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議政
薛王宮文華殿,武安殿上的朔望大朝會後,薛王媯翊隻留下了丞相韓櫟一人,跟隨著他的禦輦,來到了文華殿。文華殿,顧名思義,就是跟文華有關的一座宮殿,也就相當於薛王媯翊的禦書房。
通常情況下,媯翊在早朝之後,就會迴到文華殿,在文華殿中召集丞相、柱國上將軍之類的文武大臣,繼續商討決定國家大事!武安殿上的早朝,隻不過是宣讀一些諭令諭旨,以及媯翊和韓櫟等心腹大臣早就商量決定好了的事情罷了,真正商量決定國家大事的地方,不是武安殿,而是文華殿中!
在武安殿上的朔望大朝會上發生的那起突發事件,是事先誰也沒預料到的,雖然早就聽說趙地民風彪悍,趙人悍勇,勇於私鬥,但媯翊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王嵇區區一個趙國文士,竟然也敢當著自己的麵,在武安殿上殺人,殺的還是薛國一個士大夫貴族!
外臣陛見,隨身隻能攜帶禮儀性質的,沒有開過封的佩刀佩劍,然而,王嵇,竟然就憑著這麽一把沒有開封的佩刀,就敢當眾動手殺人,殺了人之後還毫無懼色的當眾請罪,渾然就沒將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
趙人,難道都是這樣不怕死的嗎?還是說,趙人,為了維護他們君侯的威望,不惜付出自己的性命為代價?若趙人全是像王嵇這樣,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來維護趙侯的威望,那趙侯在趙國臣民之中的地位和威望,豈不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有這樣一個趙人不惜以自己性命來維護的君侯在,趙國,豈不是變成了鐵板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入了?這樣的趙國,想要戰勝它,又談何容易?
揮手揮退了隨侍的內宦宮女後,媯翊跪坐在書案後,又朝韓櫟做了一個請坐的手勢,說道:“丞相,請坐。”
“謝大王。”韓櫟行禮致謝後,這才隔著書案,在媯翊對麵地板上內宦放著的一塊軟墊上,跪坐了下來。
媯翊等韓櫟跪坐下後,這才又說道:“丞相剛才在武安殿上所言,寡人心中還有些疑惑,還請丞相為寡人解惑。”
韓櫟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大王心中已經有了決斷,又何須微臣贅言?”
媯翊意味深長的瞧了韓櫟一眼,微微停頓了一下,然後又說道:“丞相,你剛才說,若仲大夫無礙,寡人自然可以赦免趙使之罪,可若仲大夫命薄,寡人便應該大興問罪之師,興師伐趙,是也不是?”
韓櫟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沒錯,臣之意,便是如此。”
媯翊再次瞧了韓櫟一眼,旋即拍手叫道:“來人!”
一個內宦從殿外躬著身子,疾步走了進來,走到了媯翊近前,躬身叫道:“大王。”
“你把剛才太醫署的奏報再說一遍。”媯翊眼睛都沒轉一下,一直盯著韓櫟說道。
“喏。”內宦躬身應道,停頓了一下,才又說道:“啟稟大王,太醫署奏報,仲大夫瞉,天不假壽,已不幸早逝。”
“行了,下去吧。”不等內宦話音落地,媯翊便擺了擺手說道。
內宦急忙又躬身應了一聲,倒退著退出了文華殿。
“丞相,仲大夫已逝,寡人是否要大興問罪之師,興師伐趙呢?”等內宦退出文華殿後,媯翊才又對韓櫟說道。
“大王,興師伐趙與否,全在大王一念之間,大王若想並吞西趙,自然可趁此良機,興師伐趙;大王若是不願伐趙,仲大夫瞉自然也就還活著。”韓櫟不慌不忙地朝媯翊拱手一禮說道。
媯翊眉頭挑了一下,失聲說道:“還活著?若仲大夫家人找寡人要人呢?寡人卻從哪裏找一個仲大夫賠給人家?”
“這還不容易麽,大王隻需說,命仲大夫出使北虜獲國即可!此去獲國千裏之遙,山高路遠,道路險阻,且途中還有郴、新陽、中山、鄭等國,來迴間,非數月不可!”韓櫟不慌不忙地說道。
“那數月之後呢?”媯翊又追問道。
“數月之後,仲大夫半途遇盜,不幸遇難,大王再對其家人加以撫恤厚賞,仲大夫家人又有何話可說?”
媯翊微微頷首,略微停頓了一下,媯翊才又說道:“丞相,興師伐趙,與和親盟趙,丞相以為孰利?”
“大王心中已有決斷,又何須再問臣下?”
媯翊瞧了韓櫟一眼,然後才又說道:“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寡人還是想再聽聽丞相的意見。丞相,今日此處,便隻寡人與丞相兩人,丞相無需藏拙,大可暢所欲言。”
“大王,既然大王有此一問,臣下便大膽直言,冒犯之處,還請大王恕罪。”韓櫟直起身,朝媯翊拱手一禮說道。
“丞相,你我君臣相知相守二十餘年,寡人信你重你,委你以軍國大事,正希望你能大展所能,興盛薛國!有什麽話,寡人可不希望你藏著掖著,打死都不肯說出口呢!”
“大王,大王信重臣下,臣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亦難報大王萬一!”韓櫟感動地拜伏在地,朝媯翊行了一個大禮說道。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韓櫟才又直起身子來,說道:“大王,趙國地處西陲,地不過五郡,人不過百萬,且境內多深山惡水,卻無良田沃土,每年餓殍於道者,不計其數!而且,也正因為趙地良田沃土稀缺,所產難以供給養活趙人,故而趙地流寇眾多,民風彪悍,悍不畏死!”
說著,又略微停頓了一下,韓櫟抬眼瞧了媯翊一眼後,才又繼續說道:“大王興師伐趙,且不說趙地山高水惡,道路崎嶇難行,戰事必定曠日持久,非三五年之功不可!去歲薛趙戰事,便是最好的例證,我數萬薛軍武卒,猛攻雲台關數月之久,亦未能寸進,突破雲台險關,攻入趙地!”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韓櫟又繼續說道:“便是突破雲台險關,攻入趙地之後,如雲台關一般的險地要隘,趙國境內,還不知有多少,趙軍若據險死守,步步為營,戰事又豈是三五年可定的?一旦薛趙戰事曠日持久,我薛軍精銳竟陷趙地,東境北境安危,卻又如何?便是南境剛與莒國結盟,暫時可以相安無事,可北境東境呢?鄭國以及夏王,又豈會坐視不理?”
薛王宮文華殿,武安殿上的朔望大朝會後,薛王媯翊隻留下了丞相韓櫟一人,跟隨著他的禦輦,來到了文華殿。文華殿,顧名思義,就是跟文華有關的一座宮殿,也就相當於薛王媯翊的禦書房。
通常情況下,媯翊在早朝之後,就會迴到文華殿,在文華殿中召集丞相、柱國上將軍之類的文武大臣,繼續商討決定國家大事!武安殿上的早朝,隻不過是宣讀一些諭令諭旨,以及媯翊和韓櫟等心腹大臣早就商量決定好了的事情罷了,真正商量決定國家大事的地方,不是武安殿,而是文華殿中!
在武安殿上的朔望大朝會上發生的那起突發事件,是事先誰也沒預料到的,雖然早就聽說趙地民風彪悍,趙人悍勇,勇於私鬥,但媯翊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王嵇區區一個趙國文士,竟然也敢當著自己的麵,在武安殿上殺人,殺的還是薛國一個士大夫貴族!
外臣陛見,隨身隻能攜帶禮儀性質的,沒有開過封的佩刀佩劍,然而,王嵇,竟然就憑著這麽一把沒有開封的佩刀,就敢當眾動手殺人,殺了人之後還毫無懼色的當眾請罪,渾然就沒將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
趙人,難道都是這樣不怕死的嗎?還是說,趙人,為了維護他們君侯的威望,不惜付出自己的性命為代價?若趙人全是像王嵇這樣,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來維護趙侯的威望,那趙侯在趙國臣民之中的地位和威望,豈不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有這樣一個趙人不惜以自己性命來維護的君侯在,趙國,豈不是變成了鐵板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入了?這樣的趙國,想要戰勝它,又談何容易?
揮手揮退了隨侍的內宦宮女後,媯翊跪坐在書案後,又朝韓櫟做了一個請坐的手勢,說道:“丞相,請坐。”
“謝大王。”韓櫟行禮致謝後,這才隔著書案,在媯翊對麵地板上內宦放著的一塊軟墊上,跪坐了下來。
媯翊等韓櫟跪坐下後,這才又說道:“丞相剛才在武安殿上所言,寡人心中還有些疑惑,還請丞相為寡人解惑。”
韓櫟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大王心中已經有了決斷,又何須微臣贅言?”
媯翊意味深長的瞧了韓櫟一眼,微微停頓了一下,然後又說道:“丞相,你剛才說,若仲大夫無礙,寡人自然可以赦免趙使之罪,可若仲大夫命薄,寡人便應該大興問罪之師,興師伐趙,是也不是?”
韓櫟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沒錯,臣之意,便是如此。”
媯翊再次瞧了韓櫟一眼,旋即拍手叫道:“來人!”
一個內宦從殿外躬著身子,疾步走了進來,走到了媯翊近前,躬身叫道:“大王。”
“你把剛才太醫署的奏報再說一遍。”媯翊眼睛都沒轉一下,一直盯著韓櫟說道。
“喏。”內宦躬身應道,停頓了一下,才又說道:“啟稟大王,太醫署奏報,仲大夫瞉,天不假壽,已不幸早逝。”
“行了,下去吧。”不等內宦話音落地,媯翊便擺了擺手說道。
內宦急忙又躬身應了一聲,倒退著退出了文華殿。
“丞相,仲大夫已逝,寡人是否要大興問罪之師,興師伐趙呢?”等內宦退出文華殿後,媯翊才又對韓櫟說道。
“大王,興師伐趙與否,全在大王一念之間,大王若想並吞西趙,自然可趁此良機,興師伐趙;大王若是不願伐趙,仲大夫瞉自然也就還活著。”韓櫟不慌不忙地朝媯翊拱手一禮說道。
媯翊眉頭挑了一下,失聲說道:“還活著?若仲大夫家人找寡人要人呢?寡人卻從哪裏找一個仲大夫賠給人家?”
“這還不容易麽,大王隻需說,命仲大夫出使北虜獲國即可!此去獲國千裏之遙,山高路遠,道路險阻,且途中還有郴、新陽、中山、鄭等國,來迴間,非數月不可!”韓櫟不慌不忙地說道。
“那數月之後呢?”媯翊又追問道。
“數月之後,仲大夫半途遇盜,不幸遇難,大王再對其家人加以撫恤厚賞,仲大夫家人又有何話可說?”
媯翊微微頷首,略微停頓了一下,媯翊才又說道:“丞相,興師伐趙,與和親盟趙,丞相以為孰利?”
“大王心中已有決斷,又何須再問臣下?”
媯翊瞧了韓櫟一眼,然後才又說道:“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寡人還是想再聽聽丞相的意見。丞相,今日此處,便隻寡人與丞相兩人,丞相無需藏拙,大可暢所欲言。”
“大王,既然大王有此一問,臣下便大膽直言,冒犯之處,還請大王恕罪。”韓櫟直起身,朝媯翊拱手一禮說道。
“丞相,你我君臣相知相守二十餘年,寡人信你重你,委你以軍國大事,正希望你能大展所能,興盛薛國!有什麽話,寡人可不希望你藏著掖著,打死都不肯說出口呢!”
“大王,大王信重臣下,臣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亦難報大王萬一!”韓櫟感動地拜伏在地,朝媯翊行了一個大禮說道。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韓櫟才又直起身子來,說道:“大王,趙國地處西陲,地不過五郡,人不過百萬,且境內多深山惡水,卻無良田沃土,每年餓殍於道者,不計其數!而且,也正因為趙地良田沃土稀缺,所產難以供給養活趙人,故而趙地流寇眾多,民風彪悍,悍不畏死!”
說著,又略微停頓了一下,韓櫟抬眼瞧了媯翊一眼後,才又繼續說道:“大王興師伐趙,且不說趙地山高水惡,道路崎嶇難行,戰事必定曠日持久,非三五年之功不可!去歲薛趙戰事,便是最好的例證,我數萬薛軍武卒,猛攻雲台關數月之久,亦未能寸進,突破雲台險關,攻入趙地!”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韓櫟又繼續說道:“便是突破雲台險關,攻入趙地之後,如雲台關一般的險地要隘,趙國境內,還不知有多少,趙軍若據險死守,步步為營,戰事又豈是三五年可定的?一旦薛趙戰事曠日持久,我薛軍精銳竟陷趙地,東境北境安危,卻又如何?便是南境剛與莒國結盟,暫時可以相安無事,可北境東境呢?鄭國以及夏王,又豈會坐視不理?”