印信,投降薛軍,想要因此而在薛國為自己謀得一個體麵的位子,讓自己成為薛國,成為薛王認同的公侯!
隻不過很可惜的是,薛國早就已經拋棄掉了分封製那一套,在薛國境內,早就已經實行了郡縣製,公侯伯子男,在薛國,那就是一個勳位,一個貴族的稱號,根本不可能像夏王室的分封製那樣,擁有自己的封國、領地,在封國領地之中,甚至於可以建立法度,征募兵丁,儼然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
薛王媯翊,從一開始,就是打著要重新收複安陽郡的算盤,自然不可能對這些夏王室分封的公侯伯子男等貴族諸侯,有什麽好臉色看了,甚至於就連攻衛的主將王簡,對這些有名無實,抱著夏王室分封的公侯印信,投降薛國的諸侯,也根本沒有表現出應有的風度,用對待諸侯國君的禮儀對待他們,而是跟那些安陽郡中其他投降的官員和軍卒一視同仁,該關的關,該審的審,沒有半點的尊敬!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的薛侯,已經稱王,明擺著不再遵從夏王室的號令,甚至連夏王室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這個名義,都直接被薛王給褫奪了,王簡做著薛國的官,是薛王的臣子,他又怎麽可能對那些從夏王室分封,進而投降的王公有什麽好臉色呢?
現在若是自己給了他們太多的禮遇和尊重,到了薛王麵前,薛王再想要反目,將這些投降的諸侯‘國君’再一杆子打翻在地,可就有些難辦了,甚至於在列國麵前,薛國和薛王媯翊,都有可能而因此受到一些不必要的指責呢!
總不能到了薛王麵前,還讓薛王對這些投降的芝麻大小的諸侯‘國君’,給與真正的國君的待遇吧?那不是讓薛王臉上難堪嗎?倒不如現在就讓自己把事做絕了,一杆子將這些所謂的國君全都打翻在地,不承認其諸侯國國君的身份,就算之後這些俘虜全都被送到薛都大邑,送到薛王麵前,也好讓薛王不至於那麽難做人!
安陽郡被薛國奉還給大夏王室四年,卻是政令混亂,上令不達下令不通,就連地方軍政製度,也是混亂不堪,朝令夕改,一會兒郡縣製,一會兒又是分封製,各種郡縣林立,又或者各種大公小侯的諸侯國林立,甚至於一度還廢掉了安陽郡的郡名,而將整個安陽郡,分成了大大小小二十幾個諸侯國!
而還沒等這些諸侯國的國君到任,政令又是一變,剛剛分封廢掉的郡縣邑城,改封的諸侯國,搖身一變,又恢複了郡縣製!
而且,正因為這種種如同鬧劇一般的廢了又封,封了又廢的朝令夕改的軍政命令以及製度,讓安陽郡中的百姓是苦不堪言,以至於越來越開始懷念起以往在薛國成為薛國臣民的日子來。
以往安陽郡還是薛國郡縣屬地的時候,郡中百姓,雖然也是窮困潦倒,飽受官府貴族,甚至是領主、莊園主的欺壓,但跟現在這種混亂不堪,朝令夕改,朝不保夕的日子比起來,那時候的日子,好歹還算是穩定,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一驚一乍,一日三變的樣子,過著誰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明日的太陽的渾噩日子!
因此,甚至於在薛國還沒打過來之前,安陽郡中一些原本在薛國,就屬於比較有權有勢,至少算得上是一個小富之家的百姓,私下裏勾通串聯,密謀著想要推翻大夏王室在安陽郡中的統治呢,甚至於,這些百姓私下裏還推舉出了一個首領,派出信使,暗中去了薛國,想要尋求薛國的幫助,或者說在薛國想要奪迴安陽郡的時候,他們願意裏應外合,配合薛軍一起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王簡率領的五萬薛軍,在進入安陽郡之後,幾乎就沒有受到什麽強大的阻力,一路上勢如破竹,三日下一寨,五日下一城,前後用了甚至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已經全麵收複了包括安陽郡城在內的安陽郡中大大小小所有的郡縣關邑!
而夏王室在安陽郡中的勢力,不管是守舊勢力,還是想要勵精圖治,推行新政的革新勢力,全都被薛軍一掃而空,不是被薛軍直接消滅,便是在薛軍還沒抵達之前,就已經先一步的棄城棄地而逃了!
而之前,大夏王室在接管安陽郡時,也曾經搜羅興夏王都幾乎一半的軍事力量,集中到安陽郡中,攏共也有一萬來人,有這一萬來人,防守險要之地,隻要薛國不大舉來攻,守住安陽郡,也不是沒有那個可能的,而且之後,薛國也並沒有出兵攻打安陽郡,用武力奪迴安陽郡,而是調頭去了衛國,與莒國一起,聯合攻擊衛國!
而之後,安陽郡沒有了來自於薛國強大的外部的壓力,被夏王室派到安陽郡中的一萬夏軍,也是在薛衛之戰以及之後的六國反薛聯盟聯合攻薛之戰中,被零零散散,今日兩千,明兒八百的,抽調一空!
而且薛莒聯合攻衛之戰,雖然以衛國或者說衛國背後的夏王室的勝利而告終,甚至於直接將將近三十萬薛國主力,全都陷在了衛地之中!但之後的六國反薛聯盟聯合攻薛之戰,卻是曠日持久,而且最終的結果,卻並不是盡善盡美,甚至根本算不上一場勝利,而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失敗!
六國反薛聯盟百萬大軍伐薛,勞師動眾,幾近兩年,到最後卻因為草原獲國的大舉南下而功虧一簣,無功而返!而且最主要的是,由於這一場戰爭,郴新中衛等國,也包括夏王室,更是元氣大傷,被抽調走的地方戍守兵力,更是沒有得到絲毫的補充,在戰後也沒能再調迴來!
而在安陽郡中地方上戍守的夏軍被抽調一空後,夏王室對安陽郡地方上的掌控力度,也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這也為朝堂上守舊勢力借機插手安陽郡地方勢力,甚至是鼓動夏王姬玉,再次推行分封製提供了條件!
可以說,這些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相克相生的,若是安陽郡地方上的戍守兵力沒有被抽調離開,守舊勢力也不可能有那個能力和機會插手安陽郡的地方事務,自然也不可能股東夏王,再次推行什麽分封製!
夏王室立國之初,就是因為王室兵力不足,無法全麵掌控邊緣地方,故而才不得不分封諸侯,通過分封王室子弟、功臣、貴族等,在王室直領地之外,廣泛的建立起諸侯方國,以屏衛地方!
在當時,這不可謂不是一個高明的法子,至少跟前朝比起來,夏國的領地,因此而翻了百倍還不止!但是現在呢,分封製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夏王室因分封而日益衰敗,地盤也是越來越小,而地盤的縮小,又導致了夏王室兵力的不足,從而就更沒法跟分封的諸侯國相抗衡了!
這就是一個連鎖效應,一個一環套一環的連鎖反應!而現在,這個連鎖反應的最終惡果,也終於凸顯了出來,在麵對著多達五萬的薛國新軍的攻擊時,整個安陽郡中,甚至於連找出一支像樣的軍隊都沒有,最大的安陽郡城中戍守的兵力,甚至都不到一千人!
而且,由於分封製重新出現在了安陽郡中,那些剛剛被分封為諸侯國的公侯伯爵們,在麵對薛軍這個強大的敵人時,甚至也沒能緊密的團結在一起,甚至還出現了異想天開者,拿著夏王室分封的公侯印信,投降薛軍,想要因此而在薛國為自己謀得一個體麵的位子,讓自己成為薛國,成為薛王認同的公侯!
隻不過很可惜的是,薛國早就已經拋棄掉了分封製那一套,在薛國境內,早就已經實行了郡縣製,公侯伯子男,在薛國,那就是一個勳位,一個貴族的稱號,根本不可能像夏王室的分封製那樣,擁有自己的封國、領地,在封國領地之中,甚至於可以建立法度,征募兵丁,儼然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
薛王媯翊,從一開始,就是打著要重新收複安陽郡的算盤,自然不可能對這些夏王室分封的公侯伯子男等貴族諸侯,有什麽好臉色看了,甚至於就連攻衛的主將王簡,對這些有名無實,抱著夏王室分封的公侯印信,投降薛國的諸侯,也根本沒有表現出應有的風度,用對待諸侯國君的禮儀對待他們,而是跟那些安陽郡中其他投降的官員和軍卒一視同仁,該關的關,該審的審,沒有半點的尊敬!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的薛侯,已經稱王,明擺著不再遵從夏王室的號令,甚至連夏王室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這個名義,都直接被薛王給褫奪了,王簡做著薛國的官,是薛王的臣子,他又怎麽可能對那些從夏王室分封,進而投降的王公有什麽好臉色呢?
現在若是自己給了他們太多的禮遇和尊重,到了薛王麵前,薛王再想要反目,將這些投降的諸侯‘國君’再一杆子打翻在地,可就有些難辦了,甚至於在列國麵前,薛國和薛王媯翊,都有可能而因此受到一些不必要的指責呢!
總不能到了薛王麵前,還讓薛王對這些投降的芝麻大小的諸侯‘國君’,給與真正的國君的待遇吧?那不是讓薛王臉上難堪嗎?倒不如現在就讓自己把事做絕了,一杆子將這些所謂的國君全都打翻在地,不承認其諸侯國國君的身份,就算之後這些俘虜全都被送到薛都大邑,送到薛王麵前,也好讓薛王不至於那麽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